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董仲舒为何能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改造的儒家思想生而逢时!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30
转发:0
评论:0
董仲舒为何能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改造的儒家思想生而逢时!,董仲舒为何能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改造的儒家思想生而逢时!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

  董仲舒为何能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改造的儒家思想生而逢时!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韩非打造了一台精密高效的强国利器,由他的同窗李斯挥舞着辅佐秦始皇气吞八荒,包举宇内,然秦不逾二世即亡,何也?贾谊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仁义?这不是韩非笔下最虚伪、最没用的东西吗?最没用的才是最有用的。血缘的组带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斩断的,氏族宗法社会的根本也不是轻易就能动招的。“文革”猛不猛?十年就歇菜。千百年来,我们习惯了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亲情再淡薄也不能没有亲情。事实上,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建立在法家那种极端利己主义的基础之上,更何况这个有着悠久氏族社会传统的文明古国。不管你喜不喜欢,你不得不承认,神州大地的土壤从一开始就是为儒家这颗种子所准备的。

image.png

  这也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味帝王心术,无视社会现实。暴秦的对立面是奉行黄(黄帝)老(老子)无为之术的汉朝。多年的与民休息使泱決大汉积攒了强盛的国力,有为青年汉武帝开始对他外婆实太后推崇无比的黄老之术逐渐不满一是时候调整调整意识形态了。调整的结果就是神学院院长董仲舒的横空出世。对于这个人,我实在不想多说。一部中国哲学史摊开,再晦涩的地方也有其可读性,只有这个神棍的文字,我不忍卒读,原因无他,满纸荒唐言。董仲舒目不窥园啃了三年书,这一点我很佩服。他的知识体系几乎囊括了先秦请子中的每家每派,这一点他超越了时代。他又是幸运的,很多超越了时代的人一生默默无闻,死后衰荣无限,而他却赢得生前身后名。

image.png

  其实,董仲舒这辈子就干了一件事一一建立儒教任继愈认为儒教是宗教,我深以为然。对于那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叫嚣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我很愤怒把董仲舒置于何地?作为中国第一任神学院院长,董仲舒融合了儒、墨、道、法、阴阳家的思想,构建了一套宏大到让你瞠目结舌的世界观。人世间的一切,上到皇帝驾崩,下到你女朋友微妙的情绪变化都可以纳入到他描绘的宇宙图式当中。这套系统叫“天人感应”,就是用自然现象来牵强附会人事行为。很显然,这是跟《周易》学的。间题是《周易》远比它深得人心,至今仍有人请我帮他算上一卦(虽然很费时)。而且,《周易》可以叫“天人合一”而它只能叫“天人感应”,为什么?

image.png

  合一者,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人具有积极乐观的主动性。而感应则只体现了董院长用泛神秘主义的方式将人与自然现象强词夺理地联系在一起(内有五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其试图将人改造为对天意无条件地服从,对等级秩序机械顺应的目的昭然若揭。董仲舒的天是A天(人格上帝)+b天(自然运行),后者之所以小写,是因为它不占主要因素,只是用来呈现前者的。天在董院长那里就是主宰人类命运的神院长复兴了春秋以来失宠已久的天命论,为其“君权神授”的理论做好了准备。而他的人性论又是从节子那里改头换面得来的。荀子认为人要想弃恶从善就得学礼,董院长认为学礼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向天在人间的代理人天子学。要是天子不学无术乱摘一气呢?

image.png

  没关系,有天在嘛!天子干得好,天就会降样瑞。干得不好,就会降天灾。所以,虽然董院长构筑了一套等级森严的,尊君卑民,不过人家还是给们留了一个巨大的念想一一天不变道亦不变,有冤情,找老天。这个自欺欺人的念想直接造就了中国人“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文化心理:即使对地方官恨得牙痒痒,也相信皇宫里住着的都是好人。有了这些保障,董院长又开始摇唇鼓舌,说服大家接受他的三纲五常论三纲者,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如何维护这三纲呢?靠五常:仁义礼智信。这是儒家思想吗?不是。孔子虽然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其目的是为了“正名”,而不是叫你无条件地去以谁为纲,孟子更是直言民贵君轻。而在董院长,则是君贵民轻,站在君主的立场上为君主谋,这是法家不是儒家。

image.png

  事实上董院长吸收了很多法家的思想,仁义礼智信作为工具只是第一套方案,实在不行了还有刑。汉武以后的政治归根结底八个字:阳儒阴法,阳德阴刑。始作俑者就是我们的董院长。他又不辞辛劳,将阴阳家的五行学说改造一番,为汉继秦统的合法性找到了依据;再从墨子的《明鬼》中翻出一些灵异事件为自己的“天人感应”说添加神秘光环。种种猥琐,不一而足。唯一让人觉得还像是句人话的就是“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话虽好听,但可惜从此重义轻利、重农轻商的观念深入人心。要知道先秦诸子并不回避谈利,墨子言利他,韩非讲利己,原儒亦只反对不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思想在该书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而董院长提倡的义利观直接造成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长期落后的恶果(《史记》之后,再无《货殖列传》),以至于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认为中国没有在近代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直接原因即来源于此。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说法是不准确的,董院长干的事应该叫“融汇百家,独彰儒家”。这也是他的聪明之处:封建社会一去不复返,郡县制的时代还是法家最有效。但中国社会不变的底色终究是人情,是氏族血亲传统,这也是为什么他用来断案的《春秋繁露》要“原心推罪”,其实质无非是:法不外乎人情。政治选择了思想,而不是思想改造了政治。

image.png

  历史之所以青睐董仲舒,是因为经他改造的儒家思想最适合郡县制时代中国的统治需要。他像502胶一样强力黏合的天人图式虽然如此蹩脚而山寨,但每个中国人都在这幅巨大的拼图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以及彼此的联系,获得了安全感,最差也是“做稳了奴才的”,这才是一个统一而强大的专制帝国所最需要的。董仲舒之后,儒生们陷入到对一经三传(《春秋》、《公羊传》、《轂梁传》、《左传》)的反复对比研究当中,他们戴着放大镜一天24小时对着这四本书望眼欲穿,企图从字里行间探索出圣人的微言大义。

image.png

  这种寻章摘句相当无聊,由于一本经书三家作传(《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的官方史书删改而成,三传是对它的注释),有时关于一个断句的研究就可以写厚厚的一本书(比如“春,王,正月”还是“春,王正月”),喜欢自虐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时至汉末,天下大乱。陈寅格将魏晋之交的政治斗争简化为“以信仰儒家的森族司马氏(马)与非儒家的寒族曹氏(曹操)之间的斗争”实是一语中的。袁绍、刘表、马懿,这些曹操的敌人祖上都是汉朝的将军或者今尹,只有曹操出身宦,这一点被陈琳抓住,在帮截绍写的橄文中狠狠地发挥朝讽了。

  但也正因如此,曹操才能打破常规,唯才是举,重实效而轻虚名。董卓以降,华夏大地山岳崩费,兵连祸结,统治者无暇顾及对思想界的控制,儒教和经学逐渐衰落,玄学与清谈日益流行。如果说竹林七贤“越名教(礼教)而任自然”,经常摘一些惊世骇俗的行为艺术还可以理解,那作为建安七子之一、孔子后人的孔融竟然说出“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这样的话来,不能不说:又ー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到来了。

image.png

  紧接着,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北方的弓马和南朝的金粉交相辉映成一幅我吊诡的华丽血时代图。这张艳丽的图谱定格于“门外帏擒虎,楼头张丽华”,陈叔宝用一场闹剧结東了陈朝的帝柞,隋朝用短哲的先声开启了万国来朝的盛唐气象。唐朝统治者兼容并包,在意识形态上采取“尊道、礼佛、崇儒”三教并立的态度,很显然儒学已经日薄西山,汉代“全民皆儒”的盛况已似明日黄花,恍如时代的宠儿是道教与佛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一生历四朝出将入相五十载,文彦博如何赢得生前身后名?
一生历四朝出将入相五十载,文彦博如何赢得生前身后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文彦博从小就聪颖过人,21岁进士及第,先后任知县、通判,后由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封潞国公,一生历四朝(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出将入相五十余年。史称:“公忠直亮,临事果断,皆有大臣之风,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纵观文彦博的一生,在艰难漫长、变幻不定的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无不显示着其令人叹服的机智和果毅,让他在关键时刻屡屡出奇制胜,名震四夷,不论身前身后都赢得朝廷内外的赞誉。(一)少小砺修养律己成大业文彦博名中的“彦”字是聪明好学的意思;“博”是博学多闻的意思。文彦博出身官宦世家。童年时代的文彦博,聪敏好学,严于律己。据说,文彦博小时候有两只罐子,做了好事就在其中一个罐子里放一颗红豆,做了坏事就在另一个罐子里放一粒黑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
· 清朝名臣李光地:生前报效国家身后家训传世
李光地在朝为官近50年,几经沉浮,在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宝岛台湾、治理河患等方面卓有贡献,康熙皇帝称赞说:“大臣中每事为我家计万世者,独此一老臣耳!”三藩之乱期间,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州举兵反清,控制了福建地区。此时,李光地恰好请假在家,他巧妙摆脱了耿精忠的招揽,并与叔父合谋对策,将《密陈机宜疏》做成蜡丸,让仆人送到京城,献给朝廷,帮助清兵出奇制胜。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成功之子郑经过世,其子郑克塽登上王位,郑氏家族继续占据台湾。此时,朝中大臣都主张招降,只有李光地建议发兵收复台湾,并用身家性命作担保,极力推荐施琅担任主帅。2年后,施琅率军大获全胜。台湾回归之后,康熙皇帝一时找不到有效的镇守办法。为此,李光地提出派1万名士兵镇守,然后陆续更换,每次3000人,该策略被采纳、施行,确保了台湾的长治久安,也巩固了东南沿海的国防屏障。史料记载,在直隶巡抚任上,李光地先后两次亲下基层,勘察漳河、子...
· 【晏氏网新闻】“嬴得生前身后名”――晏氏名人朝廷谥号赏析
“嬴得生前身后名”――晏氏名人朝廷谥号赏析2013年12月24日晏金洲在这个宣传正能量的时代,在这个倡廉的时代,在这个兴修家谱的时代,2013年12月22日晏殊故里进行了晏氏家庙大修庆典。全国晏氏宗亲800约人齐聚一堂。晏氏家庙座落在江西临川(今属进贤)文港镇晏殊村(原沙河晏家村)。晏氏家庙始建于北宋仁宗年间,祖庙;宗祠。古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作为祭祀祖先的场所。上古叫宗庙,唐朝始创私庙,宋改为家庙。看一个家族的历史,得谥号的先祖越多,说明先祖对当时的社会做出的贡献就得到了封建王朝统治者的高度评价。赏析晏氏名人得皇封谥号,对于当今发扬晏氏传统文化,振兴晏氏家族是有所裨益的。一、谥号根据对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表明,迟至周穆王前后,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加以谥号的做法已比较多。古代除对帝王可以称呼其“谥号”外,称呼大臣、学者名流的“谥号”也是一种尊重的称呼;有些人的谥号由于经常被后人...
· 三国名将邓艾生前身后事
在蒲城县洛滨镇后阿村附近,有一座已经被人们遗忘的墓冢,荒草萋萋,异常凄凉,可是要是提到墓冢中的主人――三国时期著名将领邓艾,大概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邓艾墓墓冢封土呈覆斗型,坐北朝南,原墓基封土高6米,底边长15米,宽13米,墓前曾有祠堂一座(现无),墓冢上留有碑石两通:一为前秦苻坚建元三年(公元367年)三月所建,碑文魏书,有一定艺术价值,于1970年移至西安碑林博物馆保存(墓冢上现仅留碑石底座);一为大金承安四年(公元1199年)十月所建(由于字迹剥蚀,年号不确),现仍耸立墓上。两块碑文均为重修《魏邓太尉祠记》。祠后封土即为邓艾墓,现存高约3.5米,底周约10米,夯土层可见少许残存瓦片。1983年7月被公布为蒲城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邓艾,字士载,义阳郡棘阳(今河南南阳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生于公元前197年,卒于公元前264年,终年67岁。曾任魏国大将军...
· 三让天下的他为何能赢得司马迁的赞誉?
太伯乃勾吴国之始君王、吴文化之始祖。司马迁借用孔子的话赞曰:“太伯可谓至德也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孔子为何称颂太伯为“至德”?太伯三让天下!网络配图《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奔荆蛮,自号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余家,立为吴太伯。”译文:太伯、仲雍二人是亲兄弟,生父即周太王。王位应传嫡长子,太伯为嫡长子,故太伯是当仁不让的继位人。但是太伯看到父亲特别喜欢三弟季历,且有意传位于他,而三弟本人也确实贤能。为了成全父亲的心愿,太伯决定主动让位。父亲病重,太伯带着二弟仲雍假借采药之名,远走荆蛮(后为吴国)。父亡,为让三弟顺利继位,作为长子的太伯拒不回去发丧。为表让贤决心,他进而文身断发,以示决绝之意,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