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
历史
“羌人”分为“先古羌”(春秋战国之前的又叫“东羌”)和“后古羌”(春秋战国之后的西羌“胡夷”族团又叫西羌),其共同特点是以羊为祭祀的图腾。
先古羌为秦统一后,和东部诸族融为一体,形成汉族的胚胎 。包括夏、周、秦等国家,可能都源自于羌族。殷商时有用羌人来祭神的习俗。
后古羌自春秋战国时期从西北涌入,发展演变成为今天的部分汉族、羌族以及西南各少数民族,包括:藏族、彝族、白族、纳西族、普米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诺族、阿昌族、景颇族、独龙族、怒族、土家族等藏缅语族。
今天的所称的“羌族”,仅仅是古西羌诸部中的一支。今天的羌族以及古西羌诸后裔民族都经历了多次战争、迁徙,历经沧桑,最后在今天所在的地方落足。今天的这支古西羌部落“羌族”在进入今天居住的岷江、涪江流域一带之前,自称“子拉族” 。通过“羌戈大战”后,得以在今四川阿坝州一带定居,此后自称“尔玛人”。
羌族人口分布
汶川的羌族碉楼
中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各地羌族人口列表(普查时点人口,单位:人)
聚居地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四川省绵阳市
贵州省
习俗
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的标志 -北川羌族自治县
信仰与图腾:
释比文化:羌族的民族宗教信仰中,作为祖传的神职人员被称为“释比”(音:Rebbi),他们是羌族中的宗教领袖、祭司,也是巫师,担当神和人、人和鬼之间的中介人。他们是羌族中最权威的文化传承者和知识集大成者。释比做法事的职份,一般有如下两种情况:祭司(祭天神、治病、驱鬼、祈福等)、巫师(拜龙和诸地神、打卦占卜、经火等巫术)。在2008年“5.12”大地震后,释比已所剩无几。
传统的天然垒石房、高碉、城墙:修建高碉是羌族的特有的传统技艺,也通常是天然石垒砌而成,却十分坚固。羌族的城墙也颇有特色。
佩刀、陶罐与酒文化:制作特色的陶罐,特别是有波纹的双耳罐,是羌族特别是“笮”羌的特长。解放前,羌族男人几乎人人有佩刀。这和他们多战事有关,也和生活上方便使用有关,比如割肉、砍柴等。“咂酒”是用青稞或麦子做的粮食酒,集体饮用;“醉酒”是羌族的一大特色。羌族不论男女,以“醉”为豪气,常常在聚会时候酩酊大醉。
民族舞蹈:全民同乐之圈舞萨朗舞,与藏族锅庄同。不论男女老幼,羌族都喜欢在一起跳圈圈舞蹈。这种舞蹈围成一圈,表示全村民同心合一敬神、集体和睦同欢之意。羌族文化讲究“阴阳”,有时跳舞会把男女分在圈圈两边。有时会一男一女配搭牵手跳舞。
特别讲礼仪的婚俗:多礼节、蒙盖头。传说蒙盖头是自羌人传给汉人。
特色文化
羊皮鼓舞:祭祀天神的舞蹈,以击羊皮与天神沟通。羌语称羊皮鼓“米日木”或“日木”。
春季节:又叫“祭山会”,每年五、六月间谷物初熟季节举行歌舞宴会,杀羊祭天、求神祈福。
秋季节:又叫“羌历年”,每年十、十一月间庄稼收成季节举行歌舞盛会,杀羊谢天、感恩求福。
羌绣
羌红:挂于门框、羊头上以及人身上的吉祥绸带。
羌笛:“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羌族文化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受严重破坏,亟待抢救,据报道,目前正在论证建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方案。
服饰聚焦
羌族的传统服饰为男女皆穿细麻布长衫、崇尚蓝色、羊皮坎肩,包头帕,束腰带,裹绑腿。羌族妇女挑花刺绣久负盛名。
研究书目
王明珂:《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王明珂:《羌在汉藏之间:川西羌族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北京:中华书局,2008)。
马长寿:《氐与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展开-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