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哈林高地战役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96
转发:0
评论:0
背景1776年9月15日,大陆军在基普湾登陆战落败,撤到哈林高地的要塞。由于英军声势浩大,乔治·华盛顿估计英军会即时进攻,故此他派出汤马斯·鲁顿(英语:ThomasKnowlton)上校的精锐部队,到南方侦察及搜集情报。鲁顿曾经参与邦克山战役,跟随约翰·史塔克的新罕布什尔州部队出征;至于鲁顿的部队又名鲁顿的游骑兵(英语:Knowlton"sRangers),是大陆军的第一支间谍部队。英军方面,北美英军总司令威廉·何奥并没有打算即时进攻。虽然英军在曼哈顿岛已经有12,000人,但这批部队却分散在曼哈顿岛南部,协助效忠派(英语:Loyalist(AmericanRevolution))占领纽约的军事设施,无法向北进攻。故此,何奥继续等待长岛的援军前来登陆,只派出侦察步兵北上。交战9月16日早上,鲁顿带着150名步兵南下,遭遇到英军400名轻步兵,双方即时驳火。由于寡不敌众,鲁顿下领部队撤回哈林...

背景

1776年9月15日,大陆军在基普湾登陆战落败,撤到哈林高地的要塞。由于英军声势浩大,乔治·华盛顿估计英军会即时进攻,故此他派出汤马斯·鲁顿(英语:Thomas Knowlton)上校的精锐部队,到南方侦察及搜集情报。鲁顿曾经参与邦克山战役,跟随约翰·史塔克的新罕布什尔州部队出征;至于鲁顿的部队又名鲁顿的游骑兵(英语:Knowlton"s Rangers),是大陆军的第一支间谍部队。

英军方面,北美英军总司令威廉·何奥并没有打算即时进攻。虽然英军在曼哈顿岛已经有12,000人,但这批部队却分散在曼哈顿岛南部,协助效忠派(英语:Loyalist (American Revolution))占领纽约的军事设施,无法向北进攻。故此,何奥继续等待长岛的援军前来登陆,只派出侦察步兵北上。

交战

9月16日早上,鲁顿带着150名步兵南下,遭遇到英军400名轻步兵,双方即时驳火。由于寡不敌众,鲁顿下领部队撤回哈林高地。而英军则派出超过600人增援,向北面追击。这批部队主要由别称“黑卫队”(Black Watch)的第42步兵军团组成。

当英军向北追击之时,他们奏起了猎狐的军乐(华盛顿在战前是著名的狐狸猎人),引起大陆军激愤。随同鲁顿出征的约瑟·李德(英语:Joseph Reed (jurist))返抵哈林高地后,即时驰马上山,请华盛顿派兵迎击。华盛顿构思了迎击方案,先派出150人佯攻英军,诱使他们进入哈林山下的谷地;接着派以色列·普特南及弥敦内尔·格连共带1,000人,正面迎击英军;最后鲁顿带游骑兵及弗吉尼亚州的步兵,迂回后方,将英军包围。

英军不久便陷入华盛顿的圈套。当他们进入谷地之后,普特南与格连的步兵由前方的树林冒出,双方驳火。至于鲁顿则由李德带路,向英军后方迂回。不幸鲁顿的步兵在潜行时过早开火,变成向英军右翼射击,令包围策略失败。英军意识到自己即将被大陆军包围,即时向后方山地撤退,同时向追击的大陆军还火。鲁顿在追击期间被英军射击重伤,由李德背负返回哈林高地,最后伤重身亡。

登上山地后,英军在农地的一处篱笆停下,一边守备追击的大陆军,一边向后方请求援兵。英国集团军的指挥官亚历山大·列斯利见状,陆续向北面增兵,而华盛顿也向前方派出援军。英军部队不敌士气大振的大陆军,在交火两小时后开始动摇,然后向后逃跑,最后在一处乔麦田再次停下列阵。稍后英军的人数陆续增至5,000人,而华盛顿在慎重考虑后,也派出更多援军,使大陆军整体兵力增至1,800人。纵然英军人数占优,却仍然无法击退大陆军,最后只好以“用尽弹药”为由撤军。大陆军的部队一度向南紧追,但华盛顿恐于堕入英军陷阱,决定撤回哈林高地。

后续影响

哈林高地战役后,大陆军的士气有所提升。何奥在官方报告指英军共有14人死亡,154人受伤;但其参谋却记录了超过300人受伤。大陆军亦有30人死亡及100人受伤。亨利·克林顿将落败归咎于英军过于鲁莽。至于华盛顿在审问英军战俘时,才得悉何奥本身没有打算进攻。

不过,哈林高地战役仍无助大陆军打破困境。一个月后何奥派军登陆沛尔岬,迫使华盛顿北上阻止。华盛顿在白原战役落败后逃往哈德逊河西岸,而何奥则由北面南下,最终包围了曼哈顿岛的残余美军。华盛顿堡(英语:Fort Washington (New York))在11月16日的华盛顿堡攻城战战败投降,接近3,000人被俘,对大陆军构成沉重打击。

相关条目

美国独立战争

基普湾登陆战

参考资料

Boatner, Mark Mayo, Cassell"s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the 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 1763–1783, London: Cassell, 1966, ISBN 0-304-29296-6 (English)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科林战役
奥军换帅布拉格战役之后,奥地利野战军撤退,布拉格被围困。维也纳改派战争会议主席,老资格的道恩(Daun)元帅出任总司令,此后,道恩在整个七年战争中,都是腓特烈大帝最大的对手。腓特烈在布拉格战役大胜之后,以为奥军主力已经一蹶不振,自率主力围攻布拉格,仅仅派中将贝费恩公爵带24,000人监视道恩元帅的奥地利野战军,将奥军赶到远处。没有想到奥地利人恢复的能力是惊人的,道恩在6月间就率全军反攻,腓特烈先是自带一支小部队,驰入贝费恩公爵军中主持,又急调布拉格城下的安哈尔特-德绍亲王莫里茨来援。腓特烈的基本判断是,奥地利经过连番挫败,这次是回光返照,战斗力不强,只要再给它一个打击,奥地利就会屈膝投降。基于这个过于乐观的判断,1757年6月18日,腓特烈率35,000普军,进攻道恩元帅坚固设防的53,000人,打响科林战役。两军交锋科林战役中的普鲁士1.BataillonLeibgarde战斗战前的军事...
· 高地德语
历史高地德语起源的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及奥地利等地是标准德语发展的重要根源。高地德语的过往形式被称之为古高地德语及中古高地德语。谱系中部德语上德语德语意第绪语(从希伯来语和其他语言输入很多字汇,传统上用希伯来语字母书写)Wymysojer(从低地撒克逊语、荷兰语、波兰语输入很多字汇,几近灭亡)贝尔格拉诺德语(Belgranodeutsch)皮钦语/克里奥尔语拉包尔克里奥德语(Unserdeutschlanguage,用于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纳米比亚黑德语(NamibianBlackGerman,用于纳米比亚)参看古高地德语中古高地德语注解^1伦巴底语的谱系学界分类存在争议。其亦被归类为同古撒克逊语相近。^2中世纪后期指黑死病时期之后。黑死病对当时挪威语言状况的影响尤甚。^3自早期北部中古英语产生。麦克鲁尔认为应为诺森布里亚古英语。《牛津简明英语语言词典》(第894页)中称苏格兰语的“来源”为...
· 古高地德语
方言中部方言及南部方言的分别颇大,南部方言的子音推移有破裂音无声化的强烈倾向。中部方言中部法兰克方言莱茵法兰克方言南部莱茵法兰克方言东法兰克方言西法兰克方言(在今日法国北部居住的法兰克族所使用的德语,已消亡。)南部方言(上德语)阿勒曼尼语巴伐利亚语伦巴底日耳曼语(有争议,经意大利迁入的伦巴底族德语,已消亡。)形态名词词性:阳性、阴性、中性数:单数、复数格:主格、属格、宾格、与格(例外的工具格)人称代名词第一人称存在双数属格unkēr(除此以外,其他双数形态不明。)动词式(语气):直陈式、虚拟式、命令式体:进行体、完成体态(语态):主动语态、被动语态人称・数:第一人称单数、第一人称复数、第二人称单数、第二人称复数、第三人称单数、第三人称复数前置词ab,abaafterananānobīērfon,fonafor,foramitnāhob,obaubarzithurhumbiuntarunzū...
· 维丁高地
外部链接SCARCompositeAntarcticGazetteer.L.L.Ivanov,LivingstonIsland:TangraMountains,KominiPeak,westslopenewrockroute;LyaskovetsPeak,firstascent;ZografPeak,firstascent;VidinHeights,MelnikPeak,MelnikRidge,firstascent,TheAmericanAlpineJournal,2005,312-315.
· 中古高地德语
变体中古高地德语并非一个统治的书写语言,它包含了两个主要的方言区,其方言如下:上德语(Oberdeutsch)中央德语(Mitteldeutsch)发音以下的表格表示古典中古高地德语的发音,拼字则表示了在现在版本中的标准拼写法,而在文献中有较多的变体书写法。元音注意:不是所有的方言都分别表中所示的三个中前元音。短的高与中元音可能像现代德语一样,发音部位低于其对等的长音,但从文献资料无法确认此点。在非重音音节中,可能表示[ɛ]或中央元音[ə]。双元音中古高地德语的双元音的发音可由以下的拼写来表示:、、、以及、和。子音子音的确切发音无法重构,而且受方言影响。在塞音、擦音的字段,若有两辅音符号现于同栏,则左为强辅音,右为相对的弱辅音,弱辅音的发音随方言而异。中古高地德语有长辅音,且如下的并写辅音并非如现代德语般表示元音长度,而确实是双辅音:pp,bb,tt,dd,ck(for/kk/),gg,f...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