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十二门论》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4
转发:0
评论:0
《十二门论》(梵文Dvadasamukha-sastra)全一卷。古印度龙树著,后秦鸠摩罗什于姚秦弘始十一年(409年)译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为三论宗重要依据之经典。本书立十二门以发挥大乘空观,为中论之纲要书。十二门为:观因缘门、观有果无果门、观缘门、观相门、观有相无相门、观一异门、观有无门、观性门、观因果门、观作者门、观三时门、观生门。所言“十二门”者,是因为由此十二章论题破除众生学教而起的十二类执著之病,众生学教起迷之病虽多,但概括起来不出此十二大类。并且十二为一个圆满吉祥之数,一日为十二时,一年有十二月,佛说八万法藏总摄为十二部经,如来教法不出十二因缘等。菩萨造论是为了解释佛说的经教,今此论也是依照佛说经有十二部经的形式,开此论为十二门以表法。并且此论是观诸法皆空,皆是因缘和合而无有自性,今观十二因缘法也是无有自性毕竟空寂。若能观十二因缘空寂者即是入还灭门,由此十二门可灭除生死烦...

《十二门论》(梵文Dvadasamukha -sastra)全一卷。古印度龙树著,后秦鸠摩罗什于姚秦弘始十一年(409年)译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为三论宗重要依据之经典。本书立十二门以发挥大乘空观,为中论之纲要书。十二门为:观因缘门、观有果无果门、观缘门、观相门、观有相无相门、观一异门、观有无门、观性门、观因果门、观作者门、观三时门、观生门。 所言“十二门”者,是因为由此十二章论题破除众生学教而起的十二类执著之病,众生学教起迷之病虽多,但概括起来不出此十二大类。并且十二为一个圆满吉祥之数,一日为十二时,一年有十二月,佛说八万法藏总摄为十二部经,如来教法不出十二因缘等。菩萨造论是为了解释佛说的经教,今此论也是依照佛说经有十二部经的形式,开此论为十二门以表法。并且此论是观诸法皆空,皆是因缘和合而无有自性,今观十二因缘法也是无有自性毕竟空寂。若能观十二因缘空寂者即是入还灭门,由此十二门可灭除生死烦恼,证无生法忍而悟入诸法实相,所以本论设十二门以表法。另外,世间众生虽然烦恼众多,但今以此十二类总摄一切法尽无遗,所以言“理无不尽,病无不除”,佛法一切言教皆是表法,今本论亦是如此,无别表拟,只是随宜之言,也就再不必多究其所以然。 所言“门”者是开通之义,能开通众生学教之门,而通达佛法涅槃城。论为通经而作,由于学此论能通达众经之宗旨,所以说论为通经之门;菩萨造论所说之言教能使众生由此言教通达中道实相之理,所以说教为入理之门。今以教为门者具有三义:一者是无碍之教,当体虚通故名为门;二者教能通理,则教为理门;三者因教发观,即教转为境,则境为智门。若以理为门者亦有三义:一者至理虚通,当体称门;二者理能通达观智,则理为智门;三者理能通教,即从体起用,则体为用门。今本论即是以言教为门,所以论文中说“当以十二门入于空义”。即是从教入理,理唯是一,故十二门但是教名;空理是体,以教为用,教用有三:一是破除迷倒则遮遣众非;二是显于正理,开通无滞;三是发生观解,祛惑证真。此三种作用皆从言教而发,所以今称为“门”。 《十二门论》的主要思想在于论述大乘佛法“第一义空”的思想。此“第一义空”即是诸法真空实相,由此真空实相之境而发中道般若智慧,由境发慧、由慧观境而有六度万行方便法门广度众生,所以一切法门不出境智和合。而今《十二门论》既然是倡导大乘空义的思想,由此法门通达大乘空义,而具足波罗密万行,所以说《十二门论》又是以境智为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十二门徒
在基督诞生前的三百年时,一位母亲生了十二个儿子。可她是那样的贫困潦倒,不知如何来养活这些儿子。她天天向上帝祈祷,请他施恩,让她所有的儿子能和那预言要降临人间的救世主在一起。当她生活越来越窘困时,她就把儿子一个个从身边打发出去找活路。老大叫彼得,他已出门走了一整天,走了很远的路,最后进入了一片大森林。他想找一条出去的路,却再也找不着,反而越迷越深。加之他非常饥饿,几乎都站不起来了,他实在太虚弱了,只得躺下来,并深信死神就在咫尺了。突然从他身边冒出了个小男孩,浑身上下闪着光,像天使一样和善。孩子拍了拍手,彼得只得抬起头望着他。只听小孩问道:“你为什么这般绝望地坐在这里?”“唉!”彼得答道,“我正四处流浪,想找条活路,希望能见到那即将降临人间的救世主,那也是我最大的心愿。”孩子说:“那就跟我来吧!你的愿望会满足的。”他拉着可怜的彼得的手,领着他穿过悬崖,来到一个山洞前。他们走进了山洞,里面全是金...
· 法无二门
法无二门法无二门法无二门的意思法无二门是什么意思法无二门什么意思法无二门的近义词法无二门的反义词法无二门的拼音【成语意思】:见“法出一门”。【用法分析】:法无二门作谓语、定语;用于政策等。【成语来源】:《金史·高德基传》:“有犯罪当死者,宰相欲从末减。德基曰:‘法无二门,失出犹失入也。’不从。”【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使用程度】:一般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fǎwúèrmén【成语声母】:FWEM【法无二门的近义词】:法出一门【近似成语】:门庭若市:门:原指宫门;庭:原指朝庭;现指院子;若:好像;市:集市;市场。原来形容宫门里;…门墙桃李: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门可张罗:见“门可罗雀”。门可罗雀:罗雀:设网捕雀。大门前面可设置网捕雀。形容门庭冷落;来的客人很少。门堪罗雀:见“门可罗雀”。【成语接...
·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指的是哪道门?
常在电视剧里听到“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句话,这主要是指在封建社会对于女子行为的规矩,要求女子要恪守妇道。那这里的“二门”指的又是哪道门呢?说到这就必须要提老北京的四合院了。而这“二门”指的就是四合院里的垂花门。在旧时的北京,有身份的大户人家住的都是独门独户的二进、三进的四合院。“大门”指的是四合院临街的大门,而这“二门”,指的就是四合院外院进入“二进院”的门,也就是垂花门。网络配图二门”之所以被称为垂花门,是因为其外侧的檐柱并不落地,而是倒垂于半空中,叫做“占天不占地”,柱子下端是一对垂珠,雕饰着莲瓣、串珠、花萼云或石榴头等形状,酷似一对含苞待放的花蕾,所以叫做垂花门。垂花门虽然是四合院中的一道门,但它不是一道普普通通的门,而是一道很有讲究的门。它往往装饰得五彩缤纷,在门旁两侧的垂花柱,更是形态各异。它是四合院的门脸,代表着整个四合院的品位。垂花门作为内宅的宅门,是四合院主人社会地位和经...
·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论语十则,先秦,孔子,儒家,思想家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译文及注释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十地经论
简介本书阐明菩萨修行成佛的十个阶段,称为十地。由北魏菩提流支、勒那摩提汉译,共十二卷。在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专研此论的僧侣,他们被称为地论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