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孙礼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44
转发:0
评论:0
生平早期生涯孙礼年轻时,曾于乡间遭逢动乱,与母亲失散,当时赖乡人馬台救护其母,母子方得重逢,孙礼便将所有家财尽数赠予马台以示感恩。其后曹操攻平幽州,征聘孙礼为司空军谋掾。后来马台因受事件牵连而即将面对死刑,当时已拥职权的孙礼为报旧恩,私自让马台越狱逃亡,自己则不愿潜逃,径自前往主簿温恢之处自首。温恢探知始末后,非常欣赏孙礼有恩必报的行径,于是把事情告知曹操,最后孙礼与马台都获免死罪。不久孙礼升任河间郡丞,再迁任荥阳都尉。当时鲁国地界有数百个山贼,凭恃险要,为祸百姓,于是朝廷命孙礼为鲁国相。孙礼到任后,立刻犒赏军吏,下令得贼人首级者可获赏,另一方面又向贼人施以怀柔政策,招降纳附,不多时就令当地治安回复泰平。此后,孙礼历任山阳、平原、平昌、琅琊各地太守之职,又随大司马曹休引军攻打东吴。其时大军至夹石一带,孙礼向曹休进谏表示不可深入重地,可是曹休不听谏言坚持进军,果致败迹。后来孙礼再迁任阳平太守

生平

早期生涯

孙礼年轻时,曾于乡间遭逢,与母亲失散,当时赖乡人馬台救护其母,母子方得重逢,孙礼便将所有家财尽数赠予马台以示感恩。其后曹操攻平幽州,征聘孙礼为司空军谋掾。后来马台因受事件牵连而即将面对死刑,当时已拥职权的孙礼为报旧恩,私自让马台越狱逃亡,自己则不愿潜逃,径自前往主簿温恢之处自首。温恢探知始末后,非常欣赏孙礼有恩必报的行径,于是把事情告知曹操,最后孙礼与马台都获免死罪。

不久孙礼升任河间郡丞,再迁任荥阳都尉。当时鲁国地界有数百个山贼,凭恃险要,为祸百姓,于是朝廷命孙礼为鲁国相。孙礼到任后,立刻犒赏军吏,下令得贼人首级者可获赏,另一方面又向贼人施以怀柔政策,招降纳附,不多时就令当地治安回复泰平。此后,孙礼历任山阳、平原、平昌、琅琊各地太守之职,又随大司马曹休引军攻打东吴。其时大军至夹石一带,孙礼向曹休进谏表示不可深入重地,可是曹休不听谏言坚持进军,果致败迹。后来孙礼再迁任阳平太守,最后回归中央担任尚书。

耿直刚武

曹叡在位期间,大兴土木建设宫室,导致天下不宁。当时孙礼力谏不已,终于免除部分相关役务。谁知曹叡却另外下令差遣人民负役,并由李惠进行监工,继续兴建宫殿。于是孙礼亲自前往工场,未经上奏便讹称矫诏,下令让民工停役。曹叡知道事情后,认为孙礼的所为是出于善意,于是也不怪罪。后来曹叡在大石山狩猎,一头老虎突然出现并趋近帝驾,孙礼见状便扔掉马鞭,翻身下马,正要拔剑与虎相搏;曹叡恐怕孙礼会有闪失,便立即下令孙礼重新上马。到了曹叡将死之时,曹爽担任大将军,受曹叡遗诏,拜孙礼为大将军长史加散骑常侍,并引以为心腹。可是孙礼为人耿直不阿,令曹爽感到很不如意,于是遣孙礼调任外职,任扬州刺史,晋为伏波将军,赐爵关内侯。其后东吴大将全琮引兵来犯,扬州一带守兵不多,孙礼亲自带领卫兵与敌军战于芍陂,从早上战至黄昏,队伍死伤过半。战事中,孙礼所乘马匹受到重创,但仍能手执战鼓,于前线奋勇作战,不避矢石刀刃,终于击退敌兵。战后朝廷对孙礼的奋勇表现称赏不已,于是下诏慰劳,赐予绢布七百匹。孙礼为阵亡殉国者设祀,大哭致祭,哀痛之情由衷而发,把所获绢布悉数赠予死者家人,自己则分毫不取。

得罪曹爽

其后孙礼任职少府,再出任荆州刺史,继而迁任冀州牧。当时身为太傅的司马懿向孙礼说:“现在清河、平原二郡为疆界之事争执八年,其间经历过两代刺史,均不能解决这场争执。当年虞国、芮国亦曾为田界之事起过纷争,全赖周文王亲自处理才得以调停。你如今面对这个问题,亦应好好将其解决。”孙礼便说:“从法律上而言,郡界能以当地的墓地范围为凭,以决定两郡之郡域;另一方面,当地宿民遗老的经验及意见,亦可作为参考之用。不过那些遗老之言是难以证实的,我们又不能以刑罚迫令他们说出实情;而墓地之谈亦不可作证,因为这些墓地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曾受迁徙。如今这种情况,即使是皋陶再生也不能予以解决。如果想平息所有纷争,就应该以烈祖初封平原时候(烈祖指曹叡,其庙号为烈祖,并曾于222年受封为平原王)的地图为凭作决定。又何必求诸远古的故典,令双方争执的依据更显混乱?当年周成王戏言以桐叶之地赐予叔虞,周公便真的以此为凭封叔虞于桐叶。如今地图就在国内,根本可以遥距颁发命令以判明地界,何必总要待人亲自到州处理?”司马懿听罢亦深表认同。

孙礼到达平原后,按照地图所示处理郡界,将二郡所争之地划分予平原郡。可是曹爽却偏向信任清河郡一方之言,于是向孙礼表示:“这幅地图已陈旧不可用,应该参照更新的地图,以求知当中的异同。”孙礼听到曹爽的意见后,直接上疏朝廷说:“管仲身为霸王的重臣,本身又不能容物,然而他尚能在夺去伯氏的城邑后让对方不生怨言。我既然受任为州牧,现在奉国家的地图明确验证地界,证明某地确应属于平原郡域。一直继续连番的诉讼,实在是浪费朝政财力之举。我曾听闻众口铄金,可以令是非颠倒,就如放置于水上的木石,都能被误传为石头可浮,而木头反沉;三人成虎,慈母投杼,亦是同理。如今二郡争界八年,问题之所以能一朝解决,全赖有地图为凭证。事情本已解决,然而对方却不肯妥协,这证明了我实在是过于软弱,不能充当此任,我亦无颜继续担任州牧之职了。”上疏奏罢后,孙礼整理衣着,乘上车舆,等待朝廷下令罢免其职。曹爽看到孙礼的奏章后,认为孙礼以退为进,攻击自己,因而大怒不已,于是劾奏孙礼怨谤重臣之罪,结果令孙礼受结刑五年,一直闲置家中。其时很多人为孙礼进言求情,于是朝廷又任孙礼为城门校尉。

忧国虑民

当时,匈奴王刘靖势力渐强,鲜卑族又屡犯边境,于是朝廷又遣孙礼为并州刺史,加振武将军,持节,并封为护匈奴中郎将。孙礼受命后,往见司马懿,面露忿色,不发一言。司马懿见状便问:“你成为了并州刺史,是否有所不满?抑或尚为分地界一事而感到愤怒?如今即将远别了,为何你如此不快呢?”孙礼便说:“明公你怎会说出这样的话呢!我虽然不算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但又怎会在意这些官位之事与及陈年旧怨呢?我本来以为明公你能仿效伊尹、吕望的行迹,好好匡辅魏室,既报答明帝(指曹叡)的托付,又可建立自己的万世功勋。如今社稷甚不稳定,天下仍甚纷乱,这才是我现在感到不快的真正原因呀!”说罢涕泣横流。司马懿听过孙礼的剖白后,便表示:“不要哭了,暂且忍受一下目前的情况吧。”

高平陵事变发生后,曹爽被司马懿诛灭,孙礼才得以重新担任中央官员,入为司隶校尉。孙礼在其统理过的七个郡与五个州里,均能建立威信,有显著的治绩。其后迁任司空,封大利亭侯,获邑一百户。最后,孙礼于嘉平二年(公元250年)逝世,谥为景侯。其孙孙元继袭其爵。

三国演义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孙礼登场于第九十五回,受命与辛毗共同领兵,协助曹真与蜀军抗衡。此后,孙礼一直作为魏军抗蜀前线的重要将领,持续地与诸葛亮的军队作战。他与郭淮经常共同受任,可是其表现却十分平凡,曾多次受制于诸葛亮的计谋。

在第九十八回中,孙礼曾向曹真献计,要以硫磺茅草之物诈作军粮,引诱蜀军来劫,再以火计攻之。诸葛亮收到消息后,问起孙礼的身世,魏国的降卒便介绍孙礼:“此人曾随魏主出猎于大石山,忽惊起一猛虎,直奔御前,孙礼下马拔剑斩之。从此封为上将军。”又补充指孙礼“乃曹真心腹人也”。可惜孙礼之计很快便被擅长火攻的诸葛亮看破,结果败走收场。

在第九十九回中,孙礼与郭淮讨论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优劣,当时孙礼坦然表示“孔明(诸葛亮字)胜仲达(司马懿字)多矣”。而在第一百零一回中,孙礼曾以大将身份引二十万雍州、凉州军队,会合郭淮奔袭剑阁,一度令蜀兵惶恐不已。第一百零二回,魏蜀二军于北原渭水交战,蜀兵渡水暗袭魏营,孙礼奉命诈败弃营,成功引蜀军深入,结果蜀军为魏军伏兵所破。

评价

崔琰曰:“孙疏亮亢烈,刚简能断;卢清警明理,百炼不消。皆公才也。”《三国志·魏志十二》

陈寿评:“孙礼刚断伉厉;王观清劲贞白。咸克致公辅。”《三国志·魏志二十四》

备注

 

参考资料

《三国志》

《三国演义》

《资治通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孙氏礼赞孙治安
华夏孙氏,渊源流长,独树一帜,乐安郡望。人才辈出,国之栋梁。名人精英,将相侯儒,灿若星光。吾祖孙武,兵书传世,蛮声古今,盖世无双。吴帝孙权,鼎立三国,称霸一方。药王思邈,济世为民,万古流芳。中山革命,缔造共和,国运转昌。三民主义,国共信仰。北伐抗日,建国兴邦。改革开放,民富国强。木本思源,盛世醇良。孙氏文化,国之宝藏。孙氏后裔,自豪荣光,责任重大,诚恐诚惶。慎终思远,敬宗睦族,神圣至上。祖德家训,继承发扬。修祠续谱,保护遗产,奋勇担当。联谊交流,整合资源,信息共享。谱牒研究,通谱联宗,任重路茫。世界总会,各地分会,携手展望:建立组织,统一规划,明确方向;网罗人才,设立基金,制定规章;调查研究,组队走访,广集资料,巧妇有粮;工程浩大,分工编撰,坚持数年,必有希望。孙氏通谱,若能成功,功德无量,后人敬仰!国史方志,国之经络;族谱传记,史之血脉。中华泱泱,孙氏堂堂,修我族谱,人人荣光。有钱出钱,...
· 三国孙礼厉害吗诸葛亮如何计破孙礼的
三国孙礼三国孙礼是一个耿直刚武之人,在魏明帝修建宫殿的时候,全国百姓的粮食歉收,孙礼想要帮助百姓办点事情,于是力争免除百姓的劳役。魏明帝在听到孙礼的进言之后,立马下诏书表示让百姓都是从事农业的生产,并且说孙礼进言是正直进言。三国孙礼剧照当时负责修建皇上宫殿的是李惠,李惠上奏魏明帝表示,要求百姓再停留一日的时间,等将宫殿修建完成再让百姓返回家乡。孙礼知道之后直接来到修建宫殿的地方,在没有上奏的情况下,直接口称魏明帝已经下诏书要免去这些百姓的劳役,让他们回到家乡从事农业生产。后来魏明帝得知情况,认为孙礼也是出于本身的善意,便没有对魏明帝进行责罚。魏明帝在死后任命曹爽为大将军,并且任命孙礼为大将军长史,让孙礼辅助大将军曹爽,因为孙礼的为人非常刚正,曹爽认为如果让孙礼呆在自己身边的话,会对自己非常的不利。于是,曹爽便将孙礼派到扬州做刺史。此后,在东吴进行侵犯的时候,因为当时城内已经没有多少的将士,...
· 孙诒让与《周礼正义》
清代学术,集中国传统学术之大成。其主要表现之一,即对十三经重新做疏解。而在诸新疏之中,有一部堪称“清代经学家最后的一部书,也是最好的一部书”(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这就是孙诒让的《周礼正义》。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一作仲颂,号籀,别署荀,浙江瑞安人。其为学,一则秉庭训,一则承继乾嘉朴学之遗风。其父衣言,治学旨在融贯汉宋,通其区畛,尤注重绍述永嘉乡贤绪言,为“晚清特立之儒”(章太炎先生语)。在其治学取向的引导下,诒让遂一意向学。而在博涉先儒载籍的过程中,诒让又对乾嘉诸大儒治经史小学家法有了深切体认,加之受秉承乾嘉大师绪论、以稽古为职志如张文虎、戴望、刘毓崧等人的影响,遂究心于经学、诸子及文字学等。此后,他一则承继永嘉经世之学风,一则孜孜于朴学的探究,从而成为“清儒主流中最后一位大师”(姜亮夫:《孙诒让学术检论》)。《周礼正义》即其代表作之一。《周礼》一经,向称聚讼...
· 孙诒让与《周礼正义》
清代学术,集中国传统学术之大成。其主要表现之一,即对十三经重新做疏解。而在诸新疏之中,有一部堪称“清代经学家最后的一部书,也是最好的一部书”(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这就是孙诒让的《周礼正义》。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一作仲颂,号籀,别署荀,浙江瑞安人。其为学,一则秉庭训,一则承继乾嘉朴学之遗风。其父衣言,治学旨在融贯汉宋,通其区畛,尤注重绍述永嘉乡贤绪言,为“晚清特立之儒”(章太炎先生语)。在其治学取向的引导下,诒让遂一意向学。而在博涉先儒载籍的过程中,诒让又对乾嘉诸大儒治经史小学家法有了深切体认,加之受秉承乾嘉大师绪论、以稽古为职志如张文虎、戴望、刘毓崧等人的影响,遂究心于经学、诸子及文字学等。此后,他一则承继永嘉经世之学风,一则孜孜于朴学的探究,从而成为“清儒主流中最后一位大师”(姜亮夫:《孙诒让学术检论》)。《周礼正义》即其代表作之一。《周礼》一经,向称聚讼...
· 孙礼:三国时代的职场不倒翁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三国时代的职场不倒翁孙礼,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三国职场的最大变数当属“分”与“合”,职场上的人随着分与合的变化也要考虑自己的去与留。孙权之所以坚决要抗曹,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鲁肃在洗手间给他描绘了将来与老曹合伙后,他孙权的职场惨状。除了分与合,还有一个重要的职场变异形态,那就是“篡”。从汉到魏,从魏到晋,不只是换老板,而且是换了老板层的血统,这里影响到一大批职场员工的去与留,甚至生与死。随波逐流的是大部分,大奸大忠的是小部分,记历史的人本着简要的原则,随波逐流的就不记载了,大奸大忠的就写下来留作借鉴。然而,从平民的历史角度来看,大忠臣和大叛徒都是非常人,非比寻常,就是历史的异类,他们不能反应历史的常态,随波逐流的那部分才是历史的真相。这些真相有没有记载呢?有,三国职场上有这么一个记载,一个在魏与晋之间自然转移的小人物,他,要比那些大忠大奸真实,历史,毕竟是由非大奸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