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洛神赋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8
转发:0
评论:0
写作背景三国时代文学名家曹植的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洛神赋》原名《感鄄赋》,一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亦作《感甄赋》,甄通鄄,但也有人认为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文帝曹丕元配甄氏(即曹植之嫂)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据《文昭甄皇后传载》:甄氏乃中山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建安年间,她嫁给袁绍的儿子袁熙。东汉献帝七年,官渡之战,袁绍兵败病死。曹操乘机出兵,甄氏成了曹军的俘虏,继而嫁曹丕为妾。曹操的夫人刘氏生长子曹昂,早年死于宛城。次夫人卞氏生四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十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颇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援有官职,而曹植则因年纪尚小、又生性不喜争战,遂得以与甄氏朝夕相处,进而生出一段情意。曹操死后,曹丕于汉献帝二十六年(公元220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阳,是为魏文帝。甄氏因激怒曹丕,不仅未能封后,最终亦惨死,据说死时以...

写作背景

三国时代文学名家曹植的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洛神赋》原名《感鄄赋》,一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亦作《感甄赋》,甄通鄄,但也有人认为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文帝曹丕元配甄氏(即曹植之嫂)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

据《文昭甄皇后传载》:甄氏乃中山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建安年间,她嫁给袁绍的儿子袁熙。东汉献帝七年,官渡之战,袁绍兵败病死。曹操乘机出兵,甄氏成了曹军的俘虏,继而嫁曹丕为妾。

曹操的夫人刘氏生长子曹昂,早年死于宛城。次夫人卞氏生四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

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十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颇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援有官职,而曹植则因年纪尚小、又生性不喜争战,遂得以与甄氏朝夕相处,进而生出一段情意。曹操死后,曹丕于汉献帝二十六年(公元220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阳,是为魏文帝。甄氏因激怒曹丕,不仅未能封后,最终亦惨死,据说死时以糠塞口,以发遮面,十分凄惨。

甄氏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甄氏所生的儿子曹叡陪皇叔吃饭。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氏之死,心中酸楚无比。饭后,曹丕遂将甄氏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氏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氏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四年后(226年),曹叡继位,即魏明帝。因觉原赋名字其母之嫌,遂改为《洛神赋》。

宋人刘克庄却说,这是好事之人乃“造甄后之事以实之”。明人王世贞又说:“令洛神见之,未免笑子建伧父耳。”清代又有何焯、朱干、潘德舆、丁晏、张云等人,群起而鞭挞之。

把他们的论点综合起来,大概有如下几点:

曹植爱上他的嫂嫂很不可能。他没有那么大的胆量写《感甄赋》。丕与植兄弟之间因为政治的斗争,本来就很紧张,曹植写《感甄赋》,岂不是色胆包天,不怕掉脑袋了吗?

图谋兄妻,这是“禽兽之恶行”,“其有污其兄之妻而其兄晏然,污其兄子(指曹叡)之母而兄子晏然,况身为帝王者乎?”

李善注引《记》所说的文帝曹丕向曹植展示甄后之枕,并把此枕赐给曹植,“里老所不为”,何况是帝王呢?极不合情理,纯属无稽之谈。

《感甄赋》确有其文,但“甄”并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城之“鄄”。“鄄”与“甄”通,因此是“感甄”。曹植在写这篇赋前一年,任鄄城王。

《洛神赋》一文,是“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纯是爱君恋阙之词”,就是说赋中所说的“长寄心于君王”。后来的人否定感甄说不过是重复这些观点。如果说有所增加,只是说,14岁的曹植不大可能向曹操求娶已经24岁的已婚女子为妻。

由于此赋的影响,加上人们感动于曹植与甄氏的恋爱悲剧,故老相传,就把甄氏认定成洛神了。

原文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 ,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对后世影响

绘画

洛神赋

  各个版本的洛神赋图

此赋词句华美,比喻新奇,并屡被后世文人所引用,称颂。并被采用多种形式演绎,如东晋时,大画家顾恺之亦以此赋为题绘画了名为《洛神赋图》。两幅宋朝人临摹的《洛神赋图》,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画的,画中曹植和随从在岸上遥望水上飘逸窈窕的洛神和各种神仙怪物。其中一幅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幅被末代皇帝溥仪卷逃到东北,日本投降后散落民间,后被辽宁博物馆收藏。

书法

书法家王献之曾书《洛神赋》,今仅存十三行,称玉版十三行,赵孟頫也曾用小楷书之。

小说

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大量引用《洛神赋》的诗句。

和甄氏的关系

甄氏是中山无极人,是上蔡令甄逸之女,出生于汉灵帝光和五年(182年),比曹丕长五岁,较曹植长十岁。《三国志·魏书》注列举了甄逸的三男五女的名字,唯独没有她的名字,称她为“甄宓”,完全是因为曹植的这篇《洛神赋》被一些人认为是写给甄氏的爱情篇章。

《洛神赋》原名《感鄄赋》,原因是曹植在黄初三年(222年)被封为鄄城王,而《感鄄赋》作于第二年。昭明太子萧统之《文选》中录入名为《洛神赋》,按唐朝江都人李善为《文选》作注解释这是甄氏之子魏明帝曹叡所改,李善注又改《感鄄赋》为《感甄赋》,把《洛神赋》看作是曹植写给甄氏的爱情篇章。李商隐有多首诗词秉承李善之言,其中《东阿王》一诗:

又有《无题》诗云:

但宋大诗人刘克庄,明“后七子”首领王世贞等均反对这一说法,认为纯粹是好事者牵连附会。

可是双方都无确实证据。这样一来,《洛神赋》到底是曹植为甄氏所写,还是自况,以美人比喻自己,就难下定论。

边缘证据

证明两人有暧昧,目前只有边缘证据。甄氏和曹植是同时代人物,甄氏嫁入曹家大致有15年的时间,年龄大致是24岁到39岁,曹植当时应为14岁到29岁,正是男女有情之时。甄氏也确有绝色和诗才。绝色典故见《三国志·魏书·刘桢传》注记:“其后太子尝请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桢独平视。太祖闻之,乃收桢,减死输作。”刘桢因为看绝色美人看得太入迷,以致引起曹操不快而下了牢狱。诗才典故见《古诗源》收录甄氏所作一首《塘上行》:

曹植曾作《愍志赋》,现只存残篇:

其中“思同游而无路,倩壅隔而靡通。哀莫哀于永绝,悲莫悲于生离。”含糊其辞之余道出了“生离”的痛苦。贵为曹植,当时这种能让他发此可望而不可及的感叹,可以生而见到却不能碰的女子,似乎除甄氏外几率不大。

220年,曹丕称帝后背弃甄氏。221年,甄氏被致死,曹植又写《出妇赋》:

222年,曹植封鄄城王。223年,《感鄄赋》(即《洛神赋》)写成。三国时“鄄”字和“甄”字通,三国之前“甄”字本来读jiān,并无发zhēn音之说。只有东吴文人才避孙坚的讳改“甄”为zhēn音,曹魏当时并不改读,还念jiān。 。曹植是知道两字相通的,赋的题目也很反常,汉赋中写一座城池的赋一般以《城名赋》命名,如《东京赋》《赋》等,并无《感城名赋》这一惯例。并且《感鄄赋》的内容非但和鄄城毫无关系,而且其中“跑题”所描写的洛神非常传神:

不论自况与否,这些描写应该是有人物原型的,从作品结尾所透露出的作者对洛神的恋恋不舍却又被迫离开的凄婉之情,更不能不令人起疑。

《昭明文选》中李善为“曹植”一条作注明确记录《感鄄赋》就是《感甄赋》: :“魏东阿王,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与食。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时已为郭后谗死。帝意亦寻悟,因令太子留宴饮,仍以枕赉植。植还,度轘辕,少许时,将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见女来,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懽情交集,岂常辞能具。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尔!言讫,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于王,王答以玉珮,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为洛神赋。”

其中“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若考证为真,则可算确实证据,因为若曹植和甄氏无男女私情,则曹丕不大可能把自己太子生母的贴身物品赠之。

参考资料

《三国志·魏书》

《昭明文选》及李善注

注释

^子建,曹植字。

^甄氏刚于黄初二年(221年)被曹丕赐死。陈寿《三国志》:“黄初元年十月,帝践阼。践阼之后,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

^魏明帝此举可能是避其母之名讳。

^至少建安22年(217年)甄氏35岁时仍然是大美人且知书达理。裴松之为《三国志·魏书·后妃传》作注:“后自少至长,不好戏弄。年八岁,外有立骑马戏者,家人诸姊皆上阁观之,后独不行。诸姊怪问之,后答言:‘此岂女人之所观邪?’年九岁,喜书,视字辄识,数用诸兄笔砚,兄谓后言:‘汝当习女工。用书为学,当作女博士邪?’后答言:‘闻古者贤女,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诫。不知书,何由见之?’” “二十二年九月,大军还,武宣皇后左右侍御见后颜色丰盈,怪问之曰:‘后与二子别久,之情,不可为念,而后颜色更盛,何也?’后笑答之曰:‘(讳)等自随夫人,我当何忧!’后之贤明以礼自持如此。”武宣皇后即曹操之卞皇后,曹丕之母。

^“鄄”字虽然一般念juàn,但《集韵》中说:“稽延切,音‘坚’;之人切,音‘真’。”也就是和“甄”同音。

^《吴志》:“孙坚入洛,屯军城南,甄宫井上,旦有五色气,令人入井,探得传国玺,以‘甄’与己名音叶,为受命之符,则三国以前未有音‘之人切’者。孙权即位,尊坚为帝,江左诸儒为吴讳,故改音‘真’。”

^《孙奕·示儿编》:“‘甄’有二音,学者皆押甄字在‘先’韵,独‘真’韵反未尝押,此皆相承之久,信耳不信目之过。〈文选·张华女史箴〉云:‘散气流形,既陶既甄,在帝包羲,肇经天人。’则已押‘人真’韵矣。”《康熙字典》按:“《女史箴》在三国以后,孙氏未详考,前此甄无‘真’音也。”

^到宋朝仍然有个别人知道“甄”原读jiān一事。《鸡肋编》载,宋徽宗大观年间甄彻登进士第,唱名的时候,同知枢密院林摅把“甄”读成了“坚”的音,徽宗说不对,念错了。林摅不服气,“呼(甄)彻问之”,看甄彻本人怎么认为,结果甄彻附和徽宗,说是徽宗说得对,林摅因此“以不识字坐黜”,其实查考词源,林摅是对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洛神赋
洛神赋洛神赋,魏国,曹植,风神,女娲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
· 洛神赋图
背景历史环境的影响: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段战乱频繁,复杂多变而又分裂的时期。政治的不稳定、时局的混乱动荡,虽带来了经济的普遍衰退,却反而前所未有的丰富的文化的内容与内涵,这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一个自由解分、赋予智慧和才情的时代。尤其人物画在这样的背景下也依托于文学创作,产生了快速的发展。儒家思想的影响:早在秦汉时期,由于儒家思想一统天下,人物画必然被统治者当作宣传政教的工具,因为山水画和花鸟画无法很直观的教育人们该如何才能符合上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标准,只有人物的行为举止很形象的刻划出来才能被群众普遍接受,并以其为行动指南。这多少加强了人们对人物画的重视。玄学思想的产生:魏晋时期,由于战乱不断,人们开始怀疑儒家仁义道德的真实性,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而崇尚自由的玄学在这一时期产生并发展起来。在玄学思想的影响下,推动了中国古代思辩哲学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文学与艺术的觉醒。佛教的影响:
·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为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所作。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工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洛神赋图以三国时代曹植的名篇《洛神赋》为题材,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的内容,也体现了这一历史时期新兴文艺理论中重视感情生活的要求。作者逐节描绘《洛神赋》的内容,开始部分是曹植带着随从到了洛水之滨凝神怅望,仿佛看到了洛神(亦即甄氏)仙裳飘举,凌波而来。其后是他们互赠礼物,洛神和她的同伴们在空中或水上自在地游玩。这时风神使风停止,河神命波浪平静,水神在击鼓,创世神女娲也在歌唱,曹植和洛神乘着驾六龙的“云车”出游,一叙衷曲。最后曹植在渡洛水的舟中思慕不已,离岸乘车远去时还回头怅望,无限依恋。此卷主要人物在不同场景中反复出现而形象富于变化。作为人物背景的山石树木,同时起到了分隔并联系统一长卷中不同段落的作用,保持了构图的完整。...
· 魏晋《洛神赋图》
魏晋南北朝服饰图中所绘洛神形象,无论从发式或服装来看,都是东晋时期流行的装束。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本图为戴卷梁冠、穿大袖衫的贵族及戴笼冠、穿衫子的侍从(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 顾恺之为什么作《洛神赋图》?《洛神赋图》如今何在?
顾恺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画家,绘画水平高超,创作了许多艺术水平极高的著名画作。顾恺之最具有代表性的画作,就是被称为中国古代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洛神赋图》。《洛神赋图》是顾恺之,根据魏国诗人曹植所作《洛神赋》绘画而成。至于为什么会有这幅画作问世,也许是顾恺之在品读曹植所作《洛神赋》时,为曹植和甄氏之间曲折感人,错综复杂的爱情故事而感动,所以才创作了这幅画作。顾恺之因为历史人物故事而进行画作创作,并不仅仅只有《洛神赋图》这么一副,著名的《女史箴图》画的也是前代人物的故事。所以因为《洛神赋》的爱情故事有感,而创作画作对于顾恺之而言并不稀奇。《洛神赋》是曹植在自己的爱情没有结局,思念爱人的作品。《洛神赋》原名《感甄赋》。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文帝曹丕之妃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甄氏乃中山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建安年间嫁给袁绍的儿子袁熙,后来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兵败病死,曹操乘机出兵,击败袁氏政权,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