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陈兰彬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65
转发:0
评论:0
生平陈兰彬22岁中选贡生,咸丰元年(1851年)中举人,三年(1853年)以二甲七名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不久改任刑部主事,后升任员外郎。十年(1860年),丁忧回乡,主讲高文书院,之间曾入曾国藩幕。同治二年(1863年),陈兰彬丁忧期满,回刑部任职。不久因黄河决口,赴大名府赈灾,写出《治河刍言》8卷。后任江南制造局上海广方言馆总办。同治九年(1870年),在曾国藩的推荐下,以太常寺正卿衔被任命为留美学生委员,会同副委员容闳制定了《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十二条。同治十一年(1872年),陈兰彬率领从广方言馆毕业生中挑选出来的3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次年,受命前往古巴调查华工情况,迫使西班牙当局于1877年签订《会订古巴华工条款》,对华工进行保护。光绪四年(1878年),陈兰彬以宗人府丞衔被正式任命为驻美国、西班牙和秘鲁公使。七年(1881年)奉诏回国。期间受到吴嘉善的影响,转而反对继...

生平

陈兰彬22岁中选贡生,咸丰元年(1851年)中举人,三年(1853年)以二甲七名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不久改任刑部主事,后升任员外郎。十年(1860年),丁忧回乡,主讲高文书院,之间曾入曾国藩幕。

同治二年(1863年),陈兰彬丁忧期满,回刑部任职。不久因黄河决口,赴大名府赈灾,写出《治河刍言》8卷。后任江南制造局上海广方言馆总办。同治九年(1870年),在曾国藩的推荐下,以太常寺正卿衔被任命为留美学生委员,会同副委员容闳制定了《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十二条。同治十一年(1872年),陈兰彬率领从广方言馆毕业生中挑选出来的3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次年,受命前往古巴调查华工情况,迫使西班牙当局于1877年签订《会订古巴华工条款》,对华工进行保护。

光绪四年(1878年),陈兰彬以宗人府丞衔被正式任命为驻美国、西班牙和秘鲁公使。七年(1881年)奉诏回国。期间受到吴嘉善的影响,转而反对继续进行幼童留学计划,最终导致留学计划夭折。

回国后,陈兰彬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任大臣,最终以礼部左侍郎职致仕。回乡后重新主讲高文书院,先后主持纂修《高州府志》24卷、《吴川县志》10卷、《吴川风俗志》1卷、《石城县志》10卷等地方志。还著有《毛诗札记》、《使美记略》、《使美百咏》、《重次千字文》等诗文集。

光绪二十年年末逝世于家中,谥文毅。

身后

故居遗址:湛江吴川黄坡镇黄坡村,面积420平方米,砖木结构四合院式平房,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见

中国驻美国大使列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纪念建筑―清化州陈兰彬墓
清化州陈兰彬墓位于化州笪桥镇石碓洞瓦面岭。坐北向南,灰砖构筑,墓呈圆形。分三级墓台,砖砌墓环,墓碑高2米、宽0.95米,碑文“显考覃恩诰授光禄大夫钦差大臣署礼部左侍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翰林院庶吉士赏戴花翎文毅荔秋府君之墓”、“大清光绪乙未秋立”。外有砖石墙高1.7米环围。占地500平方米,四周立界石,在界石与墓环之间立石碑4通,记述生平事迹。陈兰彬(1816~1894年),吴川县黄坡村人。清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先后任驻日尔曼、美国、秘鲁使臣。归国后,任宗人府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兼理外交事务,迁署兵部左侍郎。告老还乡后,主讲高文书院。受聘修高州府志和吴川县志。著有《诗经扎记》、《使美纪略》、《泛槎诗草》各一卷,《治河宓言》八卷,均刊行于世。
· 岭南文化—纪念建筑—清化州陈兰彬墓
清化州陈兰彬墓位于化州笪桥镇石碓洞瓦面岭。坐北向南,灰砖构筑,墓呈圆形。分三级墓台,砖砌墓环,墓碑高2米、宽0.95米,碑文“显考覃恩诰授光禄大夫钦差大臣署礼部左侍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翰林院庶吉士赏戴花翎文毅荔秋府君之墓”、“大清光绪乙未秋立”。外有砖石墙高1.7米环围。占地500平方米,四周立界石,在界石与墓环之间立石碑4通,记述生平事迹。陈兰彬(1816~1894年),吴川县黄坡村人。清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先后任驻日尔曼、美国、秘鲁使臣。归国后,任宗人府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兼理外交事务,迁署兵部左侍郎。告老还乡后,主讲高文书院。受聘修高州府志和吴川县志。著有《诗经扎记》、《使美纪略》、《泛槎诗草》各一卷,《治河宓言》八卷,均刊行于世。
· 陈兰
生平陈兰与雷薄屯兵于灊山。建安四年(199年),袁术在江淮掏空资源后欲往投奔,但被陈兰等人拒绝。袁术留住三日后离去,在兵士断粮的情况下,袁术不久便病死。建安五年(200年),陈兰与梅干、雷绪等各聚众数万在江淮间,与曹操所置刘馥对峙。建安十四年(209年)陈兰与梅成以氐人据六县叛变曹操,曹操命张辽讨伐,同时臧霸也奉命前往皖攻打孙权部将韩当,使得孙权不能救陈兰。陈兰本欲以灊山险道固守,但被张辽在山下安营,张辽勇敢地强行突破,斩杀陈兰等人。参考文献《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三国志·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五》《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八》
· 彬彬有礼
彬彬有礼【成语意思】:彬彬:原为文采与质朴兼备貌。形容文雅而有礼貌。【用法分析】:彬彬有礼偏正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人有礼貌。【成语来源】: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3回:“唤出他两个儿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礼。”【褒贬解析】:褒义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近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bīnbīnyǒulǐ【英语翻译】:gentleandverypolite【成语声母】:BBYL【成语分辨】:彬彬有礼和“文质彬彬”、“温文尔雅”;都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但彬彬有礼偏重在对人有礼貌;“文质彬彬”和“温文尔雅”不仅形容人举止文雅;而且可以形容做事的气质;“温文尔雅”还能形容人做事不大胆泼辣。【彬彬有礼的近义词】:温文尔雅、落落大方、文质彬彬【彬彬有礼的反义词】:丑态百出、出言不逊、蛮横无理【近似成语】:礼贤远佞:礼:表示敬意;远:疏远...
· 陈咬金陈堆结金兰
1111隋朝末年,隋炀帝国暴虐,徭役频繁,苛政如虎,加之连年水旱灾害不断,民不聊生。百姓度日如年,铁血男儿结集成群,义旗四举。当时,江淮之间有一支兵强马壮的起义军,首领叫杜伏威,占居历阳(今和县)称总管,周围小股起义军纷纷率领人马投奔他。杜伏威是个文武双全之人,胸怀大志,目光较远。大业五年(公元六0九年)传下命去,凡有志同道合的兄弟,不必带人马集结历阳,可在本地发展,相互间快马传令,保持联络,一处有难十处奔救。话说这女山湖南岸不远处有一土丘,当地人叫陈堆。这陈堆高约十几丈,堆顶平坦,长宽均近五十丈。这里驻扎着一支归属杜伏威统管的义军,二百多人,为首的是当地殷家庄殷雷、殷电兄弟二人。殷雷年方二十二,人高马大,自小练就一身好武功,使一把丈余长五股钢叉;殷电年方二十,精瘦白面,知书达理,但手中一杆方天戟出神入化,几十大汉难得近身。殷氏二兄弟聚集二百多号人马,早晚操练,并不断招军买马,杀富济贫,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