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富不过三代,他家族却富了十代,三百子孙各有千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25
转发:0
评论:0
富不过三代,他家族却富了十代,三百子孙各有千秋,晚清大臣中,文武全才不多,曾国藩算一个,胡林翼也算一个。曾国藩曾自谦说胡林翼

  晚清大臣中,文武全才不多,曾国藩算一个,胡林翼也算一个。曾国藩曾自谦说胡林翼才干是自己的十倍。因为胡林翼不仅会领兵打仗,是湘军大佬,也懂得治理国家,擅长理财,懂经济。

  李鸿章晚年,与人谈旧事,常挂在口边的是“先师曾文正公”与“前辈胡文忠公”,可见这两个人的历史地位以及个人才干。

  曾国藩是临危受命,帮朝廷“反贼”,他的长处与其说在于领兵打仗,不如说在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blob.png

  首先,曾国藩人脉非常广,广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程度,曾国藩能在家乡迅速建立一支团练,靠的就是他广阔的人脉。从广州购买西洋炮火,找人来教他们操练阵法,都是要依靠他的人际关系网的。

  其次,他是一个文采很好的人,一个人很会写文,就会具有煽动性,写得东西就能获得别人认同。曾国藩的战斗檄文写得很好,抓住当时读书人的心理竭力煽动,将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也是他能够成功的原因所在。

blob.png

  再次,曾国藩是一个很会为人处世的人,他的为官之道直到今天还被人奉为圭臬。

  在曾国藩操持团练的时候,长沙有个绿营与他的队伍有点矛盾,他二话不说将团练迁到湘潭。有人说曾国藩的官位显赫,权势也大,完全不用怕他们。

  其实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尽可能减少自己的对立面,是聪明人的做法。

blob.png

  一个人高居官位,嫉妒你的人有,想看你笑话的人有,巴不得你摔下来的也有,这些人或明或暗,你是无法铲除的,即使铲除了,再上来的人对你的敌对情绪也还是一样。

  所以一个聪明人,要设法减少这种敌对情绪,古人有句话,“化戾气为祥和”,把负能量转化成正能量,没准这些敌人,还能变成助你一臂之力的贵人。

  曾国藩为人称道的地方很多,他不仅擅长治国,还擅长治家,他的家书在清朝末年是畅销书,到后来读书人几乎人手一本,而曾国藩的后世子孙也谨遵家书教导,个个都很有出息。

blob.png

  历史上很多英雄人物,都不善于治家,包括李世民这样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是一样,弄得家里乱七八糟,兄弟弑杀,儿女一个争气的也没有。

  他手下大臣的家庭也是一样,大都“富不过三代”,就家业凋零了。

  曾国藩的家族一直长盛不衰,得益于他出色的教育能力。

blob.png

  他的儿子还记得这样一件事,在他的爷爷去世那天,曾国藩沉痛地对他说:“我这辈子打仗不少,打仗也是造孽,是杀戮,我们曾家以后再也不能有武将,你们好好读书。” 纪泽含泪答应了,他们把曾国藩的话遵守下来,也算是为曾家积了阴德。

  曾国藩离世的时候,再三告诫子孙后代,除了武将,可以做任何职业,子孙答应下来。

  他的教育第一是孝道,这点他很以身作则。

blob.png

  第二,告诉子女要爱劳动。人的福气是有数的,如果只游手好闲,好吃懒做,那离灭亡也就不远了,如果能克勤克俭,甚至亲自劳动,福气会像雪球一样越来越多,最终让家业更兴旺。

  第三,慎独。即使在独处的时候,也不能放纵自己,要平静,要谦卑,要知道自己是谁,并且要谨慎。人在政治场合,只要稍有不慎,就会有灭顶之灾,而人在独处的时候,隔墙未必没有眼睛耳朵,要做到在任何场合都始终如一,才是远离灾祸的好方法。

  第四,要保持敬意。要对生命保持敬意,要对万事万物保持敬意。不要以为自己有多能耐,比你能耐的人多了去了,人一骄纵,就容易有灾祸,而越谦虚、越有敬畏心的人,则越容易成就大事业。

blob.png

  想想曾国藩,手握三十万精兵,却依然没有飞来横祸,而是平安到老,这与他慎独、敬畏的心不无关系。

  今天,曾国藩的后人已经到第十代,有突出成就的多达三百多人,虽然没有一个名气大过他,但那也是由于时代不同了,这些人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里还是很有名气的。

  曾国藩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神话,直到十代以后,还屹立不倒,是个牛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为什么家族富不过三代朝代兴旺不过三百?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说的是一个家族兴旺富贵往往不会超过三代人。而纵观历史,历朝历代的兴衰交替,似乎也走不出这个铁律,一个朝代由兴至衰往往不出三百年。这是命由天定还是自取灭亡?事实上,还真有点规律可循,总的来说也不过三个原因。富不过三代第一个,制度崩溃。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样,一个国家的运作,也需要完善的制度,人民循规蹈矩,官员发挥最大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国家的发展才会越来越昌盛。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制度成为百姓的桎梏,导致民怨沸腾,部族叛乱、众叛亲离,只会加速国家的灭亡。秦汉晋隋唐就是例子。第二个,气数已尽、寿终正寝。任何事物,物极必反,朝代也如此,由盛及衰也有一个自然过程。就像一个人,由婴儿开始,逐步走向壮年,同时也逐步走向衰亡。最后的时刻只是一个导火索,或者说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明朝就是如此。富不过三代第三,时运不济、外敌入侵。最好的例子就是宋朝了,外敌太强大,我不犯人,人要...
· 都说富不过三代为什么曾国藩家族数代兴旺呢
过去我们说中国式的大家族啊,往往是富不过三代,是吧,子孙后代到了第三代开始就不争气了,但是曾国藩价不一样。那么根据有关方面的这个调查统计啊,当今曾国藩兄弟的后人当中,还有240多名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那么曾国藩的家教有什么特殊之处呢,第一个特点就是不愿意子孙当大官,只希望他们成为君子。他认为科举很害人,为什么呢,因为科举这个事儿它难度确实是太高了,要走通这条路,偶然性很大,不是说你只靠努力或者你只有天才就肯定能走通这条路。为什么曾国藩父子考秀才都考那么难呢,曾国藩考七次,他父亲考了十七次呢。因为当时考秀才的录取率就很低,低到什么程度呢,98%的人通不过这一步的考试。所以你要想科举成功,你这一生至少要投入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全力攻读范围极窄的那的本应是教材,那么很多人浪费了十几年也不见得成功。你比如另一位晚清的名人左宗棠他也是位天才。他比曾国藩聪明得多了,但是一直没能考中进士。...
·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它却八百年长盛不衰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这个家族却八百年来长盛不衰。它是什么样的一个家族呢?长盛不衰八百年又是怎样才做到的呢?据范氏族谱载,唐信宗乾符元年(874年),由于中原战乱,河内范坤举家18口徙居浙江杭州,后移江苏南京,再徙至福建宁化,是为范氏入闽的始祖。至宋代,范氏称盛于福建,人才济济。范氏除在闽南一带发展繁衍外,又分出广东海阳、嘉应、梅州、大埔、长乐、陆丰、饶平等许多支派。从明末开始,闽、粤范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来有的又进而迁至海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宋朝名相范仲淹的名言,也古往今来无数知识份子的座右铭。范仲淹出身非常清寒,年轻时极穷,生活艰难,心想将来若能出人头地,定要救济贫苦者。后来当了宰相,便把俸禄拿出来购置义田,给贫穷无田地者耕作。范仲淹年轻时念书没有东西吃。在寺庙里念书,每一天煮一锅粥(我们现在称稀饭),把粥划成四格,每餐吃一块,过这样贫困的生活。到以后发达了,...
· 李氏家族倡导的分配法,让中国人富不过三代,可谓是一项善政
隋朝大业年间,有一个名叫刘弘基的家伙,被征发去前线打高丽。打高丽九死一生,刘弘基不想去送死,就想方设法逃避战争。我们家乡有句俗话:“做贼想牵牛”。古代的时候,牛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做贼牵牛,是大罪。我们家乡这句话的意思,是形容人罪行大。刘弘基为了逃避战争,就去偷杀别人的牛,然后去衙门自首。刘弘基犯了重罪,被朝廷抓起来,因此躲过了战争。刘弘基被家人从牢里赎出来之后,也是穷途末路了。刘弘基没办法,只能去太原投奔李渊。图为李渊影视形象,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李渊太原起兵。刘弘基是主要策划人之一。太原起兵之前,刘弘基与长孙顺德一起,活捉了王威和高君雅。起兵之后,刘弘基在霍邑斩杀宋老生。李渊称帝之后论功行赏,刘弘基被任命为十二卫大将军。大唐开国之后,刘大将军开启常败将军模式。李世民在浅水原与西秦皇帝薛举大战,李世民吃了大亏,十三万人马损失了一半多。刘弘基作为李世民部下八大总管之一,被薛举...
· 太监能成首富?最后却逃不过千刀万剐的宿命
太监是古代中国特有的一种职业,都说职业无分贵贱好坏,但太监这个职业还真的说不准。说他好的话他又将承受正常人难以接受的胜利疼痛,说他不好的话他又能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谋来不错的收入。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太监不少,例如七下西洋的郑和、“九千九百岁”魏忠贤以及大太监李莲英等,好坏尚且不论,能在这个位置上混出名声至少说明此人不简单。而今天小编就要给大家介绍另一位“不简单”的太监——刘瑾,一起来看看吧。网络配图要说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最严重的,那还得是明朝,而刘瑾则就是这个朝代的“特产”。刘瑾原姓谈,于1451年出生于陕西兴平。六岁时被太监刘顺带入宫中并接受净身成为了一个小太监,而他的姓氏从此也改成了刘。不得不说,刘瑾运气不错,进宫之后他被分配到了太子朱厚照的身边。刘瑾知道太子是以后明朝的老大,便与身边的几个太监小伙伴马永成、高凤等七人使出浑身解数来笼络当时年仅十岁的太子。1505年,明孝宗驾崩,太子明武宗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