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 八大山人朱耷

2020-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59
转发:0
评论:0
朱耷(1626-1705),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写意画艺术大师。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姓朱名耷,是明太祖朱元津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他从小聪慧异常。又受过良好的艺术熏陶,八岁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并能悬腕写米体小楷,并进官学为诸生。八大山人十几岁那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国破家亡给他以沉重打击。当时清王朝对明朝宗室采取高压政策,迫使八大山人在二十三岁那年去奉新县耕香院正式削发为僧,"栖隐奉新山,一切尘事冥"。在这个寺庙里,八大山人渡过了一段漫长的参禅悟道、晨钟暮鼓的时光。清康熙初年,八大山人离开奉新,来到青云谱道院隐居,躬耕悟道,创作书画。六十二岁时,他把道院交给其徒弟主持,自己离开青云谱,在南昌抚河桥附近修筑"寝歌草堂"。进行晚期的艺术创作,渡过了八十岁。康熙四十四年初冬,病逝于"寝歌草堂"。这位东方的艺术巨星陨落了,但他永恒的艺术...

八大山人朱耷
  朱耷(1626-1705),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写意画艺术大师。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 1705年),姓朱名耷,是明太祖朱元津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他从小聪慧异常。又受过良好的艺术熏陶,八岁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并能悬腕写米体小楷,并进官学为诸生。

  八大山人十几岁那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国破家亡给他以沉重打击。当时清王朝对明朝宗室采取高压政策,迫使八大山人在二十三岁那年去奉新县耕香院正式削发为僧,"栖隐奉新山,一切尘事冥"。在这个寺庙里,八大山人渡过了一段漫长的参禅悟道、晨钟暮鼓的时光。清康熙初年,八大山人离开奉新,来到青云谱道院隐居,躬耕悟道,创作书画。六十二岁时,他把道院交给其徒弟主持,自己离开青云谱,在南昌抚河桥附近修筑"寝歌草堂"。进行晚期的艺术创作,渡过了八十岁。康熙四十四年初冬,病逝于"寝歌草堂"。这位东方的艺术巨星陨落了,但他永恒的艺术却长留人间。八大山人初为僧,后为道,继而还俗,"八大山人"四字连草起来,形似"哭之"、"笑之",表示他对清王朝的不满和对故国的怀念。八大山人从不为清廷的权贵画一花一石,而农民贫士却容易得到他的作品。康熙十七年(1678年)胡亦堂任临川县令,曾笼络他为清廷效芳,他竟假装疯癫,撕毁僧服,走还省城。

  八大山人在艺术创造上有杰出的成就,他是一位写意派艺术大师,他的艺术对继承和发扬祖国文化遗产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他以大写意水墨画著称,精于山水、花鸟、人物,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在创作上,他立意精深,构图奇特,笔墨简炼,气势磅礴,感人心脾,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独特的韵味,在清初画坛保守与革新的对峙中,成为革新派四大画俗的主持。八大山人以精炼放纵的笔墨,表现了他那倔强傲岸的性格,抒发了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大气磅礴,感人心脾。名画家郑板桥在题八大山人的画时称赞说:"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由于八大山人画品至上,尤受推崇,名满天下,三百年来,著名的画家扬州八怪郑燮等以及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张大千等在画风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响。二十世纪以来,他的艺术之光的强烈辐射已穿越时代和国界、穿越民族欣赏心理,释放出巨大的艺术能量。198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八大山人为中国十大文化艺术名人之,并以太空星座命名。八大山人受到世界人民的赞扬和敬仰。

  八大山人纪念馆具有丰富的藏品,馆内现设有书画展厅十座,陈列八大山人生平史料及其艺术珍品八十余件,其中代表作有:"墨荷图"、"鸟石阁"、"松鹤阁"、"拓本立鹰图"、"寿鹿图"以及牛石慧的代表作"猫"、"鸡"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八大山人朱耷简介朱耷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姓名:朱耷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驴屋别名:八大山人、雪个、个山、驴屋民系:江右民系国籍: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明末清初出生地:江西南昌出生时间:公元1626年去世时间:公元1705年代表作品:《水木清华图》《荷花水鸟图》《双鹰图》《松石图》职业:画家主要成就:花鸟、山水朱耷为明末清初之时著名画家,是中国画的一代宗师,江西南昌人。朱耷原为明朝宁王朱权的后裔,明朝亡国之后,他选择了削发为僧,与自己的弟弟和母亲隐居生活。后来他又改信道教,在南昌青云谱道院居住。朱耷的祖父朱多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山水画风多宗法二米,颇有名气。父亲朱谋觐,擅长山水花鸟,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也是一位画家,著有《画史会要》。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朱耷从小耳濡目染,练就了一手不俗的画艺,后来最终成长为中国画的一代宗师。特别是在他号为“八大山人”之后的绘画作品,更是到了他的巅峰时期,被人热烈追捧。...
· 是“朱耷”还是“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1626-1705),字雪个、号个山,后更号人屋、驴、个山驴、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第十六子、江西宁献王朱权的第九代孙。入清后隐其姓名,长期隐居在南昌青云谱道院当道士。八大山人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也是清初四大画僧〔弘仁、石涛、石溪、八大山人〕之一。八大山人专工水墨画,善书法,能诗文。其山水、花鸟作品,画风雄奇隽永,自成一家。花鸟画以水墨写意为宗,笔情恣纵,放逸不群,苍劲圆秀,逸气横生,往往将物象人格化,寄托个人情感或赋予寓意,个性鲜明,笔墨不同凡响。山水画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且枯索冷寂,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气势,反映了他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其署款“八大山人”,联缀似“哭之”或“笑之”之状。诗文题跋则含蓄隐晦,亡国之痛,狂放之态,寄于纸上。八大山人的花鸟画风,可分为三个时期,50岁以前为僧时属早期,署款“传綮”、“个山”、“驴”、“...
· 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许逊
许逊(239~374),东晋人,祖籍河南汝南,出生在南昌县,字敬之,年20从吴猛学道。晋太康初,举孝廉,拜旌阳(今属湖北省)县令,为百姓兴利除弊,颇有政绩。后见世乱,弃官东归,周游江湖。时南昌各地水灾频繁,许逊带领百姓兴修水利,成效显著。“许逊治水”的事迹遂在民间广泛流传,经历代衍化加工,逐渐神化。有关许逊追杀孽龙,歼灭祸患的故事至今脍炙人口。许逊是道教“净明忠孝派”创始人,著有《灵剑子》等书,被尊为道教经典。东晋大兴四年(321年),于境内“梅仙祠”旧址建道院,取名“太极观”(今青云谱庙前称)。《万寿宫通志》载:“郡南施家尧,许旌阳逐蛟龙至此,与斗,忽水上浮木板一片,上立三健士奋力作战,蛟龙遁去。旌阳问曰:“尔何人?”对曰:‘吾水府三神,一姓曾,一姓熊,一姓傅。因仙真为国救民,为人除害,故相助耳。’至今其地建庙三座,祀板枋三神。”传说他活了136岁,于晋宁康二年(374年)八月初一,全家...
· 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梅福
梅福(前44~44年),字子真,南昌人。据青云谱定山村《梅氏族谱》记载:“梅福公祖籍安徽凤阳府寿州,今之安徽寿县,向归九江郡辖。”梅福少学于长安,后补南昌县尉。西汉永始元年(前16年),汉成帝(刘骜)封王太后之侄王莽为新都侯,爵位益重,势倾朝野,而京兆尹王章,秉性忠直,讥刺权贵,为当权者所诛,天下灾异数见,群臣莫敢正言。梅福不顾官职卑微,以一小小县尉身份向皇帝-,请削外戚权柄。他在奏章中说:“士者国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表达了他重视知识,尊重人才的观点。他又在奏章中指出不纳忠言的害处:“今陛下既不纳天下之言,又加戮焉!夫鸢鹊遭害,则仁鸟增逝,愚者蒙戮,则知士深退闲者”,“折直士之节,结谏臣之舌,群臣皆知其非,然不敢争,天下以言为戒,是国家之大患也。”梅福还进一步劝谏皇帝:“愿陛下循高祖之轨,杜亡秦之路,数御十月之章,留意亡逸之戒,除不急之法,下亡讳之诏,博览兼听,谋及疏贱,令深者不...
· 朱耷为什么叫“八大山人”?他是明室后裔吗?朱耷的绘画特点
朱耷生于公元1626年,去世于公元1705年,这个去世时间并不准确,但是大约便是在1705年的前后。朱耷是明末清初一位非常著名的画家,擅长画花鸟和山水,整体风格以水墨写意为主。朱耷的画作追求极简,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这种艺术风格,对后世人影响甚大。朱耷是明朝宗室后裔,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宁王改封南昌后,历代子孙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阳王七世孙。朱元璋的后裔都以“金、木、水、火、土”为名,朱耷原名叫朱由桵,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驴屋,世代居住在江西南昌。正是因为明朝皇室后裔的身世,在明末清初之际,朱耷活的极为压抑。当时清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虽然明面上善待明朝皇室后裔,但是暗地里却经常借由各种原因绞杀朱氏一族。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朱耷隐姓埋名,装疯卖傻,最终甚至削发为僧,遁入空门,后来改信道教。就是这样的生活经历与情感经历,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