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为什么说燕昭王比刘备还狠?直接把大将乐毅提拔为齐王,与自己同级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18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说燕昭王比刘备还狠?直接把大将乐毅提拔为齐王,与自己同级,比刘备托孤还狠的燕昭王:直接把大将乐毅提拔为齐王,与自己同级。下面小编为大家

  比刘备托孤还狠的燕昭王:直接把大将乐毅提拔为齐王,与自己同级。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公元前280年,燕国王宫,这天又有人向燕昭王进谗言,说率领燕军灭掉齐国的大将乐毅其实想背叛燕国,在齐国自立为王,所以才没攻下最后两座孤城。燕昭王这已经记不到这是这个月第几波向他进谗言的人了,耳朵都要被这些话给磨出茧了。

  这时的燕昭王55岁,在那个年代已经是高龄的老人了,自打四年前从济西前线回国之后,燕昭王小病不断,到了这年病情越来越严重,经常休养,国务也只能交由太子负责,虽然经常生病,燕昭王的脑子还算清醒。而此时,除了齐国前线,他最担忧的就是太子与乐毅之间的嫌隙。

  太子出生时正赶上燕国发生子之之乱,自小跟着燕昭王寄人篱下、颠沛流离,直到燕回国即位才过上安稳日子,燕昭王是国君也是位父亲,出于对儿子愧疚,自小就对太子宠爱有加,只要不是犯太离谱的错误,也不会太责怪他,太子也就越来越放肆起来,直到乐毅来到燕国。

  乐毅在燕国主政之后,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太子的人在燕国骄纵惯了,自然免不了要被乐毅整治,起初太子还向乐毅求情。但乐毅是什么人,刚毅果敢铁面无私,该问责的问责该治罪的治罪,燕昭王为了国内的改革也支持乐毅,太子再也不敢像以前那般放肆,但太子不是燕昭王没有燕昭王那般的气度,看乐毅也越看越不顺眼,就想着等自己即位了收拾乐毅。

  燕昭王洞察人性,太子的想法自己心里跟明镜一样,想想自己越来越重的病情,于是今天,他要做一件事情表明自己的态度。

image.png

  今天,这小哥说完乐毅坏话,史籍中没有记载他的名字,就叫小哥甲吧,在殿中等候着燕昭王的斥责,按照以往,燕昭王斥责一顿就让人哪来的回哪去。挨顿骂不掉肉,但齐国人送来的钱可是真金白银,小哥甲心里盘算着齐国人送来的钱该怎么花,是买宅子呢还是再纳个妾,想到此处,心里美滋滋,几乎忘了自己还在大殿之上,差点要笑出声来。

  燕昭王一反常态,并没有当面斥责,而是下令,设宴,大宴群臣。百官面面相觑,难道说大王要拿下乐毅?就在宴会准备期间,官员们私下激烈讨论,是该挺乐毅还是倒乐毅。小哥甲心中更是窃喜,燕昭王不仅没有斥责还要设宴款待,自己说的话应该是起作用了,自己要飞黄腾达了,这时候已经有人围在小哥甲身边拍马屁了,小哥甲感觉自己人生就要到达了巅峰。

  宴会一开始,燕昭王就让小哥甲到面前来,小哥甲趋步到燕昭王面前,脚步比起往日都轻快了许多。燕昭王不等小哥甲问安,厉声斥道:

  “举国以礼贤者,非贪土地以遗子孙也。遭所传德薄,不能堪命,国人不顺。齐为无道,乘孤国之乱以害。寡人统位,痛之入骨,故广延群臣,外招宾客,以求报仇。其有成功者,尚欲与之同共燕国。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夷其宗庙,报塞先仇,齐国固乐君所有,非燕之所得也。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资治通鉴·周纪》

  不等小哥甲开口辩解,燕昭王下令,“拉出去,斩了”。《资治通鉴》的记载是“乃斩之”。众臣皆愕然,小哥甲就这样当了燕昭王的炮灰,自此燕昭王在位期间没人再敢对乐毅说三道四。

image.png

  杀完“猴”,燕昭王知道这步棋能堵住悠悠众口,但是堵不住太子与乐毅之间的嫌隙,越来越重的病情让燕昭王不得不考虑未来的安排。

  燕昭王决定在自己还有能力的时候尽力保全乐毅,于是派相国带着诸侯的车马仪仗前往齐国前线,立乐毅为齐王,同时赐给乐毅夫人王后的服装,赐给乐毅儿子公子的服装。

  好一招一石二鸟!这一手棋,燕昭王将其政治智慧发挥到了极致,我们分析下燕昭王这一步的精妙之处。

  乐毅如果受封,燕国失去齐地,后果呢?没有什么后果,燕昭王并不会心疼,因为济西之战燕昭王就已经完成夙愿,燕昭王并没有称霸和的野心,现在拥有的齐地都是乐毅的杰作,对于燕昭王来说属于意外地收获。

  况且齐地的人心所归的不是燕国,也不是燕昭王,而是乐毅,也就是说燕国所占领的齐国土地之所以能安居乐业平安无事,全是因为乐毅在此地镇守。

  而太子与乐毅交恶,自己百年后,以燕昭王对太子的了解,太子年轻气盛缺少磨炼,很容易意气用事,如果将乐毅撤职,齐境必定大乱,到时候肯定是保不住齐地的,而且起来燕军的损失会无限放大,不如现在以一种平和的方式失去齐地,以乐毅的威望齐地百姓也能接受。乐毅受封齐王,对燕国必然感激,自乐毅一世不会与燕国为敌,如此,既能保全太子即位后燕国的安稳,也能保全乐毅。

  乐毅如果不受封,但也会对燕昭王感恩戴德,终其一生都将效忠于燕国,同时也可以向太子证明乐毅没有任何野心,让太子知道乐毅是可以信任的,只要太子能够领会到这一良苦用心,如此,也能保全燕国的安稳和乐毅。

  乐毅选择了后者,《资治通鉴》记载:

  “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于是“齐人服其义,诸侯畏其信”,乐毅威望更高了。

image.png

  安排完这一切,燕昭王耳边也算清净了,可以安心养病,但是积劳成疾的燕昭王已经无力回天。

  公元前279年,燕国王宫无比嘈杂,大臣们跪在大殿外等候着燕昭王的消息。寝宫内,太子、王后和郭隗跪在燕昭王榻前,泪眼婆娑,医者们还在尽最后的努力,燕昭王用尽余力挥手让太子来到榻前,从嘴中挤出此生的最后几个字:“莫..要...辜负.......乐.....先生.....”言毕,昭王辞世。

  消息传到齐国前线,乐毅痛哭流涕,面向北方磕了三个响头后,不顾前线,带上亲随快马加鞭赶回燕国,只想再送昭王一程。

  后世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有一句:“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董卓尚有蔡邕为之一哭,何况昭王乐毅!

  回顾燕昭王一世,颠沛流离,扶大厦将倾,锐意进取,知人善任,拓地千里,终于在济水一战完成了自己平生夙愿,此生无悔,乐毅不负昭王重托,昭王用尽自己最后的余晖成全乐毅的美名。

  君臣至此,千古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罗贯中
罗贯中(1320年-1400年),名本,字贯中,以字行,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但他的籍贯在文学界和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一说是东原(今山东东平),一说是太原(今山西太原),一说是庐陵(江西吉安),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后两者不可确考。近年虽由于在山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了罗贯中之家谱,以及个人使用的印章,但并未说明其人为三国演义的作者。据最新研究,山西太原确有罗贯中,却是另一个杂剧家罗贯中(约1323年-约1397年),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最为可能是山东东平人。关于罗贯中太原说,主要见于明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其他史书不见记载。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不是贾仲明所写;也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存在抄写错误,将"东原"抄成"太原",而且历史上有一段时间今济南长清为中心毗连东平的一带正叫做“东太原”。有关他的许多事迹多为民间传说,因而一直以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燕昭王为什么要封乐毅为齐王?他为什么要拒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燕昭王封乐毅为齐王,乐毅为什么要坚辞拒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乐毅伐齐期间,在即墨受阻,三年无功。燕昭王身边有一小人进谗言,说乐毅现在攻城一点儿都不主动,还在齐地大做善事,收买人心,恐怕是不想回来了,自己要在那边当王。燕昭王听了,二话不说,在一个宴会上当场把他宰了,之后送乐毅的妻子、儿子到齐国,封乐毅为齐王,乐毅感动涕零,坚决不接受。为什么乐毅不能接受燕昭王的封赏?很简单,燕昭王诚信待人,对他仁至义尽,如果乐毅真要是做了齐王,部下会怎么想,齐国的百姓会怎么想,天下人会怎么想?燕昭王俗话说,诚信是人最大的资本。人在利益面前是会变得,何况是巨大的利益?乐毅率领燕国全国精锐伐齐,如果真的要反叛,燕昭王是拿他没办法的。既然没办法,与其扣押他的妻和子,最后弄得反目成仇,还不如顺水推舟,就封他个齐王:如果乐毅接受了,两国以后就结盟;如果不接受,乐毅以后必会死心塌...
· 乐毅为燕破齐的故事乐毅报燕王书怎么写的
乐毅为燕破齐的故事乐毅报燕王书怎么写的乐毅是非常聪慧又足智多谋的军事家,他也是魏将乐羊的后裔。乐毅他在为燕破齐这件事上帮助了燕昭王出计谋攻打,从而让他出了名。在攻打齐国中其中他为了燕昭王攻破了齐国70余座城池,这也说明他的胆识和才干都是非常不错的。乐毅本来是赵国人,但是在有人举荐他做官的时候他就去了魏国。几个国家中燕国是最弱小的,被各国列强欺辱着。燕昭王一直非常怨恨齐国,因为齐国趁燕国大乱时攻打了燕国。所以燕昭王就想招贤纳士,从而打败齐国。历史中记载,公元前314年,齐国一直就想向外扩张,乘燕国内乱时瞄准了燕国,这时候出兵占领燕都。后来在燕昭王即位之时,就开始想将齐国占领之仇给报了,开始广招揽人才,想开始攻打齐国。做为魏国使者的乐毅出使燕国,燕昭王有意招揽于他,就让他留在燕国,虽然乐毅是国家的,但是魏国愿意让他留在燕国,他就留下为燕国做事了。乐毅替燕国攻打齐国时,就有个小人向燕昭王进言,打...
· 刘备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就是刘邦的某某世孙?
刘备既然姓刘,应该是刘邦的后裔,但他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就是刘邦的某某世孙,而偏要选定中山靖王作为自己的先祖呢?这还得从这位“中山靖王”开始讲起。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的庶子,母亲为贾夫人,还有一个同产兄赵敬肃王刘彭祖。刘胜在前元三年被父亲封为中山王。汉武帝(刘胜的兄弟)刚即位,大臣都因为七国之乱的教训,对诸侯王进行百般挑剔,动不动就上告诸侯王的过失。建元三年,刘胜和代王刘登、长沙王刘发、济川王刘明一起到长安朝见弟弟汉武帝。汉武帝设宴款待他们,刘胜听见奏乐就哭了出来。汉武帝问他缘故,他借机向弟弟控诉被国相吹毛求疵,动不动就要进谗言。文辞雄壮,条理分明。汉武帝于是要求有司不得再欺凌诸侯王。一时之间,刘胜被誉为“汉之英籓”。网络配图当然了,这些只是背景,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刘胜这一辈子没干别的,专业“生孩子”。说起古代皇帝谁的儿子多,先给您请出几位瞧瞧。据传说,周文王有100个儿子,其中99个亲儿...
· 蒯彻说齐王
?在韩信与武涉的对话过程中,坐在武涉对面的齐国谋士蒯彻一直保持着沉默。刘邦身边有两大谋士,张良主“阳谋”,所献之计多磊落;陈平主“阴谋”,所献之计多功利。其实韩信身边同样是这样的格局,李左车主“阳谋”,蒯彻主“阴谋”。上次韩信采纳了蒯彻的袭齐计划得逞后,蒯彻在韩信心中的地位直线上升,甚至可以称为韩信身边的第一谋士,因为李左车已经不见于史籍了。要论江湖资历,蒯彻出道很早,并不比张良、陈平逊色。蒯彻对原赵王武臣献的重封范阳令徐公以平燕赵之地的战略,和张良后来劝刘邦重封雍齿以安群臣之心的战略在逻辑上是一致的,足见蒯彻之才。由于韩信是汉王刘邦的属下,所以张良、陈平是“帝国级”谋士,而蒯彻只能屈居其下,做“诸侯级”谋士,地位相差太大。蒯彻不服张良、陈平,可他却没有通达天庭之路,眼睁睁看着张良、陈平翻云覆雨,蒯彻的脸上写满了不服。如果蒯彻也想做“帝国级”谋士,眼下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劝说韩信独立于汉,自...
· 武涉说齐王
韩信受封齐王,在汉国军政两界没有引发任何不满,所有人都知道,韩信配得起这样的荣誉。而对韩信封齐王最为震惊的,是韩信曾经的主人与现在的敌人——西楚霸王项羽。项羽向来崇尚简单的暴力美学,鄙夷韩信这样的“阴谋制造者”,他一直在寻找机会证明“阴谋诡计”应该遭到可耻的失败。可项羽始终想不明白,上天为什么要垂青韩信这样的小人,任由他一路向东平推,几乎毁掉了自己的霸主事业。没有韩信,项羽吃定了刘邦,楚国将毫无争议地成为天下第一大国。而现在,韩信的北线战略顺利实现,对楚国完成了战略合围,不要再想什么征服天下了,能保住楚国的地盘就已经万幸了。最让项羽痛心的是,龙且的“二十万”大军顷刻间灰飞烟灭,实力远不如前的楚国几乎倾家荡产,项羽手上已经没有多少兵力。汉兵则越招越多,已经在数量上对自己形成了压倒性优势。韩信灭齐之后,用不了多久,就会率汉军重兵南下,与刘邦联手消灭自己。项羽并不惧死,但他却不甘心失败,在他的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