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济各会
方济各会(拉丁语:Ordo Fratrum Minorum;拉丁语:Ordine francescano;英语:Franciscans)亦译“法兰西斯派”“法兰西斯会”“圣芳济会”因其拉丁语名称,又译为“小兄弟会”。指遵守圣方济各会规的修会的总称。因其会士穿灰色会服,故称“灰衣会士”。1209年,由意大利人亚西西的方济各得教宗英诺森三世批准而创立。1223年,教宗洪诺留三世批准其会规。
创始人为亚西西的方济各,原名是佐凡尼拍那多内(Giovanni Benadone)。方济曾在反对王公贵族的战役中被掳达一年之久,之后又染重病,一步一步地让他悔改归正,于1208年之后开始在亚西西周围,帮助困苦无依之人并重修教堂。过着模仿基督耶稣、极度贫穷的生活,他相信以此种方式才能脱离世俗、不受影响、专心跟从基督。
初创时,方济各会提倡过清贫生活,衣麻跣足,托钵行乞,故为托钵派。圣方济各时期建立三个修会:小兄弟会、贫苦克莱尔修女会和苦修会(Brothers and Sisters of Penance),分别为第一会、第二会和第三会。此后在不同时期建立、分裂出不同的修会。
1209年,作为母会的小兄弟会建立;包括三个团体:作为母会的小兄弟会、住院小兄弟会和嘉布遣会,后两者分别于1517年、1525年从母会中独立;均遵守小兄弟会会规。部分方济各会修士遵照第一会会规建立独立、半独立修会,其中已经不复存在的修会有:克莱尔会、科莱塔会(Coletani)和克来特会等,其中已经与第一会合并的修会有严守派、改革派(Reformati)、重整派(Recollects)、赤脚派(Discalced)或阿尔坎塔拉会(Alcantarines)等。
1212年,贫苦克莱尔修女会由圣克莱尔(St. Clare)建立;又称为贫苦克莱尔会(Poor Clares)。1221年,苦修会建立,分为俗修会和律修会;俗修会由方济各建立于1221年,律修会的建立时间不详,可能由匈牙利的圣伊丽莎白(St. Elizabeth of Hungary)于1228年,或由玛斯西阿诺的圣徒安吉丽娜(Blessed Angelina of Marsciano)于1395年建立。
初创时,方济各会不置产业,修士靠劳动或乞食为生,不接受财物,后发展迅速,建立住院,积聚大量钱财,内部为此意见不一,引起纷争,少数修士坚持从字句解释会规,形成神修派,大多数修士按照时代要求适当调整会规,形成住院派。
1245年后,分裂开始出现;1310-1312年,罗马教宗卷入争论;1317-1318年,教宗约翰二十二世两次颁布教谕,允许修会置产。神修派分裂,自称为“小兄弟会”(Fraticelli)。1321年,在方济各会和多明我会之间再次发生教产争论。14世纪,由于黑死病爆发以及天主教会大分裂,方济各会衰落。随着教产的增加,教会纪律松弛。在此期间,严守派进行改革,反对住院派。1415年,严守派得到教会承认。1517年,教宗同意及批准小兄弟会一分为二,愿意严厉遵行神贫生活的小兄弟团体被称为“小兄弟会”,即严守派;选择较为宽松的神贫生活方式的则被命名为住院小兄弟会,即住院派。严守派最终与住院派分裂,宣称自己为真正的方济各会。
16世纪早期,小兄弟会内有些成员认为他们所过的神贫生活仍未算严谨,建立嘉布遣小兄弟会。17、18世纪,改革得到进一步发展,成立改革派(Reformati)、重整派(Recollects)、赤脚派(Discalced)等。18、19世纪欧洲政治革命和世俗化浪潮对方济各会产生巨大冲击。19世纪晚期,重新联合不同的方济各会修会;1897年,得到教宗利奥十三世肯定。虽经1517年教宗利奥十世、1909年教宗庇护十世等进行统一整顿、改组,现第一会主要包括三个独立的分支:小兄弟会、住院小兄弟会和嘉布遣小兄弟会。各派皆为女修道者设有“第二会”,为在俗教徒设有“第三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