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之战
背景
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春,楚共王在武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北)派遣公子成前去郑国,以汝阴之田(今河南省郏县、叶县间)向郑国求和,于是郑国背叛晋国,与楚国结盟。同年夏,郑国子罕率兵进攻宋国。宋军先后在汋陂(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之间)、汋陵(今河南省宁陵县南)被郑国击败。 晋国得知郑国叛晋投楚并兴兵伐宋以后,晋国决定兴师伐郑。郑国国君郑成公闻讯,向楚国求救。楚共王决定出兵救郑,统领三军,会同蛮军,迅速北上援救郑国。
人员任命
晋军 君主:晋厉公 军师:苗贲皇 中军 - 将:栾书 佐:士燮 上军 - 将:郤锜 佐:中行偃 下军 - 将:韩厥 佐:智罃 新军 - 将:郤犨 佐:郤至 楚军 君主:楚共王 军师:伯州犂 中军 - 将:子反 左军 - 将:子重 右军 - 将:子辛
两军相遇
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农历五月,晋军渡过黄河,听说楚军将来到,中军佐范文子(士燮)想退回去,进行了反战陈述。中军将栾书没有同意范文子的请求。因为栾书认为,之前被楚军打败的耻辱应当洗刷;同时,齐、鲁、宋、卫联军不久就会支援晋军,楚军注定不能取胜。
于是双方在鄢陵相遇,都建起营垒。
鄢陵交战
楚军想在援晋的齐、鲁、宋、卫联军到达之前速战速决。楚军采用以往的策略,在黎明时突然逼近晋军营垒。
晋军因营前有泥沼,加之楚军逼近,兵车无法出营列阵,处于不利地位。晋军中军将栾书主张先避其锋芒,固营坚守,待诸侯援军到达,以优势兵力转取攻势,乘楚军后退而击破。新军将郤至则认为应当出击迎战,并列举楚军的诸多弱点:楚军中军将子反和左军将子重关系不好;楚王的亲兵老旧不精良;郑军列阵不整;随楚出征的蛮军不懂得阵法;楚军布阵于无月光之夜,实不吉利;楚军布阵后,阵中士卒喧哗不静,秩序混乱。晋厉公采纳郤至的建议,决定统军迎战。
晋军填井平灶,疏散行道,列队应战。由楚逃晋的苗贲皇献计晋厉公。他认为楚中军兵力强大,左、右军兵力薄弱,应首先改变晋军中、下军严整的军容,诱使楚左、右军进攻中军,这时,晋中军先分兵进击楚左、右军,俟其陷入包围时,再由上、下军配合中军聚而歼之,然后集中上、中、下军与新军共击楚精锐的中军王卒。晋厉公听从了苗贲皇的计谋。楚共王见晋军兵力薄弱,遂率中军进攻,遭到抗击。激战中,晋将魏锜用箭射伤楚共王的眼睛,迫使楚中军后退。晋军乘势猛攻楚左、右军。后退的中军未及支援两翼。激战自晨至暮,楚军伤亡惨重,只得暂时收兵,在夜间补充士兵,准备鸡鸣再战。后因主帅子反醉酒,不能商议军机,楚军被迫夜遁。子反因贻误军机自杀。
战争影响
此战楚国虽然失利,但是仍有一定的实力,郑国依然与楚国同盟。晋国也为诸卿争权所累,霸业也是外强中干。于是不得不与楚国在公元前546年弭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