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林麝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61
转发:0
评论:0
生态环境林麝栖息于海拔2400-3800米的森林中。森林是林麝的主要栖息生境,它们主要分布在低山区的阔叶林、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区,喜欢活动在以针阔混交林为主,相对湿度较高的林内。目前适栖范围内平均密度约每平方公里1.45只,最高可达每平方公里10至12只。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湖北、云南、青海、陕西、四川、湖南、贵州、西藏的错那、措美、波密、察隅、米林、林芝、工布江达等地。特征林麝是麝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体长为60-80厘米,肩高45-50厘米,体重8-10千克。雌雄均没有角;耳长直立,端部稍圆。腹部生殖器前端有麝香囊,尾粗而短,尾脂腺发达。四肢细长,后肢比前肢长。体毛粗硬色深,呈褐灰色或苍灰褐棕色,辟尖无棕色,颈纹明显,个体小于马麝。下颌、喉部、颈下以至前胸间为界限分明的白色或橘黄色区。臀部毛色近黑色,成体不具斑点。被追急后具有攀缘斜树或倾斜倒木的特点。它们四肢下部的毛比马麝的短,并紧贴皮肤

生态环境

林麝栖息于海拔2400-3800米的森林中。森林是林麝的主要栖息生境,它们主要分布在低山区的阔叶林、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区,喜欢活动在以针阔混交林为主,相对湿度较高的林内。目前适栖范围内平均密度约每平方公里1.45只,最高可达每平方公里10至12只。

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湖北、云南、青海、陕西、四川、湖南、贵州、的错那、措美、波密、察隅、米林、林芝、工布江达等地。

特征

林麝是麝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体长为60-80厘米,肩高45-50厘米,体重8-10千克。雌雄均没有角;耳长直立,端部稍圆。腹部生殖器前端有麝香囊,尾粗而短,尾脂腺发达。四肢细长,后肢比前肢长。体毛粗硬色深,呈褐灰色或苍灰褐棕色,辟尖无棕色,颈纹明显,个体小于马麝。下颌、喉部、颈下以至前胸间为界限分明的白色或橘黄色区。臀部毛色近黑色,成体不具斑点。被追急后具有攀缘斜树或倾斜倒木的特点。它们四肢的毛比马麝的短,并紧贴皮肤。毛很粗硬,波状弯曲,细而脆,易脱落。体毛色深,呈橄榄褐色,并带有橘红色泽。其他形态特征大致与马麝相同。

习性及活动规律

性胆怯,独居,居住不固定,行动路线较固定。能攀登45度左右的倾斜树干和跳上垂直生长高达1.5米左右的针叶树上,并能在细小树枝上用主蹄分开嵌住皮条任意走动和上下攀爬或下跳,主要采食树叶、浆果、杂草、松萝。由于林麝活动地区植物种类较多,故食物种类较复杂,但仍以选食带苦涩、单宁含量较高具有芳香的柳属(Salix)、杜鹃花属(Rhododendron)、忍冬科(Caprifoliaceae)、小檗科(Berberidaceae)、松萝科(Usneaceae)等科属植物的嫩枝叶为常见。随气候和食源的变化,有垂直迁徙的习性。其他大部分习性与生活规律与马麝相仿。

繁殖与保护

雌雄合群,秋冬季为交配期,春夏为产子期,孕期长达6个月,每胎1-3子。麝香可作为定香剂、兴奋剂或配制强心等急救药物,具有极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为了获取麝香,多年来的任意捕猎,使麝的数量急剧下降。林麝属于中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参考资料

^马麝形态特征详见马麝

^马麝习性与生活规律详见马麝

麝。熊,刘务林编著,北京:中国林业,1996 ISBN 7-5038-1664-3

中国本草全书。第328卷,中国文化研究会纂;鲁军主编,北京:华夏,1999 ISBN 7-5080-2000-6

第一届东亚传统药用濒危物种国际研讨会:虎骨及麝香代用品论文集,林淑燕、张琼如、宋国彰编辑,香港:东亚野生物贸易研究委员会,2001 ISBN 962-86197-1-3

Moschus berezovskii.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Version 2006.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1996. 

Moschus berezovskii.Integrated Taxonomic Information System(英语). 

参见

安宫牛黄丸

中药

中药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麝科
参考文献中国鹿类动物,盛和林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
· 原麝
特征前肢短而后肢长,蹄小;耳大;身体颜色呈棕色,背部比较深,有的呈灰褐色,带有不很明显的土黄色条纹和斑点;颈下向后至肩有两条白纹。雄性麝犬齿发达,脐与生殖孔之间有麝香腺,在发情季节特别发达。分布原麝分布在东北亚地区的山林,在南西伯利亚的针叶林最为常见,也在内蒙古,蒙古,中国和朝鲜半岛的部分地区被发现。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安徽大别山北坡的岳西、舒城、霍山、六安等市县的低山丘陵地区。麝以森林和森林灌丛为主要栖息地,原麝主要分布在海拔600至1000米以上人迹罕至的针阔混交林带。习性原麝一般雌雄分居,营独居生活,而雌兽常与幼麝在一起,以晨昏活动频繁,有相对固定的巡行,觅食路线,通常只在标定的范围内活动。在雄麝卧栖处,常留有浓郁的麝香味,视觉与听觉灵敏,性怯懦,为植物食性,原麝所食的植物种类十分广泛,包括低等的地衣、苔藓和数百种高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冬季食物较少时还啃食树皮。原麝的性...
· 马麝(图)
马麝(Moschussifanicus)又称香獐、马獐、麝,属于鹿科,是青藏高原特有皮、肉、药兼用的高经济效益珍稀草食性动物。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国内有养殖,雄麝分泌的麝香是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香料。一、外形特征马麝体形似麝,大小如羊,体长80~90厘米,肩高55厘米,体重10~15千克。前肢短,后肢长,善跳跃、奔跑。鼻端无毛,黑色。全身沙黄褐色或灰褐色,雄雌均无角。成体背面具隐约斑点,颈吻不显,臀与背颜色一致。雄麝獠牙突出口外,尾短,腹下脐与生长器之间有香腺,一只马麝年可人工活体取香15~20克。二、生活习性马麝栖息在高山草甸、裸岩山地、靠山脊灌丛或草丛等地。善于奔越悬崖峭壁,活动、排便及栖息地都有固定的路线与场所,有“舍命不舍山”之说。马麝以植物的叶、茎、花、果、块茎为主食。人工养麝可适当的喂点精料。每年12月份开始交配,妊娠期180天左右,每胎产1只~3只,以2只为多见,每年一胎,初...
· 麝——逐渐逝去的宝贵资源
远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麝香已经作为宝贵的药材用于医治疾病,到了公元8世纪的唐代,麝香除了用作药材之外,也作为珍贵芳香物用于皇宫的熏香。麝香一词就取自它香气四射的特性。历朝历性,皇宫的御医都要备足麝香,以备皇室所需,每年各地进贡的麝香都记载在册,作为各地宫员对朝廷的贡献。麝香是麝的分泌物,目前,虽然科学界有不同看法,但一般认为世上现存五种麝:即林麝、马麝、原麝、黑麝和喜马拉雅麝。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麝资源最多的国家,这五种麝中国都有分布,麝的分布区70~80%都在中国。在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中,麝香的用途十分广泛。它具有芳香开窍、通精活血、消炎止痛三大功效,对中风、跌打损伤、惊厥、瘫痪有很高的疗效,近年来的深入研究表明,麝香在治疗肝病、癌症、心肌梗塞方面显示了很好的作用。麝香的疗效迅速,是临床上惟一可用作急救药的中药。除了在中医中药中使用外,在藏医药、蒙医蒙药中,麝香更是运用广泛。麝香在藏药...
· 四大名香中沉檀龙麝谁的味道更好?
香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士大夫和普通百姓就有随身佩戴香囊和插戴香草的习惯,宋朝时期香道文化蓬勃发展,街市上随处可见香铺的存在。从古至今,香文化都是一种文化传承。香道中的香主要有四种,即沉檀龙麝,分别是沉香、檀香、龙涎香和麝香。在这四种香中,沉香为首,价值也最高。沉香是世界上最为神奇的香料,集天地气味于一体,被称为植物中的钻石。沉香的形成极其不易,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受伤)经多年积累结出的一种香料。天然沉香资源十分稀少珍贵,熏烧时香气浓郁,留香持久,属于香道文化中的上品。檀香是檀香科植物的心材,是主要香料之一。檀香的品质可以从密度、油性和香味浓厚程度判断其优劣。檀香性温,有香味,味微苦,除了是很好的香料之外,还能入药。檀香的香韵清甜,高雅内敛,所以备受佛教推崇。龙涎香在西方又被称为灰琥珀,是一种外貌阴灰发暗的固态蜡状可燃物质,由鲸消化系统的肠梗阻所产生。人们认为它是海中之龙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