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尔凡教派
教义
琐罗亚斯德
阿胡拉·马兹达是代表光明的善神,阿里曼则是代表黑暗的恶神;善神的随从是天使,恶神的随从是魔鬼,互相之间进行长期、反复的斗争,为了战斗,阿胡拉‧马兹达创造了世界和人,首先创造了火。琐罗亚斯德的出生是善神阿胡拉‧马兹达胜利的结果,琐罗亚斯德的精髓每一千年产生一个儿子,他指定第三个儿子为救世主,以彻底肃清魔鬼,使人类进入“光明、公正和真理的王国”。人死后要进入“裁判之桥”,根据其生前所作所为决定入天堂或地狱,但在世界末日时都要接受最后审判,恶人的灵魂可以荡除罪恶而复活。种植是善行,所以种植者又叫雅利亚人。
琐罗亚斯德教的主要经典是《阿维斯陀》,意思是“知识”,也叫“波斯古经”,主要记述琐罗亚斯德的生平以及教义。原有21卷,根据后来琐罗亚斯德教的传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后,认为信仰琐罗亚斯德的波斯人太勇于作战,故毁琐罗亚斯德教所有经典,所幸存下来的阿维斯陀仅有一卷,而在希腊留有的一部完整21卷抄本,后来散佚。在波斯萨珊王朝期间,琐罗亚斯德教复兴,这一卷《阿维斯陀》被拼凑、补齐成为21卷,但与原来的版本已不可同日而语。
善恶二元论和琐罗亚斯德教的众神
阿胡拉·马兹达和其他善神
阿胡拉·马兹达(Ahura Mazda):琐罗亚斯德教的最高神
斯奔逹·麦纽(Spenta Mainyu,即“圣灵”):阿胡拉·马兹达的两大分身之一,相传也是阿胡拉·马兹达本尊。
沃胡·摩那(Vohu Manah,即“善灵”):阿胡拉·马兹达的两大分身之一。
阿莎·挝西史达(Asha vahishta,即“真理”):
斯奔逹·阿尔麦蒂(Spenta Armaiti,即“虔敬”):
克沙特拉·外利雅(Khshathra Vairya,即“权威”:
豪而挝逹(Haurvatat,即“完美”):
阿梅雷逹(Ameretat,即“不灭”):
阿里曼(安格拉·曼纽)和其他恶神
阿里曼(安格拉·麦纽)(Ahriman、Angra Mainyu):琐罗亚斯德教的恶神,与阿胡拉·马兹达互相对抗,魔王(七大恶魔)中的魔王。
阿给摩那(Ake Mana,即“恶意”):为六大恶魔之一,被他所掌控的人将会失去分辨正邪善恶的能力。
萨鲁瓦(Saruwa,即“无秩序”):六大恶魔之一,据说他在世界灭亡的时候会被的融铁所灭。
逹娄摩蒂(Taroumati,即“背教”):六大恶魔之一,女性恶魔,潜伏在人心之中。
忉威(Taurvi,即“热”):为六大恶魔之一,他使植物干枯,生育毒草。
哉里莎(Zairisha,即“饥渴”):为六大恶魔之一。
伽那沽˙梅耨沽(Ganaagu Meinougu,即“破坏灵”):为六大恶魔之一,相传是恶神阿里曼(Ahriman)的别名之一。
创世论
善神阿胡拉马兹达从光中产生。恶神安格拉曼纽隐藏在黑暗中。他们各自独立。阿胡拉马兹达创造天使,之后创造了整个宇宙,先是灵,之后是物质。他再创造了完美的人的原型:伽约马德(Gayomard),还创造了一头公牛。与此同时,代表着破坏和毁灭本能的安格拉曼纽创造了魔鬼,和各种的生物。他为每一个善的物都创造了一个对等的恶的物,但是创造不出人的对等物。于是,安格拉曼纽入侵了宇宙,让人和牛感染上了死亡。但与此同时,恶的势力也被限制在宇宙中,不得逃出。从将死的人和牛中,产生了一些种子。从牛的种子中诞生了所有善的生物,从人的原型的种子中诞生了最早的一对人类夫妻。
祭祀仪式
伊朗亚兹德的琐罗亚斯德教神庙
琐罗亚斯德教认为,火是阿胡拉·马自达最早创造出来的儿子,是象征神的绝对和至善,是“正义之眼”,所以庙中都有祭台点燃神火,最壮观的是在伊朗利用天然气修建的神庙,四方的神庙四角有四根连接天然气井的管道,在庙顶四角有四个日夜燃烧的火炬。日常点燃和保存神火要经过繁复的仪式。
琐罗亚斯德教认为,火、水、土都是神圣的,不得玷污。教徒死后仅能天葬,即放置特定圣域(寂静之塔)任由兀鹰食其尸体 。
传播
琐罗亚斯德教在中东迅速传播,成为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国教 。后来阿拉伯帝国征服波斯,在化过程中,琐罗亚斯德教受到教排斥,被迫向东迁徙,部分进入印度,部分通过西域进入中国。当时西域各国都信仰琐罗亚斯德教,在中国受到当时南北朝时代的北朝许多皇帝的支持,唐朝时也有许多祆祠以备“胡商祈福”,宋朝以后则基本消失。今天的伊朗境内尚保留有5座寺院,但规模都很小,也举行宗教仪式,内有长年不灭之圣火。
在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记载的明教,即历史上的摩尼教,就是起源于琐罗亚斯德教,但教义融合了大量基督教、佛教等其他宗教教义 。中国国内常不加区分的将琐罗亚斯德教与摩尼教统称为“拜火教”,含义比较混乱。实际上二者并不是同一种宗教,二者关系类似于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关系。
人口
帕西人
在8-10世纪间,一部分坚持信仰琐罗亚斯德教的波斯人,不愿改信教而移居印度西海岸古吉拉特邦一带。这些波斯移民在印度被称为“帕西人”,全世界帕西人的数量估计不足10万人 ,仍信琐罗亚斯德教,主要从事工商业,操古吉拉特语。虽然这些帕西人并非穆斯林,但这是在印度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帕西”一词,按《大英百科全书》的解释:“‘帕西’一词,其意为波斯人,乃移居印度的波斯琐罗亚斯德教徒之后裔。”可见,自中世纪起在印度出现的“帕西”一词是“波斯人”之意。后来,随着教在南亚次大陆的广泛传播,在印度民间流行的语言中,“帕西”一词的词义逐渐扩大了范围。
鸦片战争以前,已有帕西人到广州经商。广州的长洲岛上有巴斯教徒墓地,墓地原已荒废失修,2002年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完成修缮。
在香港,帕西人以做买卖起家,其中也有部分是以贩卖鸦片起家 。原来在香港居住的帕西人在铜锣湾以“白头教”之名建立一所神庙,此庙在1990年代改建为善乐施大厦。香港比较著名的帕西人有香港大学创办人之一的么地、律敦治医院名字来源的J.H.律敦治、天星小轮前身九龙渡轮公司的创办人米泰华拉 。香港的其它祆教教徒,还包括1865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香港总商会的创办委员,不少琐罗亚斯德教徒也是联交所上市公司董事。此外,香港旭龢道和碧荔道也以琐罗亚斯德教徒而命名 ,香港现时亦有名为祆教坟场的帕西人墓地。
在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下方,有一个白头坟场,也是祆教教徒的墓地。
库尔德人
近期在伊拉克和的库尔德人开始复兴祆教,声称在2015年有10万信徒 。祆教正在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寻求官方地位 。
相关著作
1885年尼采名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获誉为是人类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中“查拉图斯特拉”实际上就是“琐罗亚斯德”的另一种音译 (中国古书中则称为“苏鲁支”)。
德国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因《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96年谱写了同名的乐曲,成为音乐史上的名篇。
美国人类学家 谭亚·鲁尔曼 ( 英语 : Tanya Luhrmann ) 著有 A Good Parsi ,讨论帕西人的认同问题。
参考文献
书目
Kulke, Eckehard: The Parsees in India: a minority as agent of social change. München: Weltforum-Verlag (= Studien zur Entwicklung und Politik 3), ISBN 3-8039-00700-0
Ervad Sheriarji Dadabhai Bharucha: A Brief sketch of the Zoroastrian Religion and Customs
Dastur Khurshed S. Dabu: A Handbook on Information on Zoroastrianism
Dastur Khurshed S. Dabu: Zarathustra an his Teachings A Manual for Young Students
Jivanji Jamshedji Modi: The Religious System of the Parsis
R. P. Masani: The religion of the good life Zoroastrianism
P. P. Balsara: Highlights of Parsi History
Maneckji Nusservanji Dhalla: History of Zoroastrianism; dritte Auflage 1994, 525 p, K. R. Cama, Oriental Institute, Bombay
Dr. Ervad Dr. Ramiyar Parvez Karanjia: Zoroastrian Religion & Ancient Iranian Art
Adil F. Rangoonwalla: Five Niyaeshes, 2004, 341 p.
Aspandyar Sohrab Gotla: Guide to Zarthostrian Historical Places in Iran
J. C. Tavadia: The Zoroastrian Religion in the Avesta, 1999
S. J. Bulsara: The Laws of the Ancient Persians as found in the "Matikan E Hazar Datastan" or "The Digest of a Thousand Points of Law", 1999
M. N. Dhalla: Zoroastrian Civilization 2000
Marazban J. Giara: Global Directory of Zoroastrian Fire Temples, 2. Auflage, 2002, 240 p, 1
D. F. Karaka: History of The Parsis including their manners, customs, religion and present position, 350 p, illus.
Piloo Nanavatty: The Gathas of Zarathushtra, 1999, 73 p, (illus.)
Roshan Rivetna: The Legacy of Zarathushtra, 96 p, (illus.)
Dr. Sir Jivanji J. Modi: The Religious Ceremonies and Customs of The Parsees, 550 Seiten
Mani Kamerkar, Soonu Dhunjisha: From the Iranian Plateau to the Shores of Gujarat, 2002, 220 p
I.J.S. Taraporewala: The Religion of Zarathushtra, 357 p
Jivanji Jamshedji Modi: A Few Events in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Parsis and Their Dates, 2004, 114 p
Dr. Irach J. S.Taraporewala: Zoroastrian Daily Prayers, 250 p
Adil F.Rangoonwalla: Zoroastrian Etiquette, 2003, 56 p
Rustom C Chothia: Zoroastrian Religion Most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2002, 44 p
Eliade, M.; Couliano, I.; Wiesner, H.,The Eliade Guide to World Religions,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1991, ISBN 0-06-062145-1
研究书目
林悟殊:《中古三夷教辨证》(北京:中华书局,2005)。
姜伯勤:《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北京:三联书局,2004)。
Mary Boyce著,张小贵等译:《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村落》(北京:中华书局,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