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四大贤相之姚崇:文武双全开创又一个盛世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
姚崇文武双全,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曾参与神龙政变,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
唐玄宗亲政后,姚崇被任命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拜中书令,封梁国公。他提出十事要说,实行新政,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被称为救时宰相。
姚崇执政三年,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721年(开元九年),姚崇去世,追赠扬州大都督,赐谥文献。
早年经历
姚崇年轻时生性洒脱,注重气节,勤习武艺,以打猎自娱,二十岁后发奋读书,以孝敬挽郎的身份步入仕途,又考中下笔成章举,授为濮州司仓参军,累迁至夏官郎中。
担任宰相
696年(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作乱,攻陷河北数州。当时,军机事务繁忙,
姚崇姚崇处理得当,有条有理,深受武则天赏识,被擢升为夏官侍郎。
698年(圣历元年),姚崇升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后改任凤阁侍郎,又兼任相王府长史。
704年(长安四年),姚崇因母亲年迈,请求辞去官职。武则天遂免去他的宰相之职,但保留其相王府长史一职,让他奉养老母。不久,武则天又让姚崇兼任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姚崇推辞道:“夏官执掌兵权,臣是相王府属官,兼任夏官不利于相王。”武则天深以为然,便改任他为春官尚书。
当时,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欲把长安大德寺中的十名僧人调到定州,充实私置寺院,致使僧人上诉。姚崇不顾张易之的屡次说情,断停此事,因此得罪张易之,被贬为司仆寺卿,但仍保留宰相头衔。九月,姚崇出镇灵武,充任灵武道行军大总管、安抚大使,并举荐秋官侍郎张柬之为宰相。
贬为外任
705年(神龙元年),张柬之与桓彦范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为皇帝,唐朝。姚崇恰于此时回到京城,得以参与政变密谋,因功赐爵梁县侯,实封二百户。不久,姚崇被外放为亳州刺史,后历任宋州、常州、越州、许州。
710年(景云元年),唐睿宗继位。姚崇被征召回朝,担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升任中书令。姚崇与宋璟协力合作,革除中宗时期弊政,任用忠良,贬黜奸邪,赏罚分明,杜绝请托,使得各项法度重新得到整饬,朝野都认为国家复有贞观、永徽之风。
当时,太平公主干扰朝政,诸王手握兵权,对皇太子李隆基构成威胁。711年(景云二年),姚崇与宋璟密奏睿宗,建议将宋王李成器、豳王李守礼外放为刺史,将岐王李范、薛王李业由羽林将军改为东宫属官,并让太平公主迁居东都。太平公主大怒,指责李隆基。李隆基无奈,只得上奏皇帝,称姚崇离间宗室。姚崇因此被贬为申州刺史,后历任扬州长史、淮南按察使、同州刺史。他政法简肃,吏治清明,得到百姓立碑颂扬。
辅政开元
713年(开元元年),唐玄宗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党羽,后到新丰(在今陕西临潼东北)检阅军队。当时,姚崇正在同州担任刺史,距离新丰不到三百里,按规定应到行在见驾,而唐玄宗也密召姚崇前来。姚崇到后,与唐玄宗议论天下大事,侃侃畅谈,不知疲倦,唐玄宗有意任命他为宰相。 姚崇遂提出十条政治主张:
实行仁政,废除严刑峻法。
息兵休战,不求边功。
法行自近,公平执法。
宦官不得干政。
拒绝租赋外的贡献。
皇亲国戚不得担任台省官。
礼待朝臣。
虚怀纳谏。
不再增建道观、佛寺。
以两汉外戚专权为鉴戒。
唐玄宗欣然接受。次日,姚崇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梁国公,后升任紫微令。
姚崇拜相后,佐理朝政,革故鼎新,大力推行社会改革,兴利除弊。他从整饬制度入手,罢去冗职,选用官吏,并抑制皇亲、国戚和功臣的权势,注意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灭蝗救灾
716年(开元四年),山东地区发生蝗灾。百姓只知设祭膜拜,却不敢捕杀蝗虫,任由蝗虫嚼食禾苗。姚崇上奏道:“《诗经》道:‘秉彼蟊贼,付畀炎火。’汉光武帝也曾下诏道:‘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螟蜮,以及蟊贼。’这些都足以证明灭除蝗虫是应该的。蝗虫怕人,容易驱除。田地都有主人,让他们救护自己的庄稼,一定会很卖力。夜间焚火,在旁挖坑,边烧边埋,蝗虫才能灭尽。古代有除蝗而没能灭尽的,只是因为没有尽力。”于是派出御史为捕蝗使,督促各地灭蝗。
当时,朝议鼎沸,都认为蝗虫不宜捕杀,唐玄宗犹豫不定。姚崇进言道:“庸儒拘泥不化,不知变通。事物的发展常有违反经典而切合潮流的,也有违反潮流而合乎权宜的。古时曾有蝗灾,只因不肯捕杀,以致发生饥荒,百姓相食。如今飞蝗遍地,反复繁殖,河南河北家无宿粮,若无收获则百姓流离,关乎国家安危。灭蝗即使不能尽灭,也比留下来形成灾患为好!”唐玄宗深以为然。
唐玄宗虽被说服,但百官仍疑惧不安。黄门监卢怀慎道:“蝗虫乃是天灾,岂是人力所能除。况且杀虫太多,有伤天和。”姚崇道:“楚惠王吞蛭治好痼疾,孙叔敖斩蛇得到福报。如今蝗虫可以驱除,若任其成灾,粮食将被食尽,到时百姓怎么办?灭蝗救人,如果天降灾殃,有我姚崇承担,绝不会推诿给您。”卢怀慎无言以对。
地方官员对灭蝗之举仍有反对意见。汴州刺史倪若水进言道:“只有修德才能消除天灾,前赵刘聪除蝗不成反而招致更大的危害。”他拒绝御史的指挥,不肯灭蝗。姚崇写信责备道:“刘聪篡逆之君,德不胜妖,陛下圣明之主,妖不胜德。古时州有良守,蝗虫不敢入境,如果说修德可以免除蝗灾,发生蝗灾就是无德造成的么?”倪若水不敢抗拒,只得配合捕杀蝗虫。 在姚崇的坚持下,蝗灾的危害被减小到最低限度,虽然连年蝗灾,也没造成大面积的饥荒。
晚年荣宠
姚崇在京城没有住宅,寓居在罔极寺中,因疟疾卧床不起。唐玄宗每日派遣使者数十人,前去探病,每遇军国重事,都命黄门监源乾曜去征求他的意见。后来,唐玄宗采纳源乾曜的建议,命姚崇搬入四方馆居住,并准许他的家属侍疾。姚崇认为四方馆存有官署文书,不是病人居住之地,极力推辞。唐玄宗道:“设置四方馆本就是为官员服务,朕安排您住进来,是为国家考虑。如果可能,朕恨不得让您住进宫里,您不要推辞!”
姚崇虽是一代贤相,但却教子无方。其子姚彝、姚异广交宾客,招权纳贿,遭到的非议。中书主书赵诲接受胡人贿赂,因事情败露,被唐玄宗定为死罪,姚崇也极力营救。玄宗对此非常不悦,在赦免京城罪囚时,特意在敕文中注明,将赵诲流放岭南。姚崇为此忧惧不安,数次请辞相位,并推荐广州都督宋璟继任宰相。不久,姚崇被罢去宰相之职,改任开府仪同三司。
唐玄宗虽将姚崇罢相,但对他仍极为尊崇,让他五日上朝一次,遇到重大政事也专门征询他的意见。720年(开元八年),唐玄宗封姚崇为太子少保,但他却因病没有接受。
721年(开元九年),姚崇病逝,终年七十二岁,追赠扬州大都督,谥号文献。729年(开元十七年),唐玄宗又追赠姚崇为太子太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