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中国最神秘村庄:一代文豪苏东坡为何安葬于河南这个县?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81
转发:0
评论:0
中国最神秘村庄:一代文豪苏东坡为何安葬于河南这个县?,提到三苏,大家都知道是北宋年间名震天下的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其中尤以苏轼

  提到三苏,大家都知道是北宋年间名震天下的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其中尤以苏轼成就最为突出,但“三苏坟”在河南境内却是鲜为人知。原籍四川眉山的苏轼,名冠天下,本应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可他没有葬在老家四川眉山,也没葬在客死的常州,更没有葬在他曾经被贬谪的地方,却为何长眠于千里之外的河南郏县?

  在平顶山市郏县县城西北的27公里处,有座“峰峦绵亘,状如列眉”的小峨眉山。其山东麓,中顶莲花山和两座小峨眉山形成一箕形山坳,因安葬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苏辙两兄弟的遗骨和其父苏洵的衣冠而闻名遐迩。

  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苏轼病卒于常州。次年,苏辙遵其“即死,葬我嵩山下,予我为铭”的遗愿,葬苏轼于小峨嵋。11年以后,苏辙于政和二年(1112年)卒于许昌,葬于此。其后,苏轼子孙相继安葬在这里。到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郏县尹杨允置苏洵衣冠“座诸两公之间”,自此始称“三苏坟”。由此看三苏葬郏源于苏轼。

  三苏坟坟院坐北面南,门楼里矗立着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苏轼“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这首《狱中寄子由》诗,是苏轼因“乌台诗案”在开封监狱时,感觉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惶恐匆忙间写给弟弟苏辙的。后人猜测诗句中的“是处青山”指的是安徽湖州,可最终苏轼没有葬在老家四川眉山,也没葬在客死的常州,而是葬在了距家乡千里之外的中原——河南郏县。

  苏轼葬郏九百多年来,围绕着“三苏坟”产生过许多未解之谜,其中人们最好奇的就是苏轼为什么选择郏县作为他的长眠之地。按照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人死后归葬故里、埋在祖坟是首选方案,而苏轼、苏辙兄弟俩,却最终将郏县作为归宿,令人不解。

  元明清以来关注此问题的学者作了不少研究。归纳起来,苏轼葬郏的原因有四种说法。

1516269556677545.png

  一 酷似家乡峨眉的“形胜说”

  “形胜说”也是传统的解释。苏轼生前曾被贬到汝州当一个没有实权的团练副使。在团练副使任上,他看到这里的小峨眉山风景奇秀,仿佛家乡的山貌,于是选定这里为他的归宿。《中国名胜词典》中对于郏县三苏坟就是这么解释的。

  不过,苏轼生前虽然没有汝州上任,可并不能说明苏轼没有来过这里。“三苏坟”位于许(昌)洛(阳)交通要冲,从汉代起就是“东西孔道”,苏轼进京办事,必须得走这条道!根据史料记载,苏轼经过许洛古道的机会至少有5次。

  既然苏轼路过此地多次,站立在小峨眉山的山巅,北望嵩岳,南瞰汝水,两道山岗东西对峙,青山绿水,风景如画,情不自禁赞叹此处美若家乡的峨眉山,也在情理之中。

  二、宜亡灵安息的“土厚水深”说

  位于嵩少南麓的郏县峨眉山,“土厚水深”,既宜在世人之生存,当也宜过世人亡灵的安息。

  学者刘英照在《苏轼为何葬在郏县小峨眉山》一文中提出,苏轼与苏辙告别,写下《别子由三首兼别迟》,其中第二首写道:“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水南卜宅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又闻缑山好泉眼,傍市穿林泻冰玉。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

  诗中虽没写到小峨眉山,但颍水、伊川、缑山等都在汝州附近,也可以理解为包括小峨眉山在内的嵩山一带山水。苏轼在诗中表达了想在嵩山下寻一乐土,作为归隐之地的愿望。此后苏轼念念不忘,多次流露在文字中,却一直未能如愿。或许,就有了临终前“葬我于嵩山下”的遗愿。

  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刘继增认为,苏辙写过:“葬我嵩少,土厚水深”“举棺从之,土厚且坚实”。或许,是嵩少南麓的郏县小峨眉山土厚水深,为北宋士人所崇尚,苏氏兄弟才看中了此地。

1516269584837696.png

  三、自家田地辟设的“苏氏族茔”说

  其实,在苏轼葬郏之前,苏家已有人埋葬于此。《苏东坡文集》一书中的《与子由弟十简》第八简写道:“葬地,弟请一面果决,八郎妇可用,吾无不可用。更破千缗买地,何如留作丧事,千万勿徇俗也。”苏轼是说,他死后,葬地请苏辙果断作出抉择,八郎妇(苏辙三子苏远的夫人黄氏)先入的葬地,也可以作为自己的葬地,节省下来购置墓地的千缗(一千文为一缗),还可以用作葬时的花销。

  原来苏东坡既没有到此亲勘葬地,也没有为小峨眉命名,所谓“即死,葬我嵩山下”,是告诫弟弟不要再花钱另买葬地,就用自家田地的叮嘱。所谓苏轼葬郏实际安葬的是四个亡灵,出现的是三个坟墓,起初这里就是以族墓的形式出现的。

  苏轼葬郏的真正原因:这里是轼、辙兄弟二人于困顿无奈中在自家田地上辟设的流寓在外的苏氏族茔。苏轼归葬小峨眉完全是一任自然,天意巧合。

  四、家境不济说

  有撰文曾提到,苏轼、苏辙虽遇赦北归,但因长期遭贬而贫病交加,晚境凄凉。况且其寓居之地距故里眉州眉山千山万水,道途险阻,不论走水路逆长江过三峡,还是走陆路越秦岭行蜀道,均非易事。所以归葬故里之愿望终不获济。元至顺元年(1330)诏礼部旌行文之郏,维修苏坟。孙友仁在他撰写的神道碑阴记中提出此说。

  以上的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作为依据事理推测之言,缺乏直接证据。“土厚水深”说,直接从苏轼、苏辙留下的文字里找出的直接证据作支撑,最有说服力。

  人生有两处颇值得纪念,一处是生地,一处是葬地。一个是人生旅程的开启,一个生命轨迹的终结。人并不能择其生地,却可以选择止归之所。苏东坡为何选中郏县为他的最终归宿,不仅给后人留下了这个千古难解之谜,也给郏县平添了一种厚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郯城县的于氏村庄
郯城县历史悠久,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14年)为越国所灭。秦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所。唐贞观六年撤县入下邳,元和中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末复置郯城县,明清之后县域有变,县名未易。建国后隶属临沂地区。郯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端,地理坐标东经118°05′—118°31′,北纬34°22′—34°56′。南与苏北邳州、新沂、东海三县市交界;北与临沂、临沭、苍山三县市接壤。境南北长约65公里,东西宽32公里,总面积131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1123.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
· 郯城县的于氏村庄
郯城县历史悠久,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14年)为越国所灭。秦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所。唐贞观六年撤县入下邳,元和中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末复置郯城县,明清之后县域有变,县名未易。建国后隶属临沂地区。郯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端,地理坐标东经118°05′—118°31′,北纬34°22′—34°56′。南与苏北邳州、新沂、东海三县市交界;北与临沂、临沭、苍山三县市接壤。境南北长约65公里,东西宽32公里,总面积131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1123.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
· 堪称中国最神秘的姓氏“许世”,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
泱泱中华数千年,民族交流融合,留下了无数文明遗迹,姓氏文化也衍生出无数分支派系。看金庸的小说,大家会看到一些武侠风和民族风满满的姓氏,慕容、令狐、完颜、耶律。东方等等。但随着古墓发掘,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的这个姓氏,全国只有一家,可以说是中国最神秘的一个姓氏。许世的由来这就是“许世”。许世家族的祖先渊源,其实是来华避祸的外国王子。明朝时期,一位锡兰王子世利巴交剌惹来中国游历后,国内发生政变,王子的表亲夺权篡位并且想除掉他。无奈之下,世利巴交剌惹只能避居国内。后来因为名字交流不方便,干脆取了名字的第一个字的“世”为汉姓,子孙后代也都以“世”为姓。定居中国后,世家人丁并不兴旺。到清朝时,“世”家香火即将断代,没有男丁,“世”家就让一位姓许的人入赘,并将孩子姓氏定为“许世”。古墓开掘,掀起百年秘密1996年12月,泉州市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专家刘志成,在泉州市东郊的清泉山上发掘了“许世坑”。2000年...
· 韩愈:一代文豪真性情
本文在调侃之中,也让我们见识了一位有血有肉的韩愈。有一个人喜欢探险,与朋友一起攀登华山最高峰。真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上去之后,觉得无法下来,于是就写遗书,发狂痛哭。要不是华阴县令闻讯赶来,多方设法,还真要呆在山上飞升了。这个人不是别人,乃是——韩愈。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韩愈是一个儒家的卫道士。苏轼说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越发让人敬而远之。但是,如果我们走近他,你会发现,他还是一个挺逗的人。他并不古板,跟我们一样,也爱发牢骚,也常说些酸不拉几的话。与文学青年在一起时,好为人师,如果你去讨教,他肯定热心得不得了。有时候,也喜欢拉帮结派,交结天下才学之士,而且毫不在乎人家的身份地位。只有一样,可能与你我不一样,那就是他蔑视官场潜规则,有时敢冒风险说真话,说鬼话,说“不正确”的话。且说有一天,贾岛骑在驴上,正为他的那句“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伤脑筋,到底是用“敲”好呢还是用“推”...
· 探秘:中国最神秘的帝王陵
我国大大小小的古代墓葬无数,帝王级别的大墓也有很多。但有一座帝王墓葬很是邪门,至今无人敢盗。那么毫无疑问是武则天和唐高宗的“万年寿域”——乾陵。这座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12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动人数40万之多,乾陵所在的梁山几乎被挖走了一半。然而时至今日,乾陵依然不抛弃、不放弃,像许三多一样恪尽职守地保护着主人武则天和丈夫李治的遗体。我们不禁要问,汉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扫荡了,康熙大帝连骨头都凑不齐了,为什么单单武则天的乾陵可以独善其身?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3公里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在唐代都城长安西北方向约87公里处;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也是唯一一座女皇陵。该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神龙二年加盖,采用依山为陵的建造方式。乾陵最著名的就是它气势磅礴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