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陕西-西安 僧肇

2020-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89
转发:0
评论:0
僧肇(384~414年),东晋著名的佛教学者。京兆(今西安市)人。少年家贫,以佣为生。早晚自学,力读经书,尤好老庄之学,深研《道德经》,终觉未能尽善。以后看到旧译《维摩诘经》,始知所归,遂即出家为僧。鸠摩罗什于晋隆安二年(398)到达姑臧(今甘肃武威),他远道而往从学,被称为“法中龙象”。罗什于姚秦弘始三年(401)至长安,僧肇随行返归。秦王姚兴请罗什在西明阁及消遥园翻译佛经,僧肇参与译事,相助详定,领悟尤深。弘始六年译出《大品般若经》后,他著《般若无知论》凡二千余言。当时他才23岁,罗什大为赞赏说:“吾解不谢子,辞当相挹。”罗什译出《百论》,他特作序文,阐明要旨。弘始八年,《维摩经》译出,他条记罗什口述之义,并注解、作序。弘始十年(408)夏末,道生从长安返庐山,以僧肇所著《般若无知论》给隐士刘遗民看,刘氏看后说:“不意方袍复有本叔”,因而呈给慧远,慧远看后认为“未尝有”,于是一同研究领...

  僧肇(384~414年),东晋著名的佛教学者。京兆(今西安市)人。少年家贫,以佣为生。早晚自学,力读经书,尤好老庄之学,深研《道德经》,终觉未能尽善。以后看到旧译《维摩诘经》,始知所归,遂即出家为僧。鸠摩罗什于晋隆安二年(398)到达姑臧(今甘肃武威),他远道而往从学,被称为“法中龙象”。罗什于姚秦弘始三年(401)至长安,僧肇随行返归。秦王姚兴请罗什在西明阁及消遥园翻译佛经,僧肇参与译事,相助详定,领悟尤深。弘始六年译出《大品般若经》后,他著《般若无知论》凡二千余言。当时他才23岁,罗什大为赞赏说:“吾解不谢子,辞当相挹。”罗什译出《百论》,他特作序文,阐明要旨。弘始八年,《维摩经》译出,他条记罗什口述之义,并注解、作序。弘始十年(408)夏末,道生从长安返庐山,以僧肇所著《般若无知论》给隐士刘遗民看,刘氏看后说:“不意方袍复有本叔”,因而呈给慧远,慧远看后认为“未尝有”,于是一同研究领悟。第二年,刘遗民即远道写信和僧肇通好,并询问疑难问题。次年,僧肇即复信解答所问,并赠所著的《维摩经注》。僧肇后来又著《不真空论》、《物不迁论》等。弘始十五年(413),佛陀耶舍译出《长阿含经》,他参加译事,并为之作序。僧肇在罗什门下十余年,被尊称为“四圣”或“十哲”之首,又被称为“解空第一”。罗什死后,僧肇“翘思弥历”,博采众经,著出※檗无名论》反复论辩,九折十演。姚兴备加赞许,即令缮写,分发子侄诵读。弘始十六年(414)去逝,年仅31岁。

  僧肇的重要著作主要是上述的“四论”及《宗本义》,世称《肇论》。历代均有注、疏、解等流传。僧肇以《般若》、《维摩》、《百论》三论为宗,以缘生无性(实相)立处皆真为中心思想,为罗什创立的“三论宗”(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充实了理论基础,并发展了罗什的中道思想及理论体系。后世的“三论宗”人很推尊僧肇,常把他和罗什并称,素有“什、肇山门”之语,将僧肇的学说作为“三论宗”的正系和论据,奉为典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僧肇
人物生平年少家贫,以抄书维生,乃历观经史、备尽坟籍,精研《老》、《庄》,叹曰:“美则美矣,然栖神冥累之方,犹未尽善也”。后见旧译《维摩经》,始知所归,因而出家。出家后,他“学善《方等》,兼通三藏”,才思幽玄又善谈说,不到二十岁即“名振关辅”。鸠摩罗什于晋·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到姑臧(今甘肃武威县),僧肇远道往从学,为罗什最初的弟子,被称为“法中龙象”。罗什于晋·隆安五年(公元401年)至长安,肇随行。既而秦主姚兴请罗什入西明阁及逍遥园翻译佛典,他和僧睿等相助详定,列席译场,咨禀罗什,所悟更多。元兴三年(公元404年),《大品般若经》译出后,他着《般若无知论》,凡二千余言。罗什大加赞赏,说“吾解不谢子,辞当相挹。”其时他大约才二十三岁。罗什又译出《百论》,他又作了一篇序文,阐明一论的要旨。义熙二年(公元406年),《维摩经》译出后,他又条记罗什的口义作为经的注解,并作序(此序已佚,现存《...
· 陕西-西安杜瑗
杜瑗(327~410年),字道言,东晋末年封疆大臣。祖籍京兆(今陕西西安市),其祖父杜元仕晋任浦宁太守(治所在今广西横县南)时,将家迁于交趾郡朱鸢县(在今越南共和国河内市东南)。327年,杜瑗出生在交趾。他仕晋曾先后担任过日南郡(故治在今越南广平省宋河下游、高牢下村)、九德郡(在今越南荣市)和交趾郡(故治在今越南河内东北)的太守。交趾郡有一豪强李逊,时任九真郡(在今越南清化)太守,凭藉权力和儿子有武力称霸一方。朝廷派新任交州刺史滕遯之去交州上任,李逊派两个儿子率领地方武装,扼断水陆交通,阻止刺史上任。杜瑗率部攻杀了李逊,收编其部众,为民除去一害。使交州境内安定,迎接新任刺史上任,保证了东晋朝廷对边疆的统治权力,除龙骧将军。刺史滕遯之在任十多年,林邑国多次出兵攻交州,双方战争不断。当滕遯之离任北返时,林邑王范胡达乘机率部攻占了日南、九德、九真三郡,围攻交州城。杜瑗与其子杜玄之率部奋力坚守,终...
· 陕西-西安李专美
李专美(生卒年不详),字翊商,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他出生在仕宦家庭,少年笃学。后梁末帝贞明年间,河南尹张全义以李专美为名族之后,奏为陆浑尉,之后改任舞阳令。李专美办事谨慎,廉洁奉公,颇有政声。后唐明宗天成年间,安邑(今山西省运城)榷盐使李肃任其为推官,当时后唐李从珂镇守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见李专美敦厚文雅,便很重视,李从珂留守长安,奏李为从事。移镇凤翔,又命他为记室。即位,赐予金紫,充任枢密院直学士。李从珂在凤翔起兵时,曾给诸军许诺,待夺取帝位后予以重赏,士兵每人赏钱一百缗。但到了洛阳,见内库金帛不过二三万,于是便向京城居民摊派,00,也所得无几,为此他甚为忧虑。适逢李专美夜值禁中,遂召入责备道:“卿士人子弟,常言有才术,今致我至此,不能度运以济时事,留才术何施也!”【注:均见《旧五代史》】李专美惶恐待罪拜谢道:“臣才力驽劣,属当兴运,陛下猥垂录任,无以裨益圣朝,然府藏空竭,军赏不...
· 陕西-西安王檀
王檀(生卒年不详),字众美,京兆(今西安市)人。世为官宦家庭,曾祖父泚、祖父曜、父环均在唐任职,王檀少年英俊聪颖,相貌堂堂,好读兵书,有韬略。后在朱温部下为小校,南征北战,战绩卓著,官至检校太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琅邪郡王。唐中和四年(884),朱温镇守大梁(今河南开封市),黄巢起义军将领尚让、李谠攻梁,战于尉氏门外,王檀时在朱温部下,冲锋陷阵,骁勇超群,朱温得知,擢为踏白都副将。光启二年(886),梁军与蔡军战于板桥,偏将李重胤因马跌倒为蔡兵所擒,王檀纵马救出,并擒获蔡将薛注。后随从朱温破朱瑾于刘桥,尽收其军资。文德元年(888)三月,破魏军于内黄,魏将周儒、邵神剑降于王檀,檀以功迁衡山都虞侯。次年,协助朱珍攻徐州,大破时溥获将何肱。天复中,随朱温率四镇之师围凤翔,迎昭宗有功,迁左踏白指挥使。梁军攻王师范,王檀率兵收复密州,拜密州刺史。朱温篡唐,国号为梁,称梁太祖。开平二年(908)六...
· 陕西-西安杜希望
杜希望,(生卒年不详)中唐镇将。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名相、史学家杜佑之父。初任安陵令,有政绩。开元年间,交河公主出嫁外蕃突骑施时,他任和亲判官。后历关内道度支判官、代州都督。玄宗曾召他回朝询问边境戍守情况,称赞他有治绩。开元二十五年(737),唐朝廷与吐蕃发生战争,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今青海西击败吐蕃军队,双方关系中断。次年二月,吐蕃出兵攻河西地区,玄宗调河西、陇右和剑南各镇兵力,分道进攻吐蕃。当时,杜希望为鄯州(治今青海省乐都县)都督,他率部打败吐蕃的鸟莽部,攻占了吐蕃的新城(今青海门源县),玄宗以其城建振武军,擢希望为鸿胪卿。随之,他又夺取吐蕃的河桥(在今青海贵德县南黄河上),吐蕃出兵三万,希望有所惧,部将王忠嗣率部攻坚,一举歼吐蕃数百人,希望挥兵大袭,吐蕃败。朝廷便在河左筑盐泉城(今青海循化东),设镇西军,命希望领兵防守,吐蕃不敢进犯。杜希望镇守河西数年,一面防御吐蕃,一面垦荒种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