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武则天为什么立李显为太子?背后原因有什么?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83
转发:0
评论:0
武则天为什么立李显为太子?背后原因有什么?,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显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690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显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690年九月九日,武则天在神都洛阳登基称帝,并将国号由“唐”改为“周”,史称“武周”。自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为期十五年的女皇统治时期。

  武则天登基时已年届六十七岁,按古人的标准来说,活到这个岁数已经算是“寿星”了,但同时也意味着来日无多。因此,早日为她的武周王朝选出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就成了当务之急的事情。不过,立谁做太子这个问题对武则天来说却显得特别艰难。

image.png

  当时有希望继承皇位的共有三人,分别是武则天的第三子李显(唐中宗,后被废黜皇位降为庐陵王)、第四子李旦(唐睿宗,690年被迫让位于武则天,并以皇嗣身份于宫中),以及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

  按照正常流程,皇位传给自己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便女皇也不例外。但问题在于,武则天的皇位本来就是从儿子手中抢来的,而且她还把李唐的江山改成了武周。如果让儿子成为太子,将来继承皇位,那这一切就等于白白瞎折腾了一场,用她的侄子武承嗣的话来说就是“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可如果立武承嗣为太子不仅不合情理,而且武则天自己也心有不甘,毕竟儿子再疏远也是儿子,侄子再亲近也只是侄子。

image.png

  因此,武则天在位初期就被选择继承人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到底是照顾武氏家族的利益,还是照顾自己亲生儿子的利益成为她最犹豫不决的问题。朝廷大臣依据各自的立场也泾渭分明地分成了两派,彼此势同水火。

  692年,大臣李昭德劝武则天放弃立武承嗣为太子的想法,他进谏道:“自古帝王,父子之间,都会为了权力互相争夺,何况姑侄?”武则天此时也意识到了让家族成员拥有过多权力的危险性,因此她立即下令升任武承嗣为太子少保(虚衔),并借此罢免了他的一切实权职务。后世不少人认为武则天此举就表明了她决定将皇位留给自己的儿子,其实不然。武则天明升暗降夺取武承嗣的权力,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朝廷不同利益集团的势力保持平衡和分裂。因为任何一个集团过于强大对皇帝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这是所有精明帝王的惯用手段,与立储实在没什么必然联系。

  真正让武则天下定决心将儿子立为太子是一件发生在698年的事件。当时武周正面临着日趋严重的财政危机,底层百姓对女皇的不满情绪也在逐渐上升,不少人开始怀念当年大唐盛世的光景。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关系,武则天接受了狄仁杰、吉顼等大臣的建议,将她的儿子李显从流放地召回洛阳,这是武则天打算由李氏家族继承皇位的明显信号。

  不过,信号总归是信号,还没确定下来的事情都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最终促使武则天付诸行动是源于一个可汗的突然捣乱。

image.png

  698年秋,默啜可汗率大军进犯,并宣称:“我世受李氏恩,闻李氏尽灭,唯两儿在,我今将兵辅立之。”为了抵御入侵,武则天立即派出军队前往迎战。同时又在国内进行紧急征兵,准备以人数上的优势压制骑兵的机动能力。然而过了一个月时间,征募到的兵员却不足千人。由于军情迫在眉睫,武则天只好打出了最后的“王牌”。她宣布任命李显为太子,并担任河北道元帅之职,统领大军讨伐。此令一经宣布,应征入伍者络绎不绝,没多久就征召到了五万大军。同年九月,新募集的军队开赴前线,默啜可汗认为战机已失,于是主动选择了退兵。

  一场意外入侵却促成了武则天正式决定将江山归还于李家,要说谁是李显复位的功臣,默啜可汗应当被记上一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神秘梦境:武则天决定立李显为太子?
导读:武则天曾多次废立太子李显,有意从自己的侄子武三思和武承嗣之间选择接班人,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立原来的庐陵王李显为太子,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她为何最终决定还天下于大唐呢?网络配图载初二年(690)九月初九日,在做了大量的铺垫之后,武则天在百官及帝室宗戚等六万余人的表请之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号曰“圣神皇帝”,改唐为周,革了李唐的命,并将李显定为皇位的继承人,皇太子李旦降为皇孙。那么,武则天难道就没有废李立武的想法吗?当然有!可是后来她为什么又把天下还给了李氏呢?据史料记载,这与名相狄仁杰的智劝和武则天的“怪梦”不无关系。狄仁杰的劝说很“走心”狄仁杰如何劝说武则天归还李唐天下,在《新唐书》、《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当中都有提及。《新唐书》:会后欲以武三思(武则天的侄子)为太子,以问宰相,众莫敢对。仁杰曰:“臣观天人未厌唐德。比匈奴犯边,陛下使梁王三思募勇士於市,逾月不及千人。庐陵王(唐...
· 武则天为什么会把懦弱的李显推上太子之位?原因是什么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庸懦的李显被武则天推上太子之位,竟是因为这个原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唐高宗李治在册立武则天为新皇后的一段时间里,心情非常好,因为皇后不仅端庄美丽,而且对自己百依百顺、小鸟依人,这正是他心中理想的皇后形象。显庆五年(660年)之后,高宗经常头晕目眩,两眼模糊,影响到了政务的处理。因为皇后天资聪慧,所以李治让她帮着自己处理政务,武则天乘机插手政治,开始参与国家大事,还拉拢了一批心腹之臣。刚开始,李治见皇后把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十分欣慰,也对她非常放心。但是慢慢地,武则天开始控制李治,李治的一举一动都被武则天的眼线监视着,李治察觉出皇后有了主导政局的趋势,甚至一度产生了废后的打算。但是没想到的是,他的计划竟然被武则天知道了。武则天是何等聪明之人,他太了解自己这位软弱的丈夫了,于是装作柔弱的模样,眼中带泪地向李治解释说:“陛下,臣妾只是见你身体欠佳,十分担心,才时时派人跟着您,...
· 揭秘女皇武则天立太子不立儿子立李显内幕
武则天曾多次废立太子李显,有意从自己的侄子武三思和武承嗣之间选择接班人,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立原来的庐陵王李显为太子,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她为何最终决定还天下于大唐呢?网络配图载初二年(690)九月初九日,在做了大量的铺垫之后,武则天在百官及帝室宗戚等六万余人的表请之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号曰“圣神皇帝”,改唐为周,革了李唐的命,并将李显定为皇位的继承人,皇太子李旦降为皇孙。那么,武则天难道就没有废李立武的想法吗?当然有!可是后来她为什么又把天下还给了李氏呢?据史料记载,这与名相狄仁杰的智劝和武则天的“怪梦”不无关系。狄仁杰的劝说很“走心”狄仁杰如何劝说武则天归还李唐天下,在《新唐书》、《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当中都有提及。《新唐书》:会后欲以武三思(武则天的侄子)为太子,以问宰相,众莫敢对。仁杰曰:“臣观天人未厌唐德。比匈奴犯边,陛下使梁王三思募勇士於市,逾月不及千人。庐陵王(唐中宗李...
· 武则天临终前为什么没有立武承嗣为太子
武承嗣,唐朝人士,在武则天当权时入朝为官,后依靠关系登上宰相之位。身居要职多年却未做出什么成绩,在职期间,为权势做尽阿谀奉承之事,甚至残害朝廷良臣。最终因自己的太子梦而忧愤致死。图片来源于网络武承嗣与武则天是姑妈与侄子的关系。武则天在刚当权时,为了的势力,选择重用自己的亲属。武承嗣因此而被起用踏入官途,承袭祖父的爵位,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之后利用关系爬上宰相之位。然而身在宰相这个要职多年,他却没有做出什么相应的贡献,只顾争权夺利,阿谀奉承,排除残害那些与自己意见不合的忠臣,做尽了腐败之事。在武则天称帝后,他被封为魏王,负责监督编修国史。之后,武承嗣对于权力的渴望和野心越来越大,在武则天立她的儿子李旦为太子后,武承嗣讨好乞求武则天跟他的宠臣,期望被立为太子,还怂恿其他与其同流合污的大臣上奏武则天,以武氏的天下不应该让李家的子孙当皇帝为由劝说武则天立他为太子。然而就在武则天为立子还是立侄为太子犹...
· 李勣为什么不反对李治立武则天为后?
李勣是李唐三朝元老,李治要立武则天为皇后,他为什么不反对?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能够行走在大唐权力核心的人物,个个智商都不低。他们有的忠厚实诚,有的机敏通透,有的左右逢源,有的唯利是图。而李唐三朝重臣李勣,称得上一个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人物。李勣,原姓“徐”,名为徐世勣。因为是初唐王朝的忠实拥趸者,被高祖李渊赐予“李”姓,又被称为李世勣。后来,为了避讳唐太宗李世民而改名李勣。这个祖籍曹州离狐的豪门之后,在大唐初年叱咤风云、战功赫赫,成为毫无争议的红人。“家多僮仆,积粟数千钟”的优裕家境和父亲“盖皆好惠施,拯济贫乏,不问亲疏”的性格特征深深地影响着李勣。生长在豪门深宅里,少年李勣淡看功名,不逐利禄,体恤下人。从小看到老,李勣少年生活的印记,影响了他的一生。生逢乱世,人的命运犹如一枚漂泊的浮萍。隋炀帝大业末年,尚未加冠的李勣就近加入反抗隋炀帝暴虐统治的瓦岗军(起兵于今河南省滑县东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