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唐正才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37
转发:0
评论:0
战功长江水战:第一次武汉争夺战先锋攻占南京第二次武汉争夺战洞庭湖水战1854年,太平军在赖汉英、唐正才水陆并攻“西征”湖南,连克岳州、荻港,曾国藩第一次作势欲投水自尽,被左右湘军拉住制止,曾方未投水。杨载福攻克岳州,唐退至城陵矶,诱湘军后队水师追攻太平军,连斩总兵陈辉龙、岳州知府褚汝航,湘军功败垂成。一破江南大营鄱阳湖水战1856年八月,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第三次西征猛攻江西湘军,唐正才再次以水师包围曾国藩于鄱阳湖,曾此次真跳水自尽(还是在众目睽睽前),曾侄女婿李元度跳水拉救起曾;此时传出天京内讧,唐不得不撤兵,曾逃过一劫。

战功

长江水战:第一次武汉争夺战

先锋攻占南京

第二次武汉争夺战

洞庭湖水战

1854年,太平军在赖汉英、唐正才水陆并攻“西征”湖南,连克岳州、荻港,曾国藩第一次作势欲投水自尽,被左右湘军拉住制止,曾方未投水。

杨载福攻克岳州,唐退至城陵矶,诱湘军后队水师追攻太平军,连斩总兵陈辉龙、岳州知府褚汝航,湘军功败垂成。

一破江南大营

鄱阳湖水战

1856年八月,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第三次西征猛攻江西湘军,唐正才再次以水师包围曾国藩于鄱阳湖,曾此次真跳水自尽(还是在众目睽睽前),曾侄女婿李元度跳水拉救起曾;此时传出天京内讧,唐不得不撤兵,曾逃过一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航王相唐正才
唐正才(?-1863)太平天国官员。湖南祁阳人。简介原以贩运木材、粮食为业。1852年冬运米去湖北时,在岳州遇太平军,遂入伍,被杨秀清任命为典水匠,职同将军,统辖船只。同年冬,参加从岳州到武汉的水上兵运,进攻汉阳、汉口。12月24日,他设计架设从汉阳到武昌的两道浮桥:一从鹦鹉洲至白沙洲,一从南岸嘴到大堤口。后又在汉阳,汉口之间架设浮桥一座。次年1月,又在武昌蛇山与汉阳龟山的长江江面,设计架设另一坚固、宏伟的浮桥。浮桥架成后,把武汉三镇联为一体,便利兵运,为攻克武昌创造了条件。因功升为指挥。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历任恩赏丞相、殿左五指挥、提督水营事务,并封为航王。1863年战死于苏州。详传唐正才,湖南道州人,在漕运粮船里当水手。太平天国壬子二年十一月,正才等成千上万粮船水手正聚集在岳州,几万失业的盐船水手也聚集在武昌一带。太平军一到岳州,正才就号召他们一齐前来投奔。东王杨秀清接见唐正才,封为典...
· 唐朝宰相杜正伦
杜正伦[公元五七五年左右至六五八年],字不祥,相州洹水人。约生于陈宣帝太建中,卒于唐高宗显庆三年,年约八十余岁。隋仁寿中,举秀才。隋代重举秀才,天下不十人,而正伦舆弟正玄、正藏俱擢第。一门三秀才,为当时称美。调羽骑尉。唐太宗时,直秦王府文举馆。贞观中,累进中书侍郎,论事称旨。显庆初,进同中书门下三品。迁中书令,封襄阳县公。李义府同执政,不能下,出补横州刺史卒。正伦善属文,著有文集十卷,(新唐书志及旧唐书本传)行于世。旧唐书・列传二十・杜正伦杜正伦,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弟。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正伦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贞观元年,尚书右丞魏征表荐正伦,以为古今难匹,遂擢授兵部员外郎,太宗谓曰:“朕今令举行能之人,非联独私于行能者,以其能益于百胜也。朕于宗室以及勋旧无行能者,终不任之。以卿忠直,朕今举卿,卿宜勉称所举。”二年,拜给事中兼知起居注。太宗尝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
· 唐朝宰相杜正伦
杜正伦(?-658年),相州洹水(今河北魏县)人,唐朝宰相。杜正伦出身于洹水杜氏,隋朝时考中秀才,曾授羽骑尉,入唐后担任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并进入秦府文学馆。贞观年间,杜正伦历任兵部员外郎、给事中、中书侍郎、太子左庶子,封南阳县侯。因漏泄禁中语,被贬为谷州刺史,再贬交州都督。后受李承乾谋反案牵连,被流放O州。唐高宗显庆年间,杜正伦拜相,初授黄门侍郎、同三品,后又升任中书令,进爵襄阳县公。显庆三年(658年),杜正伦因与李义府不和,被诬告结党,贬任横州刺史,不久病逝。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杜正伦在隋朝仁寿年间与兄长杜正玄、杜正藏一同考中秀才。他善写文章,精通佛典,后被授为羽骑尉。隋代仅有秀才十余人,而杜家却一门三秀才,因此受到时人称道。唐朝武德年间,杜正伦担任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后被秦王李世民(即后来的唐太宗)招纳,进入秦王府文学馆。累职升迁贞观元年(627年),尚书右丞魏徵上表举荐杜正伦,称其才...
· 唐朝彦博高才殉于官职
彦博高才殉于官职中华温氏网2009年5月15日温祖强录温彦博是大雅的次弟,自幼聪慧,颇涉文史,甚有口辩。其父职辈如薛道衡、李纲等都是一代名士,见其兄弟三人,都叹称异才,不难博取卿相。隋文帝开皇末年(公元600年),秦孝王俊爱其才,推荐于文帝,任彦博为州牧,旋授文林郎,直内史省,转通直译者。隋末大乱,称叛于幽州的总管罗艺,引为司马,罗艺以幽州归唐,实彦博促成之功居多,因受命任幽州都督府长史,旋征为中书舍人,徙中书侍郎,封西河郡公,与兄大雅同为高祖办理机要文书,正温氏春风得意时也。其时高丽派使臣至唐,贡献方物。高祖以国家名义初立,四方尚未平静,不欲以上国自居,使高丽生变,因对群臣说:“名实之间,理须相副,高丽称臣于隋,终拒炀帝,此亦何臣之有,朕敬于万物,不欲骄贵,但据土宇,务共安人,何必令其称臣,以自尊大。可即为诏,述朕此怀也。”以隋之强大,而高丽敢于相抗,李唐初立,遣使贡物,这分明是探听虚实...
· 唐朝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怎样的?为何要以貌选才
唐朝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可唐朝的选才标准却有点怪,唐时的《选举志》提出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一曰身,即体貌丰伟;二曰言,即言辞辩正;三曰书,即楷法遒美;四曰判,即文理优长,这四条标准,第一是看长相,第二是看语言表达能力,第三是看书法,第四才是看文章。以这样的标准选人,一定会让一些有才而貌陋者落选,其实,这四条标准也确使一些有才无貌者吃了大亏,留下名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晚唐著名诗人罗隐,大概就属于这类吃亏者。据《南部新书》记载,罗隐虽然诗写得好,可其长相却相当困难,因此屡试不第,到底长相困难到何种程度呢?书中举出一例:斯时,罗隐诗之大名,不但在市井中流传,同时也传入闺阁之中,曾经当过宰相的郑畋,有个小女儿就非常喜欢罗隐的诗,甚至喜欢到了想嫁给他的程度。而郑畋却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对女儿的天真想法,既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而是在一次罗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