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
打谱版本
今存琴曲,最早见于唐朝李良辅《广陵止息谱》,23段 ;明朝朱权的《神奇秘谱》(1425年),并注此曲“世有二谱,今予所取者,隋宫中所收之谱,隋亡而入于唐,唐亡流落于民间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间,复入于御府,经九百三十七年矣”。谱中有关于“取韩”、“冲冠”、“发怒”、“投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因此古来琴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韩王》看作是异曲同名。
现在通常听到的版本,是琴家管平湖从明代《神奇秘谱》修订来的。全曲结构宏大,共有45段,[分为开指(1段)、小序(3段)、大序(5段)申城等、正声(18段)冲冠、长虹、烈妇等、乱声(10段]守质、用事等、后序(8段)亡计等}6大部分。据《琴府》中唐健垣先生和王世襄先生的研究,《广陵散》保留了唐代大曲的特色,相信最迟在晚唐时期已经成曲。
弦式
〈广陵散〉一曲采用了特别的“慢二弦”弦式,即二弦降低大二度与一弦同音。后世有观点认为二弦(为“臣”)与一弦(为“君”)同,成“凌君”之相,而予以贬低和排斥。另外,此曲充满了慷慨激烈的情绪,与正统理解的古琴“清微淡远”的特点大相异趣,也称为后世部分理论家(朱熹等)批评。但毫无疑问,〈广陵散〉早已是流传最广的琴曲之一。
其他相关记载
三国时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得罪当时魏国的权臣大将军司马昭的宠臣锺会,而被蒙冤处死,临行刑前曾弹奏此曲,并于曲终感叹说:“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古琴记谱方法不记载旋律节奏,琴曲传承多需师者对弟子讲解教授每个乐句,然后对弹。因此即使的曲谱在当时还有流传,嵇中散所演奏的版本也因古琴记谱方式的缺陷、没有经口传心授而学得此曲的弟子而失传。如今的是管平湖先生依据明朝《神奇秘谱》打谱演奏的版本,与嵇中散当年所奏之异同已未可知。
《太平广记》三百十七引《灵鬼志》中,提及嵇康由鬼神授〈广陵散〉一曲。此传说亦当作“传授演奏之法”解。
元代宰相耶律楚材是辽国人,但热爱汉族的文化,擅长弹琴作诗,曾作一首长诗描述《广陵散》如何激荡人心。
金庸的《笑傲江湖》里,衡山派的刘正风和日月教的曲洋创作了琴箫合奏的《笑傲江湖之曲》,小说中写到该乐曲部分是从〈广陵散〉改编而来。
神奇秘谱曲意歌词原文
臞仙按琴史曰,晋书载,广陵散者,嵇康,字叔夜,谯国之人也。尝游会稽,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淸辨,因索琴弾之,为广陵散曲,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时司马懿为大将军,康与锺会为长史。会每与康交,而康不为之礼,会以此憾之,因谮康欲助毋丘俭。司马懿既昵信会,遂害之。康将刑东市,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己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悔焉,又琴书曰,嵇康广陵散本四十一拍,不传于世。惟康之甥袁孝尼能琴,每从康学靳惜不舆,后康静夜鼓琴弹广陵散,孝己窃从户外听之。至乱声小息,康疑其有人,推琴而止,出户果见孝己。止得三十三拍。后孝已会止息意,绩成八拍,共四十一拍,序引在外。世亦罕知焉。然广陵散曲,世有二谱。今予所取者,隋宫中所收之谱。隋亡而入于唐,唐亡流落于民间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间,复入于御府。经九百三十七年矣,予以此谱为正。故取之。
参考文献
朱权《神奇秘谱‧太古神品上卷》
查阜西《存见古琴曲谱辑览‧解题》
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广陵散》
顾梅羹《琴学备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