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刘备为什么都要杀吕布:吕布不讲底线?
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吕布有万夫不挡之勇,看"三英战吕布",像关羽、张飞这样的顶尖的搏杀高手,再加上刘备,对他也是奈何不得,这就不能不让人佩服其勇猛了。按说,这样一位大英雄,可以开创一番事业的,可吕布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最终成为一个流星,还落得了一个无情无义的恶名。人常说,读三国流眼泪,替古人担忧,吕布被杀,确实令一些人大流眼泪的。
吕布是乱世英杰。西汉末年,群雄并起,大家各有各的旗号,割据一方。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只不过多了一个汉献帝牌子而已,以此想充正宗,但是很多人还是不买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诸英雄想跟谁打天下,那就得凭自己的判断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跟着感觉走。那时,时兴"良禽择木而栖,良将择主而事",其实就是说,你看准了谁是好主子就可以去投靠谁,不满意时可以背弃原来的主子投靠新的主子。
所以在当时,很多英雄豪杰都是背叛了原来的主子,投靠新主子才得到了重用。曹操最擅长吸纳英雄豪杰,所以,他的手下,很多人都是投诚过来的人才,有文臣有武将。按说,人都想拥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谁都想获得荣华富贵,在当时,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各军事集团的兴衰很难判断。所以,吕布经过几次换主子,是当时很时髦的做法,并不是只有他才这样做。
问题是,吕布走了极端,违背了做人的基本游戏规则。他嗜杀成性,心狠手辣,不停地对他的主子制造,这就很难得到别人的信任了。当时刺使、骑尉丁原任用吕布为主簿,对他十分信任,也厚待了他。因为吕布武艺高超,董卓想收买他当助手,于是董卓以高官厚禄引诱吕布杀死丁原,吕布见利忘义,几乎没有做什么思想斗争就一下子砍掉了丁原的脑袋,丁原死得莫名其妙。
就是这样一个此见利忘义之人,董卓竟然奉为宝贝,还认他为义子。他没有想到,丁原对吕布也不错,最后让吕布一刀结果了性命,你董卓有什么可以例外的。认为义子就保险了,这不是掩耳盗铃吗?果然,吕布想换主子的时候,董卓落得了和丁原同样的下场。董卓死后,吕布受到了董卓手下人的报复。吕布兵败长安后,想投奔袁绍,这时袁绍还是清醒的,他知道吕布的反复无常的性格,所以没有接纳他。
吕布后来投靠了刘备又背叛了刘备,投靠了曹操又背叛了曹操。吕布变成了一点信义也不讲的人。其实,他对任何人来讲都是一种祸害,没有人敢把他当朋友。吕布的手下陈登曾这样比喻吕布,他说:"待将军如同养虎,应当让他吃饱了肉,若不吃饱了就要吃人。"吕布就是这样的一只虎,所以没有人再肯相信他。
曹操极其爱惜将才,他捉到吕布后,有心想收降他,为自己所用。当时,大将张辽也是被俘的将领,曹操还是重用了他。可是,对于吕布,曹操虽然对他的不义有所警觉,但曹操对待战将是比较大度的,往往不计前嫌,他有心把吕布收到自己麾下,于是他便征求刘备的意见。
吕布心直,他以为刘备会帮自己,;因为他们曾以兄弟相称,刘备在被纪灵包围的关键时刻,吕布曾帮了刘备一把,使刘备化险为夷。可是,当曹操征求刘备的意见时,刘备说一句:"明公你不见吕布如何对待丁建阳董太师的吗?"吓得曹操打个冷战。就这样,吕布便必死无疑了。其实,在这个关键时刻,刘备的话一字千钧,他说一句好话,就会救吕布一命,说一句坏话就会使吕布身首异处。
刘备表面上贤德仁厚,可内心却极为狡诈。他知道,这时要让吕布帮了曹操,那么曹操的力量就更难以对抗了。为此,他内心早就想好了借刀杀人的办法。他决不能让吕布归了曹操,于是,他提到了丁建阳和董太师,可谓捅到了要害之处。吕布临死时,大骂刘备是大耳贼,不讲信义。
事实上正是如此,刘备也是一个非常不讲信义的人,只是伪装成讲信义的样子,骗了不少的人。所以,说吕布死于刘备之手并非没有道理。而曹操也是一人反复无常的人,置人生死只是一念之间。
吕布死了,死得很可怜,死得稀里糊涂。在当时最时兴狡诈的环境里,他的勇猛是无用的。在当时,不论是忠心还是背叛都需要一种智谋,而他不论是背叛还是忠心,都是直来直去,没有一点掩盖的地方,所以,他被人们当成了傻瓜,也当成了虎狼,他不但屡屡上别人的当,还落了一个不忠不义的恶名,想来,也够悲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