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清代 郑燮

郑燮

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县(今兴化市)大垛镇人,祖籍苏州阊门,清朝官员、学者、书画家,擅长画竹。

郑燮简介资料
1693年11月22日
雍正十年壬子科举人
陶渊明、陆放翁、苏东坡
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
绘画、书法、文学
1766年01月22日
六分半书、板桥体
板桥诗钞、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
县令、画家、书画史
Zheng Xie
江苏省兴化县
徐夫人、饶氏
郑燮相关文献
清郑燮自书诗
清郑燮自书诗,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官至山东潍县知县,
查看全文
清郑燮自书诗
清郑燮自书诗,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官至山东潍县知县,
查看全文
江苏-泰州-兴化郑板桥郑燮
郑燮(1693~1765),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出身贫寒知识分子家庭,幼年丧母,赖后母抚养。少年时从学于乡先辈陆震,20余岁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乡试中举,乾隆元年(1736)中进士。七年出任山东范县知县。一年后调任潍县。十三年,乾隆皇帝弘历东巡至泰山,他为书画史。十八年因请赈得罪大吏而罢官。郑燮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影响,要求自己“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出仕作官,要“立功天地,字养生民”。在文学创作上也主张“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作主子文章,不可作奴才文章”。他的诗歌,很多是描绘穷苦人民生活,揭露富豪和胥吏的残暴贪婪。在绘画和书法上,他深感“以区区笔墨供人玩好”是可耻的“俗事”,而提出:“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创作中尽力使自己的作品具有伦理道德的教育意义。对待传统和前人成法...
查看全文
郑燮
生平郑燮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父亲郑立庵是县私塾教师,教授几百名学生。郑燮自幼随父亲读书,爱读历史书和诗文词集,博学强记,所读的书都能背诵。少年时在真州毛家湾读书。康熙年间中秀才、雍正壬子年间(1732年)到南京乡试中举人。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赴北京礼部试,中进士。乾隆七年(1742年)出任山东范县知县。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任潍县知县。郑燮为官,爱民如子,任潍县县令时,正逢荒年,不顾他人阻扰,开仓贷粮,令老百姓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还大兴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饥民工作就食。当年入秋又歉收,郑燮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火烧掉;潍县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为他建立生祠。郑燮对于民事处理公正,十二年没有一件冤案。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帝游山东,封郑燮为书画史,郑燮自刻印章一枚:乾隆柬封书画史。著作著作有《板桥诗钞》、《板桥词钞》、《板桥家书》、《板桥题画》、《板桥先生印册》...
查看全文
郑燮
(1693—1765)清书画家。江苏兴化人,字克柔,号板桥。乾隆进士。授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因请赈济民冒犯豪绅,为上官所斥而罢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善诗词、工书画。画、诗、书,人称为三绝。所绘以兰、竹、石最为精妙,作字如写兰,写兰如作安,书画相参,为“扬州八怪”之冠。其书法,用隶体参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诗词文章多有反映民间疾苦之作。有《板桥全集》。
查看全文
郑燮相关标签
扬州八怪
郑姓
画家
清朝书法家
1766年逝世
雍正十年壬子科举人
泰州人
清朝潍县知县
1693年出生
乾隆元年丙辰科进士
清朝画家
扬州八怪
1 / 3
家族谱大览
郑氏南莆祖五大房宗亲会成立二周年纪念特刊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编辑委员会], 民国62[1973]. [1], 70, [2]面 : 肖像. 一世始祖 : (宋) 郑伯峰 ; 郑伯翁. 五大支祖 : 郑仁 ; 郑义 ; 郑礼 ; 郑智 ; 郑信. 郑南莆之五子. 散居地 : 广东省宝安县, 东莞县, 中山县 ; 台湾省台南市, 台北市 ; 及香港等地.
浏览:100
郑氏文献世谱 [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庆源堂, 2014重刊序(金华市 : 宇轩家谱工作室印刷). 2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一世祖 : (南唐) 郑曙,字友明,位十八,人称和市公. 原籍河南固始. 因避黄巢乱,入闽之建安,居龙池村. 注 : 建安,乃今之福建建瓯县. 派祖(4世) : 郑仁,位五(春房山下派) ; 郑住,位六(夏房郑墩派) ; 郑仕,位七(秋房后培派) ; 郑伋,位八(冬房圳头派). 皆为泰公之子. 仁公下一子 : 郑炯,小名壬七. 住公下四子 : 郑煋,小名壬四 ; 郑煌,小名壬十一 ; 郑(火晋),小名壬八 ; 郑(火昌),小名壬十. 仕公下三子 : 郑炫,小名三五 ; 郑煃,小名三四 ; 郑烨,小名七二. 伋公下二子 : 郑仁须,位十 ; 郑仁顺,字汝祥. 散居地 : 福建省建瓯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编目. 版心题 : 文献世谱.
浏览:0
信饶沙溪郑氏贞房支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1年. 1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 总谱含17卷, 但此谱仅为贞房支谱, 只含总卷之卷1-10, 及13-15(即贞房支谱部分). 亦含部分观房, 及部分利房资料. 始祖 : (元明之际) 郑遇春,荣阳侯. 一世祖 : (元明之际) 郑隆卿,字国植,号南峰,行敬四. 为遇春公第四子. 迁信饶之沙溪. 二大派祖(3世) : (明) 郑至康,号卧山,行让五 ; 郑至保,号沙川,行让十. 皆为成恭公之子. 康公下房祖(4世) : (明) 郑宗高,号景南,行惟六 ; 郑宗明,号劎南,行惟十八 ; 郑宗观,号绍南,行惟廿三. 为高; 明; 观三房之始. 保公下四子(4世) : (明) 郑宗能,字汝贤,号竹轩,行惟十二(为元,亨,利,贞四房之祖) ; 郑宗逸,号梅轩,行惟十四(外迁) ; 郑宗甲,号桂轩,行惟廿二 ; 郑宗乙,号吉轩,行惟廿六. 贞房祖(5世) : (明) 郑以正,字学端,号德正,行得廿五. 为宗能公第六子. 以正公下二支(6世) : 郑福彪,字孟威,行福三四 ; 郑福彰,行福四八. 利房祖(5世) : 郑以修,行得十八. 为宗能公第四子. 行派 : 敬恭让惟得福文 行忠信皆式谷振 起英贤永受茀禄 ; (增派) 瓜瓞绵联桂兰秀 发世泽隆家声达 庆奕叶衣冠礼乐. 散居地 : 江西省上饶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书衣题 : 信饶沙溪郑氏族谱.
浏览:0
汤阴郑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郑氏宗亲会, 2004年(郑州印刷公司). 全1册(约467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受姓祖 : (周) 郑友,谥曰桓公. 宣王之弟. 受封于郑,逐以国为姓. 始迁祖 : (元末明初) 郑思恭 ; 郑思贤. 因河南人口稀少,故兄奉皇命,先由山西壶关迁居河南汤阴,其弟因思兄后而随之. 此谱主要记录思贤公房下后裔资料. 思贤公下三子 : 郑岩(长门) ; 郑岗(二门) ; 郑岭(三门). 长门下四支 : 郑贵 ; 郑玘 ; 郑安 ; 郑良. 二门下一支 : 郑泰. 三门下一支 : 郑祥.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散居地 : 河南省汤阴县等地.
浏览:0
白麟溪义门郑氏宗谱 [2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民国24[1935]续修. 32册 : 世系表. 远祖 : 郑君, 讳荣. 迁歙祖 : 郑凝道,字伯定. 迁睦祖 : 郑自牖,字孟纳,号桐岩. 凝道公之子. 浦江始迁祖 : (宋) 郑淮,字巨渊. 为郑牖之孙. 生子三: 郑煦,字宣父 ; 郑熙,字恺父 ; 郑照,字曜父. 同居一世祖 : (宋) 郑缊,字宗醕 (无子,以绮长子闲为嗣) ; 郑绮,字宗文. 皆为照公之子. 绮公下二子 : 郑闲,字希静 ; 郑闻,字希声. 闲公派下房祖(7世) : 郑锐,字景敏,昌三 ; 郑铉,字彦贞,昌七. 闻公派下房祖(5世) : 郑德珪,字子润 ; 郑德璋,字子振. 讳行 : 尔若遵祖训 兴隆定可期 修齐能善继 垂裕自咸宜. 表行 : 一家永和辑 奕禩启光扬 仪范今犹在 先人泽孔长. 派行 : 忠孝传芳 贻谋绳武 彛伦攸叙 似续绵延. 散居地 : 浙江省浦江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义门郑氏宗谱. 谱序题 : 义门郑氏续修宗谱.
浏览:0
郑氏族谱 [5卷,含卷首]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湘鄂郑氏联谊理事会, 2004年十修版(石首市印刷一厂). 存2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本谱之 "读谱须知" 部分说明此谱应包括5卷,含卷首. 卷2为上分; 卷3为中分; 卷4为下分; 卷5为源祖,赢祖合卷. 但此次拍摄仅含卷首, 及卷4. 受姓祖 : (周) 姬友. 厉王之子. 封郑桓公,子孙以国为氏. 一世祖 : (宋) 郑翼,字才一,号冲霄. 鼐公之子. 因任江陵路刺史,自山东益都入鄂省. 翼公下三子 : 郑渊,字淑济(开基石首) ; 郑源 ; 郑瀛. 源, 瀛二公留居江陵. 渊公下派祖(6世) : (明) 郑祥恭,字克诚(上分祖) ; 郑安恭,字克宁(中分祖) ; 郑行恭,字克谅(下分祖). 皆为肃庄公之子. 此谱主要含下分派记录. 行恭公下四子 : 郑缙 ; 郑绅 ; 郑纯 ; 郑(糸寿). (糸寿)公无后裔. 缙公下二房 : 郑德齐 ; 郑保齐. 绅公下二房 : 郑与齐 ; 郑竹溪. 纯公下一房 : 郑廷齐. 讳派 : 青州世德启文明 孝友贻谋祖泽新 继序能绍先代志 定于孙子卜绳振. 散居地 : 湖北省石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郑燮导读知识
新竹是清代谁写的
新竹是清代谁写的
《新竹》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郑板桥。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是我国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新竹》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这首诗些的是新生的竹子,凭借着老竹的催生与滋养,能够长得比旧竹子更高,等到第二年又有新的竹子长出来,它也会开始孕育新的竹子了,这样池塘边不久就会长满郁郁葱葱的幼竹。这首诗其实是借新竹生长为喻,新旧相依,新陈代谢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人类的社会也是如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背在前辈的基础上会成长得更好。同时也揭示了,要想有比前任更高的发展,必须有创新思想,吸收前辈们的经验,这样才会更强大。这首诗语言简单,却蕴含哲理。
浏览量:1699次
郑板桥原名郑燮怎么读
郑板桥原名郑燮怎么读
郑板桥是清代画家、文学家,原名郑燮,读作zhèngxiè。郑板桥是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人称板桥先生。他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至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后来由于生活困苦,弃官到扬州卖画为生。郑板桥擅长画兰、竹、石、松、菊等,尤其是兰和竹,他画兰竹五十余年,取得了杰出成就。郑板桥的画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在书法上,他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不拘泥于古法,非常具有独创性,风格也很多样化。他的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浏览量:1685次
扬州八怪是哪八怪
扬州八怪是哪八怪
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在中国画史上说法不一,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 【金农】——怪在才 金农是扬州八怪之首,一生喜欢游历四方,并且非常好学,画作造型非常奇特,比较善于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其善于画梅。 【郑燮】——怪在传奇 郑燮就是郑板桥,是清代时期的书画家、文学家,一生只画兰、竹、石,并且笔下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 【黄慎】——怪在悟性 黄慎幼年丧父,家中清贫,后来学习画画,比较擅长画人物、山水和花鸟。黄慎的人物画题材十分广泛,比较喜欢从民间取材。 【李鱓】——怪在命 李鱓是清代著名画家,于康熙五十三年召为内廷供奉,宫廷工笔画造诣颇深,但因为不愿意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离职。比较擅长画花卉、竹石和松柏。 【李方膺】——怪在倔 李方膺是中国清代时期的诗画家,出身自官宦家庭,比较擅长画松竹兰菊,尤其擅长画梅花,笔法苍劲老厚,简洁而生动。 【汪士慎】——怪在人 汪士慎是清代时期著名的画家,笔下的水仙和梅花非常的绝妙。汪士慎一生卖画为生。 【罗聘】——怪在使命 罗聘也是扬州八怪之一,画作题材十分广泛,不管是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都有涉及,笔调比较的奇特,有着自己的风格。 【高翔】——怪在淡泊 高翔比较擅长画山水花卉,也会画佛像人物,在晚年时右手残废,坚持左手作画,画作笔法简练,墨色淡雅。
浏览量:1187次
竹石郑燮古诗
竹石郑燮古诗
《竹石》是清代书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题画诗。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后两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炼与考验,通过吟咏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作品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浏览量:14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