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90
转发:0
评论:0
中国“道”这种行政区划始创于中国。“道”在汉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西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的益州刺史部,《汉书》地理志解释为“有蛮夷曰道”或者“县主蛮夷曰道”。到了隋唐时代,出兵征战经常以方位路向加以命名,为“某某道”,该方面军主将称“某某道行军大总管”。例如攻打高句丽时的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浿江道行军大总管等等。后来在内务民政上也使用此名词,在撤并郡县(或州县)之初,一级行政区较少时仅作为监察和地理单位,在后来州县增多之后逐渐成为实质性的一级行政区,由州-县二级制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这种形式和演变过程,与20世纪的法国相似,法国起初把80多个省份按历史地理渊源划分为10几个“大区”,后来大区逐渐演变成为省份的上级单位。中世唐初,分天下为十道,为州、县之上的一级行政区划,之后迭有增加,至二十三道之多(唐睿宗景云年间)。但唐玄宗皇帝的盛唐时期到安史之乱以...

中国

“道”这种行政区划始创于中国。“道”在汉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西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的益州刺史部,《汉书》地理志解释为“有蛮夷曰 道 ”或者“县主蛮夷曰 道 ”。

到了隋唐时代,出兵征战经常以方位路向加以命名,为“某某道”,该方面军主将称“某某道行军大总管”。例如攻打高句丽时的 平壤道 行军大总管、 辽东道 行军大总管、 浿江道 行军大总管等等。后来在内务民政上也使用此名词,在撤并郡县(或州县)之初,一级行政区较少时仅作为监察和地理单位,在后来州县增多之后逐渐成为实质性的一级行政区,由州-县二级制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这种形式和演变过程,与20世纪的法国相似,法国起初把80多个省份按历史地理渊源划分为10几个“大区”,后来大区逐渐演变成为省份的上级单位。

中世

唐初,分天下为十道,为州、县之上的一级行政区划,之后迭有增加,至二十三道之多(唐睿宗景云年间)。但唐玄宗皇帝的盛唐时期到安史之乱以后的中晚唐,节度使逐渐掌握地方实权后,“道”也日渐演变为对一个节度使辖区的称呼,所到中晚唐后期时,甚至连观察使辖区也同节度使辖区一样被称为道,已和初唐、盛唐时的意义有所不同。如中晚唐时期,李吉甫所编著的《元和郡县志》一书,已将唐朝天下分为四十七道,即是包含了节度使与观察使的辖区在内。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10道:

关内道

河南道

河东道

河北道

山南道

陇右道

淮南道

江南道

剑南道

岭南道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天下为15道,即将山南道、江南道各分为东、西道,又增设了京畿道、都畿道和黔中道。此时全国设有:

关内道

河南道

河东道

河北道

山南东道

山南西道

陇右道

淮南道

江南东道

江南西道

剑南道

岭南道

京畿道

都畿道

黔中道

而辽朝因循唐朝旧制,仍使用“道”作为一级行政区划。辽朝的行政区划大体为道、府(州)、县三级;辽全境分5个道,每个道有一个政治中心,称为“京”,并以京的名称来命名道;道下设府、州、军、城4种政区,为同一级别。

上京道

中京道

东京道

南京道

 

近世

元朝建立后,某某等处行中书省成为一级行政区划,行省下设有道,道下有“路”的行政区划单位。至明清时期,“道”成为省之下军区的通称,如“福建省台厦道”或“台湾道”,但明朝及清朝意义上稍有不同。其中,也有人把清朝的道与省、府、县相提并论,称之为四级地方行政机构。例如,《内政年鉴》。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曾经在省下设“ 道 ”为次级行政区划单位,并曾计划“废省置道”,将全国划分为70多个道,但国民政府北伐推翻北京政府之后并未采用此规划,“道”这个行政区划,国民政府也废除。

日本

奈良时代(约7世纪)开始,日本分为5畿7道,后于1869年增设北海道。1872年,日本开始进行地方政区改革,至1889年后废除其他7道,只保留北海道。

五畿(畿内)

东山道

东海道

北陆道

山阳道

南海道

西海道

北海道

朝鲜

约10世纪开始,当时的高丽把全国分为八道。这些道的名称随着道府所在地的变化而跟着变迁。直到朝鲜王朝末年。这八道的名称是:

咸镜道,后分为南、北两道

黄海道

平安道,后分为南、北两道

江原道,韩战后被停火线切分属于南北朝鲜

京畿道

忠清道,后分为南、北两道

庆尚道,后分为南、北两道

全罗道,后分为南、北两道

以上8个道称为 朝鲜八道,之后又把这八道再划分为13道。这些名字沿用至今。

越南

越南在唐朝时属于岭南道,设安南都督府,后改 安南都护府、镇南都护府,后又改回安南都护府。府下管辖12个州,交州刺史充任都护,为长官。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王国设置静海节度使。

安南独立之初多沿袭唐朝、南汉旧制,丁朝和前黎朝将辖区划分为十道,设将军,道下置州、府、县、社,而名称多不可考。李朝时置24路,陈朝置12路或15路,胡朝改路为镇。

之后,黎朝初期设东、西、南、北、海西等5道,后改为12道:

清化道

义安道

顺化道

天长道

南策道

国威道

北江道

安邦道

兴化道

宣光道

太原道

谅山道

广南道,1471年吞并占城后设

阮朝改为23镇、4营。法国吞并以及越南独立后设省。

参考文献

 

李国祁:〈明清两代地方行政制度中道的功能及其演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香道|道可道,非常道
谈及香,我们首先从汉字“香”开始。许慎《说文解字》云:“香,气芬芳也。”“馨,香之远闻也。”而探究“香”的具体会意象形字释义,其实源于谷物之香。甲骨文中的“香”形如“一容器中盛禾黍”,指禾黍的美好气味。篆文变作从“黍”从“甘”,“黍”表谷物,“甘”表甜美。隶书又省略写作“香”。由此可见,“香”最早的起源与粮食有关,也是一种气味。“香”字,上为禾,下为日。其一释为禾在日上。禾为粮食,在阳光下暴晒,会散发自然的气息,这种气息为粮食的气息,可引申为大众所需之意,为人性本需。其二释为禾在曰上。曰为口舌之意,禾为粮食,大众饮食之相。饮食为必需品,人通过饮食而获取能量,能量在身体里循环,作用于全身,而香字也预示着香气可作用于全身经络,益于健康。中国的香道文化历史悠久,几乎可与中华文明同源。而关于“香道”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就目前学界总结大致可分为三种:祭天说、驱蚊说和辟邪说。广义的香,指香气、芳香之...
· 香道之道
人类对香的喜好,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独特的“香文化”早在先秦时期,香料就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从士大夫到普通百姓,都有随身佩戴香囊、插戴香草的习惯。在香道发展鼎盛时期的宋代,用香成为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中随处可见香的身影,街市上有“香铺”、“香人”,还有专门制作“印香”的商家,甚至酒楼里也有随时向顾客供香的“香婆”。人们在香烟萦绕中净化心灵、感悟生活、寄托情思,大大开发了香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香之妙:养神养生好香不仅芬芳,使人心生欢喜,而且能助人达到沉静、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镇定。在防病养生方面,早在汉代,名医华佗就曾用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在居室内,用来预防肺结核病。现代流行的药枕之类的保健用品,都是这种传统香味疗法的现代版。明代医家李时珍用线香“熏诸疮癣”。在清宫医药档...
· 居室三雅:茶道、花道、香道
茶道、花道、香道,并称“三雅道”;茶道协和,花道养心,香道静心,所以为历代文人雅士推崇备至。茶道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被誉为是道家花道花道是通过插花感受自然、生命的变化,在创作美丽的作品和欣赏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这种以插花为手段,以提高精神世界修养为目的的学习生活方式,称作花道。香道香道,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并在略带表演性的程序中,坚守令人愉悦和规矩的秩序,使我们在那种久违的仪式感中追慕前贤,感悟今天,享受友情,珍爱生命,与大自然融于美妙无比的清静之中。香,不仅芳香养鼻、...
· 居室三雅:茶道、花道、香道
茶道、花道、香道,并称“三雅道”;茶道协和,花道养心,香道静心,所以为历代文人雅士推崇备至。茶道如果说武士道代表了死的艺术,而茶道则代表了生的艺术。日本茶文化以寺院为中心,普及到全国各地,以"佛法存于茶汤"观念为代表的寺院茶礼广为普及。人们在参禅时将对禅法的领悟融入饮茶之中,"闲观叶落地,静坐一杯茶"。花道花道由佛前供花演化而来。从形式上看,花道常常只是寥寥几枝,与西方团花锦簇表达气氛的插花艺术大为不同。花道表达的是鲜花生命从绽放到凋谢的自然过程,西方的插花艺术则为烘托一时的气氛。香道从艺术和信仰的角度欣赏香料,并以此求得意境上的美和精神的寄托与享受的活动称作香道。香道中不说用鼻子"嗅香",而是用心"闻香",就是要静下心来,全神贯注于香上。
· 花道、茶道、香道三道融合是人生之大道
茶道、花道、香道,并称“三雅道”:茶道协和,花道养心,香道静心,而这三道与中国传统文化又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在三道中悟人生之道,受到了千古雅士的追捧。花、茶、香三道之精髓,在于静心悟道,以眼观、品尝、鼻嗅入静,生命在静中渐入禅定,渐渐达到冥想状态并使心灵开悟。定则静,静生思,思则悟,通在袅袅上升的香烟,通过茶道严谨崇敬的礼仪,通过欣赏插花的自然姿态而臆想宇宙万物及规律,以达到修养身心,感悟生命的意义。花道与佛教思想插花艺术对中国人而言,插花作品被视为一个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融合。通过插花感受自然和生命的变化,适当地截取树木花草的枝、叶、花朵插入花瓶等花器中,并能给人以艺术和美的享受。花道各流派的基本精神宗旨就是“天、地、人”的和谐统一,这是东方特有的自然观念和哲学理念。“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花虽然小,但是涵盖了整个世界的共性,叶虽然只是一片,但代表着整个自然的规律,花道所具备的佛理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