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明仁宗朱高炽简介及其死因 朱高炽传位给谁?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94
转发:0
评论:0
明仁宗朱高炽简介及其死因朱高炽传位给谁?,明朝第四个皇帝:明仁宗朱高炽,成祖朱棣的长子,生于洪武十一年,生母徐皇后。早

  明朝第四个皇帝:明仁宗朱高炽,成祖朱棣的长子,生于洪武十一年,生母徐皇后。早在洪武时期,朱高炽就被立为燕王世子,而且由于它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的喜爱。美中不足的是朱高炽身体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因此对于一生嗜武的成祖来讲,他并不喜欢这个儿子。

  靖难之役爆发以后,朱高炽曾与母亲徐氏成功地阻挡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保住了北京城。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此后由于他身体肥胖,不便随军作战,因此成祖将他留在后方,这样皇二子朱高煦就走上了前台。

  朱高煦与成祖颇有几分相像,而且作战勇猛,在武将中威信很高,在战斗中他曾多次救成祖与危难之际,成祖也曾许愿说,“你大哥多病,将来皇位必将是你的。”听了这话,朱高煦的热情更加高涨,在整个靖难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

  靖难成功之后,朱棣登上了皇位,但就立皇太子的问题上又出现了犹豫,朱高炽由于仁爱,儒雅,深得文臣们的拥戴,而且他是太祖皇帝亲自为朱棣选择的燕世子,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在封建社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而朱高煦性格颇似成祖,武勇英俊,在靖难中立下大功,而且成祖也曾亲自许愿将皇位传给他,就成祖本人来讲,他是希望立朱高煦的,他觉得朱高炽过于仁弱,将来会遭人胁迫。

  但是最终成祖还是立了朱高炽为太子,因为文臣的力量实在太大了,在和平时期,掌握了文臣就相当于掌握了国家,武将的本嘴拙舌怎么也抵不上文臣的笔和嘴,而且朱高炽作为世子的时候确实没有什么重大的错误,因此废之无名,很重要的一点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深得朱棣的喜爱,著名的文臣解缙曾经以“好圣孙”来说服成祖,成祖终于下定了决心。这与清代雍正皇帝的即位有异曲同工之妙。

  朱高煦并没有就这样屈服,他迟迟不肯就藩,留在京城伺机行动,他先是进谗言使得立储的第一功臣解缙遭到贬黜,几年之后惨遭杀害,然后私养了许多武士图谋不轨,好在杨士奇、徐皇后说服了朱棣削夺了朱高煦的部分护卫,强令他就藩乐安。高煦与高炽之争才算暂时告一段落。

  谁知半路又杀出个程咬金,皇三子朱高燧在成祖得病期间曾密谋杀死成祖,然后矫召即位,幸得有人告密,一场灾难才没有降临,事后,由于朱高炽为朱高燧求情,成祖总算没有再追究。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八,六十五岁的永乐皇帝在北征反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因此秘不发丧,将军中的漆器融成一口大棺材,将成祖的遗体装入棺材中。

  每日还是照例进餐、请安,只是皇帝的车帘再也没有掀开、皇帝也在没有说话,军中一切如常,同时,派杨荣与太监海寿进京密报,朱高炽得知后立即派儿子朱瞻基出京迎丧,由于大臣们的精心安排,总算没有爆发什么叛乱,政权得以平稳过渡。

  朱高炽即位后,改元洪熙,开始了他一系列的改革,他废除了古代的宫刑,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的采办珠宝;他处处以唐太宗为楷模,爱民如子,他下令减免赋税,对于受灾的地区无偿给以赈济,开放一些山泽,供农民渔猎,对于流民一改往常的刑罚,采取妥善安置的做法,这一切都使得洪熙朝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明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也是史称“仁宣之治”的开端。

  在思想上,他崇尚儒学,褒奖忠孝,他统治期间儒家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许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朝忠臣方孝儒的冤案,永乐朝解缙的冤案都在这一时期得到平反。仁宗非常善于纳谏,曾经给杨士奇等人一枚小印,鼓励他们进谏,因此洪熙朝政治非常清明,朝臣可以各抒己见,皇帝可以择善而行。

  洪熙皇帝对科举制度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时由于南方人聪明而且刻苦,进士之中多为南方人,但北方人天性纯朴,忠贞,也是皇家不可或缺的支柱,但北方人文采出众的较少,为了保证北方人可以考中进士,洪熙皇帝规定了取中比例“南六北四”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

  洪熙元年五月二十九日。仁宗皇帝由于心脏病突发猝死,终年四十七岁。有人曾提出仁宗在位不到一年,因此对于他的贡献提出了质疑,但是殊不知成祖在位期间有大部分时间都在北争,朝中的政务一直是交给朱高炽来掌管,因此他又充分的时间来推行自己政策,为自己即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加上这段时间,朱高炽对明朝做出的贡献就毋庸置疑了。明仁宗朱高炽不愧为一代仁主的称号。

      明仁宗的死因

  明仁宗的死因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有暴弊说、纵欲说、谋杀说。这几种说法似乎也只有几本记载的史书上找到些蛛丝马迹。都不可全信,史学家的推测而已。我的看法是“暴弊说”。

  理由之一,遗传病。永乐之后,皇帝多早丧。明仁宗外,四十岁前死的还有宣宗、英宗、代宗、孝宗、武宗、穆宗、光宗和熹宗。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他家是不是在心血管方面有啥遗传性疾病。尤其是仁、宣、穆宗均为暴毙,所以有了以上推测。而穆宗确系中风。

  理由之二,据《明史》载朱棣当年曾对朱高煦说过“世子多疾,自勉之”的话。可以知道仁宗身体很不好。而史料也显示出仁宗体甚肥,有足疾。试想一个场景,一个先天不足的中年人,每天忙于国事,还要时不时纵欲后宫。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三,重工作量。明初的皇帝都是工作狂,因为是君主专制,在没有丞相的情况下虽能独拦大权却无暇其他。据史学家吴晗说朱元璋每天要处理百于件各地政务。可想而知朱高炽的工作压力了。而值得注意的是,明代的内阁真正掌权和司礼监分“票拟”、“批红”的时代是宣德年间。大概也是朱瞻基深切体会到了祖、父辈的辛苦才会下决心进行的改革吧。

  通过上述三理由,我认为仁宗确实是暴毙。究竟是中风、工作压力还是纵欲过度,真不得而知了。我觉得都有原因吧!但绝不存在朱瞻基谋害的理由。因为朱詹基当年才二十七岁,不存在等不急的情况。切乃父体弱为天下所共知,不需要搞这么一出的。我的想法是,当仁宗不行的时候,密秘通知了南京的朱瞻基,他快马加鞭在几天内赶到了京师即位。别忘了当年仁宗也是通过密报登极的。所以,还原仁宗的死因现场,是这样的。大胖子朱高炽本来身体就不好,每天被国事家事弄得不胜其烦,又有点贪色纵欲,被大臣骂了两句心情不好,最终共同作用下导致了他的暴死。

  明仁宗朱高炽的后妃

  张皇后,结发妻。河南永城人,父张麟,弟张升,正统七年(1442年)卒。谥“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生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墉、朱瞻墡、嘉兴公主;

  妃恭肃贵妃郭氏,殉葬的5人之一。生朱瞻垲、朱瞻垍,朱瞻埏;

  恭僖顺妃谭氏,初封昭容。殉葬的5人之一。事迹详见“顺妃“词条;

  贞惠淑妃王氏,殉葬的5人之一。

  惠安丽妃王氏,殉葬的5人之一。

  恭靖充妃黄氏,殉葬的5人之一。

  顺妃张氏,生朱瞻堈。葬于南京雨花台区的普觉寺。墓地于2007年被发现。事迹详见“顺妃“词条;

  贞静敬妃张氏,河间忠武王张玉之孙女、英国公张辅之女、明成祖的昭懿贵妃之侄女,以勋旧之女特恩免殉葬,葬金山。

  贤妃李氏,生郑靖王朱瞻埈、蕲献王朱瞻垠、淮靖王朱瞻墺以及真定公主。

  妃赵氏,生女庆都公主。史料见庆都公主的墓志;

  悼僖丽妃李氏。

  明仁宗朱高炽的儿子

  朱瞻基,长子,明宣宗,母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张氏

  朱瞻埈,次子,郑靖王,母贤妃李氏

  朱瞻墉,三子,越靖王,母诚孝昭皇后张氏

  朱瞻垠,四子,蕲献王,母贤妃李氏

  朱瞻墡,五子,襄宪王,母诚孝昭皇后张氏

  朱瞻堈,六子,荆宪王,母顺妃张氏

  朱瞻墺,七子,淮靖王,母贤妃李氏

  朱瞻垲,八子,滕怀王,母贵妃郭氏

  朱瞻垍,九子,梁庄王,母贵妃郭氏

  朱瞻埏,十子,卫恭王,母贵妃郭氏

  明仁宗朱高炽的女儿

  嘉兴公主,母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张氏。宣德三年(1428年)下嫁井源。正统四年(1439年)薨。后十年(1449年),井源死于土木之难。

  庆都公主,母年妃赵氏。宣德三年下嫁焦敬。正统五年薨。

  清河公主,宣德四年下嫁李铭。八年薨。

  德安公主,早薨。仁宗即位之十月,与蕲王朱瞻垠同日追封,谥悼简。册辞谓第四女,因为早殇,名次未定。

  延平公主,未下嫁薨。

  德庆公主,未下嫁薨。

  真定公主,母贤妃李氏,宣德四年下嫁王谊。景泰元年(1450年)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仁宗朱高炽简介明仁宗朱高炽怎么死的?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成祖长子,其母为仁孝文皇后,徐达外孙,明朝第四位皇帝。洪武年间,朱高炽被封为燕世子,靖难之役中,他负责镇守北平,并成功抵御李景隆率领的中央军围攻;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并在明成祖屡次北伐中,担任监国职位,实际负责国家政事;永乐二十二年,继承皇位,年号“洪熙”,他在位期间,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与调整,国家富足。他与子朱瞻基在政治用人、行政处理上,均为后世所称善,史称“仁宣之治”。朱高炽年幼端重沉静,善于言辞,且擅长射艺,喜爱与儒臣讲论。洪武二十八年闰九月壬午(1395年11月4日),他被册封为燕世子,后守卫北平由于心性仁慈,深受明太祖朱元璋喜爱,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起兵,朱高炽则镇守北平,期间以一万兵力,阻挡李景隆率领的五十万中央军围攻。但由于朱高炽身型肥胖而且有脚患而不良于行,不曾随父亲朱棣征...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样登基称帝的?朱高炽简介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因此秘不发丧,将军中的漆器融成一口大棺材,将朱棣的遗体装入棺材中,每日还是照例进餐、请安,只是皇帝的车帘再也没有掀开、皇帝也再没有说话,军中一切如常,同时,派杨荣与太监海寿进京密报,朱高炽得知后立即派儿子朱瞻基出京迎丧,由于大臣们的精心安排,总算没有爆发什么叛乱,政权得以平稳过渡。朱高炽直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二十五日才得知朱棣之死,这时皇帝的代表带着传位的遗诏到达北京。他立刻与吏部尚书蹇义、大学士杨士奇和杨荣商量。他下令加强京城的治安,并派大太监王贵通去南京任镇守。次日,他释放了前户部尚书夏元吉;夏因反对第三次远征蒙古而在当年四月被朱棣囚禁。九月七日他正式登基,颁布了大赦令,并定次年为洪熙元年。同一天,他采纳夏元吉的建议,取消了郑和预定的海上远航,取消了边...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么死的?朱高炽死亡之谜简介
洪熙元年(1425年)5月,朱高炽暴卒,享年48岁,葬于献陵。从登基到去世,朱高炽在位时间不足十个月。去世前三天,他还在日理万机地处理朝政,而身体不适到“崩于钦安殿”前后仅两天时间,胡名人黄景昉称他“实无疾骤崩”。壮年天子,登基未足一年便“无疾骤崩”,其中必有缘由。但《明仁宗实录》、《明史·仁宗纪》等,都只字不提其死因。究竟朱高炽因何暴卒已成历史之谜,多年来人们对此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朱高炽死于嗜欲过度。朱高炽之贪欲好色人所共知,大臣李时勉在他即位不久就曾上一奏疏,其中有劝他谨嗜欲之语。仁宗看了奏折后,怒不可遏,当即令武士对李时勉动刑,李时勉险些丧命。直至垂危之际,他仍难忘此恨,说“时勉廷辱我”。由此可见,朱高炽确实纵欲无度,李时勉奏疏触及其痛处,否则不会如此耿耿于怀。朱高炽因纵欲过度而得不治之症,在明人陆釴《病逸漫记》中有记述:“仁宗皇帝驾崩甚速,疑为雷震,又疑宫人欲毒张后,...
· 明仁宗朱高炽简介短命皇帝朱高炽死亡之谜
明仁宗朱高炽,明成祖朱棣长子,生母徐皇后,明朝第四位皇帝。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他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在位期间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洪熙元年五月暴死,在位仅十月,终年47岁。许多人认为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实在担不得仁君之称。笔者认为实在不应该存在这样的偏念,虽然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仅十个月,但并不代表他不是一位明君。首先,成祖起兵靖难,命朱高炽留守北京。当时建文帝派出大将李景隆以50万大军攻打北京。当时留守北京的朱高炽团结部下,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这50万大军,保住了北京城。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明确体现了朱高炽极高的军事指挥能力,虽然后来因为肥胖朱高炽没有在前线指挥作战,但这并不能忽略他的军事才能。其次,明成祖朱棣虽然开创了明初盛世,但其实这里面也有朱高炽的功劳...
· 明仁宗朱高炽有着怎样的早年经历?朱高炽简介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长子,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他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八月十六日,当时他父亲为燕王,年仅18岁。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世子。他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在他儿童时代,他接受武术和儒家学术的正规教育。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不过由于朱高炽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因此对于一生嗜武的明成祖朱棣来讲,他并不喜欢这个儿子。虽然他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箭术,但总的说他很少表现出从武的资质。相反,使他的老师们十分欣喜的是,他更专心致志于经籍和文学——事实上,这可能使他体质单薄,健康不佳的主要原因。朱高炽的祖父朱元璋亲自关心朱棣的几个儿子,为这位未来皇帝的温和性格和他对政治的强烈兴趣而感到高兴。一次,朱元璋派这个少年在破晓时去检阅军队,后者回来报告之快令人吃惊,他解释说,清晨太冷,检阅应等到士兵们吃完早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