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元祐皇后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01
转发:0
评论:0
封后与第一次被废孟皇后出身世家,是曾任宋朝眉州防御使、马军都虞候、赠太尉孟元的孙女。宋哲宗幼年即帝位,后来逐渐长大,祖母太皇太后高氏替哲宗选了美貌的世家之女百余人入宫,孟皇后是其中之一,当年孟皇后才十六岁。元祐七年(1092年),太皇太后高氏谕宰执:“孟氏子能执妇礼,宜正位中宫。”遂将孟氏封后。但好景不常,宋哲宗宠爱上美貌绝伦,姿色俏丽,但野心膨胀,心地恶毒的刘婕妤,而且刘婕妤已经生下两个女儿。绍圣三年(1096年),孟皇后的女儿福庆公主重病,药石罔效,孟皇后之姐持道家治病符水入宫医治。由于符水之事向为宫中禁忌,孟皇后大惊失色,命将符水藏之,等到哲宗到时,再一一说明原委,本来哲宗也认为是人之常情,并不怪罪。不料于公主病逝后,孟皇后养母燕夫人等人为孟皇后及公主祈福,此事正落人口实,哲宗听说后也开始怀疑起来,命人调查此案。皇城司遂逮捕了孟皇后左右侍女及宦官数十人,并将这些人刑求逼供,史载“搒掠...

封后与第一次被废

孟皇后出身世家,是曾任宋朝眉州防御使、马军都虞候、赠太尉孟元的孙女。宋哲宗幼年即帝位,后来逐渐长大,祖母太皇太后高氏替哲宗选了美貌的世家之女百余人入宫,孟皇后是其中之一,当年孟皇后才十六岁。元祐七年(1092年),太皇太后高氏谕宰执:“孟氏子能执妇礼,宜正位中宫。”遂将孟氏封后。

但好景不常,宋哲宗宠爱上美貌绝伦,姿色俏丽,但野心膨胀,心地恶毒的刘婕妤,而且刘婕妤已经生下两个女儿。绍圣三年(1096年),孟皇后的女儿福庆公主重病,药石罔效,孟皇后之姐持道家治病符水入宫医治。由于符水之事向为宫中禁忌,孟皇后大惊失色,命将符水藏之,等到哲宗到时,再一一说明原委,本来哲宗也认为是人之常情,并不怪罪。不料于公主病逝后,孟皇后养母燕夫人等人为孟皇后及公主祈福,此事正落人口实,哲宗听说后也开始怀疑起来,命人调查此案。皇城司遂逮捕了孟皇后左右侍女及宦官数十人,并将这些人刑求逼供,史载“搒掠备至,肢体毁折,至有断舌者”,在酷刑之下,孟皇后的罪名被罗织出来,其后位于是被废,出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

由于当时北宋新旧党争正烈,孟皇后是支持旧党的太皇太后高氏与向太后所立,太皇太后高氏去世后不久,哲宗亲政,欲极力摆脱这位祖母的阴影,改而支持新党,提拔新党的章惇做宰相,章惇也支持哲宗最宠爱的刘婕妤,有废孟皇后后位之图,遂酿成了这件冤狱,之后刘婕妤被封为皇后,在此之前,刘皇后还生下一个儿子。

复位与第二次被废

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病逝,端王赵佶继位,是为徽宗。旧党在向太后的支持下重新抬头,孟皇后时来运转,遂被复位,因其封后于元祐年间,故被称为元祐皇后。

不料,次年(1101年)向太后病逝,其后于崇宁元年(1102年)又发生元祐党人事件,徽宗重新任用新党蔡京等人,贬谪旧党(元祐党人),孟皇后再受牵连,二度被废,重回瑶华宫,加赐“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之号,就这样过了20多年。

靖康之祸与再复位

钦宗靖康初年,孟皇后先因瑶华宫失火,移居延甯宫,后延甯宫又失火,出宫居住相国寺前之私宅。

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攻陷汴京(今中国河南省开封市),徽、钦二帝被掳,史称“靖康之祸”。当时六宫有位号者都随徽、钦二帝北迁,只有孟皇后因被废而幸运地留下。由于宋皇室唯一的漏网之鱼-康王赵构远在济州(今中国山东省巨野县),于是被金人立为楚帝的张邦昌接受吕好问建议,迎接孟皇后入居延福宫,上尊号为“宋太后”,接受百官朝拜,但有人以这是张邦昌依宋太祖赵匡胤篡后周以后,尊后周的符太后为周太后,并迎入西宫居住的往例,认为张邦昌仍有代宋自立的野心。后来大臣胡舜陟、马伸又上书,政事应取得孟太后之命令才能决定,张邦昌不得已,乃恢复孟太后元祐皇后的尊号,并请其垂帘听政。

稍后,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即帝位,是为高宗,元祐皇后撤帘不再听政,并被尊为 元祐太后 。不久,因“元”字犯其祖父孟元的名讳,再改为 隆祐太后 。

南渡以后

由于汴京已不可守,孟太后遂随高宗南渡至杭州。建炎三年(1129年)苗刘兵变,高宗被迫退位,由年仅3岁的皇太子赵旉继位,因乱军所逼,孟太后再度垂帘听政。孟太后曲加慰抚苗傅等人,并召韩世忠之妻梁红玉,勉令韩世忠速来勤王。后来,乱事平定,再度撤帘。

当初汴京城破,宋皇室几乎全数被俘北迁,孟太后与高宗是极少数幸免者,在绍兴十二年(1142年)高宗生母韦太后自金国放归以前,孟太后一直是当时宋室母仪之代表。高宗南渡不久,金人复南侵,于是高宗乘船入海,孟太后则是向江西逃亡,金人一再追击,孟太后随行兵众溃散,甚至到了要以农人抬轿的窘境。高宗知道孟太后处境后即谓“朕初不识太后,自迎至南京(应天府),爱朕不啻己出。今在数千里外,兵马惊扰,当亟奉迎,以惬朕朝夕慕念之意。” 因此派人迎至高宗行宫所在。

孟太后性情恭谨,没有什么不好的事见闻于朝廷。又喜欢饮酒,高宗认为越酒不好喝,命人另外再买甜酒,孟太后就差人去付账,不曾强取而不付酒钱。在宫中曾觉头晕目眩,有宫人自称会用符水治病,孟太后想起了年轻时的遭遇,马上命令将这个宫人赶出宫外。

绍兴元年(1131年)孟太后去世,谥 昭慈献烈皇后 ,葬会稽县上皇村。绍兴三年(1133年)改谥 昭慈圣献皇后 。

参考文献

来源

《宋史》卷二四三

《续资治通鉴》卷八十二、八十四、八十六、八十八、九十八、九十九、一○四、一○五、一○七、一○八、一○九、一一二

《续资治通鉴长篇》卷四七二

参见

中国皇后及妃嫔列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元祐皇后的出身如何?元祐皇后见证了两宋的悲欢
要说北宋这个王朝最大的悲剧,也可以说是最大的耻辱,那就应该算是靖康之难了,毕竟在此前,中原王朝并没有都城被洗劫,皇帝妃嫔,乃至宫中器物被北部政权掳走之事。所以后来的岳飞,就曾说过,我这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洗雪靖康之难的耻辱,收复中原之地。而为何大家都想着要收复中原之地呢?因为这个位置很重要,四通八达不说,在古代也是粮草众多,人口稠密的地方,当时的金军也就想着要占领中原,但因为当时北方乱象环生,于是只能让张邦昌等人瞎闹腾。把话题说回来,在靖康之难中,当时北宋的皇室家族,几乎都被金军一锅端了,大家知道的“漏网之鱼”可能只有一个赵构,但其实在当时还有一个人,还是一个女人。她就是元祐皇后,是当时宋哲宗时期的皇后。那么她为何没有被抓走呢?是因为她当时不在皇宫里吗?正是,因为当时的元祐皇后,已经被废除了封号。而这件事情又牵扯到了宋哲宗时期。因为当时的宋哲宗,本身并不喜欢这个女人,一方面是因为元祐皇后...
· 元祐皇后孟皇后简介孟皇后是怎么死的?
元祐皇后,生于1073年,卒于1131年,宋朝人,孟姓,故又被称为元祐孟皇后,洺州(今属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人,是宋哲宗的第一位皇后。其二度被废又二度复位,并二次于国势危急之下被迫垂帘听政,经历之离奇,实为罕见。元祐皇后,世家出身,宋朝眉州防御使、马军都虞候、赠太尉孟元的孙女,故世人又称其为孟皇后。孟皇后是洺州人,生于公元1073年,去世于公元1131年,是宋朝一位传奇皇后。宋哲宗继位之后,因为年弱,国家大权把持在两宫太后手中。等宋仁宗渐渐长大之后,高太皇太后选百人入宫,准备给宋哲宗册立皇后,孟皇后便在其中。孟皇后当时虽然只有十六岁,但是因为行事有度,端庄大方,宣仁及钦圣向太后皆爱之,教以女仪。元祐七年,高太皇太后说:“孟氏子能执妇礼,宜正位中宫。”孟氏就这样成为了宋哲宗的皇后。初始孟氏因为高太皇太后的缘故,在宫中尚能自处,等高太皇太后去世之后,孟氏便遭遇了人生的第一个冤案。宋哲宗从小受高...
· 元祐更化
神宗病逝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支持变法的宋神宗病逝变法派失去后台,由子赵煦年幼即位,是为宋哲宗,宣仁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等昔日的权臣们又得以重新弄政。这一年保守派司马光执政,打出“以母改子”的旗号,攻击“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几尽罢新法,“凡熙宁以来政事弗便者,次第罢之”,所谓“元祐更化”,此一时期改革派人士如蔡确、章惇、吕惠卿、曾布等人,全被迫害贬黜。其中蔡确被贬至岭南(今广东),最后死于新州,开启北宋贬官至岭南的先例。新法废除事实上至“元祐更化”之前,变法已进行十余年,无论是新党还是旧党人物,大都认为,新法有利有弊,如免役法与差役法相比较,还是利大于弊,即使不能说是完全成功,但也有真正便民、利民之处。苏轼认为免役法确实可行,他在《与滕达道书》中承认,“吾齐新法之初,辄守偏见,至有异同之论。虽此心耿耿,归于忧国;而所言差谬,少有中理者……回视向之所执,益
· 钱元祐
参考文献《钱氏家乘》《十国春秋》
· 郑元祐
(1292—1364)元遂昌(今属江西)人,字明德。儿时因乳媪失手伤其右臂及长,能左手作楷书,故自号尚左生。侨居吴县(今属江苏),博学能文,诗名甚著。至正十七年(1357),辟为平江路学教授,移疾去。二十四年,授江浙儒学提举。有《遂昌杂录》、《侨吴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