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他的作品被封杀,原因居然是触怒了风流宰相谢安石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25
转发:0
评论:0
他的作品被封杀,原因居然是触怒了风流宰相谢安石,庾道季诧谢公曰:“裴郎云:‘谢安谓裴郎乃可不恶,何得为复饮酒?’裴郎又云:‘

  庾道季诧谢公曰:“裴郎云:‘谢安谓裴郎乃可不恶,何得为复饮酒?’裴郎又云:‘谢安目支道林如九方臯之相马,略其玄黄,取其隽逸。’”谢公云:“都无此二语,裴自为此辞耳!”庾意甚不以为好,因陈东亭《经酒垆下赋》,读毕,都不下赏裁,直云:“君乃复作裴氏学!”于此《语林》遂废。今时有者,皆是先写,无复谢语。

  根据南北朝时檀道鸾所著《续晋阳秋》记载,裴启的《语林》写于晋哀帝隆和年间(隆和元年为公元362年),该书记载了魏晋时期名士们的言谈、容止和轶闻,开了志人笔记之风,比诞生于南北朝时期的《世说新语》早了半个多世纪。《语林》写成后,“大为远近所传。时流年少,无不传写……”可以算得上是当时的畅销书了。

1515749927347598.jpg

  在《语林》中,记载了谢安的一条言行,但后来被谢安矢口否认,以沉静、从容著称的谢安甚至为此大怒。事情是这样的,一天,谢安的同事庾道季拉着谢安的手说:“谢丞相,裴启说您跟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风神已佳,为什么还喝酒呢?裴启还说:谢安评价支遁,就好比九方臯相马,不重外表,只观风神。”谢安一听就怒了:“我从没说过这两句话,它们都是姓裴的自己编的!”庾道季一愣,随后又拿出了王珣的《经酒垆下赋》展示给谢安,后者读过未发一字评论,而是告诉庾道季:“你也要学裴启吗?”实际上,庾道季本是想告诉谢安,裴启写的也未必都是无中生有,比如在《语林》中就记载了王珣作《经酒垆下赋》之事。但没想到,谢安更加不快了。

  谢安之怒,在根儿上并不是因为裴启,只能说裴启当了替罪羊。谢安之所以拿《语林》发火,事实上与王珣交恶有关。王珣是王导之孙,东晋书法家,官至尚书令,封东亭侯。他长期为桓温部下,深得信赖。桓温去世后,王又做新钻营,谢安以其弄权术而恶之。及至执政,谢安有意包括王珣在内的琅邪王家,并支持弟弟谢万的女儿与王珣离婚。其实,王珣没有谢安想象的那么糟糕。说到王珣善于钻营,那不过是王家于仕途上的主动进取罢了。只允许你谢家有自己的门风,不允许王家有?谢安去世时,王珣正在会稽,但还是连夜奔赴建康吊唁,却为谢安属下所阻,告诉他:“我们的老领导谢丞相,生前从来不想见您这位客人!”话说得够绝。王珣不为所动,径直走去于灵前哭吊,然后竟自出门而去。由此可见王珣并非恶人。

1515749941686516.jpg

  在《语林》中,裴启用非常欣赏的笔调记叙了王珣作《经酒垆下赋》的事,并在文后附载了该文,称其“甚有才情”。《经酒垆下赋》记叙了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位居高官后经黄公酒垆,追忆年轻时与阮籍、嵇康一起喝酒的故事。也就是说王珣的这篇作品是歌颂王家先人的。而且,谢安认为王戎的此条故事也不属实,是东晋好事者虚构的(未必如此)。这所有的一切,引起了谢安的不快,遂废其书。

  即使谢安真的没说过那两句话,《语林》之罪也不至于被废。而因与王家交恶,而恨见《语林》中记载《经酒垆下赋》,已是无此雅量的问题了。封杀裴启的《语林》,成为谢安一生的瑕疵。《语林》虽被废,但并未完全散失,其中很多条目直接为《世说新语》所采用,也见于他人的引文中,让我们在今天仍能得窥其貌。我很欣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史名人屈原的一些作品居然是楷模他?
屈原的作品中,有三处提及伍子胥:一是《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二是《惜往日》“吴信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三是《悲回风》“浮江淮以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屈原在这三篇诗作中是否咏叹伍子胥呢?古今学者存在“是”与“否”两大阵营,否认者甚至否定了屈原作品的著作权。特别是在近代学者之中,对此争议颇多,至今尚无定论。王逸《楚辞章句》的《九章•涉江》注“伍子逢殃兮”时说:“伍子,伍子胥也,为吴王夫差臣,谏令伐越,夫差不听,遂赐剑而自杀。”郝志达《楚辞今注今译》(1)注释说:“伍子,即伍子胥,伍员,为春秋吴王夫差臣,曾劝说吴王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后被疏远,以至遭到吴王赐剑而死的下场。”汉代的王逸及宋代的洪兴祖、朱熹等诸家均认为,屈原作品中的伍子即指伍子胥,而且与屈原负谗、见疏的遭遇相似,因此认为屈原是赞叹伍子胥的。但到宋理宗时期,魏了翁《鹤山渠阳经外抄》载:“《九...
· 谢洛夫的作品特点是什么?谢洛夫的艺术成就
位于中国北部的俄罗斯不仅拥有广阔的土地、强悍的民族性格,而且还诞生了诸多伟大的艺术家,谢洛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谢洛夫是俄罗斯著名的画家,其主要生活轨迹集中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但谢洛夫的作品则影响了接下来的一个世纪,直到现在依然是俄罗斯美术史值得骄傲的人物。谢洛夫的作品主要集中于人物的写生,通过油画的渲染效果,将人物的性格反映的栩栩如生,且不生灵气。正如之前的一位中国美术大师所言,谢洛夫的作品融入的不仅是颜料,更多的是人物本身的精气神。在谢洛夫的作品中,有的人物表现出那个时代的生活于俄罗斯所拥有的封闭个性,有的则优柔华贵、颇有沙皇俄国贵族的气质,还有的集中表现了学者的对于知识真理的孜孜以求。此外,谢洛夫的作品不乏对于下层平民生活的关注,这也反映出谢洛夫对于人间疾苦的关怀。初次赏识谢洛夫的作品,便能够被其深入浅出的画风所打动。尤其是其对于人物性格刻画方面给人带来的持久恒新的映象。画如其人...
· 风流宰相谢安
[谢安像]谢安(320~385)字安石,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很早就出名,却屡次辞去征聘,只顾带着女妓游山玩水。40多岁才开始做官,历任征西大将军(桓温)司马、吴兴太守、吏部尚书等职。谢安因“从容而杜(桓温的)奸谋,宴行而清群寇(苻秦等)”而成一代名相,也因此使孝武帝疏忌,令皇弟司马道子夺去谢安兵权。谢安为求自保,请准出镇广陵,太元十年病逝。谢安性好音乐,位居宰相,守丧期间也不废乐,士族仿效,遂成风俗。因为声名很盛,世人竞相模仿他,竟使他的举动往往成为一时风尚,被人称为“风流宰相”。
· 被清朝“封杀”的明末名将:袁可立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袁可立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袁可立明朝万历十七年进士,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帝,为“四朝元老”之臣,受“五世恩荣”之赏,历任苏州府推官、巡城御史、左通政、兵部尚书等职。袁可立与明末袁崇焕、袁应泰,并称“武三袁”,被后世称为“后金粉碎机”。可惜袁可立受高攀龙、冯从吾等东林士子影响太深,卷入党宦之争,与魏忠贤阉党矛盾激化,三上疏辞,此后他绝意仕进,被弃置于家,闭门不出,最终病逝,是“武三袁”中唯一得以善终之人。天启年间,广宁失守,朝野震动,京师。天启帝日夜忧于边事,“弹压登莱非公不可,于是以节钺授公,加左通政袁可立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等处地方备兵防海赞理征东军务”。袁可立抚登三载,厉兵秣马,拓地筑城,招抚流民,屯兵各岛间,步步推进海上防御,使努尔哈赤就地蜷缩无以西窥。特别是率登莱水师“联络诸岛,收复旅顺”,使...
· 无宰相之度:宰相李德裕为何执意封杀白居易?
李德裕小的时候是一个神童,小小年纪就颇有见识,连唐宪宗都非常欣赏他,经常把李德裕抱在怀中,让他坐在自己的膝盖上。李德裕的父亲叫做李吉甫,也是唐朝的一个宰相,生了这样一个神童儿子,李吉甫自然是非常骄傲,经常在同僚面前炫耀自己的宝宝。大家看在宰相大人的面子上,就算人家儿子是2B,也会说成神童,何况李德裕确实了不起。可正因为吹嘘的人实在太多,当李吉甫特意跑到宰相武元衡的面前吹嘘自己孩子的时候,武元衡表示不屑一顾,不就一小P孩吗,有必要说得那么神奇吗?李吉甫不高兴了,人人都夸自己孩子的时候,就算是武元衡没有批评,也让李吉甫心中不是味道。于是,李吉甫特地把李德裕从家里带到尚书省,让李德裕去拜见武元衡,让武元衡亲眼见识下自己的孩子是多么了不起。到了尚书省,恰巧有人找李吉甫,李吉甫就让儿子李德裕坐在自己的办公室看看书,打发时间。自己转身出门办事去了。这时候武元衡来了,看到李德裕很高兴。李德裕呢,初次见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