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
生平
冯道生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混乱的时代:五代十国。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权不断更替,南方则分裂成几个小国。冯道事奉过5朝10个皇帝。882年,冯道生于瀛州的景城,他自称为长乐县(今蓟县)世族冯氏的后人。冯道青年时孝顺好学,性格节俭刻苦。
冯道出生在“为农为儒,不恒其业”的家庭。年轻时品行纯厚,不耻清贫,事亲孝而为学勤,颇有古风。唐末天祐年间,冯道曾任卢龙节度使刘守光的参军,因常陈利害而惹怒刘守光。刘守光失败后,他逃到太原投靠当时在河东任监军使的宦官张承业,当了巡官。后张承业把他推荐给晋王李存勗,被任命为河东节度掌书记。
后来李存勗灭后梁,建立后唐(923年),即任命冯道为户部侍郎,充翰林学士。李存勗死后,李嗣源继位(926年),是为后唐明宗,拜冯道为端明殿学士,后又升迁为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也就是相当于宰相的职位。
后唐明宗过世之后,儿子李从厚继位(933年)。四个月后,李嗣源的义子李从珂起兵篡位。虽然说在纷乱的五代中,兵变造反早非奇事,但冯道却在这次事件上,扮演了一个违反中国忠君思想的角色。当他知道李从珂造反,皇帝逃往石敬瑭的军中,他第一个反应不是前去护驾皇帝,而是带着文武百官迎接新的皇帝,于是李从珂得以顺利登基,是为后唐末帝(934年)。
有违所料,李从珂并没有重用冯道,而且免去了他的宰相之位,让他到大荔去当节度使,后来又召他回朝,给他当了一个没有实权的司空。不久后,石敬瑭借助契丹的力量起兵造反,夺取了帝位,建立后晋(936年),冯道又恢复了宰相的官职,并且受命出使契丹,以表两国友好。
相对于中原的纷乱,契丹显得兵强马壮,而后晋得以建国,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得到契丹的帮助。后晋必须依附在契丹之下才得以存活,因此冯道的出使成了一个向契丹示好的关键。在他从契丹回来之后,石敬瑭便把枢密使废掉,并入中书省,于是军政大权都集于冯道一人身上。
后晋的命运,就像五代中的任何一朝一样都是短暂的。不久之后(946年),契丹国主耶律德光率大军南下,灭了后晋。冯道凭着他圆滑的处事态度,在和耶律德光会面之后,又当上了辽的太师。
辽在中原的统治并没有维持太久,由于地区人民的反抗,使得辽于不久后即撤兵北还。趁此契机,昔日石敬瑭的部下刘知远夺权称帝,建立了后汉(947年),而为了拉拢前朝遗老,刘知远封冯道为太师。就像五代常见的模式一样,刘知远的手下郭威后来起兵篡位,建立了后周(951年),同样也封冯道为中书令。954年,冯道以七十三岁高龄过世,后周世宗为其辍朝三日以示,追封瀛王,谥文懿。冯道墓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捻掌镇。
932年,后唐下令编纂并初次刊印九经,这可能不是冯道的主意,而是由另一丞相李愚提出的。冯道虽身为丞相,却往往避免在财政及军事上作决定,不去过问,以免和当权者冲突。他忠于儒家思想,认为只要恢复传统,不必有所革新,就可以解决国家问题。
著作
冯道著有《河间集》5卷,文集6卷及诗集10卷,但都不存于后世。晚年的冯道写了一篇《长乐老自叙》,属于回忆录性质,文中将他历代当过的官职一一列举并引以为荣,而其在自叙中自称“长乐老”一事,不论在生前后世都引起过争议。不过也有说法认为,这个自称仅是取自于他的出身地长乐郡(今河北省冀县)。
他的另一著作《荣枯鉴》,曾国藩对之的评论是“道尽小人之秘技,人生之荣枯”的一部官场秘笈,并称此书“使小人汗颜,君子惊悚,实乃二千年不二之异书也。”但《荣枯鉴》可能是一部托名冯道的当代伪书。在宋朝以来的各种艺文志及书目中,都不见有此书;2005年吉林摄影出版社出版此书之前,也未见此书出版,或在其他著作中提及。若此书为当代新发现,学术界必当有所反应,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其实,包括《荣枯鉴》在内的“天下无谋”书系中的各种谋略之书,都存在此问题。因此,此书可能是当代人托名冯道的伪作;曾国藩的评语,亦不见于其文集,当也是后人附会。
评价
赞扬
冯道在同时代人心目中,是有操守的儒者,甚至是模范丞相。北宋时,《五代通录》作者范质、薛居正《旧五代史》、吴处厚《青箱杂记》都曾赞扬冯道。范质崇拜冯道,吴处厚则认为冯道有益于世。
批评
欧阳修《新五代史》指出冯道是五代时道德沦亡的表征,感叹当时著名儒者亦欠缺忠贞。司马光《资治通鉴》批评不论冯道做过多少好事,亦等于没有做,因为他只是苟活于世。从此冯道成为历史上典型的贰臣,为世人嘲笑。清代《续通志》把失节的文武官吏分为十类,冯道列入最坏一类,受指责为“懵大伦而不知耻”。历史上曾为冯道辩护的只有王世贞、李贽、温璜等寥寥几人。
许多著名的历史学家,依封建时代的忠君观念,对冯道在多个王朝出侍要职的作为非常不齿,如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就认为冯道“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则说他“乃奸臣之尤”。可以说在历史上每逢提起冯道,往往都只有负面的评价。然而除了事君不忠这点饱受批评外,冯道在事亲、济民、主政、提携贤良上的表现,却又能符合传统中君子、圣贤的行为标准,这使他既在五代有着“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偁誉”的声望。
现代史家观点
史家王赓武认为冯道“把善意规谏及文雅的奉承两种艺术糅合到完美的地步”,“他知道怎样奉承,具有良好幽默感,同时具有一种诚笃的模样”;冯道“并不是一个杰出的儒者”,他对经典只有“一点有限度的知识,甚至他对儒家之治的了解也似乎是模糊不清的”,是“非常肤浅的儒者”。
历史学家对冯道有了不同的评价,不少人开始为冯道辩护,如近代史学家樊树志便道:“在一种时局变动甚大的时代,出现冯道式的大臣,并非咄咄怪事。”他认为在五代这种政权变动频繁的时代,皇帝对臣下的意态往往都没有多大印象,故出现像冯道这种因事四代十一君而自命为“长乐老”的人,实乃时代的产物。何况以此批评冯道不知廉耻,主要都是从忠君爱国的观念去看,而从务实的角度来看,冯道的累受重用对五代政局与官僚体制的稳定反而起著正面作用。冯道在契丹任职时,曾力劝契丹官兵不要杀害汉人百姓。另外,他还主持国子监《九经》的刻板印刷工程,历时22年的改朝换代间也未曾间断,是中国历史上首度大规模以官方财力印刷套书。
后裔
冯吉
参考书目
葛剑雄:《往事和近事——乱世的两难选择》
唐织辉:《中国的奇迹:"政治完人"冯道的为官之道》,人民网,2008年3月3日
蓝知客:《不生气的处世之道-“长乐先生”冯道的人生智慧》,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2年11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相关资料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36a51b47-97ba-403b-9d73-1089700f3c78.png)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106cf47a-2bf9-43b3-8b6f-76bb2958edd9.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https://imgs0.zupu.cn/news/2020/10/18/585/0391ec97-3413-48c0-91a4-949ca7942d4a.jpg)
![](https://imgs0.zupu.cn/news/2020/10/18/430/df3685a6-eea3-4478-95cc-4d2e13e92e10.jpg)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