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闾在无锡的“登基”之路:阖闾如何取代王僚?
日前,无锡阖闾城正式被国家有关部门初步认定为春秋时期吴王的都城——“阖闾城”,证明这种认定的进一步考古挖掘工作也将在未来展开,而有关阖闾城的变迁及它最初的主人吴王阖闾的故事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公子光曰:‘此时也,弗可失也。’告鱼专设诸曰:‘上国有言曰,不索何获?我王嗣也,吾欲求之。’”意思就是说,如果不去争取,什么也得不到。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春秋吴国25世君王阖闾,阖闾城的真正主人。本文将用几个片段讲述阖闾的登基之路,解读他的人生之路。
韬光养晦
话说吴泰伯传位19世到寿梦,寿梦有四子,长子诸樊,二子余祭,三子余眛,四子季札。因为季札贤能,寿梦临终前想传位给季札,季札按谪长制不受,于是寿梦遗命兄终弟及,从而依次传给季札。后来,吴王诸樊、余祭、余眛相继去世,按理,应季札接位,但季札礼让逃走。于是,余眛子僚在吴王僚元年(前526)登位,是为吴王23世。公子光不服,认为:季札礼让,兄终弟及制终了,按制应实行谪长制。自己是寿梦长子诸樊的长孙,理应继承王位;而僚一向贪婪依仗强力,只知进位,不知谦让。所以公子光准备寻觅能共患难的勇士,刺杀吴王僚,自己登上王位。但他知道时机尚未成熟,于是表面装着无事,韬光养晦。
收罗伍员
吴王僚五年(前522),伍子胥投奔吴国,吴市吹箫,被市场管理官发现,引荐给吴王僚。吴王僚和伍子胥谈了三天,伍子胥的话没有重复的,吴王僚十分赞赏伍子胥贤能。公子光怕伍子胥和吴王僚亲近并重用,妨碍自己的计谋,就有意诋毁伍子胥,常对吴王僚说,:“伍子胥的父亲兄长被楚王杀害,他劝大王攻打楚国,并不是为了吴国,不过是想报自己的私仇罢了。”伍子胥看出了公子光的企图,也看出了公子光是个能成大事的人,于是离开了朝庭,隐退到郊野去耕作,投靠了公子光。公子光以宾客的礼节收养了伍子胥,后来又与伍子胥引荐的勇士专诸合谋,于是公子光、伍子胥、专诸三人密谋刺杀行动。
鸡父之战
吴王僚八年(前519),吴军包围了被楚国夺回的重镇州来(今安徽凤台),楚国纠集胡、沈、陈、许、蔡、顿六国组成七国联军增援州来。联军兵力数倍吴军,又来势汹汹,吴军撤围州来,移军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临淮关)。公子光设计了具体战役,吴王僚依计而行,把军队分为三部,自己率中军,公子光在左,公子掩余在右,七月末的晦日,在鸡父(今河南固始东南鸡备亭)与楚军决战。吴军先派三千刑徒去扰乱楚右军,刑徒未经训练,满场乱跑,胡、沈、陈三国军队以为吴国是乌合之众,追杀争功自乱了队形,这时吴国重兵杀到。公子光正遇上陈国大夫夏啮,一戟将他挑于马下,又与掩余一起活捉了胡、沈两国国君。公子光命令将二位君主杀死,又将生擒兵士放了,这些放归的士兵乱跑乱叫:“我们的国君被杀了!我们的大夫被杀了!”许、蔡、顿三国的将士听了心惊肉跳,纷纷夺路而逃,这时吴大军杀到,楚军还未摆好阵势,已被冲得七零八落。吴军乘胜追杀,楚联军大败而逃。薳越带着残兵逃了50多里才得脱身,吴军大获全胜。
楚丧之机
吴王僚十二年(前515)冬,楚平王去世。吴王僚十三年(前514)春,吴国想趁楚国办丧事攻打楚国,公子光认为:这是动手的大好时机,但要调空吴王僚身边之人。于是,先假装自己摔伤;再动员吴王僚派他亲兄弟盖馀、烛庸率军去攻打楚国;又怂恿吴王僚派季札到晋国,观察诸侯国的反应;最后,请求吴王僚派公子庆忌去约会郑国和卫国共同攻打楚国。
专诸刺王僚
这时,楚国发兵断了吴兵的后路,吴兵不能退回。于是公子光对专诸说:“时不可失。”“上国有言曰:‘不索何获?’我王嗣也,吾欲求之。事若克,季子虽至,不吾废也。”意思是: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千万不可错过。中原之国流传这样一句话:“如果不去争取,哪会有什么得呢?”我是王位继承人,因此我要去争取。假如事情能够成功,即使季子回来,也不会废黜我。——接着专诸就上演了鱼腹藏剑刺王僚的一幕活剧,王僚被专诸当场刺死。就这样,公子光自立为王,这就是历史上的吴王24世阖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