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徐庶最后的结局 为何诸葛亮得知之后会连连叹息呢
还不知道:徐庶的结局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三国演义》塑造的人物形象很多,其中有些人虽然出场次数不多,但在具有转折性的大事件当中,都起过“穿针引线”的关键性作用,曾向刘备大力引荐诸葛亮的徐庶,便是典型代表。徐庶的结局在演义中并没有交代,我们只是在正史当中了解到他投降曹操后的情况。那么,徐庶最终的结局到底如何?为何诸葛亮知道后会连连叹息?
徐庶跟诸葛亮是好友,起初侍奉刘备
徐庶本名徐福,颍川郡长社县人,家境虽然贫寒,但却为人慷慨、侍母至孝,很受乡亲们的尊敬。徐庶年轻时替朋友报仇,事后被官府,幸好有熟识的狱吏帮助他越狱,才得以保全性命。此后,徐庶改名换姓,与同郡好友石韬到荆州避难,并在此结识了诸葛亮。徐庶、石韬与诸葛亮一见如故,就此成为好友。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被曹操击败后,率残众投奔荆州牧刘表,被安置在小城新野。此时,徐庶以刘备是汉室皇亲,而且信义著于四海,便主动前往投奔,并受到后者的器重。六年后,徐庶又向刘备隆重地推荐了诸葛亮,随后便有了“三顾茅庐”和“隆中对”的事迹,而诸葛亮也由此下山辅佐刘备。
正是在徐庶的推荐下,刘备才得到诸葛亮
按照《三国演义》的情节,曹操为了迫使徐庶离开刘备,便将他的老母扣押,并借助她的名义给徐庶写信,让他北返中原,从而为自己效力。徐庶救母心切,只能按照曹操的吩咐来行事,但在离开之前向刘备推荐了好友诸葛亮。由此来看,徐庶并没有与诸葛亮共事刘备,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按照正史的记载,徐庶在引荐诸葛亮后,与他共事刘备一年多时间,直到赤壁大战的当年(208年),曹操夺得荆州、袭破刘备后,因为抓获徐庶的老母,并以此来召唤他时,后者才无奈离开刘备(“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见《三国志·诸葛亮传》)。
曹操拿徐庶母亲为要挟,迫使他离开刘备
徐庶被迫投降曹操后,关于他的记载便绝少出现在正史当中,即使在演义中,也只是到赤壁大战之前为止。当时,徐庶自知曹操必败无疑,于是听从庞统之计,向曹操请求领兵防守关中,由此成功避难。自此以后,演义中便再无关于徐庶行踪的任何记载。那么,徐庶到底去了哪里?
谜团在20年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被揭晓,原来徐庶已在曹魏仕宦多年,并且已经官拜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司空)的次官,秩千石,掌管纠弹百官朝仪等事务,属于清要之职;右中郎将是郎中令的属官,负责统领皇帝的侍卫,保护皇宫安全等事务。由此可见,徐庶做得官并不小,而且颇受曹魏皇帝的信任。
诸葛亮获悉徐庶的遭遇后,连连叹息
对于一个从敌营中并非心甘情愿来投奔的人员,徐庶能有如此成就,委实是个奇迹。但在诸葛亮看来,徐庶有王佐之才,凭借着他的真本领,完全可以做到宰相的位子,唯此才能不负平生所学,区区一个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的职务,怎么配得上他?不仅如此,诸葛亮听闻石韬也在侍奉曹魏,并且做得官并不大时,便更是连连叹息,为他们的遭遇颇为不平。
不过诸葛亮思虑再三,又觉得徐庶的境遇或许有情可原。毕竟中原地区人才甚多,或许能力跟徐庶相同或者超过他的人并不少,作为被迫归降的人员,能做到目前的高位,已经算是不俗的成就。所以诸葛亮想到此,不禁感慨道:“或许是魏国的人才太多了吧,以至于徐庶与石韬得不到重用。”
至黄初中,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逮太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见《三国志·诸葛亮传》引《魏略》。
胶南帽子峰
徐庶担任御史中丞数年时间,最终病逝于家,并葬在彭城(“庶后数年病卒,有碑在彭城,今犹存焉。”引文同上),关于他的后代子孙,事迹则不见于正史当中。不过根据民间传说,徐庶辞官后隐居在胶南帽子峰,曾屡屡造福于当地,由此被百姓们建庙祭祀。如今徐庶庙虽然已经坍塌,但每年的三月初三、九月初九,渔民们还是会登上帽子峰来祭祀他,由此可见徐庶的遗泽之深。
史料来源:《三国志》、《资治通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