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清初循吏白登明:有事与百姓商量 受到百姓爱待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81
转发:0
评论:0
  在《新刘河志》中,编者顾士琏提到一故事,说顺治十三年冬,太仓知州白登明召开过一次群众大会,核

    在《新刘河志》中,编者顾士琏提到一故事,说顺治十三年冬,太仓知州白登明召开过一次群众大会,核心议题是该不该治理娄江水患。

  娄江旧名浏河,其北边支流叫朱泾,即范仲淹兴修的新塘,至清初早已淤塞,白登明到任,组织百姓重凿了五十里。巡按御史李森先知道后,非常高兴,说白大人如此能干,何不再接再厉,将浏河整治整治?于是下了硬性指标——开挖六十里。领导要政绩,而浏河确实需要浚淤,白登明也就接下了这个任务。

  然现实情况不容乐观,一是浏河涉及太仓、嘉定、昆山三地,协调工作不好做,二是岁荒严重,百姓没饭吃,纷纷叫苦,怎能负担劳役?白登明一边与嘉定、昆山的长官商量,由太仓负责工程的三分之二,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一边召开群众大会,分说利弊,开导民众,广泛征求意见,并写诗一首:“苦劳民力导泾沟,虽日时艰利万秋,若个今朝含怨报,他日方晓白知州。”

  他坚信百姓是通情达理的,只要与他们商量,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群策群力之下,终于有了方案:由同善会募集一部分粮食,州库出一部分粮食,保证民粮,并赈济孤贫,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与百姓商量的效果很快显现,感情上贴近,物质上帮扶,百姓安能不拥戴?顺治十四年春,工程启动,白登明天天住在工地吃在工地,与群众同甘苦,唇齿相依,用时一个月即告竣工。此后,太湖西水得以畅通入海,东南七邵百姓得利颇多。

  白登明,奉天盖平人,属汉军镶白旗,顺治二年拔贡国子监,因成绩优异而得官,其治理地方之策,或谓领导艺术,正可以用“有事与百姓商量”以蔽之,不搞“家长制”、杜绝“”,体现出一贯的务实作风。

  所谓“民不安,国必乱”。欲使民安,必先予民活路;欲使民安,必先疏导民意。此千古不移之定律也。

  顺治五年,他任河南柘城(今属于商丘)知县。

  当时是,“削发易服”已然完毕,强力作用下的民怨多有反弹,加之灾荒频仍,役使繁重,民不堪其苦,处处骚动,人人不安。白登明采取的绥靖方法,还是与百姓商量。他扑子、放下架子,到百姓中间听声音,以百姓疾苦定政策,“悯遗黎荒残,多方招抚,停止增派河夫”,出台了许多有利于“劝耕读”的乡规民约,不久即实现境内晏然。

  后去太仓安民,由于多和百姓商量,也同样少走了许多弯路,特别是有效扭转了“嘉定三屠”所形成的民心痼疾,为时人所推重,终以区区州县小官而跻身名宦。也正是人心之凝聚,他才能在顺治十年台湾郑氏攻击刘河堡的战役中沉着应对取得完胜;也正是人心之凝聚,他才敢于“独驾一艘夜半往”驰援崇明,吓跑了围城之敌。可惜的是,清淤朱泾,库藏消耗太多,他又不忍心摊加赋税于民,致使战端一开,需饷无出,巡抚蒋国柱只得以云南协饷应之。这件事让他遭受了弹劾,削职为民长达20多年,饶是太仓百姓极力为他辩护也是无效,清廷在涉及军事的事儿不容商量。

  到了康熙十八年,朝廷下决心解决台湾问题,在福建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的保举下,白登明才被起复为高邮知州。这里面还有个插曲,高邮是吴三桂的老家,“三藩”初平,人心未定,先闹旱蝗,继而大涝,是个极容易出乱子的地方,姚启圣老成谋国,认为只有白登明方堪其任。

  而白登明也确实没有辜负姚启圣等人的推荐,甫上任,即深入百姓,与百姓商量治理之策(登明与民约),解决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他倾听百姓呼声,筑堤御水,劝富民赈灾,严禁胥吏克减劳役用度;他吸纳百姓智慧,采取吹笳召集驿夫的办法,以免耽误农时;他依靠百姓,攻克难题,同时切实保护百姓利益,“上官有所徵调,不轻给”,终使高邮获得“大治”。白登明去世时,“贫无馀赀”,还是高邮百姓醵金以殓,殊为感人!

  明末重臣叶向高曾认为,要收拾民心,根本方法是减轻他们的负担。想想也是,明末六十年,百姓负担有多重?单是“辽饷”和名目繁杂的附加税,就使得民力枯竭殆尽,民心丧失殆尽。然而他还是只说对了一半。庄子云:“中和民意以安四乡。”“中和”,即指调和取中之意,此乃与百姓商量之结果。苏东坡也说:“虽官守有限,不获趋外庭以称觞,而民意所同,亦能抒下情而作颂。”“同”,也是商量之意,与百姓意见一致。可见只有百姓的力量,才是社会安定和谐的不二动力;只有百姓的智慧,才是振聋发聩的历史回声。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有事与百姓商量,以百姓利益为中心开展工作,顺应他们的意愿,发挥他们的作用,事业就发达,建设就顺利;反之,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走向百姓的对立面,那必将遭至挫折和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貔貅的传说貔貅为什么会受到百姓们的喜爱?
貔貅的传说:神话中貔貅(pixiu)是龙的第九子。吃遍天下间财宝。吃的多而泄的也多。一天玉皇大帝照貔貅的屁股一巴掌。从此貔貅被封了肛。不能外泄。但食量仍然惊人。所以民间称其为招财的瑞兽。谁拥有了貔貅,那么就会为主人招来更多的财富。貔貅本性极其善良,但对于却非常气氛。爱打抱不平。所有邪气在它面前都不会通过,貔貅遇到邪气越重,本身散发的凶气越厉害。所以在北方被人叫做“辟邪兽”。那么当您佩戴貔貅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担心有。那么貔貅什么材料的最灵验呢?首当其冲的就是玉器了。因为玉器本身受天地日月精华,经历数亿年而成。灵气非凡,自古人们对于玉器的崇拜胜过任何神灵。“穿金显富贵,戴玉保平安”。为人们带去吉祥。如果说那是迷信,那么科学家对玉器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玉里面含有很多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人佩戴后遇热,玉的微量元素被人体吸收。可安神定魄。而玉又在人体的温暖下在生。所以民间有“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那...
· 明末清初的白莲教用什么吸引老百姓为其卖命
白莲教是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渊源于佛教的净土宗,相传净土宗始祖东晋释慧远在庐山林寺与刘遗民等结白莲社共同念佛,后世信徒以为楷模。北宋时期净土念佛结社盛行,多称白莲社或莲社。南宋绍兴年间,吴郡昆山(今江苏昆山)僧人茅子元(法名慈照),在流行的净土结社的基础上创建新教门,称白莲宗,即白莲教。早期的白莲教崇奉阿弥陀佛,提倡念佛持戒,规定信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它号召信徒敬奉祖先,是一种半僧半俗的秘密团体。它的教义简单,经卷比较通俗易懂。为下层人民所接受,所以常被利用做组织人民反抗压迫的工具。在元、明两代,白莲教曾多次组织农民起义。流传到清初,又发展成为反清秘密组织,虽遭到清政府的多次,但到了嘉庆元年(1796),白莲教大起义已发展成嘉庆年间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嘉庆年间的白莲教起义,前后持续了九年零四个月,最早参加者多为白莲教徒。参加的人数多达几十万,起义爆发...
· 明代平民百姓服饰
明代平民百姓服饰明代平民男子一般服饰为搭护(属于半臂一类的衣服)、直身(与道袍相似的宽大长衣)、程子衣、裤褶、裙等。妇女的服饰,随随各人的家境及身份的变化,有各种不同形制,普通妇女服饰比较朴实,主要有襦裙、背子、袄衫云肩及袍服等。袍服是由背子演变而来,特点为低领、对襟、宽袖,领、袖花边较少或不用,衣长及足。左图为戴网巾或笠帽的农民(明崇祯十年刻本《天工开物》插图)。中图为梳髻、穿对襟衫的农妇(明崇祯十年刻本《天工开物》插图)。右图为裹巾、穿窄袖衫的男子及穿襦裙的妇女(明万历年间刻本《人镜阳秋》插图)。
· 循吏
史记孙叔敖子产公仪休石奢李离汉书文翁五成黄霸朱邑龚遂召信臣后汉书卫飒任延王景秦彭王涣许荆孟尝第五访刘矩刘宠仇览童恢晋书鲁芝胡威杜轸窦允王宏曹摅潘京范晷丁绍乔智明邓攸吴隐之宋书王镇之杜慧度徐豁陆徽阮长之江秉之南齐书傅琰虞愿刘怀慰裴昭明沈宪李圭孔琇之梁书庾荜沈瑀范述曾丘仲孚孙谦伏芃何远魏书张恂鹿生张应宋世景路邕阎庆胤明亮杜纂裴佗窦瑗羊敦苏淑北齐书张华原宋世良弟世轨郎基孟业崔伯谦苏琼房豹路去病隋书梁彦光樊叔略赵轨房恭懿公孙景茂辛公义柳俭郭绚敬肃刘旷王伽魏德深南史吉翰杜骥杜坦姚耸夫申恬杜瑗杜慧度杜弘文阮长之王歆之甄法崇傅琰虞愿王洪范李珪之沈瑀范述曾丘师施孙谦何远郭祖深北史张膺路邕阎庆胤明亮杜纂窦瑗苏淑张华原孟业苏琼路去病梁彦光樊叔略公孙景茂辛公义柳俭郭绚敬肃刘旷王伽魏德深旧唐书韦仁寿陈君宾张允济李桐客李素立孙至远孙畬薛大鼎贾敦颐贾敦实李君球崔知温高智周田仁会田归道韦机韦岳韦景骏权怀恩裴怀古张知謇张...
· 周厉王为什么与百姓挣利周厉王如何与百姓挣利的
商朝后期姬发在沣河的东岸营建镐京,并修文王绪业,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后,灭商建立西周。西周后期的时候国家矛盾越来越激烈,加速了西周的灭亡。但是动摇西周国家根本的,是国人暴动这件事,那么这件事是如何发生的呢?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唠一唠,这件事发生在西周周厉王在位期间,他是西周建国后的第十位君王,在他统治期间,与当地百姓争夺利益,还对百姓实行高压政策,正是因为这造成了国人暴动的结果。我们首先来说他作为一个君王,是如何与百姓挣利的呢?比如,山林,河道,这些是人们谋生的渠道,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直都是属于大家的。但是他却把这些资源变成了国家的私有资源,不让百姓使用,也样就使百姓失去了生活来源。西周时期,国人是居住在京城,具有较高地位的一群人。他们可以参加一些国家的活动,比如祭祀、参军等等。但是,周厉王的措施直接导致了他与国人的不良关系,二者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所以国人对周厉王有很大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