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武则天称帝后的两难抉择:归政给儿子或传位侄子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81
转发:0
评论:0
武则天称帝后的两难抉择:归政给儿子或传位侄子,武则天建立了不世伟业,不仅破天荒地当了女皇,开创了自己的王朝,而且令人惊异地

  武则天建立了不世伟业,不仅破天荒地当了女皇,开创了自己的王朝,而且令人惊异地稳稳坐了十四年皇座。这在绝对男权的封建社会中,真是不可想象。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女皇,在接班人问题上却始终处于两难抉择。她可以通过“运动”把自己置于“半神半人”的超人状况,从而成为一个国家的元首,但她无法改变整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基础。况且,在她自己的内心,也还是摆脱不了传统的男权影响。她虽然非常宠爱女儿太平公主,但她从来没想过要把自己的帝位传给女儿。接班人的竞争主要是在武则天的侄子与武则天的儿子间展开。

  中国历史上的女性专权,常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必须建立自己的势力集团,这一集团的主要力量往往是娘家人。武则天也是如此。武氏家族是一个大的家族,在武则天的后辈中,最出类拔萃的是她的侄子武承嗣与武三思。尤其是武承嗣,称得上武则天“运动”中最重要的功臣和始作俑者。武则天称帝后,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周文王为武氏的始祖,尊为文皇帝,尊自己的祖先平王少子武为睿祖康皇帝,太原靖王为严祖成皇帝,赵肃恭王为肃祖章敬皇帝,魏义康王为烈祖昭安皇帝,周安成王为显祖文穆皇帝,忠孝太皇为太祖孝明高皇帝,这些人的夫人均称为皇后。然后,她大封武氏家人为王,立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武攸宁为建昌王,武攸归、武重规、武载德、武攸暨、武懿宗、武嗣宗、武攸宜、武攸望、武攸绪、武攸止等都被封为郡王,诸姑姊均被封为长公主。如此一来,武氏的力量顿时空前。而武承嗣谋取太子的呼声则变得非常高。

  武则天的儿子睿宗已被降为皇嗣,仍居住在东宫,实际上被严密地监管起来。武则天虽将儿子赐姓为武,而内心深处,仍将儿子划在李家后代的范畴。

  最初的时候,武则天确实倾向于武承嗣。为此,她将反对立武承嗣为太子的宰相岑长倩、格辅元诛杀。但武则天内心则不无矛盾,因为,皇嗣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武承嗣为谋太子位,进行了积极的筹划。永昌二年(690年)年底,武承嗣暗中指使王庆之等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

  王庆之见武则天,陈述请求。武则天说:“皇嗣我子,奈何废之?”王庆之按照武承嗣的嘱咐,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今谁有天下,而以李氏为嗣乎!”武则天下谕,令他出去。王庆之伏地,以死泣请,不离开。武则天心有犹豫,于是将一张印纸给他,说:“想见我时,以此出示门者。”王庆之以为得逞,屡次求见。武则天对王庆之得寸进尺的带有要挟性质的举止很是厌恶,大怒之余,命凤阁侍郎李昭德杖打王庆之。李昭德马上将王庆之引出光政门外,对朝士们说:“此贼欲废我皇嗣,立武承嗣!”命侍卫们扑打,一直打到眼睛耳朵都出血为止,最后又将其杖杀之。李昭德杀一儆百后,趁热打火地对武则天说:“天皇,陛下之夫;皇嗣,陛下之子。陛有天下,当传之子孙为万代业,岂得以侄为嗣乎!自古未闻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者也!且陛下受天皇顾托,若以天下与承嗣,则天皇不血食矣。”太后听后,细一琢磨,确实是这个道理,哪有不传儿子传侄子的道理,哪有侄子当了皇帝而为姑姑立庙供奉的。于是打消了立武承嗣为太子的想法。

  武承嗣、武三思等人并不甘心,在拥有很高的权力后,太子之位强烈地着他们,让他们继续寻找机会。武则天为的皇位,大肆地杀害李唐皇族,这也间接地触发了武承嗣等人的野心。他们不仅教唆女皇尽杀李氏宗室,而且不断地营求为太子,多次指使人游说武则天,说:“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这一说法与李昭德等人的“当传之子孙为万代业,岂得以侄为嗣”的说法相对立,似乎也是非常有道理的。武则天听后,又有所犹豫。

  武则天当朝期间,一直为接班人问题而头疼。就像她既要创立自己的武氏王朝,又不能不承认自己的王朝获之于唐朝,自己的夫君乃是唐高宗,所以在供奉武氏神庙的同时,又不得不供奉李氏皇族一样,在这一关键问题上,她的内心始终充满了矛盾。

  一方面,她作为篡位者,一直将自己的儿子视为,杀死了两个,贬谪了一个,留在身边的虽然非常听话,但因为他才应该是李唐帝国合法的皇帝,所以无论如何仍然是武则天的有力竞争者,所以,武则天仍不时予以打击,不仅将其变相地拘禁起来,而且完全将其排斥出典礼之外,并杀害了他的两位妃子。另一方面,对武承嗣、武三思,武则天也是心有忌讳的。这两位侄子的父亲——即武则天的异母兄武元爽与武元庆,曾在武则天幼年时欺负武则天母女,武则天当权后,将他们流放于偏远地带,二人均忧虑而死。可以说,武承嗣、武三思的父亲是被武则天致死的。虽然二人对姑姑表现出无比的忠诚,但冷静下来,武则天不能不对二人怀有戒备。

  武则天行非常之事,就有非同一般的矛盾。

  最后,还是名臣狄仁杰说服了武则天。《资治通鉴》记:太后意未决。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太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预知。”仁杰曰:“王者为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又劝太后召还庐陵王。王方庆、王及善亦劝之。太后意稍寤。他日,又谓仁杰曰:“朕梦大鹦鹉两翅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三思之意。

  显然,在武则天晚年,她不能不考虑自己身后的荣辱。这时候,狄仁杰的话说到她的心坎上。就是说,只有立自己的亲生儿子为接班人,才可以永保自己得供奉,自己的子孙永远承继自己的事业——这才是为自己所设的最长远的规划。更何况,一旦自己死去,儿子们将不再成为自己的竞争者,只能是承继者。也许,这才是武则天打开心结的真正想法。当时的社会确实存在着神秘的色彩。就在武则天即将打开心结的时候,她又梦见一个两翅膀均折断的大鹦鹉,狄仁杰乘机为其解梦:“鹦鹉的鹉,即象征陛下您的武姓。鹦鹉的两翅膀,是陛下您的两个儿子。陛下您如果起用二子,那么您的两翅膀也就自然振奋起来了。”当时,武则天的两个儿子,一个是皇嗣,另一个是被贬谪的庐陵王。狄仁杰建议她起用庐陵王。

  就在这个关头,又发生一件事,一支在外征战的重要军事力量向朝廷提出质问:“何不归我庐陵王?!”

  与此同时,武则天的两个情人张易之、张昌宗见女皇已老,也为自己的将来担忧。有位名叫吉顼的大臣乘机劝说二人:“天下士子庶民都没有忘记大唐的功德,都想念庐陵王。现在主上春秋已高,大业须有托付;武氏诸王都非她所属意的。你们何不从容劝说主上立庐陵王,以系苍生之望!如此,你们不仅可以免祸,而且可以长保富贵呀。”二人听后,连连点头,屡次在武则天耳边劝说。

  种种迹象综合起来,使武则天得出一个结论,无论为自身考虑,还是遵从天意人愿,都应该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她彻底完全取消了立武氏兄弟为太子的想法,将庐陵王接回神都洛阳。

  几个月后,武承嗣见大势已去,心情抑郁,当年就得重病死去。太子之位再无悬念。同年九月,皇嗣主动提出让位于皇兄,武则天乃立庐陵王为皇太子,复名显。皇嗣李旦改封为相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陈霸先为什么不传位给儿子而是传给自己的侄子呢
陈霸先为什么不传位给儿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建立陈朝的陈霸先,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英明皇帝。陈霸先一生有四个儿子,三个儿子早夭,一个叫陈昌的儿子活了下来。在陈霸先去世的时候,他那个唯一活下来的儿子陈昌已经22岁了。而且据史料记载,陈昌“容貌伟丽,神情秀朗,雅性聪辩,明习政事”,是个相当不错的人。既然如此,英明神武的陈霸先,为什么没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陈昌,而是传给了侄儿陈蒨呢?(陈霸先)是不是陈霸先不喜欢自己这个儿子呢?当然不是。陈霸先对他这个唯一活下来的儿子,可是寄予厚望的。陈霸先虽然一生都在戎马生涯之中,他依然时时惦记着自己儿子的学习,曾经先后派遣谢哲、蔡景、杜之伟这些当时的大儒教育自己的儿子,着力培养自己的儿子。而且陈昌也不负他爹的厚望,记忆力超群,“一览成诵,明于义理,剖析如流”。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陈霸先最终没有...
· 世上还是妈妈好:武则天为什么最后传位给儿子?
千古女皇武则天在晚年的时候陷入了“将皇位传给儿子还是侄子”的两难选择,并因此引发了武周时期的一系列激烈的政治斗争。武则天最后选择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李显(唐中宗),立其为太子,这也埋下了武则天人生最后失败的伏笔。网络配图说起来武则天当年为了皇帝宝座把几个亲生儿子整得是死去活来、妻离子散,母子之间的感情关系其实并不融洽。更重要的是武则天传位给身为李唐皇子的儿子,就意味着她辛苦开创的武周将一代而亡。既然如此武则天为什么最后还是决定传位给儿子呢?感情因素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武则天虽然为了当皇帝跟儿子们搞得矛盾重重,但随着皇位的稳固,武则天跟儿子的关系也逐渐和解。“母子”毕竟还是要比“姑侄”更为亲近,狄仁杰后来用母子之情来劝武则天传位给儿子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而且武则天虽然跟儿子有矛盾,但跟侄子的关系更不好。武则天的哥哥当年为争夺家产,曾经过武则天母子。因此得势后的武则天把哥哥和侄子们全都发配到...
· 武则天为什么一开始打算传位给侄子?李旦最后是凭借什么胜出的?
武则天为什么一开始打算传位给侄子?李旦最后是凭借什么胜出的?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武则天称帝,如何选择继承人,这是一个最大的麻烦,即使这么聪明的女人,也是特别纠结。女人当皇帝和男人当皇帝,最大的差别是什么?或许在治理国家,管理朝政方面区别不大,只要具备足够的智慧,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有气魄和毅力,再加上天时地利人和,有能人辅助,同样可以创立不朽的业绩。但是在皇位继承方面,女人就存在无法避免的缺陷。为何女人在选择继承人方面存在问题呢?这是社会原因,是文化传统造成的,因为到了父系社会,男人占主导地位,孩子都随父亲姓氏,归属于父族一脉,家族财产权利都有男子继承。武则天当了皇帝,她的皇位应该谁继承呢?虽然她的儿子李旦改姓武,但以传统观念而论,他依然是李唐子孙,而且他以前就是皇帝,只是他老娘把他的帝位抢了。一旦武则天立他为皇嗣,将来把皇位传给他,他基本,肯定,十之八九会李唐,而且会...
· 陈武帝陈霸先为什么不传位给儿子而是选择自己的侄子?
陈武帝陈霸先为什么不传位给儿子而是选择自己的侄子?陈武帝陈霸先,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据说他身高七尺五寸,额头隆起,手长过膝,有帝王之相。陈霸先一开始在乡为里司,后来到了建邺城做了油库吏。然后从担任新喻侯萧映(梁武帝侄子)传令吏开始,受器重。一步步的,和王僧辩一起平定侯景之乱,随后又除去王僧辩,总摄梁朝军国大事,先后击溃北齐两支武装力量的大规模进犯。后进爵为公,又进位相国,总百揆,加九锡,封陈公,寻进爵为王。后梁敬帝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南梁灭亡。陈霸先称帝,改元永定,国号陈,是为陈武帝。陈霸先虽然建立了陈国,但是仅仅当了三年皇帝,陈霸先就病重了,随后病逝,享年五十七岁,遗诏临川王陈蒨即位。那么问题了,陈霸先有儿子吗?如果有,他为什么不遗照传位给自己的儿子继位,而是选择了自己的侄子呢?陈霸先到底有几个儿子,已无从考究,陈霸先的孝怀太子陈克早夭。豫章献王陈立早夭。长沙思王陈权早夭。反正陈霸先...
· 李雄为什么传位给侄子,侄子上位仅数月就被刺杀了
西晋末年,关中地区连年灾荒,略阳、天水等六郡的氐族人和汉族人有十几万之多被迫流徙至梁、益地区。这其中有李特和他的兄弟子侄们。由于李特兄弟们经常会救助其他人,名声很好,慢慢成为了这些流民的首领。到了蜀地之后,这些流民大都靠给富人们打工为生。可当时的地方长官、益州刺史罗尚觉得流民太多难以管理,影响到了本地的经济和治安,就想把这些流民赶出蜀地。李特一面向官府求情,一面在绵竹建了一个流民大营,一个月的时间这里就聚集了数万人。罗尚感到这些流民越来越危险,就组织兵马对大营的流民进行武力驱赶。结果不但没赶走流民,反而官兵被打得落花流水,还死了几名晋朝的将领。于是李特也就趁势造反了。流民们推举李特为镇北大将军,他弟弟李流为镇东将军,又攻占了广汉。他们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受到了蜀地人民的爱戴。这时罗尚假装向李特求和,然后集结地方豪强突然袭击了李特,可惜李特战死。李特死后,弟弟李流成了流民中的最高领袖,但他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