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生平
早年生活
艾森豪威尔诞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丹尼森一个德国移民后裔的基督教新教再洗礼派门诺会基督教家庭,在7个男孩中排名第3,出生名为大卫·德怀特·艾森豪威尔(David Dwight Eisenhower),进入西点军校后,正式更名为德怀特·大卫·艾森豪威尔。
1892年随家迁居至堪萨斯州阿比林(Abilene,KS),并在此长大,1909年毕业于阿比林高中,为了帮助哥哥支付学费而工作2年。
1911年参加美国海军学院的入学考试,而且通过了,却因超龄而未被录取,但是成功获得参议员Joseph L. Bristow的提名,得以进入西点军校就读。
早年军事生涯
1915年从西点军校毕业,该届西点毕业生被后世称为“星星都落到这届”,在164名毕业生中排名第61。毕业后进入步兵部队,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参战后,他被留在美国本土。
1917年4月返回西点军校,随后进入装甲部队,在步兵坦克学校负责训练坦克乘员,期间结识康纳(Fox Conner)将军并获得赏识,1918年战争结束后由中尉恢复到上尉。1922年晋升为少校,在时任第20步兵旅旅长康纳之下担任执行官(XO)。
1925年由康纳保举进入指挥参谋学院,1年后以第1名毕业。曾任营长,在美国战斗纪念物委员会担任约翰·潘兴的助理,为战争部助理部长乔治 V. 莫斯利将军担任执行官。以杰出参谋军官著称,后被美国陆军参谋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选中进入陆军部。1935年随导师麦克阿瑟来到菲律宾担任菲律宾政府军事顾问。1936年晋升中校,因军事与哲学观点与麦克阿瑟发生冲突。1939年返回美国,在担任一系列的参谋职位后,1941年6月成为第3集团军参谋长,同年9月晋升为准将 。
在二战中声名大噪
第二次世界大战珍珠港事件后,在陆军参谋长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领导的总参谋部任职,历任战争计划部主任、助理参谋长,虽然从来没有领导大部队作战经历,仍被马歇尔赏识,1942年6月24日被任命为“欧洲战区司令”并很快的晋升为中将。
1942年7月北非英军及美军接连受挫以及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极力支持,美英决定发动北非战役。同年8月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北非战区盟军总司令”。但他之前从未单独指挥过作战,然而这次指挥英美联军在北非登陆进展顺利,艾森豪威尔也因此声名大噪。
1943年2月11日晋升为上将。
1943年6月—8月指挥西西里岛战役,同年11月在德黑兰会议,决定在1944年开辟第二战场。12月因美国总统罗斯福不愿意马歇尔离开华盛顿,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盟军远征军最高总司令”,其后担任 大君主作战 (霸王行动)的“盟军最高总司令”。他于1944年1月驻伦敦组建盟军远征军最高司令部;6到8月指挥霸王行动,进行诺曼底登陆。9月移驻法国正式接管蒙哥马利的地面部队指挥权,指挥攻占德国。在1944年12月20日晋升为美国陆军五星上将,二战结束后曾担任驻德占领司令官。
1945年接替退休的马歇尔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冷战时期
朝鲜战争。
台湾 交通部邮政总局于公元1960年所发行之“艾森豪威尔总统访华纪念邮票”。
1948年卸下美国陆军参谋长的职务并退出现役,被聘任为哥伦比亚大学校长(1948年—1952年)。
1950年重新入伍并出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武装力量最高司令,并于1952年正式退出现役后回到哥伦比亚继续担任校长,步入政坛。
总统生涯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于1960年6月18日访问台北市时,与蒋中正搭敞篷车前往圆山大饭店途中接受热情群众夹道欢迎。
介绍艾森豪威尔政府及阁员的美国宣传单
在国内方面,他和尼克松及其他共和党人一样支持平权措施,他支持平权的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最高法院判决。在他任内推动并通过1957年民权法案,限制种族歧视法律及取消种族隔离等政策。他并反对麦卡锡主义,因为当调查牵连美国军界的时候,他认为这对美国军人并不敬。
在经济方面,1954年通过了补助1亿7,500万于州际高速公路系统的法案(Federal-Aid Highway Act of 1954 included $175 million for Interstate System),紧接着在1956年签署了这项法案以及"Highway Revenue Act of 1956",于是州际公路赖以发展的法源与基金得以确认。往后美国高速公路于是四面八方的蔓延生长,划过无数都市 对美国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1960年6月18日艾森豪威尔访问台北,成为唯一于任内访问台湾的美国总统。蒋中正与夫人亲至松山机场迎接,艾森豪威尔总统并于傍晚在总统府前广场对500,000群众发表演说。金门823炮战时,两国总统共同发表联合公报,稳固邦谊, 谴责大陆 对金门隔日炮击之行为,也依《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继续保卫台澎金马。艾森豪威尔与蒋中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分别担任盟军于欧洲及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 。
退休
艾森豪威尔的葬礼仪式
艾森豪威尔于1961年1月20日离任总统。
1969年3月28日,他因心脏病发作逝世,终年79岁,4月2日,在他的家乡阿比城下葬,他的遗言在下葬的时候被宣读,其中一句是“我始终爱我的夫人!我始终爱我的儿子!我始终爱我的孙子!我始终爱我的祖国!”
他撰写的回忆录有《远征欧陆》、《白宫岁月》。
评价
虽然艾森豪威尔担任总统后期支持度不高,但自1980年代迄今,艾森豪威尔的历史评价逐渐升高,他经常被评选为美国最好的总统前十名。他还善于发现人才,所以乔治·巴顿、范佛里特等一大批名将,都为他所用。不少美国的认为他是历任共和党总统中较为突出的一位,并且印象良好。
家庭
艾森豪威尔有两个儿子,长子杜德·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威尔生于1917年9月24日,于1921年1月21日死于猩红热,年仅3岁。有关这个儿子的死的讨论,艾森豪威尔大多数保持沉默。次子约翰·艾森豪威尔,生于1922年8月3日,当他们在的期间;他在美国陆军服役,退伍后担任作家和 美国驻比利时大使 ( 荷兰语 : Amerikaanse ambassade (Brussel) ) (1969年-1971年),约翰·艾森豪威尔的儿子后来与理查德·尼克松之女结婚。
外部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