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内斯·贝德诺尔茨
生平
1950年5月16日,贝德诺尔茨出生在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 诺因基兴 ( 德语 : Neuenkirchen ) ,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哥哥,父亲是小学老师,母亲是钢琴教师,他们在贝德诺尔茨小时候曾引导他学习古典音乐,但他却不喜欢练习钢琴,而是帮他的哥哥们修理摩托车和汽车,展现出他的动手实践能力。贝德诺尔茨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起源于学习化学,而不是物理,物理更偏向于理论,而在学习化学中,他可以自己做实验,充分发挥动手能力。
1968年,贝德诺尔茨开始在明斯特大学学习化学,但却在大课授课的气氛中感到失落,他很快换专业到矿物学中的晶体学,基于化学和物理之间。
经导师的安排,贝德诺尔茨在1972年去IBM公司的苏黎世研究实验室进行为期3个月的夏季交流学生,前往瑞士对他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在那里,他在卡尔·米勒领导的部门工作,学习了晶体生长的不同方法、材料特性和固体化学,他很快感受到实验室中的自由,学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新问题。1973年再一次前往苏黎世交流后,1974年又到苏黎世附近的Rüschlikon,完成了关于晶体生长和SrTiO 3 特性的硕士论文中的实验部分。钙钛氧化物是米勒的研究方向,他建议贝德诺尔茨继续在这类材料上做研究。
贝德诺尔茨1976年硕士毕业后回到明斯特,1977年加入了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ürich)的固体物理学研究所,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仍旧是米勒。贝德诺尔茨在完成对钙钛氧化物CaTiO 3 型晶体生长的结构、导电特性和极化特性等的研究后,于1982年获得博士学位,并加入IBM公司。
研究
自从超导电性被发现以来,超导技术有被广泛应用的潜力,但是由于超导转变温度太低,需要昂贵的液氦设备,科学家们努力探索提高超导转变临界温度的途径,对高临界温度超导电性(高温超导)的探索成为凝聚态物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贝德诺尔茨与卡尔·米勒紧密合作开始于1983年对高临界温度的超导氧化物的系统研究,1986年获得重要发现。他们在陶瓷材料中发现超导电性,钡镧铜氧化物(BaLaCuO或LBCO)的临界温度是绝对零度以上33度(即开尔文33度),这在当时是临界温度的最高纪录,高于前一纪录12开尔文度。这一发现对全球许多新型超导材料的研究起到了突破性的作用,最终超导转变温度达到开尔文135度。
荣誉
1986年Marcel Benoist奖
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7年Fritz London纪念奖
1987年Dannie Heineman奖
1987年Robert Wichard Pohl奖
1988年惠普欧洲物理奖
1988年APS国际材料研究奖
Minnie Rosen奖
Viktor Mortiz Goldschmidt奖
Otto Klung奖
参考资料
诺贝尔官方网站约翰内斯·贝德诺尔茨自传
贝德诺尔茨在IBM公司网站的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