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青苗法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9
转发:0
评论:0
评价欧阳修说:“但见宫中放债,每钱一百分要二十分利尔。是以申告虽烦,而莫能谕也。臣亦以谓等是取利。不许取三分而许取二分,此孟子所谓以五十步笑百步者。”韩琦说:“今放青苗钱,凡春贷十千,半年之内使令纳利二千,秋再放十千,至年终又令纳利二千,则是贷万钱不问远近之地,岁令出息四千也。……臣谓王莽时官贷本万钱,岁终赢得万钱,只令纳一千。若所赢钱更少,则纳息更薄。比今于青苗取利,尤为宽少。而王莽之后,上自两汉,下及有唐,更不闻有贷钱取利之法。”韩维上书攻击青苗法,“近日畿内诸县,督索青苗钱甚急,往往鞭挞取足,至伐桑为薪以易钱货者。旱灾之际,重罹此苦”。魏泰认为王安石青苗法:“以谓百姓当五谷青黄未接之时,势多窘迫。贷钱于兼并之家,必有倍蓰之息。官于是结甲请钱,每千有二分之息,是亦济贫民而抑兼并之道。”陈舜俞说:“则是使吾民一取青苗钱,终身以及世世,一岁常两输息钱,无有穷已。”丘濬批评青苗法:“尚其以义...

评价

欧阳修说:“但见宫中放债,每钱一百分要二十分利尔。是以申告虽烦,而莫能谕也。臣亦以谓等是取利。不许取三分而许取二分,此孟子所谓以五十步笑百步者。”

韩琦说:“今放青苗钱,凡春贷十千,半年之内使令纳利二千,秋再放十千,至年终又令纳利二千,则是贷万钱不问远近之地,岁令出息四千也。……臣谓王莽时官贷本万钱,岁终赢得万钱,只令纳一千。若所赢钱更少,则纳息更薄。比今于青苗取利,尤为宽少。而王莽之后,上自两汉,下及有唐,更不闻有贷钱取利之法。”

韩维上书攻击青苗法,“近日畿内诸县,督索青苗钱甚急,往往鞭挞取足,至伐桑为薪以易钱货者。旱灾之际,重罹此苦”。

魏泰认为王安石青苗法:“以谓百姓当五谷青黄未接之时,势多窘迫。贷钱于兼并之家,必有倍蓰之息。官于是结甲请钱,每千有二分之息,是亦济贫民而抑兼并之道。”

陈舜俞说:“则是使吾民一取青苗钱,终身以及世世,一岁常两输息钱,无有穷已。”

丘濬批评青苗法:“尚其以义为利,而毋专利以殆害哉。”

王岩叟说;“说者曰(散青苗)所以抑兼并,曾兼并未必能抑也。一日期限之逼,督责之严,则不免复哀求于富家大族,增息而取之。名为抑兼并,乃所以助兼并也。”

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对青苗法的评价:“或曰青苗法善乎?曰未可以为不善也。然则可行乎?曰不必其可行也。善而不可行何哉?曰公青苗法之行,始见于官鄞县时。贷谷出息,俾新陈相易,而其民便之。其后熙宁当国,所以当然行之不疑者。其法犹是昔年为令之法也,其心则犹是昔年欲利其民之心也。岂其至是导君于利,并有利于一己之私哉!……使青苗法行,诚为有利而无害,则第取二分之息何不可也。然而有必不可行者,以一县小而天下大也。以天下之大行之,则必有抑配之患与积压之患。”

参考书目

《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68《青苗法上》。

韩琦:《又论罢青苗法》,《全宋文》卷84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青苗法起源时间是在什么时候青苗法简介
青苗法,亦称“常平新法”,是中国宋朝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由制置三司条例司颁布施行。主要是改变旧有常平仓制度的“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的呆板做法。灵活地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以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改善了北宋“积贫”的现象。但事实上青苗法在实施过程现了一系列问题,后于元丰八年(1085)神宗去世后废止。由来青苗法起源于唐朝中后叶,唐朝中央政权被各路藩镇分割,除了军队数量不足外,更悲惨的是没钱。青苗法就在那时出现,其主要目的就是为皇帝创收。而宋代的青苗法在增加政府收入的同时还兼有抑制民间高利贷、保护和赈济民户的目的。其与之前的常平仓制度有着很大的关系。旧有的常平制度主要是,在丰年适当抬高价格籴[dí]米,防止谷贱伤农;在荒年适量降低价格粜[tiào]...
· 王安石——青苗法
?01让国人汗颜的大宋数据做为专制王朝的官员,身任显职的范纯仁终于体会到了‘经费不充,而生财不得其道’的苦恼,为了维护宋帝国的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只好建议重行青苗法。不幸中的成幸——他的提议虽遭到了司马光非难与攻击,但并没有因此而贬官。范纯仁在心底发出叹惋的时候,才会明白当年王安石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远过于父亲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不是王安石有着坚忍不拔的意志,熙宁变法极可能会出现夭折情形。难得的是,范纯仁在北宋末年是个保持清醒头脑的官员,他既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急功近利,同时也反对司马光的尽废新法,他试图趋利避害,努力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的解决办法。如果历史会按照范纯仁所希望的那样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措施做更正和有选择的保留,那么华夏历史去往何方仍是个未知数!可恨的是,自以为是的司马光在党同伐异、排斥异已的道路上比王安石走的更远,宋王朝在党争、内讧不已中最终走向了覆亡。如果把北宋灭亡的原因归咎在...
· 王安石的“青苗法”为什么失败?
王安石的“青苗法”为什么失败?王安石的“青苗法”为什么失败?王安石变法中的很多措施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前瞻性,这在1000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非常难得,而将这一特点体现得最为明显的一项措施就是——“青苗法”。王安石的“青苗法”是什么?改变旧有常平制度的“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的呆板做法。灵活地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以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改善北宋“积贫”的现象。王安石为什么要推行“青苗法”?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北宋虽然在军事上被辽朝压制,但经济上应该是十分富庶的,为什幺还要挖空心思来增加政府收入呢?其实真实的情况远没有人们想象的美好,北宋虽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很高,但支出也很大,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冗官”。所谓“冗官”就是官员过多,这也没办法,宋朝从太祖立国时就立下了规矩,凡是...
· 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为何没得到百姓的支持
北宋时,民间高利贷非常猖獗。那些放高利贷者,贷给穷人的利息,往往是本钱的两倍或三倍,以致造成许多下等户农夫破产。实施“青苗法”的本义,是为了实现国家与农民互惠互利。该法规定,如有需要,农民可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青苗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收获了再附带一部分利息偿还官府,一来使资金周转困难的农户免受高利贷剥削,二来不致影响了农业生产,三来官府也可以收些利息来增加财政收入。青苗法是“熙宁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推行青苗法,王安石一开始很有信心,因为早在他任鄞县父母官时就试行过这一法律,效果很好。后来陕西转运使李参以及京东转运使王广渊不谋而合,先后在自己的辖区开展过“试点”,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了慎重起见,在正式实施这项法律前,王安石又特意先在河北、京东、淮南三路再进行试点,待取得经验后,才正式推向全国。而且,在颁行之前,他还特别加上了“禁抑配”这一条款,即禁止强行摊派贷款...
· 青苗法是怎么变成成剥削的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北宋熙宁三年,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章事,权利和地位如同宰相一般;当时北宋的国力十分衰弱,外不能抵御强敌,内无法安定百姓,本着救黎民百姓与水火的强大意愿,王安石开始了历时十五年轰轰烈烈的变法,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农业上的青苗法。变法之前,王安石还是十分懂得体察民情。他了解到,如今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尤其是以种田为生的,过得很是疾苦;近年来上天发怒,灾害连年不断,百姓收成难以保证,时常村黄不接甚至连春天下地的种子都没有;地主等大户人家有存粮,百姓不得已就得从中借粮,利息通常高的离谱;如果来年还不上就收走土地。如此下来,如同滚雪球一般,百姓越来越苦,而那些达官贵人却愈来愈富,有的已经形成规模,大有威胁朝廷的形式。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基于这种局势,王安石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国家开放粮仓,在灾年像百姓发放借粮,利息收取百分之二十。这样百姓可以度过难关,慢慢休养生息,而国家也获得了可观的财政收入,省去地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