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李峤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20
转发:0
评论:0
家世李峤出身赵郡李氏,为北魏太尉、高平宣王李顺七代孙。祖父:李野王,隋鲁郡功曹。父亲:李镇恶,唐襄城县令,赠魏州刺史。生平隋内史侍郎李元操从曾孙,少有才名。20岁中进士,举制策甲科。初为安定县尉,累官监察御史、吏部尚书、中书令。历仕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四朝。李峤刚直廉正,武则天令李峤与大理寺少卿张德裕复查狄仁杰案,定为无罪,此事触忤武后,贬为润州司马。邕、严二州僚族起义,受命监军进讨,亲入洞内劝降。有诗才,与初唐四杰交衔,大部分为五言近体,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晚年被尊为“文章宿老”。明代胡震亨说:“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唐音癸签》)。《资治通鉴》有载其人生平。明人辑有《李峤集》。历任官职任监察御史,平定岭南邕、严二州獠人反叛。任给事中,因查明狄仁杰、李嗣真、裴宣礼等三人冤案,触怒武则天,被派出任润州司马。武则天召回任凤阁舍人。知天官侍郎事,迁麟台少监。...

家世

李峤出身赵郡李氏,为北魏太尉、高平宣王李顺七代孙。

祖父:李野王,隋鲁郡功曹。

父亲:李镇恶,唐襄城县令,赠魏州刺史。

生平

隋内史侍郎李元操从曾孙,少有才名。20岁中进士,举制策甲科。初为安定县尉,累官监察御史、吏部尚书、中书令。历仕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四朝。李峤刚直廉正,武则天令李峤与大理寺少卿张德裕复查狄仁杰案,定为无罪,此事触忤武后,贬为润州司马。邕、严二州僚族起义,受命监军进讨,亲入洞内劝降。有诗才,与初唐四杰交衔,大部分为五言近体,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晚年被尊为“文章宿老”。明代胡震亨说:“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唐音癸签》)。《资治通鉴》有载其人生平。明人辑有《李峤集》。

历任官职

任监察御史,平定岭南邕、严二州獠人反叛。

任给事中,因查明狄仁杰、李嗣真、裴宣礼等三人冤案,触怒武则天,被派出任润州司马。

武则天召回任凤阁舍人。

知天官侍郎事,迁麟台少监。

圣历初年(698年),与姚崇一起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不久转任鸾台侍郎,依旧平章事,兼修国史。

久视元年(700年),李峤之舅天官侍郎张锡入政事堂为宰相,李峤转任成均祭酒,罢知政事及修史,舅甥两人相继任宰相,荣耀一时。

任检校文昌左丞、东都留守。

长安三年(703年),李峤再次任宰相,不久兼任纳言。

长安四年(704年),迁任内史不久辞职,复任成均祭酒(国子祭酒)。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即位,李峤以附会张易之兄弟,被贬出为豫州刺史,未及上任,又贬为通州刺史,数月后,征拜吏部侍郎,封赞皇县男。迁吏部尚书,进封县公。

神龙二年(706年),接替韦安石为中书令。

神龙三年(707年),加修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封赵国公。

景龙三年(709年),被免去中书令职务,以特进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任宰相)。五月,唐睿宗即位,被贬为怀州刺史,不久以年老致仕。

先天元年(712年),唐玄宗即位,在宫内获其所上给中宗处置相王诸子,不要留在京城的表章,被令随子虔州刺史李畅赴任虔州(今江西赣州市)。不久被重新任为卢州别驾,任内去世。

作品

《汾阴行》:

《风》:

子孙

李畅,相州刺史

李裕,海州刺史

李粲,濮州刺史

李懿,华阴郡太守

参考

《旧唐书》

《全唐文补遗》第6缉《唐正议大夫使持节相州诸军事守相州刺史上柱国赞皇县开国子李公墓志铭并序》

^见《全唐文补遗》第6辑P51《唐正议大夫使持节相州诸军事守相州刺史上柱国赞皇县开国子李公(畅)墓志铭并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代宰相李峤的生平简介李峤结局如何?
袁天罡是唐朝最为传奇的相士,每个被他看相的人,最后都如他所预言的那般,准得令人发指。但是,唐朝有一位做到宰相的人,在年幼时找袁天罡看相,袁天罡先是说他活不过三十岁,睡过一晚之后,袁天罡却立刻改口,称他很长寿,将来还会当大官。难道袁天罡也有看走眼的一天?这位后来官至宰相的人名叫李峤,他自幼聪慧过人,显露出远超常人的才能,是李家捧在手心的宝贝。可是,李家到了李峤这一代发生了很奇怪的现象,李峤有兄弟五人,但他们全都没有活过三十岁,只有李峤长大成人了。李峤的母亲担心李峤也和五个兄弟一样,活不过三十岁,就请来袁天罡,让他给李峤看相。第一次见到李峤时,袁天罡说:“小伙子看起来倒是神气清秀,可惜寿命太短了,恐怕活不到三十岁呀!”李母听了非常伤心,说什么都不愿意相信,执意让袁天罡在李家住一晚,与李峤同睡,再给李峤仔细看看,别是什么地方看岔眼了。袁天罡理解李母的心情,便答应留在李家住一晚。到了晚上,袁天罡和...
· 李峤简介唐代时期诗人监察御史赵国公李峤生平
李峤,男,生卒:(644~713),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新唐书《李峤传》解析:李峤,字巨山,赵州赞皇人。早孤,事母孝。为儿时,梦人遗双笔,自是有文辞,十五通《五经》,薛元超称之。二十擢进士第,始调安定尉。举制策甲科,迁长安。时畿尉名文章者,骆宾王、刘光业,峤最少,与等夷。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八年(644),卒年在玄宗开元元年(713)。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诸人死后,他成了文坛老宿,为时人所宗仰。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风...
· 朱峤
清上海人,字赤诚,号巨山。乾隆时画家。山水取法王蒙、黄公望。浅绛渴墨,沉郁可爱。亦工花卉、草虫、人物、写照。
· 天峤游人
天峤游人,唐朝诗人。生卒年月,籍贯生平不详。
· 陕西省牛峤
牛峤(8487),字松卿,一字延峰,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祖籍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中唐宰相牛僧孺之孙。他生逢乱世,中进士仅两年,黄巢起义军破长安。在动荡的僖宗朝历仕拾遗、补阙、尚书郎。光启二年(公元886年)又避襄王李媪之乱,先流落吴越,后寄寓巴蜀,过着渡口杨花,狂雪任风吹般的飘荡生活。以东汉名臣袁安自许的牛峤忧国心切,却有志无时,昭宗大顺二年(公元891年)以后被西川节度使王建辟为判官。前蜀开国,仕秘书监,以给事中卒于成都。《郡斋读书志》说他博学有才,以歌诗著名。原有《牛峤集》三十卷,已佚。现存诗三首,见《全唐诗》、《全唐诗外编》。词三十三首,见《花间集》。牛峤博学能文,以歌诗著名当时,自称慕李贺长歌,作诗常加仿效。善制小令,其词莹艳缛丽,如女冠子“锦江烟水”、应天长“玉楼春望晴烟灭”、菩萨蛮“玉钗风动春幡急”等,内容与风格均与温庭筠相近。也有少数作品如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