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尉缭子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8
转发:0
评论:0
题解《尉缭子》一书,对于它的作者、成书年代以及性质归属历代都颇有争议。一说《尉缭子》的作者是魏惠王时的隐士,一说为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一般署名是尉缭子。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书中杂家类著录《尉缭》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说明此书在西汉已流行,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评价《尉缭子》的军事思想具有战国时代的特色,颇有价值。宋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被定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科举必读的兵学教材。虽然此书多少有其时代局限,但书中最后结语说:“臣闻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士卒之半,...能杀其半者,威加海内...,故曰:‘百万之众不用命,不如万人之斗也...’。”文中(杀)为裁减之意,明确指出精兵主义之必要性,值得后人深思。版本竹简残本——1972年出土的,是现今为止最早的版本。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本...

题解

《尉缭子》一书,对于它的作者、成书年代以及性质归属历代都颇有争议。一说《尉缭子》的作者是魏惠王时的隐士,一说为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一般署名是尉缭子。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书中杂家类著录《尉缭》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说明此书在西汉已流行,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

评价

《尉缭子》的军事思想具有战国时代的特色,颇有价值。宋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被定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科举必读的兵学教材。虽然此书多少有其时代局限,但书中最后结语说:“臣闻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士卒之半,...能杀其半者,威加海内...,故曰:‘百万之众不用命,不如万人之斗也...’。”文中(杀)为裁减之意,明确指出精兵主义之必要性,值得后人深思。

版本

竹简残本——1972年出土的,是现今为止最早的版本。

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本。

《四库全书》本。

《清芬堂丛书》本。

《百子全书》本。

丁氏八千卷楼藏刘寅《武经七书直解》影印本。

《群书治要》本。

《太平御览》本。

《续古逸丛书》影宋《五经七书》本。

体例

现存24篇,1~12篇主要论述战争和政治,13~24篇讲军令和军制。

参看

尉缭子中英文全译

尉缭子(繁体:静嘉堂藏本。天策府繁体兵书)

尉缭子白话翻译(局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尉氏三贤之首尉缭及《尉缭子》
尉氏三贤之一的尉缭,姓尉,名缭,就是魏(梁)惠王时的尉缭(也就是明嘉靖《尉氏县志》记载的尉缭),著《尉缭子》二十九篇,今存二十四篇,其生卒年不可考。尉缭于公元前320年来到大梁,公元前319年,即尉缭来大梁的第二年,魏惠王卒(《史记-魏世家》)。秦始皇十年(公元前236年),又一个叫缭的历史人物来到秦国,始皇任命其为国尉,也称尉缭(《秦始皇本纪》),但和魏惠王时的尉缭不是一个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杂家》:“《尉缭子》二十九篇,六国时人。”《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兵形势》:“《魏缭》三十一篇。”今存《尉缭子》五卷共24篇,据华陆综考证今本《尉缭子》是《汉书·艺文志·杂家》著录的《尉缭子》而非兵形势家著录的《尉缭》。由于北宋元丰年间列入《武经七书》,明清学者遂误为杂家《尉缭子》已佚失(华陆综《尉缭子注译》)。陈玖《七子兵略》注曰:“尉姓,缭名,魏人,乃鬼谷之高弟。善理阴阳,深达兵法,与...
· 尉缭
尉缭,生卒年不详,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姓失传,名缭。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游说,被任为国尉,因称尉缭。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有人说尉缭是鬼谷子的高足,学成后即过着隐士的生活,后应魏惠王的招聘,曾向其陈述兵法。今存《尉缭子》24篇,近万言。该书主要论述了对战争的总的看法,支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论述了战争和政治、经济的联系,提出“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要以耕、织为治国之本,民富国强,本固兵坚;论述了统率军队,整训士卒,健全军规,告诫将领,以及“安民”“胜敌”等有关权术和措施,论述了进攻、守城等战术问题,而且还提出了治军的12条正反面的经验。关于战争的总的看法,尉缭认为,当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战争,反对杀人越货的非正义战争,支持“诛暴乱、禁不义”的正义战争。明确指出:“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关于...
· 尉缭
简介尉缭一生事迹,史籍载之不详,大约活动于魏国由安邑迁都于大梁的历史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游说,被任为国尉后,因称尉缭。他所著的《尉缭子》一书,在古代就被列入军事学名著,受到历代兵家推崇,与《孙子》、《吴子》、《司马法》等在宋代并称为《武经七书》。古代多以官名作为姓名,如宗正此姓,源于汉朝刘德,官至宗正,为九卿之一,即主持皇家宫室事务的官员。刘德的支庶子孙有的以祖上官职名命姓,称宗正氏,后来加文而为宗政氏。魏缭之父、爷爷、太爷均在魏国担任国尉职位,而后尉缭又在秦国担任国尉之职,故人多以称之尉缭。从《史记》的记载可知,秦始皇时代的尉缭,可能是梁惠王时期的尉缭,也有可能是他人"然而既是同名,又同是魏国人(或大梁人),两个尉缭又都知兵法!知人世!知政治,其见解又是如此之接近,而且又都有道家隐遁之经历,故不能以其年高不能著兵法就断定他们是两个尉缭"据此,魏惠王时期的尉...
· 古代军事思想:尉缭子
作者尉缭,生平不详,战国后期军事理论家。《尉缭子》一书中《天官第一》有“梁惠王问尉缭子曰”句,因此,一般都认为他是梁惠王(亦称魏惠王,公元前370~前319年在位)时人。尉缭的战功政绩虽鲜见于史书,但他却是一个有才能的军事理论家。《尉缭子》一书所表述的军事思想,代表了战国时期我国军事思想发展的一个主要的流派,也是当时山东各国变法图强、建立封建主义制度的政治思潮在军事上反映的产物。《尉缭子》现存最早的版本是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的竹书抄本,惜为残简。现存最早的刊本为宋《武经七书》本。后世诸多丛书本大都源于此本。建国后研究《尉缭子》的主要成果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尉缭子注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尉缭子注释》、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尉缭子校注》、中华书局1982年版《竹简帛书论文集・尉缭子觏证》、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版《尉缭子浅说》。《尉缭子》自汉以后,历代均有著录,然而卷、篇数不等,...
· 秦朝尉缭怎么死的秦朝尉缭是个怎样的人
尉缭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人,属于兵家,拥有不凡的军事才能。尉缭曾经在魏国没有被重用,后来到了秦国,被秦王嬴政看重,做了秦国的国尉,辅佐秦王统一六国。尉缭流传下来的《尉缭子》这部兵书被后世的兵家所尊崇。秦朝尉缭怎么死的尉缭是战国末期魏国大梁人,平生的经历在史上记载得不多,一般认为生活在魏国从安邑到大梁迁都是这段时间,早年在魏国宣扬自己的军事主张,但未被采纳。尉缭形象公元前237年,尉缭来到了秦国,向秦王提出了自己的计策。他先对秦国与各诸侯国的局势进行了分析,指出:相对于强盛的秦国,其他国家就是秦国下面郡县的君主。然后,尉缭道明了秦王的担忧,如果其他诸侯国采用“合纵”策略,秦国就会像智伯、闵王、夫差那样覆亡。最后,尉缭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用钱财去拉拢各个诸侯国的大臣,让他们不要与秦国为敌,打乱他们的计谋。针对这一点,尉缭还算了一笔账,齐国只需要花几十万金钱就可以除掉这些诸侯国。这番游说一针见血地戳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