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子良简介 齐武帝萧赜次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生平
萧子良(460~494)字云英,南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竟陵文宣王。为齐武帝萧赜之次子,母亲为武帝皇后裴惠昭,文惠太子萧长懋同母弟。早年任刘宋邵陵王刘友的左行军参军、主簿,后升安南长史,南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任会稽太守。次年,改任丹阳尹。在此,他开仓济贫,开垦荒田,发展农业生产。齐武帝萧赜即位后,他被封为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后改南兖州刺史。次年,兼任司徒,转护军将军,镇守西州。
萧子良(460~494)字云英,南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竟陵文宣王。为齐武帝萧赜之次子,母亲为武帝皇后裴惠昭,文惠太子萧长懋同母弟。早年任刘宋邵陵王刘友的左行军参军、主簿,后升安南长史,南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任会稽太守。次年,改任丹阳尹。在此,他开仓济贫,开垦荒田,发展农业生产。齐武帝萧赜即位后,他被封为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后改南兖州刺史。次年,兼任司徒,转护军将军,镇守西州。
萧子良好结儒士,常与文友交流学问。永明五年(公元487年),正位为司徒,居建康鸡笼山西邸,召天下有才之士,其中以范云、萧琛、任昉、王融、萧衍、谢朓、沈约、陆倕等最知名,时称“八友”。他组织这些名士抄写《五经》和百家著述,依据《皇览》范例,编成《四部要略》千卷。并写有劝人为善之作数十卷。此外,他崇尚佛学,在西邸集名僧讲佛论法,并集朝臣僧徒办佛事,还亲自进出为佛事打杂,因而时佛学大盛,《南齐书》本传称“道俗之盛,江左未有也。”萧子良奉戒极严,自名为“净住子”。何胤的学生锺岏进议曰“食蚶蛎不为食肉”,遭到子良的怒斥。范缜不信佛,子良也以为不满。为政体恤百姓疾苦,遇有灾荒,则上奏朝廷宽减役税、开仓赈济,深受百姓拥护。汤用彤赞叹说:“竟陵王者,乃一诚恳之宗教徒也。”
永明九年(公元491年),萧子良升任尚书令、兼扬州刺史,不久改拜为中书令。永明十一年一月,皇太子萧长懋病逝,谥文惠,史称文惠太子。萧子良作为武帝次子,官至司徒,可谓政、文、佛皆通,他的身边又围绕着一群文士和武士,在群吏中也拥有声望,却未得到武帝青睐。出于多方面考虑,永明十一年四月武帝立太子的长子萧昭业为皇太孙,居东宫。同年七月,武帝病重,萧子良欲与侄子萧昭业争夺帝位,他密谋发动的宫廷政变草草收场。随即武帝去逝,萧昭业在萧鸾的帮助下登基称帝,按照遗诏,萧子良和萧鸾辅政。
隆昌元年(公元494年),皇太孙萧昭业即位,萧子良进位为太傅、尚书令,督南徐州。萧子良终日郁郁寡欢,忧郁而亡,时年三十五岁,葬于生前选定的祖硎山。被追赠为太宰、中书监、领大将军、扬州牧。
生子昭胄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