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汉四郡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85
转发:0
评论:0
高句丽与汉四郡《三国史记》记载公元37年大武神王向鸭绿江南的乐浪郡发动进攻,一度占据。七年后(42年),光武帝派兵渡海收复了乐浪,阻止了高句丽的扩张。49年2月,慕本王派遣将军袭击东汉的右北平、渔阳、上谷、辽西等四个郡。辽东太守祭肜以恩义及信义向慕本王对质,并透过和亲使两国的关系得以回复。据《三国史记》东川王本纪记载,东川王二十一年(247年),“王以丸都城经乱不可复都,筑平壤城,移民及庙社。平壤者,本仙人王俭之宅也,或云王之都王险。”不过《晋书》卷一四《地理志》记载:“咸宁二年(276)十月,分昌黎、辽东、玄菟、带方、乐浪等郡国五置平州”,“乐浪郡,汉置,统县六,户三千七百”,“带方郡,公孙度置,统县七,户四千九百“。《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记载,高句丽“侵乐浪郡,虏获男女二千余口”。因此247年东川王所城的平壤应该为国内城的卫城,而不在大同江。传统观点认为313年被是高句丽据有乐浪郡的...

高句丽与汉四郡

《三国史记》记载公元37年大武神王向鸭绿江南的乐浪郡发动进攻,一度占据 。七年后(42年),光武帝派兵渡海收复了乐浪,阻止了高句丽的扩张。49年2月,慕本王派遣将军袭击东汉的右北平、渔阳、上谷、辽西等四个郡。辽东太守祭肜以恩义及信义向慕本王对质,并透过和亲使两国的关系得以回复。

据《三国史记》东川王本纪记载,东川王二十一年(247年),“王以丸都城经乱不可复都,筑平壤城,移民及庙社。平壤者,本仙人王俭之宅也,或云王之都王险。” 不过《晋书》卷一四《地理志》记载:“咸宁二年(276)十月,分昌黎、辽东、玄菟、带方、乐浪等郡国五置平州”,“乐浪郡,汉置,统县六,户三千七百”,“带方郡,公孙度置,统县七,户四千九百“。《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记载,高句丽“侵乐浪郡,虏获男女二千余口”。因此247年东川王所城的平壤应该为国内城的卫城,而不在大同江。 传统观点认为313年被是高句丽据有乐浪郡的开始,《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记载,高句丽“侵乐浪郡,虏获男女二千余口。”;故国原王四十一年,“百济王率兵三万来攻平壤城”;小兽林王七年“百济将兵三万来侵平壤”;广开土王四年,“与百济战于浿水之上”。这些都表明公元4世纪初高句丽已夺取了二郡,控制了大同江流域 。

前燕慕容氏是隋唐之前最后一次给高句丽以巨创的中国地方政权。342年冬,慕容皝毁高句丽丸都城,不过并不能恢复中国以前对朝鲜半岛北部的控制,只好接受高句丽的臣服 。《资治通鉴》卷97载,故国原王在前燕伐高句丽的次年“遣其弟称臣入朝于燕,贡珍异以千数”。迫于前燕压力,高句丽迁都到平壤 。

371年,当时的百济世子近仇首王率3万军队拿下乐浪并处死了高句丽故国原王,百济短期获得乐浪地区。高句丽好太王和长寿王两代多次大败百济,百济势力被逐出了乐浪郡。427年前后,百济继续争夺乐浪、带方两郡的控制权。

313年初,据有乐浪、带方二郡的张统因不堪长期孤军与高句丽、百济作战而率千余家迁到辽西投靠慕容廆,慕容廆后为其在辽西侨置乐浪郡(《资治通鉴》卷八八,建兴元年条)。不过在乐浪故地发现的4世纪和5世纪初的带有东晋年号和官衔的汉人墓铭和砖铭表明,313年后到5世纪初,还有一定数量的汉人居住在朝鲜半岛北部并继续奉东晋正朔。

朝鲜半岛早期郡县

在四郡设立之前,汉武帝元朔年间曾于朝鲜半岛东部的秽貃地区设立苍海郡,由于记载简略,其建制情况尚未得到确切考定。

对朝鲜半岛的有效管辖

中国王朝汉朝、公孙氏、曹魏和西晋对这一地区的先后统治,一直持续到公元四世纪初晋朝陷于永嘉之祸,才被高句丽和百济所取代。前燕慕容氏是最后一次给高句丽以巨创的中国地方政权。342年冬,慕容皝毁高句丽丸都城,不过并不能恢复以前对朝鲜半岛北部的控制,只好接受高句丽的臣服。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掘的安鹤宫遗址被认为是平壤的早期建筑。而吉林集安的将军坟被认为是长寿王的陵墓,即承认长寿王死后又归葬“故国”,这是一种可能,尽管无文献记载。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即长寿王迁都之平壤并非近日之平壤。427年,高句丽长寿王迁都平壤很有可能不是今日大同江畔的平壤,而是国内城卫城或者和国内同一个城。今日之平壤,为586年(隋文帝开皇六年)平原王迁都到最后一个首都长安城,新唐书认为长安城就是平壤即乐浪郡,于是国内城附近的平壤就与今日之平壤混淆。

汉四郡疆域的变迁

汉四郡

西元三世纪(东汉末年)的朝鲜半岛形势

参见

古朝鲜、三韩

坐原战役

西汉行政区划

越南第一次北属时期、交州、交趾刺史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广汉郡
广汉郡汉时设郡,治所在乘乡(今四川省金堂东),东汉移治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北)。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 汉普郡
行政区域1.戈斯波特2.费勒姆3.温切斯特市4.哈文特5.汉普郡东6.哈特7.拉什穆尔8.贝辛斯托克-迪恩9.泰斯特河谷10.伊斯特利11.新福里斯特12.南安普敦(单一管理区)13.朴次茅斯(单一管理区)汉普郡下辖13区:戈斯波特、费勒姆(Fareham)、温切斯特市、哈文特、汉普郡东(EastHampshire)、哈特、拉什穆尔(Rushmoor)、贝辛斯托克-迪恩(BasingstokeandDeane)、泰斯特河谷(TestValley)、伊斯特利(Eastleigh)、新福里斯特(NewForest)、南安普敦、朴次茅斯。地理下图显示英格兰48个名誉郡的分布情况。汉普郡,东(上半部)与萨里郡相邻,东(下半部)与西萨塞克斯郡相邻,南临索伦特海峡(对岸是怀特岛),西南与多塞特郡相邻,西北与渭州郡相邻,北与伯克郡相邻。参考文献参见英格兰行政区划框内是611×750像素标注地名的大尺寸地...
· 广汉郡
历史西汉广汉郡大致范围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分蜀郡东部与巴郡数县置广汉郡。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割广汉郡南部僰道等县与新征服的南夷地区置犍为郡,世曰:“分巴割蜀,以成犍、广”。后又以氐族之地置阴平道、刚氐道、甸氐道,属广汉郡。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广汉郡领梓潼、汁方、涪、雒、绵竹、广汉、葭明、郪、新都、甸氐道、白水、刚氐道、阴平道,共十县、三道。都尉治绵竹,北部都尉治阴平道。属益州刺史部。有167499户,662249人。王莽改广汉为就都。两汉之际,广汉为公孙述所据,改名为梓潼郡。东汉初年,析置德阳县。汉安帝永初二年(108年),分阴平道、甸氐道、刚氐道置广汉属国,治阴平。广汉郡治先后迁至涪县、雒县。雒县同时为益州刺史治所。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析广汉郡梓潼、涪、葭明等县置梓潼郡。蜀汉析郪县、广汉、德阳等县置东广汉郡。西晋以东广汉郡为广汉郡,以广汉郡置新都郡。...
· 羊氏郡望西汉郡
汉初,刘邦鉴于秦王朝孤立而亡的教训,广建王侯。先封“异姓七国”(韩、赵、楚、淮南、燕、长沙、梁),继而在消灭异姓六国(长沙除外)的过程中建立“同姓九国”(楚、荆、代、齐、赵、梁、淮阳、淮南、燕),实行了郡、国并存制。汉郡国汉初的王国不但统率侯国或数县,而且常常兼数郡之地,严重地威胁和阻碍了中央的统治权。据《汉书·地理志》记载,高祖于秦郡外增置26郡(谭其骧《汉百三郡国建置始考》的考证较精,指出高祖实增为19郡),其中三分之二的郡是在诸侯王国内;且诸侯王国多“兼数郡之地,……吴王濞封有四郡五十余城”,“大者或五、六郡”,(18)因而汉初60郡中,同姓九个诸侯王国和异姓仅剩的长沙国共有40余郡,汉帝自领的郡只有15个。以后,文帝、景帝、武帝多次削藩,令诸王不得自治其国,所属官吏皆由天子授予。景帝时,一诸侯国便只领一郡,王国和郡自此在行政区划上才处于同一级别。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至西汉末年...
· 东汉边郡
历史东汉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区划制度。东汉郡县多因袭西汉旧制,边郡没有大的增减,唯郡的治所和辖区稍异于西汉,但边郡领县则较西汉骤减一百多,系在光武时废去,以东北、北方、西北诸边郡省并为甚。河西四郡和西南、南方边郡领县不见减少。西南有哀牢内属,增设永昌郡。此外,有“属国别领比郡”之举,即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置属国都尉,“主蛮夷降者”,“治民比郡”,安置内附族众,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形成和巩固。东北边郡东汉初因前制,有乐浪、玄菟、辽东、辽西、右北平、渔阳、上谷七边郡。是时高句丽强盛,取东沃沮地,光武建武六年(公元30),遂罢乐浪东部都尉,弃单单大岭(今朝鲜北部大峰山脉、阿虎飞岭山脉)以东七县,乐浪郡境缩小。玄菟郡则内迁至今辽宁沈阳、抚顺一带,领县虽同西汉,但已非故地。安帝即位,以辽东郡之高显、候城、辽阳三县划属玄菟,又分辽东、辽西二郡地设立辽东属国,安置内附的乌桓、鲜卑,地位与郡等同。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