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煜明
生平
卢煜明生于中国香港,于圣若瑟书院毕业后负笈英国。1986年英国剑桥大学取得文学士学位后,到牛津大学接受临床医学培训,1989年取得内外全科医学士学位。又分别于1994年及2001年于牛津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及医学博士学位,在牛津大学赫特福德学院担任自然科学初级研究员。后来升任为临床生物化学讲师及格林学院院士。曾任牛津大学教学医院约翰‧拉德克利夫医院化学病理学荣誉顾问。1997年 卢煜明回到出生地中国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继续研究工作。
卢煜明现为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李嘉诚医学讲座教授、化学病理学讲座教授、医学院副院长(研究)及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此外亦曾任中国香港临床生化学会会长,现任中国香港研究资助局委员。
研究成果
在牛津大学学医时,卢煜明认为医生通常使用羊膜穿刺术为产前孕妇对胎儿进行诊断检查具有一定程度的危险性。于是他便考虑,可否用产妇的血细胞做检测。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卢煜明发现孕妇的血细胞中确实含有胎儿的DNA,但所发现的含量太少,不足以用作医学诊断。后来卢煜明又做了多年的研究,仍然未能在孕妇血细胞中所含胎儿DNA的数量方面取得突破。美国一个研究队伍花钜资从事这项研究,也仅能在40%的孕妇血细胞中确定有胎儿的DNA。
后来一篇有关癌症的论文发表,揭示了癌症病人的血浆中含有癌细胞的 DNA。癌细胞寄生在病人身上与胎儿寄生在母体上相类似,既然癌细胞会释放 DNA 到人体血浆中,也应该能从母体血浆中找到胎儿的DNA。卢煜明决定将过去从孕妇血细胞中寻找胎儿 DNA 的研究,改为从孕妇血浆中去寻找。结果卢煜明在孕妇血浆中发现了男性DNA。由于母亲作为女性本身没有男性 DNA,孕妇血浆中的男性DNA只能是来自胎儿。
卢煜明证明了在母亲的血浆内有胎儿 DNA 存在的理论,并发展出一套新的技术可以用来准确地分析和量度这在母亲血浆内的胎儿DNA。他阐明了这从未被发现的自然现象的基本参数,包括胎儿 DNA 浓度与怀孕期的关系及产后之肃清速度等,对于该研究领域以后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总括而言,该项目是国际基本医学领域上其中一个具有指标性的研究,并且对产前诊断的未来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卢煜明在血浆DNA这科研领域上发表过107篇SCI收录论文,其中73篇影响因数(IF)在5以上,12篇在IF10以上,7篇在IF20以上,1篇在IF35以上。多篇论文刊载于世界顶尖的期刊,如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IF38.6),Lancet (IF21.7),PNAS (IF10.5) 及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IF12.3) 等。当中17篇文章的总引用率1199次,他引857次。技术取得或申请了7项国际专利。此外,卢煜明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报告40次。
技术应用
孕妇产前检查
一般孕妇产前检查是使用羊膜穿刺法,胎儿会有百分之一机会流产,具有一定程度的危险性。卢煜明发现母亲血浆中胎儿DNA和RNA后,孕妇只需验血,便可从孕妇血液验出胎儿性别、Rh血型、乙型地中海贫血症及其他疾病。以此方法检查胎儿的血型,准确度近 100%。
胎儿唐氏症候群检测
这个方法只须向怀孕十二至十四周的母亲抽取血液。由于唐氏症候群与人体内第二十一组染色体出现变异有关,故该研究将第二十一组染色体的列序排列出来,并利用萤光试剂放在该排列上,正常的染色体只会出两点萤光,如出现三点的话,即胎儿有会患有唐氏症候群。传统羊膜穿刺术、绒毛膜组织化验分别有0.05%及1%至4%的机会令孕妇出现流产,而化验血液甲胎蛋白及超声检查的准确性较低,后者便要在怀孕二十周才可以进行。
鼻咽癌的诊断
1999年,卢煜明研究出一种方法,在病人血浆中寻找与鼻咽癌有密切关系的EB 病毒DNA,结果发现准确度有95%。当癌细胞死亡以后,癌细胞DNA 会流入血液。病人血浆中的癌病毒DNA 越高,死亡率也高。目前一般是凭主观判断病人患病程度严重与否,而利用这方法就可以用病人血浆来作检查和诊断,可作为客观的指标。
医疗判断指标
现时的抢救治疗做法是,临床估计伤者受伤最严重的3个部位,给予1至5分(5分为最高分),若其中一个部位得5分,伤者的情况便十分危险,随时有丧命可能。然而这个方法只是估计,而且要等候约12小时才能得出较准确的估计,并不是最理想的做法。卢煜明正研究以验血的方法,检测患者血液中含有多少因细胞受伤后死亡而“掉落”血液中的DNA,从而准确地推算患者的伤势和痊愈机会,预计将来可发展出一套新的医疗判断指标。当人体某些部位受伤后,细胞便会死亡,而其中的DNA会进入血液中,透过检测被这些死亡细胞带入血中的DNA数量,形成一个“血浆指数”,配合心跳、血压和性别等资料,可客观地推算出患者的伤势属“危殆”和“严重”等,以及其存活率。这方法可作为客观的指标,协助急症室分流伤者,及早给予适当治疗。一般人每毫升血液中有500到2000单位的DNA,若伤者血液中的DNA超过10万个单位,在科学上看来已是“必死无疑”。在2010年前,可在急症上广泛使用这种方便的指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