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明朝大臣堪称打不死的小强 三位皇帝都整不死他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9
转发:0
评论:0
明朝大臣堪称打不死的小强三位皇帝都整不死他,俗话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如果想杀掉一个人,简直是不费吹灰之力。然而

  俗话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如果想杀掉一个人,简直是不费吹灰之力。然而,在明朝时期,却有一位命非常硬的大臣,曾经因性格刚烈,敢于直谏,接连得罪了三位皇帝。令人意外的是,尽管这三位皇帝都曾想将他整死,他不仅没有被整死,且最终身居高位,死后追赠礼部侍郎,谥号“忠文”。

2c2200041794be7e9350.jpg

网络配图

  此人就是李时勉,江西吉安安福人,从小家境相当贫寒,却丝毫阻挡不住他对学习的热情。因学习刻苦,加上他天分过人,7岁就能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12岁出口成章,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永乐二年,30岁的李时勉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入文渊阁学习,并参与编修《太祖实录》的工作,因能力出众被授予刑部主事。

  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提出迁都之事宜,别的大臣都举双手赞成,并盛赞皇帝具有雄才大略,而李时勉却多次上书反对迁都,并列举了许多理由。明成祖本来就是暴脾气,已经忍了李时勉好几次了,他居然还敢公开在朝廷上反对,丝毫不给皇帝留情面,这让朱棣忍无可忍,命人将他打入大牢,一年多才被放出来,且官复原职。

1dc600025a48ae5dce6e.jpg

网络配图

  明成祖去世后,儿子朱高炽继承了皇位,史称“明仁宗”。按照常理来说,李时勉曾因直谏受过教训,应该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作为会低调一些。但是,他的脾气依旧没改,多次上疏议论政事,对于皇帝的决定进行严厉批评。有一次,他的一篇奏折内容得罪了皇帝,明仁宗就命人将他带到朝堂上,并让侍卫将李时勉三根肋骨打断,差点活活被打死。

  第二天一大早,明仁宗就下了一道圣旨,将他贬为交趾道御史,且命他每天审查一件狱案,提交一份议报告。李时勉仍然在报告中指责皇帝的错误,还没去交趾赴任,就被锦衣卫抓了过来,并且投入大牢之中。本来他伤势就很重,若不是狱中的一位锦衣卫对他特殊照顾,估计这次就挂在狱中了。明仁宗去世前,依旧没有原谅李时勉,留下的最后一道遗言就是:“李时勉在朝廷上侮辱朕。”

3e66000332905a670a68.jpg

网络配图

  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他想起了父亲临死前说的话,简直快气炸了,认为是李时勉将父亲活活气死,此仇不报则为不孝,果断让人将李时勉绑到西市斩首。在被斩首前,明宣宗过来问李时勉:“你当初在给先皇的奏折里都说了什么,导致他被气死了?”李时勉没有丝毫地畏惧,淡定地回道:“臣说在居丧守孝期间不宜亲近嫔妃,应该多与太子您多亲近,传授一些治国之道。”

  明宣宗听后,差点感动哭了,认为自己错怪了李时勉,亲自为他解绑,马上赦免了李时勉,恢复其侍读的官衔。另外,为了给李时勉压惊,还专门举办了一场宴会,并让满朝文武多向李时勉学习。纵观李时勉的一生,因敢于直谏多次得罪皇帝,祖孙三位皇帝就没把他整死,堪称“打不死的小强”。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朱棣、朱高炽及朱瞻基也都是明君,知道李时勉是个忠臣,并没有真心想杀掉他,否则的话,即使李时勉有九条命,也不够皇帝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打不死的小强,曾惹怒三位皇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历史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封建社会,皇帝最大,要在皇帝面前胡说八道,挨个打,下个狱,都是小意思,闹大了满门抄斩也是常事。不管是真心劝谏,还是故意找打博名声,其实都是风险很高的一件事。大明朝,有个文官,先后惹怒三代皇帝,又是下狱,又是被殴,两次差点没命,但都硬生生挺了过来,很有点小强打不死的风范。这个小强名叫李时勉,其实“时勉”是他的字,他其实叫李懋,不过大家都称呼他李时勉,这叫“以字行”。李时勉也算是皇族后代,他家的老祖宗可以追溯到南唐后主李煜的叔叔这一辈,是李煜的第17世侄孙。虽说是早就过气的皇族,但那也是皇族,家族的底蕴还是很深厚的。李时勉是个读书人,他少年读书的时候,弄出来一个典故,叫做“裹足纳桶”。据《明史李时勉传》,“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大冬天的,冷得要命,李时勉知道只要脚部保暖就不会觉得太冷,就拿皮毛把脚裹起来,还放进木...
· 刘禹锡为何堪称唐朝打不死的“小强”?
刘禹锡为何堪称唐朝打不死的“小强”?刘禹锡为何堪称唐朝打不死的“小强”?寄语:刘禹锡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诗人,在唐朝的文坛有着很高的地位,他一生仕途坎坷,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却屡遭贬谪,在地方上为官,到了年老才得以回京安养,但是这样的生涯也锻造了他不屈的性格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让他有更多的精力投身到文学哲学的研究之中,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和哲学观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刘禹锡被称为“打不死的小强”,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刘禹锡三度被贬的仕宦经历】贞元九年,21岁的刘禹锡进士及第。贞元二十一年(805),唐顺宗即位,志在改革弊政,但因触及权贵利益,改革很快宣告失败,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刘禹锡作为革新派人物被贬,外放朗州近十年。这是第一次被贬。元和九年十二月(815)奉召回京,次年因言得罪执政,又被贬连州刺史,迁夔州刺史、和州刺史。这是第二次被贬。宝历二年(826)奉调回洛阳,次年又因...
· 三国中谁都杀不死他不是太能打而是太能逃
三国中面对兵败或者被埋伏很多人选择死战到底,而有些人则选择逃跑,其实逃跑并没有什么不妥,毕竟保住性命才最重要。而三国中很多人不仅善于逃跑,还跑出了新意跑出了水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下三国中的逃跑大王。之所以曹操的逃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是因为他一生征战无数,打仗打得多了,失败就会多,失败多了逃跑次数就会多。网络配图曹操最开始的逃亡是因为他刺杀董卓未遂,那个时候不是很么人都敢拿着宝刀只身前往董卓府邸去刺杀董卓的。所以这个时候的曹操是一个为国为民的热血青年,他胸怀大志但是不够理性,幸好他随机应变成功逃离,还在逃亡过程中遇到了同样为国为民的陈宫。曹操的第二次逃亡是十八路诸侯大战董卓的时候,所有诸侯都想坐收渔翁之利,而只有曹操和孙坚愿意出兵。后孙坚没有追击得到了玉玺,而曹操带领骑兵追击却遇到了吕布的埋伏,要不是小兄弟曹洪把自己的马给了曹操,曹操怕是难以脱险。总体来说曹操的这两次逃亡还都是大义使...
· 三国中谁都杀不死他不是太能打而是太能逃!
三国中面对兵败或者被埋伏很多人选择死战到底,而有些人则选择逃跑,其实逃跑并没有什么不妥,毕竟保住性命才最重要。而三国中很多人不仅善于逃跑,还跑出了新意跑出了水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下三国中的逃跑大王。之所以曹操的逃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是因为他一生征战无数,打仗打得多了,失败就会多,失败多了逃跑次数就会多。网络配图曹操最开始的逃亡是因为他刺杀董卓未遂,那个时候不是很么人都敢拿着宝刀只身前往董卓府邸去刺杀董卓的。所以这个时候的曹操是一个为国为民的热血青年,他胸怀大志但是不够理性,幸好他随机应变成功逃离,还在逃亡过程中遇到了同样为国为民的陈宫。曹操的第二次逃亡是十八路诸侯大战董卓的时候,所有诸侯都想坐收渔翁之利,而只有曹操和孙坚愿意出兵。后孙坚没有追击得到了玉玺,而曹操带领骑兵追击却遇到了吕布的埋伏,要不是小兄弟曹洪把自己的马给了曹操,曹操怕是难以脱险。总体来说曹操的这两次逃亡还都是大义使...
· 明朝的宦官专权不死反而能延长200年?
纵观明朝历史,也曾出现过几次太监专权干政的现象,但是同历史上很多朝代宦官专权时欺上误国不同,明朝的太监干政时有时反而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太监也基本始终忠于明皇室。东汉中后期,交替出现外戚专权和宦官乱政,皇帝被随意废立,东汉在一定程度上是亡于宦官乱政。秦朝的大太监赵高矫诏杀死秦始皇长子扶苏,又设计害死丞相李斯,最后逼迫二世皇帝胡亥自杀,可谓欺君亡国。明朝曾出现过郑和、王振、刘瑾、冯保、汪直、魏忠贤等大太监。网络配图有明一代,宦官的权力实际上很大,明成祖可能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在他心目中,还是觉得宦官比较可靠,于是设立了东缉事厂,简称东厂,权力凌驾于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由皇帝的亲信武将与侍卫组成的锦衣卫之上。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西厂作为一个短命的特务机构,前后只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