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史上最和谐的国君一家子:吴国四公子季札让国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77
转发:0
评论:0
史上最和谐的国君一家子:吴国四公子季札让国, 季札是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受封于延陵一代,又称“延陵季子”。他的祖先是周朝的

   季札是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受封于延陵一代,又称“延陵季子”。他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曾经被孔子赞美为“至德”之人。泰伯本是周朝王位继承人,但父亲太王有意传位给幼子季历以及孙子昌。于是泰伯就主动把王位让了出来,自己则以采药为名,逃到荒芜的荆蛮之地,建立了吴国。

  数代后,寿梦继承了吴国王位。他的四个儿子当中,以四子季札最有德行, 所以寿梦一直有意要传位给他。季札的兄长也都特别疼爱他,认为季札的德行才干,最足以继承王位,所以都争相拥戴他即位。但是季札不肯受位,坚持把王位让给哥哥。

  哥哥诸樊觉得自己的德能远在季札之下,一心想把持国的重任托付给他,但被季札婉言谢绝了。他说:“曹国之人想拥立贤能的子臧为国君,来取代无德的曹王,但被子臧所拒绝。为了坚守臣民应有的忠义,并打消国人拥立的念头,子臧离开曹国,奔走到了宋,使曹国的君主,仍然得以在位执政。子臧谦恭无争的美德,被人们赞美为能‘守节’的盛德之人。前贤的殷鉴历历在心,国君的尊位,哪里是我季札所希求的呢?虽然我无德,但祈求追比贤圣,则是念念在心啊!”

  季札的厚德感动了吴人,他们如同众星拱月般,一心想要拥戴季札为王。不得已之下,季札退隐于山水之间,成日躬耕劳作,以表明他坚定的志节,才彻底打消了吴人的这个念头。

  有一次,吴国派遣季札出使鲁国。到了鲁国,季札听到了蔚为大观的周乐。季札以非凡的感受力和卓绝的见识,透析了礼乐之教的深远蕴涵,以及周朝的盛衰之势,语惊四座,使众人为之倾倒。听到《唐》,他听出了思接千载的陶唐氏遗风,听到《大雅》,他在乐曲深广的气度里,听到了文王之德。当《魏》歌四起,那“大而宽,俭而易”的盟主之志,辉映着以德辅行的文德之教。一直到《招箾》舞起的时候,季札惊叹道:“这是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至德乐章,就如同苍天无不覆盖,大地无不承载。就算是盛德之至,也是无以复加了。”

  季札出使郑国之时,见到了子产。他们一见如故,就好像是多年的知心之交。季札对时局有着异常明晰的洞察力,临别前,他语重心长地对子产说:“郑国的国君无德,在位不会很久,将来国王的王位,一定会传到你的手中。你统理郑国的时候,务必要谨慎,务必以礼来持国,否则郑国很难避免败亡的命运。”言之谆谆。当子产目送季札远去时,仍然觉得音犹在耳,心里不禁万分惆怅。

  吴王诸樊一直到去世之前,都还念念不忘弟弟季札。他留下遗训,让后人将王位依次传给几位弟弟,这样最终就能传到幼弟季札的手里,以满寿梦生前的遗愿。继位的吴王夷昧临终前,要把王位传给季札,但被季札再一次拒绝了。为了表明自己坚定的决心,他再度归隐而去。

  孔子曾经说过:“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司马迁赞美季札是一位“见微而知清浊”的仁德之人。贤者的谦恭礼让、非凡气宇和远见卓知,一直在中国历史的长空中,闪耀不绝。

  在这个“季札让国”历史故事的背后,还有一个溯源主题余韵不尽。中原地区与吴越一带的人们,都是同祖同宗的兄弟。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千百年来人们本就同根同源,同体相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季札让国
季札是周朝吴国人,因受封于延陵一代,又称「延陵季子」。其父寿梦继承了吴国王位。他的四个儿子当中,以四子季札最有德行,所以寿梦一直有意要传位给他。季札的兄长也都特别疼爱他,认为季札的德行才干,最足以继承王位,所以都争相拥戴他即位。但是季札不肯受位,坚持把王位让给哥哥。哥哥诸樊觉得自己的德能,远在季札之下,一心想把持国的重任托付给他,但被季札婉言谢绝了。他说:曹国之人想拥立贤能的子臧为国君,来取代无德的曹王,但被子臧所拒绝。为了坚守臣民应有的忠义,并打消国人拥立的念头,子臧离开曹国,奔走到了宋,使曹国的君主,仍然得以在位执政。子臧谦恭无争的美德,被人们赞美为能「守节」的盛德之人。前贤的殷鉴历历在心,国君的尊位,哪里是我季札所希求的呢?虽然我无德,但祈求追比贤圣,则是念念在心啊。季札的厚德感动了吴国之人,他们如同众星拱月般,一心想要拥戴季札为王。不得已之下,季札退隐于山水之间,成日躬耕劳作,以表...
· 季札
季札(公元前576年一前484年)。春秋时吴国人。吴王寿梦少子。封于延陵,称延陵季子。后又封州来,称延州来季子。父寿梦欲立之,辞让。兄诸樊欲让之,又辞。诸樊死,其兄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将授之国而避不受。夷昧之子僚立。公子光使诸刺杀僚而自立,即阖闾。札虽服之,而哭僚之墓,贤明博学,屡次聘用中原诸侯各国,会见晏婴、子产、叔向等。聘鲁,观周乐。过徐,徐君好其佩剑,以出使各国,未即献。及还,徐君已死,乃挂剑于徐君墓树而去。季札是周朝吴国人,因受封于延陵一代,又称「延陵季子」。他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曾经被孔子赞美为「至德」之人。泰伯本是周朝王位继承人,但父亲太王,有意传位给幼子季历以及孙子昌。于是泰伯就主动把王位让了出来,自己则以采药为名,逃到荒芜的荆蛮之地,建立了吴国。数代后,寿梦继承了吴国王位。他的四个儿子当中,以四子季札最有德行,所以寿梦一直有意要传位给他。季札的兄长也都特别疼爱他...
· 季札
季札挂剑季札出使晋国的时候经过徐国,他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看着季札的宝剑,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显露出想要宝剑的意思。季札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是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季札出使在晋国后回到徐国时,徐君已经在楚国去世。季札解下宝剑送给继位的徐国国君,季札的随从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能用来赠送别人。”季札说:“我不是赠给他的。不久前我经过这里,徐国国君看着我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的神色显露出想要这把宝剑;我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献给他。虽然如此,在我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如今他死了却不把宝剑进献给他,这是欺骗我自己的良心。因为爱惜宝剑就使自己的良心虚伪,正直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继位的徐国国君说:“先君没有留下遗命,我不敢接受宝剑。”于是季札把宝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坟墓边的树上后离去。徐国人赞美季札,歌唱道:“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
· 季札挂剑
季子贤明博学,屡次聘用中原诸侯各国,会见晏婴、子产、叔向等。聘鲁,观周乐。过徐,徐君好其佩剑,以出使各国,未即献。及还,徐君已死,乃挂剑于徐君墓树而去。后以"挂剑"为怀念亡友或对亡友守信的典故。亦以讳称朋友逝世。季札和孔子同时代而年长,两人齐名,在当时并称为“南季北孔”。司马迁赞美季札是一位「见微而知清浊」的仁德之人。《春秋》载,季札于公元前485年死后葬在申港西南。后人在墓旁建季子祠,墓前立碑,传说碑铭“呜呼有吴延陵季子之墓”10个古篆是孔子所书(现称孔子手书的文字只有两处,另一处是比干墓碑上的“殷比干墓”四字)。今申港中学所在地就是季子祠原址,清朝康熙南巡之时曾为季子祠御笔题写“让德光前”四字,乾隆皇帝外传一书中也提到第六次下江南曾到过季子墓。姬、季、吴、寿(寿梦)、延的祖先都是一个。算到现代延姓也流传了2500年了。贤者的谦恭礼让、非凡气宇和远见卓知,一直在中国历史的长空中,闪耀不绝...
· 季札挂剑
【成语】季札挂剑【成语】季札挂剑【拼音】jìzháguàjiàn【解释】体现了先秦时期贵族士人阶层雍容、高贵、高雅、从容的贵族精神气质。心存仁义礼智信,便是贵族精神。【典故】延陵季子将要到西边去访问晋国,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观赏季子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脸色透露出想要宝剑的意思。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是他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季子出使在晋国,总想念着回来,可是徐君却已经死在楚国。于是,季子解下宝剑送给继位的徐国国君。随从人员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用来作赠礼的。”延陵季子说:“我不是赠给他的。前些日子我经过这里,徐国国君观赏我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的脸色透露出想要这把宝剑的表情;我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献给他。虽是这样,在我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如今他死了,就不再把宝剑进献给他,这是欺骗我自己的良心。因为爱惜宝剑而违背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