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割圆术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611
转发:0
评论:0
圆面积公式圆面积=圆的半周长X半径刘徽割圆术是建立在圆面积论的基础之上的。他首先论证,将圆分割成多边形,分割来越细,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多边形的面积就和圆面积没有差别了。他说,将6边形一边的长度乘以圆半径,再乘3,得12边形的面积。将12边形的一边长乘半径,再乘6,得24边形面积。越割越细,多边形和圆面积的差越小。如此割了再割,最后终于和圆合为一体,毫无差别了。刘徽明显已经掌握了无穷小分割和极限的概念:显然,刘徽之所以研究余径,目的是从上限和下限两个方面逐步逼近圆面积:刘徽进一步证明圆面积=圆周/2×半径。割圆术程序刘徽从半径1尺圆的内接正6边形开始,逐次分割为12边形,24边形,48边形,96边形。反复使用勾股定理求得各多边形的边长,又用刘氏多边形面积公式求多边形面积。分割6边形为12边形刘徽割圆术原理令圆直径为2尺,折半得半径1尺。圆内接正6边形的边长也是1尺。如图:OAP是一个直角三角...

圆面积公式

割圆术

圆面积=圆的半周长X半径

刘徽割圆术是建立在圆面积论的基础之上的。他首先论证,将圆分割成多边形,分割来越细,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多边形的面积就和圆面积没有差别了。他说,将6边形一边的长度乘以圆半径,再乘3,得12边形的面积。将12边形的一边长乘半径,再乘6,得24边形面积。越割越细,多边形和圆面积的差越小。如此割了再割,最后终于和圆合为一体,毫无差别了 。

刘徽明显已经掌握了无穷小分割和极限的概念:

显然,刘徽之所以研究余径,目的是从上限和下限两个方面逐步逼近圆面积:

刘徽进一步证明圆面积=圆周/2 × 半径。

割圆术程序

刘徽从半径1尺圆的内接正6边形开始,逐次分割为12边形,24边形,48边形,96边形。反复使用勾股定理求得各多边形的边长,又用刘氏多边形面积公式求多边形面积。

分割6边形为12边形

割圆术

刘徽割圆术原理

令圆直径为2尺,折半得半径1尺。圆内接正6边形的边长也是1尺。 如图:

OAP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APC是一个小直角三角形

令小弦AC长度为m,令小句PC长度为j

分割12边形为24边形

将上一轮的多边形边长m作为新一轮割圆的开始, 作替换M=m=12边形的一边长度 = 517638.09 {\displaystyle =517638.09} 忽 继续将此多边形的一边平分,周而复始,重复使用 :

分割24边形为48边形

将第二轮的多边形边长m作为第三轮割圆的起点 , 作替换 M = m = 261052 2 5 {\displaystyle M=m=261052{2 \over 5}}

根据刘徽多边形面积公式:

所以96边形的面积 A 96 = 130806 × × --> 48 2 × × --> 1000000 {\displaystyle A_{96}=130806\times {\frac {48}{2}}\times 1000000}

分割48边形为96边形

将第三轮的多边形边长m作为第四轮割圆的起点

作替换 M = m = 130806 {\displaystyle M=m=130806} 忽

根据刘徽多边形面积公式:

所以192边形的面积 A 192 = 65438 × × --> 96 2 × × --> 1000000 {\displaystyle A_{192}=65438\times {\frac {96}{2}}\times 1000000} 平方忽

刘徽圆周率不等式

割圆术

刘徽圆周率不等式示意图

刘徽利用多边形面积差的几何学,得出圆周率的双边不等式。

当N=96,2N=192:

刘徽认为这个面积已经超过圆面积,所以将192边形的面积的整数部分定为圆面积:

这就是徽率。

实际上只要计算精确度够高,刘徽割圆术可以计算到任何精确度,不仅限于二位小数点。

圆周率捷法

刘徽在得圆周率=3.14之后,将这个数值和晋武库中汉王莽时代制造的铜制体积度量衡标准嘉量斛的直径和容积检验,发现3.14这个数值还是偏小。于是继续割圆到1536边形,求出3072边形的面积,得到令自己满意的圆周率 = 3927 1250 = 3.1416 {\displaystyle ={3927 \over 1250}=3.1416} 。但是刘徽却不叙述“分割96边形为192边形”,“分割192边形为384边形”,“分割384边形为768边形”,“分割768边形为1536边形”:因为他发现了一个快捷的算法 ,只要利用96边形的数据经过一次除法和一次加法,就可以获得和计算到1536边形同等的精确度 π π --> = 3.1416 {\displaystyle \pi =3.1416} ,省去了4次开方计算;三国在三国筹算用筹算进行开方相当的繁难。

刘徽圆周率捷法乃是以他素有研究的多边形面积差为基础的。

D 2 N = A 2 N − − --> A N {\displaystyle D_{2N}=A_{2N}-A_{N}}

其中

刘徽圆周率捷法,可以解释如下几个问题:

刘徽的 π π --> {\displaystyle \pi } = 3927 1250 {\displaystyle 3927 \over 1250} 后印度于印度数学中,足证古印度数学采用刘徽注《九章算术》

割圆术迭代公式

如令半径=1, 从

可简化为:

π的连平方根表示式

根据刘徽割圆术迭代公式:

从半径=1的内接6边形开始:

半径=1圆形正内接多边形面积:

祖率

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并没有发明新的方法计算圆周率 ,而是将刘徽割圆术的计算,继续分割到12288边形,又用刘徽多边形面积公式,求得24576边形的面积:

再用刘徽圆周率不等式:

取八位有效数字即得祖冲之著名的圆周率不等式:

祖冲之算得的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7位,保持了世界最准确圆周率达900年之久。祖冲之熟悉何承天调日法,以3为弱率, 以4为强率,通过调日法计算7次得圆周率约率 22 7 > π π --> {\displaystyle {22 \over 7}>\pi } ,计算23次得密率 355 113 > π π --> {\displaystyle {355 \over 113}>\pi } 。

根据调日法计算出来的约率和密率都是强率;所谓约率只意味这个数值和圆周率的误差较大,并无约率“小于”圆周率的意思。

和阿基米德割圆术比较

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用阿基米德割圆术计算圆周率,他的论证以计算线长为依据,在推导过程中不考虑多边形面积面积,和刘徽的以面积计算为中心的割圆术成对照。他用两套不同的方法方法,先多次分割圆的切线,证明π> 223 71 {\displaystyle {223 \over 71}} ;另用内接多边形,计算到96边形,证明π< 22 7 {\displaystyle {22 \over 7}} ,从而得到不等式

刘徽得到的圆周率弱值3.141024和强值3.142704都比阿基米德准确 。

参见

赵友钦割圆术

注释

^吴文俊《中国数学史大系》第三卷 367页

^ “增周太多,过其实矣”

^ “此术微小”

^ 以六觚之一面乘半径,因而三之,得十二觚之幂(中国古代数学文献中 幂 指几何图形的面积)。若又割之,次以十二觚之一面乘半径,因而六之,则得二十四觚之幂。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则与园合体,而无所失矣。”《九章算术》第一卷 方田 刘徽注

^ 最先指出这一点的日本数学史家三上义夫

^ 觚面之外,犹有余径,以面乘余径,则幂出觚表,若夫觚之细者,与圆合体,则表无余径。表无余径则幂不出外矣。以一面乘半径,觚而裁之,每辄自倍。”

^ 刘徽注:“故以半周乘半径而为圆幂”。

^ 刘徽原文: 术曰:“置圆径二尺,半之为一尺,即圆里觚之面也。令半径一尺为弦,半面五寸为句,为之求股。以句幂二十五寸减弦幂,余七十五寸,开方除之下至秒忽,又一退法,求其微数。微数无名,知以为分子,以下为分母,约作五分忽之二,故得股八寸六分六厘二秒五忽五分忽之二。以减半径,余一寸三分三厘九毫七秒四忽五分忽之三,谓之小句。觚之半面,又谓之小股,为之求弦。其幂二千六百七十九亿四千九百一十九万三千四百四十五忽,余分弃之。开方除之,即十二觚之一面也。”

^ 三国时代还没有发明小数点,而用分数表示个位以下的数

^ 刘徽原文: 术曰:“亦令半径为弦,半面为句,为之求股。置上小弦幂,四而一,得六百六十九亿八千七百二十九万八千三百六十一忽,余分弃之,即句幂也。以减弦幂,其余开方除之,得股九寸六分五厘九毫二秒五忽五分忽之四。以减半径,余三分四厘七秒四忽五分忽之一,谓之小句。觚之半面又谓之小股。为之求小弦。其幂六百八十一亿四千八百三十四万九千四百六十六忽,余分弃之。开方除之,即二十四觚之一面也。”

^ 刘徽原文: 术曰:“亦令半径为弦,半面为句,为之求股。置上小弦幂,四而一,得一百七十亿三千七百八万七千三百六十六忽,余分弃之,即句幂也。以减弦幂,其余,开方除之,得股九寸九分一厘四毫四秒四忽五分忽之四。以减半径,余八厘五毫五秒五忽五分忽之一,谓之小句。觚之半面又谓之小股。为之求小弦。其幂一百七十一亿一千二十七万八千八百一十三忽,余分弃之。开方除之,得小弦一寸三分八毫六忽,余分弃之,即四十八觚之一面”。

^ 刘徽原文: 术日:“亦令半径为弦,半面为句,为之求股。置次上弦幂,四而一,得四十二亿七千七百五十六万九千七百三忽,余分弃之,则句幂也。以减弦幂,其余,开方除之,得股九寸九分七厘八毫五秒八忽十分忽之九。以减半径,余二厘一毫四秒一忽十分忽之一,谓之小句。觚之半面又谓之小股。为之求小弦。其幂四十二亿八千二百一十五万四千一十二忽,余分弃之。开方除之,得小弦六分五厘四毫三秒八忽,余分弃之,即九十六觚之一面。”

^ 最早由日本数学史家三上义夫提出

^ 《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卷9 396页

^ 清阮元撰《畴人传》:“后祖冲之更创密法,仍是割之又割耳,未能于徽注之外,别立新术也”

^吴文俊主编《中国数学史大系》第二卷 219页

^ 阿基米德原著 《量圆》 《中国数学史大系》 副卷第一 第二章 第三编 希腊 197-203页

^ 阿基米德原著 《量圆》 《中国数学史大系》 副卷第一 第二章 第三编 希腊 203页

^ 阿基米德原著 《量圆》 《中国数学史大系》 副卷第一 第二章 第三编 希腊 203页

延伸阅读

《九章算术》

吴文俊主编 《中国数学史大系》第三卷 第一章第三节 刘徽的割圆术 152-164页 ISBN 7-303-04557-0

傅海伦编著 《中外数学史概论》 第四章 第三节 刘徽的割圆术 49-52页 ISBN 987-7-03-018477-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汉末年割据群雄之一袁术
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绍之弟。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因畏祸而出奔南阳。初平元年(190年)与袁绍、曹操等同时起兵,共讨董卓。后与袁绍对立,被袁绍、曹操击败,率馀众奔九江,割据扬州。建安二年(197年)称帝,建号仲氏,但未受人承认。此后袁术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使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先后为吕布、曹操所破,元气大伤,后于建安四年(199年)呕血而死。人物生平出身名门袁术出身于东汉四世三公名门之家,家族为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是司空袁逢之嫡长子。传说他出生的时候,神仙托梦给他母亲,说她怀中的孩子有一段天命在身。由于袁术的庶兄袁绍是过继于其伯父袁成的养子,因此史书普称袁术为袁绍的堂弟,其实两人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但是袁绍母亲仅是个婢女,袁绍早年在家中的地位颇见低微。年轻时以有侠气出名,经常与公子哥们田猎游玩,后来有很大改...
· 古代残酷的太监阉割术:死亡率达20%
既然宦官都是惨遭阉割之人,那么,阉割术的出现则必然成为宦官赖以产生的基本前提之一。在古代中国,阉割术的渊源是相当久远的。有证据表明,至迟在殷商时代就有了阉割男性生殖器的意识与行为。殷商甲骨文中有字形结构一半象形为男性生殖器,另一半从刀,其字义甚明。若进一步从字形分析,当时的阉割术可能是将与睾丸一并割除的,秦汉时期的阉割技术已较为完备,并已经注意到阉割手术后的防风、保暖、静养等护理措施。当时施行阉割的场所称为“蚕室”,《汉书·张安世传》颜师古注曰:“凡养蚕者,欲其温而早成,故为密室蓄火以置之。新腐刑亦有中风之患,需入密室乃得以全,因呼为蚕室耳。”大致相同的解释见于《后汉书·光武帝纪》李贤注,所谓“宫刑者畏风,须暖,作窨室蓄火如蚕室,因以名焉。”古代的阉割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尽去其势”,即用金属利刃之类的器具将男性生殖器完全割除。《旧唐书·安禄山传》...
· 正割
符号史正割的数学符号为sec,出自英文secant。该符号最早由数学家吉拉德在他的著作《三角学》中所用。定义直角三角形中直角三角形,∠C为直角,∠A的角度为θθ-->{\displaystyle\theta},对于∠A而言,a为对边、b为邻边、c为斜边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A的正割定义为它的斜边与邻边的比值,也就是:直角坐标系中设α是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一个象限角,P(x,y){\displaystyleP\left({x,y}\right)}是角的终边上一点,r=x2+y2>0{\displaystyler={\sqrt{x^{2}+y^{2}}}>0}是距离原点O的距离,则α的正割定义为:单位圆定义单位圆图像中给出了用弧度度量的某个公共角。逆时针方向的度量是正角而顺时针的度量是负角。设一个过原点的线,同x轴正半部分得到一个角θ,并与单位圆相交。这个交点的y坐标...
· 手割
介绍手割为日本江户时代棋圣本因坊道策所创,改变了当时棋坛拘泥局部战斗的下法,借由手割分析而使布局、定式得以全局均衡发展,亦可由手割分析新创的定式变化是否较优;另可分析并进行弃子争先,于收官时也可分析着手好坏。手割的创立被视为围棋水准发展的第一次大跃进。由于围棋为双方一来一往,所以可以借由一次增加一黑一白,或是减少一黑一白,而达到其他已知的定式或两分类型,并比较增减的棋子黑与白的好坏,此即为手割原理。例如去掉的黑子为单官,而去掉的白子虽然不好但多少有价值,去掉黑白后成为两分类型,则我们可以说去掉前的类型白好;增减的棋子不必是刚好连续手顺的棋子,可以是局部上手顺无关的一黑一白。另外也可以只增减单色棋子,代表对手在此处手拔,但分析上较为困难。该增减何子因人而异,因此手割并非绝对,与棋力、经验的累积有关。举例图一。此图黑用1以下二线扳挡黏,造成后手,白棋可以下到别的官子。图二。此时将手顺去掉,只看
· 余割
符号说明余割的符号为csc,取自英文cosecant。定义直角三角形中直角三角形,∠C为直角,∠A的角度为θθ-->{\displaystyle\theta},对于∠A而言,a为对边、b为邻边、c为斜边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A的余割定义为它的斜边与对边的比值,也就是:直角坐标系中设α是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一个象限角,P(x,y){\displaystyleP\left({x,y}\right)}是角的终边上一点,r=x2+y2>0{\displaystyler={\sqrt{x^{2}+y^{2}}}>0}是P到原点O的距离,则α的余割定义为:单位圆定义单位圆图像中给出了用弧度度量的某个公共角。逆时针方向的度量是正角而顺时针的度量是负角。设一个过原点的线,同x轴正半部分得到一个角θ,并与单位圆相交。这个交点的y坐标等于sinθ。在这个图形中的三角形确保了这个公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