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桓冲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76
转发:0
评论:0
生平随兄北伐桓冲初任鹰扬将军、镇蛮护军、西阳太守。永和十年(354年),桓冲跟随桓温北伐前秦,更在白鹿原击败苻雄。战后因功迁都督南阳、襄阳、新野、义阳、顺阳、雍州之京兆及扬州之义成七郡军事、宁朔将军、义成新野二郡太守,镇襄阳。永和十二年(356年),桓冲再随桓温北伐,最终姚襄兵败逃走,据有洛阳的周成投降,收复洛阳。桓冲因功进号征虏将军,于升平四年(360年)赐爵丰城公。出刺江州不久,桓冲迁振威将军、江州刺史、领镇蛮护军、西阳、谯二郡太守。然而在兴宁元年(363年),原本在桓温北伐时投降的姚襄旧将张骏趁桓冲在江陵而未到江州上任,率众杀害江州督护赵毗,更抢掠焚毁武昌的官库,然后北归。桓冲则派将领讨平张骏,并到江州上任。兴宁三年(365年),桓温于上一年迁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当年内镇至姑孰,桓冲则进监江州、荆州之江夏和随郡、豫州之汝南西阳新蔡颍川三州六郡诸军事、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假节,其余如故...

生平

随兄北伐

桓冲初任鹰扬将军、镇蛮护军、西阳太守。永和十年(354年),桓冲跟随桓温北伐前秦,更在白鹿原击败苻雄。战后因功迁都督南阳、襄阳、新野、义阳、顺阳、雍州之京兆及扬州之义成七郡军事、宁朔将军、义成新野二郡太守,镇襄阳。永和十二年(356年),桓冲再随桓温北伐,最终姚襄兵败逃走,据有洛阳的周成投降,收复洛阳。桓冲因功进号征虏将军,于升平四年(360年)赐爵丰城公。

出刺江州

不久,桓冲迁振威将军、江州刺史、领镇蛮护军、西阳、谯二郡太守。然而在兴宁元年(363年),原本在桓温北伐时投降的姚襄旧将张骏趁桓冲在江陵而未到江州上任,率众杀害江州督护赵毗,更抢掠焚毁武昌的官库,然后北归。桓冲则派将领讨平张骏,并到江州上任。兴宁三年(365年),桓温于上一年迁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当年内镇至姑孰,桓冲则进监江州、荆州之江夏和随郡、豫州之汝南西阳新蔡颍川三州六郡诸军事、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假节,其余如故。与兄长桓豁分掌江荆二州。

接任兄位

在桓温诸弟中,就以桓冲最渊博,有军事才干,于是很受桓温器重。又因桓温世子桓熙才能薄弱,于是在宁康元年(373年)桓温病重时就以桓冲统领他的部众。然而在此时却令桓熙不满,更与弟弟桓济和因被桓温免官而怨恨桓温的叔父桓秘合谋杀死桓冲。桓冲暗中知道他们的图谋,于是不敢去探病。桓温当年去世后,桓冲派人收捕桓熙和桓济然后才去桓温的丧礼,后桓秘被废弃不用而桓熙和桓济就被流放到长沙。

桓冲随后就迁中军将军、都督扬豫江三州诸军事、扬豫二州刺史,假节镇姑孰。桓温有不臣之迹,而且昔日桓温连处以死刑之事都由自己专任;但桓冲接替他后却尽忠于王室,不但将处死之事都先上报朝廷,连当时有人劝桓冲诛除时望,以专掌权力都被桓冲拒绝。宁康三年(375年),当时尚书仆射谢安辅政,声望极重,群情所归,桓冲自以气量和涵养都不及谢安,而且自己是将领,军事才能不见用于宰相职,于是打算解任扬州刺史并让给谢安,自求出镇。这个决定被当时桓氏党众所反对,郗超亦大力劝阻,但桓冲心意已决,完全没有为放弃扬州刺史这个掌握京畿,权位极重的职位感到可惜,只尽心匡国。当年就改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徐州刺史,以北中郎府并入中军将军府,出镇京口。

太元元年(376年),因谢安打算以外戚王蕴出镇,于是让桓冲解任徐州刺史,迁为车骑将军、都督豫州之历阳淮南庐江安丰襄城及江州之寻阳二州六郡诸军事,改镇姑孰。

同年前秦攻伐前凉,桓冲与兄长征西大将军桓豁合作,派了豫州刺史桓伊进军寿阳,淮南太守刘波率水军进兵淮、泗一带,与桓豁所命进攻沔、汉一带的军队共同侵扰前秦以减轻前凉的压力。及后收到前凉覆亡的消息就罢军。

驻镇荆州

太元二年(377年),桓豁去世,桓冲迁都督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扬州之义成雍州之京兆司州之河东诸军事、领南蛮校尉、荆州刺史,持节镇江陵,余如故。桓冲出发时得晋孝武帝在西堂饯行,谢安更送行至溧洲。

桓冲到荆州后,以当时前秦强盛,于是意欲移镇加强防守,于是上请从江北的江陵改镇江南的上明。当时荆州因水旱而发生饥荒,朝廷更每年运三十万斛米粮支援桓冲军粮开支。太元三年(378年),苻坚派大军南侵,鲁阳、南乡、南阳等地都沦陷,分攻两地的石越和姚苌及慕容垂更与苻丕及苟苌和慕容暐会合联攻梁州刺史朱序所驻的襄阳。当时桓冲虽然在上明拥兵七万,但因畏惧秦军而不敢进攻,所派的刘波亦因畏惧而不敢前进,最终朱序兵败被擒,襄阳失陷。桓冲在战后引咎上疏请求解职,但不被允许,后更派左卫将军张玄之去桓冲处咨谋军事。

太元六年(381年),秦将阎震和吴仲率兵南侵竟陵,桓冲派桓石虔和桓石民抵抗,大败阎震等并逼令他退守管城,桓石虔继续进攻,成功攻下管城并俘获阎震等二十九人。次年桓冲又派扬威将军朱绰进攻襄阳,焚毁前秦在沔北的屯田及掠六百多户南归。然而,在此时前秦天王苻坚已决意消灭东晋,并已在益州命裴元略及王抚造船预备南侵,又作出多次将领调动,为灭晋做准备。

淝水之战

太元八年(383年)五月,在前秦南侵前夕,桓冲自上明率十万兵北伐前秦,进攻襄阳,又派刘波、桓石虔等进攻沔北诸城,命辅国将军杨亮进攻蜀地,攻下五城后再继续进攻涪城,武当亦被鹰扬将军郭铨攻下,别将又继而攻下万岁和筑阳两城。苻坚于是派征南将军苻叡和慕容垂救援襄阳,当时慕容垂为前锋,进兵至沔水,更命将士每人手持十把火炬夜行,伪装成兵力极大的样子。桓冲中计畏惧秦军兵多,又因军有疾疫,于是撤还上明,杨亮亦因前秦援兵入蜀而撤军,桓石虔及郭铨在武当击败来援的张崇后亦掳二千户人南归。战后桓冲向朝廷推荐桓石虔,表他为襄城太守并守夏口;同时亦上请让王荟任江州刺史,但因王荟以兄长王劭去世为由辞任,桓冲不满谢安改以谢輶上任,于是自请任江州刺史。

八月,前秦正式派兵大举南侵东晋,苻坚以苻融率慕容垂等人以步骑二十五万作前锋,然而因防桓冲的荆州兵,于是主攻寿阳,另以姚苌督益梁二州诸军事,更授以自己杀苻生登位时所任的龙骧将军,寄予厚望,要让他领益州新建水军牵制桓冲;另又以慕容垂等人别攻荆州江夏附近的郧城。当时桓冲见前秦倾力南侵,于是派三千精兵入赴建康,以求保全首都,然而谢安认为即使多三千人也是少于敌军,反意图示以悠闲从容,于是拒绝桓冲派兵入援,反要桓冲守着荆州。但当时桓冲对谢安派谢玄等人抵抗前秦的应对措施没有期望,更向参佐指谢安“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又指谢安派遣的谢玄等人为“不经事少年”,认为此战必败,自己也将要受胡族统治。可是,同年谢玄就于淝水击溃前秦大军,当日在襄阳被俘的朱序在战后亦重返东晋。桓冲自感失言之余又因当日力图镇守捍卫国土却令紧密合作的朱序被俘,至淝水之战时朱序却与谢玄等暗中合作,既击败前秦亦成功回国,更令桓冲惭愧不已。桓冲因而发病,于太元九年二月辛巳日(384年4月4日)逝世,享年五十七岁。朝廷追赠太尉,赐谥号为宣穆。

桓冲灵柩经过江陵时,男女老幼都江边送别桓冲,都哭得十分伤心。

性格特征

桓冲谦虚并且爱惜士人,好像曾经请处士邓粲任其别驾,礼仪都做足准备,尽见对其的恭敬,邓粲亦因而接受其任命。

桓彝死时,长子桓温才不过十五岁,兄弟们也就很年幼。当时家贫,而母亲又患病,需要吃羊治病。但由于当时家里根本没钱买羊,故此桓温就以桓冲为抵押品去和羊主换羊。羊主却向桓温说不要桓冲做抵押品,却想为桓家养育桓冲。后来,桓冲初任江州刺史时,一次外出狩猎遇上羊主,桓冲认出羊主并主动前往相认,更以丰厚的谢礼报答了当日送羊及养育之恩。

逸事

桓冲不喜欢穿新衣,但一次桓冲的妻子王女宗却在桓冲沐浴后故意送上新衣。桓冲于是大怒,命人将新衣拿走,但妻子却命人拿回来,说:“衣服不曾经过新的阶段,又何来旧呀。”桓冲听后大笑,于是穿上新衣。

子女

桓嗣,桓冲长子,嗣子,官至建威将军、江州刺史。

桓谦,桓冲次子,封宜阳县开国侯,东晋官至西中郎将、荆州刺史。后桓玄掌权,以他为侍中、卫将军、开府、录尚书事。桓玄篡位后领扬州刺史,封新安王。桓玄、桓振相继败死后投奔姚兴,终被刘道规所杀。

桓脩,桓冲子,东晋官至征虏将军、江州刺史。桓玄掌权后进抚军将军。桓玄篡位后任抚军大将军,封安成王。后被刘裕所杀。

桓崇,桓冲子。

桓弘,桓冲子。

桓羡,桓冲子。

桓怡,桓冲子。

参考文献

《晋书·列传第四十四 桓彝等》

《资治通鉴》卷一百至一百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桓冲之孙桓胤
桓胤(?-407年),字茂远,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县龙亢集)人。东晋将领,车骑将军桓冲之孙。少有清操,恬静谦退,深得桓玄喜爱。初拜秘书丞,历任秘书监,迁中书令,转吏部尚书。随桓玄逃奔江陵,桓玄死后,归降晋廷。以祖父桓冲忠诚王室,特全生命,徙于新安郡。义熙三年(407年),东阳太守殷仲文反叛,拥立桓胤为桓玄嗣子,事觉伏诛。本名桓胤字号字茂远所处时代东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谯国龙亢出生时间不详去世时间407年主要成就秘书监中书令吏部尚书人物生平桓胤(?-407年),字茂远,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县龙亢集)人。东晋官员,祖父是东晋车骑将军桓冲。因为是桓氏子弟,亦为桓玄所爱。桓胤年轻已有高尚节操,在当时与琅邪王氏的王谧及太原王氏的王绥齐名。桓胤继承父亲桓嗣的爵位丰城县公,虽然出身当时权重华贵的门阀,但自己却以恬静谦退见称。[1]桓胤初拜秘书丞,多次升迁后至中书郎、秘书监。桓胤因受堂叔父桓玄钦敬和疼爱,...
· 陈桓
参考文献^《明史》(卷132):“陈桓,濠人。从克滁、和。渡江,克集庆先登。从取宁国、金华。战龙江、彭蠡。收淮东、浙西。平中原。累功授都督佥事。洪武四年从伐蜀。十四年从征云南,与胡海、郭英帅兵五万,由永宁趋乌撒。道险隘,自赤河进师,与乌撒诸蛮大战,败走之。再破芒部士酋,走元右丞实卜,遂城乌撒。降东川乌蒙诸蛮,进克大理。略定汝宁、靖宁诸州邑。十七年封普定侯,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二十年同靖宁侯叶升征东川,俘获甚众。就令总制云南诸军。再平九溪洞蛮,立营堡,屯田。还,坐玉党死。”
· 桓姓
起源其来源有四:据《姓氏考略》载,黄帝有一个大臣名为桓常,其子孙以“桓”字为姓。出自姜姓,以谥号为氏。出自子姓,以谥号为氏。出自鲜卑族乌丸氏所改。迁徙分布郡望堂号谯郡:东汉建元年间的时候,将沛郡分出了一部分设置了谯郡,相当于今天的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地区。匡晋堂:晋朝桓氏有十一个将军(桓石秀、桓石虔、桓伊、桓冲、桓雄、桓云、桓涛、桓温、桓霍、桓谦、桓振)曾匡扶晋室。历史名人桓齮,战国时代军事人物桓宽,字次公,西汉时河南上蔡人。曾任庐江太守丞,著有《盐铁论》。桓谭,字君山,两汉时期学者,文笔佳,好古文,著有《新论》。桓荣,字春卿,东汉名臣。齐桓公之后。名族谯国桓氏的远祖。桓焉,字叔元,桓荣之孙,东汉名臣。桓彬,字彦林,东汉著名文学家,与蔡邕齐名。桓阶,字伯绪,三国时曹魏官员,官至尚书令。桓嘉,桓阶之子,曹魏将领,参与东兴之役阵亡。桓范,字元则,三国时曹魏官员,有“智囊”之称,官至大司农。桓宣...
· 桓振
生平桓玄任荆州刺史时,桓振曾任为扬武将军、淮南太守,后又迁任江夏相。但任内就因为以凶横而被黜免。正因为桓振不修行检,故桓玄后来虽然掌政甚至篡位,重用桓氏子弟时都没有任用桓振。元兴三年(404年),刘裕等起兵讨伐桓玄,桓玄兵败西逃,终在入蜀时被杀。当时荆州治所江陵(今湖北江陵)亦为晋军所占,桓振就藏匿于华容浦(今湖北监利县北)。驻军巴陵(今湖南岳阳)的桓玄旧将王稚徽派人向桓振假称桓歆已攻陷建康、冯稚已夺取寻阳,率军西追桓玄的刘毅亦在败退。桓振闻讯大喜,聚众党数十人袭击江陵,而当时刘毅等又确因以为大局已定,大军久久都未到江陵,在桓谦也率众响应下,桓振顺利攻下江陵。桓振入城后先杀投晋的荆州别驾王康产及南郡太守王腾之,又到晋安帝所在的南郡府,骑着马,挥着武器直入安帝阶下,得知桓玄之子桓昇已死后大怒,更想杀晋安帝,只在桓谦苦求下才放弃此念头,并由桓谦等奉还国玺给安帝。不过桓振将心腹都安置在晋安帝身边...
· 桓雄
佛教进入朝鲜佛教用语中桓因是“释提桓因之略,帝释天也”,而且释提桓因可“略称释帝与帝释”。桓因即帝释这种观念出自佛教思想,源自佛典《法华经》,故事来自《观佛三昧海经》、《华严经》等佛经中屡屡出现的“牛头旃檀”,还出现“天王”、“符印”等宗教用语。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小兽林王本纪》:372年、“前秦苻坚遣使及浮屠顺道送佛像、经文”,374年、“僧阿道来”,375年、小兽林王“始创肖门寺,以置顺道。又创伊佛兰寺,以置阿道。此海东佛法之始”。一般认为朝鲜半岛有佛教始于372年,因而檀君神话最早不可能出现于公元4世纪以前。相关条目朝鲜神话天符印(ko)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