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两个刘秀同时造反和两个王匡在阵前对战?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63
转发:0
评论:0
两个刘秀同时造反和两个王匡在阵前对战?,汉武帝临终前,据说留下了一封玺书说:一旦我崩了就根据这封遗诏行事,封霍光、金

  汉武帝临终前,据说留下了一封玺书说:一旦我崩了就根据这封遗诏行事,封霍光、金日磾、上官桀等人为侯。后来霍光等人就是以此为依据,当上辅政大臣的。结果有个叫王忽的侍中,悄悄说:武帝崩时,我基本上都在他旁边,哪里有遗诏封侯的事啊,是这帮人自己抬举自己呢。结果这番话传到霍光的耳朵里。霍光去责备王忽的父亲、卫尉王莽。王莽没办法,只好用毒药杀死了王忽。

  我以前曾写过这个故事,结果好多人跳出来批评我说,乱讲,王莽哪里是生活在武帝朝的?对不起,这王莽不是那王莽。西汉同名同姓的名人实在是太多了。大家熟知的那个王莽,是西汉末年的外戚,最后篡位推翻了汉朝,建立了新朝,也是惟一一个当过开国皇帝的儒生。有意思的是,这位皇帝王莽,也陆陆续续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嫡子、第四个也在几天后就被吓死了。看来,这个名字的风水确实不好啊。

  在王莽之后统一全国的东汉王朝,开国皇帝是刘秀,史称汉光武帝。当初,刘秀还是新野一个擅长种田的小伙子的时候,就曾和别人一起去拜望过一个著名的占卜者蔡少公。蔡少公占了一卦,说:“刘秀当为天子”,在座的人马上接口说:“那肯定是说国师公刘秀吧?”那位刘秀,原名刘歆,刘氏皇室后裔,是皇帝最信任的左膀右臂,国家重臣,一代巨儒;就算要复兴汉朝,朝堂上的那个刘秀有资格多了呀。这个种田的刘秀笑说:“你们太小看人了吧,怎么就知道不是我这个刘秀呢?”大家都哄堂大笑。

  再透露一下,刘歆本来就是谶纬之学的巨擎,蔡少公这类乡野知识分子在占卜谶纬上面连其皮毛都不及。当初他为什么改名为刘秀?应该是他已经发现了这个谶纬的线索。正如《汉书》应劭的注中所说的:“《河图赤伏符》云‘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故改名,几以趣也。”他是知道“刘秀”当为天子所以才改名为刘秀的。事实上,这个刘秀(即刘歆)后来也谋反了,事败自杀。这个刘秀的谋反,比那个刘秀的造反,对王莽的打击更大。

2.png

  皇帝也重名,普通大臣就更多了。比如说,汉成帝一朝,既有丞相王商,也有大司马王商,都是外戚。只不过,丞相王商,是宣帝舅舅的儿子;而大司马王商,是成帝的舅舅,而他们两个的家族,却是死对头(虽然没有同时为官)。这两个职位都位极人臣,最终,比较正直的丞相王商,被大司马王凤(另一个王商的哥哥)搞小动作下狱,王商气得三天之后就呕血而死了。

  而大司马王凤,和他的弟弟们(包括王商),都是“一日五封侯”的主角,一时震惊朝野,王氏外戚的力量,主宰了西汉末年的整个政局;并且,王氏家族的王莽篡位,导致了西汉的灭亡。这时,又要提到另一个王凤了,绿林军的首领。就在王莽一朝的天凤四年,王凤与王匡等领导了饥民起义,史称绿林军。王凤等人拥立了自己的皇帝刘玄(即更始帝),被为宜城王。

  而王匡,更牛。王莽朝中的太师王匡(三公之一),就是出兵剿灭绿林的主力部队的主帅之一;后来,太师王匡的任务就是镇守洛阳。而此时,绿林军的王匡已是更始帝的定国上公了,他的任务就是攻打洛阳。一个王匡攻、一个王匡守,攻城的王匡擒住了守城的王匡,更始帝的王匡打败了新朝的王匡——更始帝进驻洛阳。后来,洛阳也成了东汉的首都。

  这么多同名的,都眼花缭乱了吧?为何会出现这么多重名?一个原因是,当时的大姓很集中,而且,皆以起单字名为尊贵,重名率自然很高。更重要的原因是,裙带关系葳蕤纠缠,互相通婚、联姻、各种亲戚关系,不管是在朝的、在野的,永远是那几个大家族在一起谋事;大家是对立、是斗争。日后,东汉出现了更多、更大的利益集团,豪强的祸害终于爆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为什么在明代平民纳妾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在古代娶妾是对王公贵族的一种福利。然而在明代,平民要纳妾也不是不可以。关键是要满足两个条件。那是要满足什么条件呢?曾经有个外国记者质问以清朝遗老自居的辜鸿铭,以为中国的妻妾制度乃是文明之渊薮,辜鸿铭悠然地指着面前的茶盘中的茶壶和茶杯,笑道:“一个茶壶可以配四个茶杯,你听说过一个茶杯配四个茶壶的么?”网络配图直到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文人们以风流自命,纳“小星”,富人纳侧室,娶“外宅”,收“通房丫头”,乃至姨太太成群,都是司空见惯之事。辜鸿铭留过洋,娶过妾,研究的是中国的经典,不过他的这个讲法其实大谬不然,只能骗骗洋鬼子。事实上,一夫多妻制从西周以来就没有市场,他把中国的妻妾制度当成是一夫多妻制,简直是大错特错。性学专家潘光旦就曾说:“一夫一妻在中国也有天经地义的地位。不过因为同时承认妾的制度,此种天经地义的禁锢的力量并没西洋的那般大。……中国的婚姻是始终以一夫一妻为骨干的;一夫一妻是常经,...
· 在古代,潘姓不能和这两个姓氏的人通婚!
古代,潘姓与杨姓、武姓互相不通婚在古代,由于父母包办婚姻,家长等级制度森严,即使是自由恋爱,最终有一些历史传下来规矩必须是要去遵守的,比方说由于大人物之间的一些个人矛盾,后来就上升了家族矛盾,然后在上升了宗族矛盾,最后就演变成两个姓氏之间的矛盾,很多姓氏之间在古代是不能通婚的。在古代是不能互相通婚的17个姓氏是有:朱姓和李姓、杨姓和潘姓、武姓和潘姓、岳姓和秦姓、水姓和火姓、方、汪、江、洪、翁、王姓不能不能互相通婚。杨姓和潘姓不能通婚。宋朝的时候,潘仁美陷害杨家。激起了民间的矛盾,成为了两个姓氏的矛盾,于是就有了杨李不通婚的说法。△图片来自百度图片武姓和潘姓不能通婚。这个当然就是受施耐庵水浒传的影响,潘金莲毒死自己的亲夫武大郎,导致了人神共愤的原因。△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 刘秀和刘备两个汉室的帝王相比较谁更牛?
首先,光绪没有治国才能,现在我们提到甲午战争,总是说慈禧如何,实际上慈禧此时已经归政,修建颐和园就是光绪皇帝在其生父的怂恿下让慈禧远离朝堂的方式。甲午战争之初,李鸿章指挥有方进退有法,光绪却越级瞎指挥导致兵败,然后又在战局尚不明朗的时候认怂。网络配图戊戌变法,放着思想进步的李鸿章,张之洞不用,任用毫无经验的大骗子康有为和官二代二楞子谭嗣同,导致混招迭出。文不成,武不就。光绪已经显露无疑。网络配图其次,光绪无后。明朝永乐皇帝,清朝康熙皇帝,都是在皇子较为平庸或有缺点的情况下通过"好太孙"来确定继承人,光绪文武稀松,如果能有个好儿子,也可以继续活着,但他没有。网络配图最后,光绪和慈禧积怨已久。本来不是亲生就隔着一层,又因为甲午战争和变法激化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如果不是顾及国际声誉,戊戌政变时光绪已经被废。完成最后一击的是慈禧从太监口中听说,光绪听说慈禧病重面露喜色。慈禧也知道自己来日无多,于是...
· 多尔衮同时面对李自成和南明两个对手,他是怎么取胜的?
你真的了解同时面对李自成和南明两个对手,多尔衮采用了和朱元璋一样的手段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历史迎来了重大的转折——这一年,造反十几年的下岗职工李自成终于进了京城;这一年,为大明苦苦支撑了十几年的崇祯皇帝再也撑不下去了;这一年,在关外苦等十几年的满清终于踏进了山海关。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自尽,但是事情的演变并没有像以往的王朝更迭那样——大顺取代大明成为新的王朝,一切都因为关外盘踞着一个虎视眈眈的大清。就在李自成以为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会归顺之际,吴三桂却主动联系多尔衮,企图效仿伍子胥借兵复明,李自成在山海关一役被吴清联军击溃,逃回北京仓促登基,之后率军返回陕西。吴三桂实现了目标——击败李自成,然而请神容易送神难,清兵被放入关,想把他们再请回关外就难了。多尔衮趁机占领了北京,而且无意恢复大明江山,反而要鸠占...
· 公元前6年出了两个刘秀,两个都是牛人,哪个才是真正的帝王之子?
新莽末年,由于王莽改革失败,天灾四起,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天下无数人的命运因此改写,而我们舂陵刘汉宗室的子弟刘秀同学,也被宿命牵引着,一步步踏上了历史的舞台,虽然此时他还不是主角,甚至有点慌乱,像只误入丛林的小白兔,但是他很快就找到了舞台的感觉,我型我秀,秀出真我魅力。看吧,历史的大幕已经拉开了。大概就在王莽地黄年间,天灾与流民起义进一步升级,刘秀意识到新莽王朝末日不远,遂毅然放弃了仕宦的理想,离开长安这个是非地,主动从太学毕业回家务农。当时,全国各地都在闹灾,南阳也不例外,那是大旱连绵,庄稼枯死,颗粒无收,赤地千里,别说农民了,就是地主家都没余粮了,然而也不知刘秀掌握了何种农业新科技,他家的粮食竟然没水也能连年丰收,这下可乐坏了他大哥刘縯,同时也惹红眼了当地官府与其他豪强。俗话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如今南阳旱饥,粮食每石要三千钱,可刘秀家却有这么多粮食,富到流油,这岂不是一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