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余光中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146
转发:0
评论:0
生平简介查看详细关系图余光中父亲余超英,母亲孙秀君。父亲余超英本籍福建泉州永春。母亲为江苏武进人,妻子为常州人,且在南京出生,故以江南人自命。抗日战争时在四川读中学,感情上亦自觉为蜀人。因生日正好是重阳节,所以自称“茱萸的孩子”。1928年10月21日(农历9月9日),出生于中国南京。小时居住南京,亦随父母返回福建省永春、江苏武进,并经常来往于杭州。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流亡于江苏、安徽沦陷区。1938年随母亲逃往上海,居住半年,后经由船只经过香港抵达安南,又经过昆明、贵阳,抵达重庆与父亲相聚。1940年进入南京青年会中学,当时校址在四川1947年毕业于南京青年会中学(已迁回南京),考取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因北方动荡,选择金陵大学外文系。1949年,转入厦门大学外文系,七月随父母迁居香港。1950年代1950年,移居中国台湾,进入台湾大学外文系三年级。1954年,诗集《蓝色的羽毛》出版,...

生平简介

余光中

查看详细关系图余光中

父亲余超英,母亲孙秀君。父亲余超英本籍福建泉州永春。母亲为江苏武进人,妻子为常州人,且在南京出生,故以江南人自命。抗日战争时在四川读中学,感情上亦自觉为蜀人。因生日正好是重阳节,所以自称“茱萸的孩子”。

1928年10月21日(农历9月9日),出生于中国南京。小时居住南京,亦随父母返回福建省永春、江苏武进,并经常来往于杭州。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流亡于江苏、安徽沦陷区。1938年 随母亲逃往上海,居住半年,后经由船只经过香港抵达安南,又经过昆明、贵阳,抵达重庆与父亲相聚。

1940年 进入南京青年会中学,当时校址在四川1947年 毕业于南京青年会中学(已迁回南京),考取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因北方动荡,选择金陵大学外文系。1949年,转入厦门大学外文系,七月随父母迁居香港。

1950年代

1950年,移居中国台湾,进入台湾大学外文系三年级。

1954年,诗集《蓝色的羽毛》出版,与覃子豪、钟鼎文、夏菁、邓禹平共同创立蓝星诗社。

1956年,与范我存结婚。

1957年,于中国台湾师范大学兼课,授英文,《梵高传》《老人和大海》中文翻译本出版,主编《蓝星周刊》。

1958年6月,长女珊珊出生,母亲亡,十月赴美国进修,作品受到现代艺术影响。

1959年,取得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回中国台湾任教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次女幼珊生,参加现代诗论战。

1960年代

1960年,诗集《万圣节》翻译诗集《英诗译注》在台湾出版,诗集《钟乳石》在香港出版,主编《中外》画刊之文艺版。

1961年,英译《New Chinese Poetry》出版,美国驻华大使馆酒会庆祝,胡适致词,罗家伦亦出席。长诗《天狼星》刊于《现代文学》引发洛夫的论战,发表《再见,虚无!》作品风格渐渐回归中国古典之传统。与林以亮等人合译《美国诗选》在香港出版,与国语派作家展开文白之争(文言文、白话文),同年去菲律宾讲学,并在东海大学、东吴大学、淡江大学兼职,三女佩珊出生(现任东海大学企业管理学系副教授)。

1962年,参加菲律宾亚洲作家会议,《书袋》中译本连载于《联合报》副刊。

1963年,散文集《左手的缪思》、评论集《掌上雨》出版,《缪思在地中海》中文翻译连载《联合报》副刊。

1964年,诗集《莲的联想》出版,举办纪念莎士比亚诞生四百周年现代诗朗诵会于耕莘文教院,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至美国讲学一年。

1965年,散文集《消遥游》出版,西密歇根州立大学英文系副教授,四女儿季珊出生。

1966年,回中国台湾任台湾师范大学副教授,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淡江大学兼课,当选当年十大杰出青年。

1967年,诗集《五陵少年》出版。

1968年,散文集《望乡的牧神》在台湾、香港出版,《英美现代诗选》中文翻译本两册出版,主编“蓝星丛书”五种,“近代文学译丛”十种。

1969年 《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天国的夜市》出版,主编《现代文学》月刊,出席中国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讨会宣读论文,并且在崇基学院和浸信会书院演说,应美国教育部之聘,第三次赴美国,去科罗拉多州,任州教育厅外国课程顾问和寺钟学院客座教授。

1970年代

1970年,中文翻译《巴托比》英文翻译《满田的铁丝网》。

1971年,英译《满田的铁丝网》和德译《莲的联想》分别在中国台湾和西德出版,回台湾任师范大学教授介绍摇滚乐,并且在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兼课。

1972年,散文集《焚鹤人》和中译本《录事巴托比》出版,获得澳洲政府文化奖金,夏天访问澳洲两个月,十一月应世界中文报业协会邀请,至香港演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系主任。

1974年,诗集《白玉苦瓜》散文集《听听那冷雨》出版,主编《中外文学》诗专号,主持复兴文艺营,任教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1975年,《余光中散文选》在香港出版,任“青年文学奖”评判,开始在《今日世界》写每月专栏,六月回国参加“民谣演唱会”,杨弦谱曲的《中国现代民歌集》唱片出版,七月出席第二届国际比较文学会议,八月出席香港中英翻译会议,兼任中文大合书院中文系系主任,任香港学校朗诵节评判。

1976年,出席伦敦国际笔会第41届大会,并宣读《想像之真》,任中国香港学校朗诵节评判,出版《天狼星》。

1978年,《梵高传》新译本出版,五月出席瑞典国际笔会第43届大会,并游历丹麦和西德。

1979年,《与永恒拔河》出版,任中国香港市政局主办“中文文学奖”评判。

1980年代

1980年,担任中国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主任,兼任英语研究所所长。

1981年 出席法国里昂的国际笔会,发表《试为辛笛看手相》。出版《余光中诗选》、评论集《分水岭上》、以及主编的《文学的沙田》。

1982年,发表《巴黎看画记》和一系列山水游记的论文。

1983年,参加委内瑞拉国际笔会,翻译王尔德喜剧《不可儿戏》出版,出版诗集《隔水观音》。

1984年,参加东京国际笔会,《不可儿戏》由香港话剧团演出,中译本《土耳其现代诗选》出版。

1985年,移居中国台湾高雄西子湾,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1986年,发表新诗《控诉一支烟囱》并且为高雄市木棉花文艺季写诗《让春天从高雄出发》,出版诗集《紫荆赋》。

1987年,出版散文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1988年,出版散文集《凭一张地图》。

1990年代

1990年,出版散文集《隔水呼渡》。3月1日出版《梦与地理》;《梦与地理》为余光中第十五本诗集,收1985年至1988年间长短作品55首,代表定居高雄后的文学思维和观察,放眼世界,体会乡土,尤其热心拥抱南台湾的风物。 1994年,出版评论集《从徐霞客到梵高》,黄维梁编撰出版各家对余光中作品论述之选集《璀璨的五彩笔》。 1995年,出版《井然有序》。

 

余光中的文学观(余光中原文摘录)

在《逍遥游》、《鬼雨》一类的作品里,我倒当真想在中国文字的风炉中,炼出一颗丹来。在这一类作品里,我尝试把中国的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折来且叠去,为了试验它的速度、密度和弹性。我的理想是要让中国的文字,在变化各殊的句法中,交响成一个大乐队,而作家的笔应该一挥百应,如交响乐的指挥杖。

散文有如地球,诗有如月亮:月球被地球所吸引,绕地球旋转,成为卫星,但地球也不能把月球吸得更近,力的平衡便长此维持;另一方面,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也形成了海潮。

散文,是一切作家的身份证。诗,是一切艺术的入场券。

散文可以向诗学一点生动的意象,活泼的节奏,和虚实相济的艺术,然而散文毕竟非诗。旗可以迎风而舞,却不可随风而去,更不能变成风。把散文写成诗,正如把诗写成散文,都不是好事。

散文之弹性

弹性 是对于各种语气能够兼容并蓄、融合无间的适应能力,以现代人的口语为节奏基础,在情境所需时,也不妨用一些欧化或文言文的句子,以及适时而出的方言或俚语,或是穿插典故。文体和语气变化多,散文弹性当然越大, 发展的可能性也越大, 而不至于趋向僵化。在《我的四个假想敌》“靓仔”和“叻仔”是粤语,这让读者更真实的如临其境,在其他作品之中,更不时会采用年轻人经常在同侪间,谈话所用非正式,在语法上可能也不正确的字句,也是同样的效果。而谈到欧化句法,就不得不提及文坛上采用欧语书写方式,曾经在文坛上掀起一股小小的浪潮,尽管至今许多的学者对这样对中文来说拗口的造句方式并不鼓励,许多教师也反对学生以此为学习榜样,但是运用得宜者,却不得不承认紧凑的有机组织和伸缩自如的节奏是值得效法的技巧。

散文之密度

与物理上所言之密度,有异曲同工之妙,密度的要求,则是认为在一定的篇幅中,满足读者对于美感要求的分量,其中有几个主要的方式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其一是运用文字的稠密,也就是利用一些特别精选的字眼,来达成特别的意境,像是“咽过多少州多少郡的空寂”;也可以透过时空的压缩和景象的映衬、重叠、交替,让意象变得繁复,例如“每次写到全台北都睡着,而李贺自唐朝醒来”;或是小孩学习作文经常被强调,结构的首尾呼应,也能因为强化了文字对读者的印象,达成密度的增加

散文之质料

至于余光中提及的第三个讲究点,质料指构成全篇散文的个别的字词的品质,几乎在先天上就决定了一篇散文的趣味境界高低。只是写作散文的材料,需配合弹性、密度的运用才会显出光芒,能够借由刻意的培养达成进步的,其实还是密度和弹性最可能,质料比较因作者本身生活经历和思想透露出来,一旦人生经历有了大的转变,通常也容易在文字中表现。

对余光中的评论

文学评价

陶杰:用中国文字意象之第一人。

向明:诗经、楚辞,唐、宋诗的名句,西洋典籍、旧约圣经,在他的诗出入入,自然轻巧,一点也不影响他诗中纯正现代风韵。

林沛理:语言的魔术师,香江第一才子。

黄维梁:用紫色笔写诗,用金色笔写散文,用黑色笔写评论,用红色笔编辑文学作品,用蓝色笔翻译……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余光中的散文,则‘精新郁趣、博丽豪雄’八字当可称职。把他的散文放在中国历代最优秀的散文作品中,余光中的毫不失色。他的散文是中国散文史上璀璨的奇葩。这是对他散文最稳重最保守的评价……他的散文,通体洋溢着一股堂堂正正之气。那是一种自给自足、绰有余裕的才能,原无须借助外力、事件或经历的成全。我以为,一旦具备了余光中的才能,那么无论生在何时,长于何方,他都必然会在文学上崭露头角,大显峥嵘。

作品

隔水呼渡 余光中,九歌,出版日期:1990/01/15

结网与诗风─余光中七十寿庆论文集 余光中 ,九歌,出版日期:1999/06/08

余光中诗选第二卷 余光中 ,洪范,出版日期:1998/10/01

秋之颂 余光中 ,九歌,出版日期:1999/09/15

日不落家 余光中 ,九歌,出版日期:1998/11/01

蓝墨水的下游 余光中 ,九歌,出版日期:1998/11/01

五行无阻 余光中 ,九歌,出版日期:1998/11/01

天狼星 余光中 ,洪范,出版日期:1998/10/15

八十五年诗选 余光中 萧萧/主编 ,现代诗季刊社,出版日期:1997/06/09

800字小语(10) 余光中 等著 ,文经社,出版日期:1997/01/15

安石榴 余光中 ,洪范,出版日期:1996/05/01

2000年至今

 余光中诗选第二卷(平装) 余光中 ,洪范,出版日期:2007/05/02

余光中诗选第二卷(精装) 余光中 ,洪范,出版日期:2007/05/02

余光中诗选(平装) 余光中 ,洪范,出版日期:2006/04/17

余光中诗选(精装) 余光中 ,洪范,出版日期:2006/04/17

莲的联想 余光中 ,九歌,出版日期:2007/08/27

余光中幽默文选 余光中/著 ,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05/06/08

铁肩担道义 余光中等 ,商周出版,出版日期:2007/05/06

等你,在雨中 余光中 ,江甦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01/01

高楼对海(新版) 余光中 ,九歌,出版日期:2006/12/01

情人的血特别红:余光中自选集 余光中 ,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05/01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余光中 ,洪范,出版日期:2006/08/05

从徐霞客到梵高(重排新版) 余光中 ,九歌,出版日期:2006/06/27

起向高楼撞晓钟:二十堂名家的国文课 余光中等/著 ,商周出版,出版日期:2006/01/0

中华现代文学大系第二卷全套12册平装(小说3册 散文4册 评论2册 戏剧1册 诗2册) 余光中等/著 ,九歌,出版日期:2005/11/01

自豪与自幸 余光中等/著 ,商周出版,出版日期:2005/05/05

青铜一梦 余光中/著 ,九歌,出版日期:2005/02/01

天国的夜市 余光中/著 ,三民,出版日期:2005/01/05

守夜人(中英对照新版) 余光中/著 ,九歌,出版日期:2004/11/20

余光中精选集 余光中/著 ,九歌,出版日期:2002/10/31

飞毯原来是地图 余光中/著 ,三联(香港),出版日期:2004/01/10

左手的掌纹 余光中 著 ,江甦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03/10/01

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著 ,九歌,出版日期:2002/03/10

梵高传,Lust for Life. 余光中笔译作品,台湾台北内湖,大地出版社。出版日期:2001/8

艾略特的心灵世界 余光中等/著 ,雅歌,出版日期:2001/12/30

高楼对海 余光中 ,九歌,出版日期:2000/07/01

逍遥游 余光中 ,九歌,出版日期:2000/06/15 余光中诗选第二卷(平装)

藕神 余光中,九歌,出版日期:2008/1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余光中:中秋
一刀向人间,剖开了月饼一刀向时间,等分了昼夜为什么圆晶晶的中秋月要一刀挥成了残缺?刀锋过处,落我们在两旁中间是南海千年的风浪默默是我的白昼惊短悠悠是苦你的夜长去年是圆月的光辉一床共看婵娟今夕在两岸料我像昼会渐渐地消瘦你像夜会渐渐丰满从此夜长,梦恐怕会更多单枕是梦的起站和终站该你凌波而翩翩东来呢或是我乘风去西南?一轮神光开万户的私镜嫦娥是一切情人的投影且将你的,用海云遮住让我夜深后来翻寻
· 永春余光中旧居
永春新坂堂清代始建,由门庭、正门、正厅、东西护厝组成。有厅堂、房间40间,穿斗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正立面以红砖装饰,门斗以花岗岩、辉绿岩镶嵌,屋面铺以灰瓦,正脊堆塑有动物、人物、卷草、花卉图案等。木梁枋、雀替、窗户饰有镏金浮雕。价值评定:现代著名泉籍诗人余光中故居。余光中父亲及祖父曾为永春作出了重要贡献。新坂堂有助于保护余氏源流。
· 余光中诗歌——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浪涛腾跃成千古太阳升火,月亮沉珠哪一波是捉月人?哪一浪是溺水的大夫?赤壁下,人吊髯苏犹似髯苏在吊古听,鱼龙东去,扰扰多少水族当我老去,千尺白发飘该让我曳着离骚袅袅的离骚曳我归去汩罗,采石矶之间让我游泳让不朽的大江为我涤罪冰肌的江水祝我永生恰似母亲的手指,孩时呵痒轻轻,那样的触觉大江东去,千唇千靥是母亲舔,我轻轻,吻,我轻轻亲亲,我赤裸之身仰泳的姿态是吮吸的资态源源不绝五千载的灌溉永不断奶的圣液这乳房每一滴,都甘美也都悲辛每一滴都从昆仑山顶风里霜里和雾里幕旷旷神话里走来大江东去,龙平媒向太阳龙尾黄昏,龙首探入晨光龙鳞翻动历史,一鳞鳞一页页,滚不尽的水声胜者败败者胜高低同样是浪潮浮亦永恒沉亦永恒顺是永恒逆是永恒俯泳仰泳都必须追随大江东去,枕下终夜是江声侧左,滔滔在左耳侧右,滔滔在右颊侧侧转转挥刀不断失眠的人头枕三峡
· 2年前的今天,余光中逝世。缅怀!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他的《乡愁》你读过吗?2年前的今天,余光中逝世。缅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