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信修浮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5
转发:0
评论:0
早年信修浮是孟族国王罗娑陀利的独生女,生于1394年的一个星期三。,母后是Thuddhamaya(သုဒ္ဓမာယာ)。她出生时被命名为Viharadevi,在梵语和巴利语里是寺院女王之意。20岁时她嫁给了罗娑陀利的侄子频耶贝,他们有一个儿子频耶伐流、两个女儿NetakaTaw和NetakaThin。当她25岁时,丈夫去世。在阿瓦居留时期(1423年-30年)1422年,信修浮的父王罗娑陀利去世。老王的长子频耶县摩耶娑登上王位,但他的弟弟频耶兰和频耶干发动了叛乱。在频耶干邀请之下,阿瓦国王出兵相助。频耶县摩耶娑立频耶兰为储君,并赐予两兄弟封国以安抚他们,并将妹妹信修浮嫁给了阿瓦王。信修浮去阿瓦时29岁,在阿瓦她没有再生子嗣。国王梯诃都很宠爱她,但1426年他在北方的一次军事征伐中阵亡。信修浮在接下来的4年中留在阿瓦。这期间他成为两位孟族僧侣的赞助人。1430年,信修浮在二僧的帮助下逃离了阿...

早年

信修浮是孟族国王罗娑陀利的独生女,生于1394年的一个星期三。,母后是Thuddhamaya (သုဒ္ဓမာယာ)。她出生时被命名为Viharadevi,在梵语和巴利语里是寺院女王之意。20岁时她嫁给了罗娑陀利的侄子频耶贝,他们有一个儿子频耶伐流、两个女儿Netaka Taw和Netaka Thin。当她25岁时,丈夫去世。

在阿瓦居留时期(1423年 - 30年)

1422年,信修浮的父王罗娑陀利去世。老王的长子频耶县摩耶娑登上王位,但他的弟弟频耶兰和频耶干发动了叛乱。在频耶干邀请之下,阿瓦国王出兵相助。频耶县摩耶娑立频耶兰为储君,并赐予两兄弟封国以安抚他们,并将妹妹信修浮嫁给了阿瓦王。

信修浮去阿瓦时29岁,在阿瓦她没有再生子嗣。国王梯诃都很宠爱她,但1426年他在北方的一次军事征伐中阵亡。信修浮在接下来的4年中留在阿瓦。这期间他成为两位孟族僧侣的赞助人。1430年,信修浮在二僧的帮助下逃离了阿瓦,回到勃固。

在勃固的统治 (1453年 - 60年)

由于能够继承勃固王位的全部男性都已用尽,信修浮于1453年即位为女王。她的两个哥哥频耶县摩耶娑、频耶兰一世和她的儿子频耶伐流均已做过国王。

1457年,她登基后不久,佛教徒庆祝了佛祖般涅槃2000周年。

统治勃固7年后,她于1460年决定退位,并前往德贡,得以在仰光大金寺旁致力于宗教生活。

信修浮选择了一名僧人继承了勃固的王位。这位名叫Pitakahara的僧人曾协助她逃离阿瓦,离开僧伽,被授予Punnaraja和达摩悉提的称号,后来还娶了她的女儿Mipakathin。

在德贡的统治 (1460年 - 1472年)

信修浮在大金寺旁度过了余生,直到她1470年或1472年去世。甚至在她前往德贡后,依然保留了王冠。

信修浮在1457年将全力移交给达摩悉提在孟语的石刻中有记载。

在德贡,女王将精力全部献给大金寺的宗教事务,扩大了塔的平台,为它铺了石路,在塔的外面设置了石柱和灯。她将寺庙的附属耕地扩展至Danok。她安排的事主要有: “每日制作四白伞、四应器、四瓦罐、四供杯。每日有二十七人准备灯饰。有二十人保卫金寺的财物。有四个金器店、四个乐队、四只鼓、四个棚、八名守门人、四名扫地僧、二十名点灯者。她在周围修建并加固了七层围墙。围墙之间频耶陶种植了扇叶树头榈和椰子树。”

她还打造了25贝达的金箔,覆盖宝塔。德贡居民向宝塔捐献了5000贝达的铜。

石刻

信修浮统治时期的石刻发现了三处。第一处是Kyaikmaraw I,记载了一次献地。1455年9月25日,女王将土地捐给大金寺。碑文记载了一个叫"Tko" Mbon"的地方的税收和其他一些宝物被赐予马达班附近Myatheindan的Moh Smin寺。第二部分描述了为那些来寺拜佛者举行的赐福仪式,引用了许多佛经。第三部描绘了地狱给人的折磨。碑文上的信息有很高的语言、宗教和历史价值,受到缅甸语的影响,意为“君主”的“caw”或“chao”借自泰语,据信这是因为泰国国王将这个称号赐予了伐丽流王室。

关于在位时间的争议

一些人认为信修浮统治了七年,另一些人认为是17年。Shorto首次推测她可能与达摩悉提共同统治了一段时间。 Guillon则认为二人共同统治,信修浮统治德贡,达摩悉提统治勃固。德贡在传统上是孟族女王们的辖地。

孟族民间传说

19世纪末,一些孟族人据说将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视为信修浮转世。信修浮选择继任者的故事如下所述。统治了仅仅七年后,她决定退位。她设计出一种方法从在阿瓦时期陪伴她的二名僧人中选择一位来继承王位:

“一天早上他们来领御米,她秘密的在其中一只大钵中放了pahso(男式裙衣)和五个王权标记的小型模型;然后默祷值得尊敬的人能够得到好运,并把钵放回原位。达摩悉提得到了那只幸运的钵,与信修浮的女儿结了婚,继承了王位。另一名僧人很失望,受到了怀疑,最终在德贡北部的邦林被处决。地主们一开始也对女王的选择感到愤怒,但后来由于达摩悉提的崇高人格而接受了他。

参考资料

Forchammer Notes on the Early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British Burma – I. The Shwedagon Pagoda, II. The First Buddhist Mission to Suvannabhumi, publ. Superintendent Government Printing, Rangoon 1884.

Fraser (1920) "Old Rangoon" Journal of the Burma Research Society, volume X, Part I, pp. 49–60.

Furnivall, Syriam Gazetteer.

Guillon, Emmanuel (tr. ed. James V. Di Crocco) (1999) The Mons: A civilization of Southeast Asia, Bangkok: The Siam Society.

Halliday, Robert (2000) (Christian Bauer ed.) The Mons of Burma and Thailand, Volume 2. Selected Articles, Bangkok: White Lotus.

Harvey, G.E. (1925) History of Burma: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10 March 1824 the beginning of the English conquest, New York: Longmans, Green, and Co.

Sayadaw Athwa [The Monk of Athwa], Burmese translation of his Talaing History of Pegu used by Phayre, now in the British Museum, being manuscripts OR 3462-4.

Saya Thein (1910) "Shin Sawbu," Journal of the Burma Research Society

Saya Thein (1912) "Rangoon in 1852" Journal of the Burma Research Society.

Schmidt, P.W. (1906) Slapat ragawan datow smim ron. Buch des Ragawan, der Konigsgeschichte, publ. for Kais.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by Holder, Vienna, pp. 133–135

Shorto, Harry Leonard (1958) "The Kyaikmaraw inscriptions,"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BSOAS), 21(2): 361-367.

Shorto (1971) A dictionary of Mon inscriptions from the sixth to the sixteenth centurie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horto (tr.) (no date) Unpublished typescript translation of pp. 34–44, 61-264 of Phra Candakanto (ed.) Nidana Ramadhipati-katha (or as on binding Rajawamsa Dhammaceti Mahapitakadhara), authorship attributed to Bannyadala (c. 1518-1572), Pak Lat, Siam, 1912.

Singer, Noel F. (1992) "The Golden Relics of Bana Thau," Arts of Asia, September-October, 1992. [Contains many interesting and original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s]

Thaton-hnwe-mun Yazawin, unpublished manuscript cited in Harvey, p. 117, the facts about Baña Thau in this chronicle are summarised in (Hmawbi Saya Thein, 19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陈修信
早期人生陈修信于1916年5月21日出生于马六甲,为敦陈祯禄之子。身为峇峇娘惹后裔的他本身不会说中文。陈修信曾就读于马六甲的马六甲高等中学、Suydaim女校以及莱佛士学院。影响雪兰莪州梳邦再也布特拉高原便以他的名字命名。参考
· 赠常德临澧太浮祝氏五修序
赠常德临澧太浮祝氏五修序天开地辟,上世有五帝崇居,继往开来,人类遍九州华国,分封受姓。圣制礼化民,务本慎终,大先师明经垂训。维我祝氏,受姓祝融,追溯渊源,太原肇起,荆湘共仰,戈恕公始祖崇尊,嗣后分流,大海洋千支汇合。太浮祝氏,本源一脉相传,昔日先人,迁徙而离故地,省都虽共,县邑而分,距几百里之遥,关山重隔,更是鱼沉雁杳,阻塞音信,不觉荏苒风尘,沧桑复度,其后嗣茫茫然乎,彼此各亲其亲,各宗其宗,未能珠联合璧。当今之时,文明盛世,海晏河清,有唐虞之风。光天化日,党政施仁,润滋甘澍,而民被(pi)其泽。裕乐小康,衣文彩,食鲜肥,居楼阁,行车辆,四时之丰。则礼仪之兴,成风普化,务本之道,日益而生,谱帖之修,从续而起。我汉益a韬两房,创七修谱帖之续修,与一九九八年仲夏虽已告竣,略房转徙江苏吴县,而全辅两房,未能联系修合,乃我族长辈诸公,智明贤达,对此深感遗憾,不亦惭乎。惟我韬房嗣后,、迎谱、罗昆等,...
· 朱浮
[公元前六年至后六六年间在世]字叔元,沛国萧人。约自汉哀帝建平初年,至后汉明帝永平中年间在世。初从世祖为大司马主薄,迁偏将军。从破邯郸后,乃为大将军幽州牧守苏城。后为大司空。建武二十二年,(公元四六年)坐卖弄国恩免职。后三年,徙封新息候。永平中,有人告浮事,明帝大怒,遂此死,但没有宣布他的罪状。浮的作品都见《后汉书》本传中,仅与彭龙一书,亦载于《文选》。
· 朱浮
(?—约66)东汉沛萧(今安徽萧县)人,字叔元。初从刘秀,为大司马主簿,迁偏将军,从定河北。后拜在将军幽州牧,封舞阳侯。旋为彭宠,张丰所攻,大败,仅以身免。建武二十年(44)为大司空,因事免。明帝时被杀。其《与彭宠书》有云:“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颇为人传诵。<1><2>
· 浮图
历史沿革Buddha,又作“浮头”、“浮屠”、“佛图”,旧译家以为佛陀之转音。广弘明集二曰:‘浮图,或言佛陀,声明转也,译云净觉。灭秽成觉,为圣悟也。’南山戒疏一上曰:‘言佛者,梵云佛陀,或言浮陀、佛驮、步陀、浮图、浮头,盖传音之讹耳。此无其人,以义翻之名为觉。’秘藏记本曰:‘浮图,佛也,新人曰物他也,古人曰浮图也。’新译家以为窣堵波(即塔)之转音。智度论十六曰:‘诸聚落佛图精舍等。’西域记一曰:‘窣堵波,即旧所谓浮图也。’瑜伽伦记十一上曰:‘窣堵波者,此云供养处,旧云浮图者,音讹也。’梵语杂名曰:‘浮图,素睹波,塔,制怛里。’世多通用后义。《后汉书‧西域传‧天竺》:“其人弱于月氏,修浮图道,不杀伐,遂以成俗。”李贤注:“浮屠,即佛也。”晋袁宏《后汉纪‧明帝纪上》:“浮屠者,佛也。西域天竺有佛道焉。佛者,汉言觉。将悟群生也。”《新唐书。狄仁杰传》:“后将造浮屠大像,度费数百万。”古人也称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