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李世民为什么要放390名死囚回家?约定秋后自觉回来受死的结果怎么样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97
转发:0
评论:0
李世民为什么要放390名死囚回家?约定秋后自觉回来受死的结果怎么样,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约定秋后自觉回来受死,猜猜结果如何呢,是很多人要的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约定秋后自觉回来受死,猜猜结果如何呢,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现如今提到唐太宗李世民,很多人对他的关注点基本上都在他是如何获得皇位,之后又是如何开创盛世大唐的“贞观之治”上面,亦或者就是八卦一下他与年轻时期的武则天之间的事情。其实作为我国古代著名帝王,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在历史上皆是罕有的,对内他率部平定了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对外开疆拓土,消灭东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等强敌,为李唐王朝的建立与强盛立下了赫赫战功。

  纵观贞观一朝,名臣大将林立,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可以说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治理下,国家河清海晏,社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全国被判死刑的囚犯也少之又少。已至在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约定秋后自觉回来受死,以彰显其为一代盛世贤君英主!

image.png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在刚刚诞生九年的李唐王朝首都长安城玄武门附近,发生了一场兄弟相残的惨剧,整个事件所牵连的人命高达数百人,甚至动摇了唐朝在河北地区的统治。这场政变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经此一搏,李世民一举杀死了两大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取得新任皇太子之位,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对于唐太宗李世民而言,如果没有发生玄武门之变,就没有他当皇帝这一回事,更谈不上后来的贞观之治了。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李世民登基后一手开创了享誉后世的贞观之治,然而李世民的皇位却是得来不正,所以在当时有很多人对唐太宗都不服气(比如说魏征),甚至扬言他绝对不会是一个好皇帝。而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是一位好皇帝,李世民执政期间经常以亡隋为戒,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其在位期间举贤任能,励精图治,薄赋尚俭,为政谨慎,很快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奠定了唐朝一百多年的繁荣的基础,被各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成一代明君圣主。

  可以说经过李世民多年的努力,唐朝的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而且在倡导节俭这方面还经常以身作则。为了整顿吏治李世民还沿用了隋文帝制定的死刑复奏制度,凡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经“三奏”才能处决死刑。在这样的严明法制下,犯法的人很少,被判死刑的就更少了。到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天下一派祥和,百姓安居乐业,唐太宗在审查复核案件时,看到30多个死囚案卷非常感慨,于是他便亲自前往长安死囚监狱视察一番。

image.png

  在视察的过程中,唐太宗李世民询问了这些死囚们的感受是什么,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感到后悔。当听到他们的回答后,李世民心生怜悯,于是下旨将这里390名死囚放回家过年,并约定次年秋后自觉回来受死。对此事《新唐书·刑法志》也曾记载道:“(贞观)六年,亲录囚徒,闵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于是,当时这390名死囚都被释放回家了,与家人团聚过年,并且这个过程没有设置监督。

  对于唐太宗李世民纵囚一事,当即就有大臣表示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死囚都是重犯凶徒,一旦放归,就好像是放虎归山,到时候想要再将他们归案那就难了!可最后的结果却不是他们猜想的那样,次年奇迹真的出现了,被释放回家的390个死囚都从全国各地返回京师长安,没有出现一个逃跑或者躲藏的。唐太宗大为感动,于是将死囚全部赦免,这就是后称为“死亡之约”的历史事件。一时间此事被传为美谈,也因为此事大诗人白居易还写下了一首诗咏颂大唐盛世,其中就有一句:“怨女三千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说的就是此事。

  可以说“李世民纵囚”是千百年来烩炙人口的故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也记载了这一事件,“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贞观七年,去岁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的确,李世民此举,曾被不少史学家视为奇迹,宣扬他一夜之间把罪大恶极的“小人”变成知礼守法的“君子”。这种神奇的教化之功,无疑也成为了“贞观之治”的一种点缀,以此来证明李世民宽广博爱的胸襟,以及作为盛世明君的文治武功。

image.png

  我们知道,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这样做,根本原因是巩固统治地位。但唐太宗施政仁德,爱民如子,也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历史上少有的明君,李世民刚刚称帝时,就有大臣劝其要“以威刑肃天下”,意思是通过刑法来提高自己的威信。但最终仁爱的唐太宗还是选择了魏征进谏的“仁政治天下”,执政后废除了诸多酷刑,对待死囚的复核尤其重视,必须要审核三次才可以,由此可见唐太宗对死刑的慎重态度。

  最后我们要说,对于唐太宗李世民得位不正之言,其实从古至今,大部分历史学家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持理解、同情甚至是赞赏的态度。当代作家柏杨先生就称赞:“中国人应该庆幸李世民先生夺嫡成功,李世民为中国带来名垂千古的‘贞观之治’,成为治世的典范。”的确,对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以来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而历史学家李敖先生更是盛赞:“唐太宗是历史上最有‘奇情’气质的英雄人物,柔情侠骨,一应俱全。除在政治性的‘俗情’以外,他还有许多‘奇情’,使江山多彩,为人类增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为什么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他们为何不逃走反而又回来受死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了皇位。虽然李世民称帝的方式受到了一定的争议,但他开创的大唐盛世,早已被后世所称赞。李世民为帝之后,虚怀纳谏,劝课农桑,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尤其是唐太宗在听从大臣们意见这件事,更是千古第一人,正如唐太宗自己所说的那样,“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正是这样的胸怀,使得贞观一朝犯人很少,被判死刑的就更少了。白居易在《新乐府》一诗中有这样一句,“怨女三千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把后宫三千宫女放回家跟亲人团聚,这已经是了不起的事情,可唐太宗还干了一件让人目瞪口呆的事情,释放死囚回家。贞观六年年末(632年),唐太宗审查复核案件时,看到30多个死囚案卷非常感慨,于是下旨将这些死囚放了回去,告知一年后的秋天来京城执行死刑。不仅如此,唐太宗下旨把全国牢房里的死囚都释放。于是,当时共390名死囚都被释放回家了,而且...
· 为什么李世民会放400死囚回家过年,之后全部回来领死?
李世民登基之后,虽然国泰民安,迎来了贞观盛世,可是他心里并不高兴。自从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夺得了政权,却也让天下人觉得皇上是一位心狠手辣的帝王。贞观六年的冬天,年关将至,李世民批阅着奏折,发现有一个申请处斩一批死囚。在古代,人们讲究天人感应,春夏生长,秋冬肃杀,按照惯例,死囚一般都会集中正在秋季处斩,剩下没处斩的人就等到来年秋天。快过年了,在监狱的死囚想念家人,因此每天哭泣。刑部官员没有办法,为了防止意外发生,所以申请提前处斩。李世民想了一会,突然来到了刑部监狱,亲自审问起犯人,刑部官员突遇此事兢兢战战,不知所措。但是让人放心的是,皇上陛下的脸上并不是平常冷峻的表情,而是充满了笑容,犹如菩萨般慈祥,接下来,就发生了中国司法史上最感人的一幕。李世民一个个询问死囚,是否受到委屈?死囚们都说自己犯了死罪,死有余辜,不冤枉,朝廷的处罚很公正。李世民大受感动,对这400死囚说:快过年了,我知道你们想...
· 他释放400“死囚”回家团圆,一人不少皆回来赴死!
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正式登基称帝,年号“贞观”。李世民相当勤勉,每天日理万机于是他下了一道诏书,广开言路,允许天下百姓自由地向他和百官提各种意见。即使加了奖赏,也没有进谏。于是他好不苦恼。一日,丞相长孙无忌——长孙皇后的哥哥入宫与李世民下棋解忧,没下几子,长孙无忌就惊呼:“哎呀,皇上的棋玄极了,玄而又玄”。又下几子,长孙无忌不断大叫:“玄啊,玄”,把个李世民搞得心烦意乱。李世民仍弄不明白长孙无忌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网络配图而后其问皇后,长孙皇后微微一笑,道:“皇上哪一件事跟玄字有关呀?”李世民仔细一忖,终于恍然大悟,原来长孙无忌这是暗指李世民射杀二兄的“玄武门之变”。也难怪,李世民亲手杀兄,不知底细的人皆以为李世民是个心狠手辣翻脸无情的君主,还有谁敢给他提意见?因此,当务之急,便是改变他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可是,从哪里入手呢?这晚,李世民又和往日一样批阅奏折,忽然被大理寺卿的奏折吸引...
· 古代处决死囚为什么要“秋后问斩”?
导读:为什么在古代问斩都要在秋后呢?其实,在中国古代的司法制度中,秋冬两季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问斩的,当然,春夏两季也不一定就不能问斩。但是为什么要秋后问斩,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秋后问斩”一词中的“秋后”一般是指秋、冬两季。“问”在司法领域的本义是审讯,后来衍生出了“判处”的意思,而“问斩”就是指判处死刑。文献上还有“问绞”、“问徒”、“问遣”等一组词,其中的“问”也都是指判决。从字面上看,“秋后问斩”就是指秋、冬两个季节可以判处和执行死刑。“秋后问斩”还要从它的源流谈起。网络配图从现有史料上看,“秋后问斩”最初可能是一种司法习惯,或是一种理想中的司法原则。我们已知的最早谈及了这个问题的材料是《左传》。《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传》记载蔡声子在与楚令尹子木对话时,就有“古之治民者,劝赏而畏刑,恤民不倦,赏以春夏,刑以秋冬”的说法。这一段对话非常有名,它也是“楚才晋用”这个成语的出处。蔡声子说秋冬...
· 李世民恩赦390名死囚回家团圆,最后有人回来受刑吗?
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在《新乐府》一诗中写过,“怨女三千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这句诗所讲述的是皇帝大赦天下,放久待在皇宫中的宫女出宫与家人团聚,和判了死刑的囚决定,让他们回家过年,一年后的秋后再回来问斩。其实就小编所接触到的古代史而言,皇帝的这种决定是非常荒谬的,死囚犯中谁会愿意在自由后还心甘情愿的前去赴死了?特别还是在科技没有那么发达的唐朝!但是经过小编仔细地考证,这件事是真实发生的,并且还被记载于正史之中。唐太宗李世民恩赦了390名死囚犯回家和家人团聚,相互约定一年后在京城一起行刑问斩,一年之后回来的人数让人吃惊,死囚犯的结局更是让人意外!清楚历史的读者应该都清楚李世民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公元626年,李世民手握兵权,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哥哥,也就是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和自己的弟弟,和李建成的李元吉,随后还以重兵围住了皇宫,逼迫自己的父亲,也就是当时的皇帝李渊退位。虽然说李世民是一位好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