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解密:支柱姜维还没投降后主为什么就投降?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20
转发:0
评论:0
解密:支柱姜维还没投降后主为什么就投降?,在司马昭决计伐蜀之前,魏国上下的主流意见都是认为,此时蜀国无隙可趁,不应贸然

  在司马昭决计伐蜀之前,魏国上下的主流意见都是认为,此时蜀国无隙可趁,不应贸然出兵。但司马昭却意外的决定派钟会领兵,取代原来的西线总指挥邓艾,出兵伐蜀。之后,邓艾等四路兵马围攻在沓中屯田的姜维,钟会则率军直取汉中。姜维发现汉中有失,不敢连战,急忙从沓中回师,退守剑阁。钟会与姜维在剑阁相持不下之际,邓艾偷渡阴平,奔袭成都。这本是军事冒险,但奇怪的却是,邓艾成功了。

  邓艾到成都城下,后主肉袒出降,蜀汉灭亡,成为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而此时,姜维尚在剑阁与钟会相持,永安对吴前线也尚有兵力可用,正在勤王路上,南中蜀军也请示是否需要救援成都。但后主的决定却是听从投降派的意见,决策投降。

  从当时的军事形势看,虽说钟会已经牵制住了作为蜀国主力的姜维军,但是,除此之外,难道蜀国就没有别的军队了吗,为什么邓艾仅仅带着3万人,长途跋涉700里,扎营二十多座,到摩天岭的时候只剩了2000多人。但是摩天岭无路可走,是跳下去的,死人至少在一半,攻击江油的时候只有2000人左右。以这样的兵力,怎么能够在绵竹一战中击败诸葛瞻,而且包围成都,迫使后主投降呢?

  蜀国当时的情况比较不妙,投降的时候仅有二十八万户、男女94万,部队11.2万,官吏4万,粮十余万石。不过,有几个情况现在应该特别说明,这里的“男女94万”并不是户口总数,官吏、将士都是没有计算在内的,老幼弱小应该都是没有计算在内的。更重要的是,这时的蜀国的实际领土已经只剩下了四川,原有的荆州和汉中都已经失守了,不属于蜀国范围。而四川当时除了北部平原地区之外,大多数南部和西部大多数地区都仍然是少数民族,这在传统的人口统计中都是不算在内的,因此,这个数字并不离谱。问题的关键就是“将士十一万二千”这个说法。我当时想,有11.2万人在城里,还是防御战,比魏军占的便宜要大很多,而且魏军悬师远征,孤军深入,既没有后援部队,粮草也无法供给,还只有二千人,为什么后主不肯背水一战,而选择投降呢?

2299087609773714712.jpg

  首先,《三国演义》上说邓艾偷渡阴平出发有三万人,而正史上一般都只说是万余人,这两个数字并不矛盾。因为,如果说万余人是战士的数字的话,那么负粮兵应当也在此数。而且,此次作战因为是走绝路偷袭的,无法从后方运输粮草,所以,所有的战时物资都必须在出发时就带足。如果按照一般的作战兵与负粮兵的比例是1:1来算,这次邓艾军的比例至少要在1:2以上,否则700多里路、20多天,人饿都饿死了,更不用说作战了。其次,摩天岭的伤亡问题。到摩天岭时有2000多人,并不表明全军只有2000多人。事实上,这部分人应该是前锋部队。而且,我一直以为扎营之后就会把士兵留下来守护,其实邓艾是没有这样做的。他的做法应该是先扎一个营,再扎一个营,等第二个营扎好之后,前一个营再拔营向前。也就是说,应该是象车轮一样轮换扎营,而不是扎一个就扔一部分士兵在路上。再次,《三国志》上的说法是,在摩天岭前,只有邓艾为了表示勇气,才自己跳下去了,其他士卒都是“攀木缘崖而下”的,并没有跳。也就是说,只有前锋部队的2000多人里有近一半的伤亡,而后面的部队则并没有出现这样大规模的伤亡,而是几乎全军到达江油的。再回头来看蜀国此时的情况。蜀国在全盛时期包括三部分,也就是荆州、四川和汉中。其中荆州所占比重最大,两川相加才能大约与荆州相比。在失去荆州之后,就失去了相当于一半的领土,钱粮、人口也同样损失很大。所以,在投降时的“将士十一万二千”并不是说成都还有这么多军队,而是说,这时的蜀国所能支配和调动的军队总数只有11.2万。魏军方面,光是钟会军实际上就比这个数字要大,约在十八万左右,这还不算他吞并的诸葛绪军等。但是,到达成都城下的时候,即使邓艾军是完整的,那也只有三万,部队都跑哪儿去了呢?在战争开始之前,姜维出兵伐魏,带走的大约是蜀国全军的一半左右。但是,他在陇西的战役中被邓艾击败,又不敢返回成都,只好在沓中屯兵。他上书朝廷,请求趁早调动军队,防守阴平一带。但是后主信任黄皓,没有这样做。这样一来,整个蜀国与魏国的边界上,蜀国的安危就都在姜维军身上。但是姜维此时所在的沓中远在陇西,如果魏军从子午谷、箕古进兵,蜀军就完全无法防守,只能坐待姜维回军来援。

  在司马昭决定一举灭蜀之后,魏军首先是用包括邓艾在内的四路军将姜维军包围在了阴平。与此同时,钟会军从长安出发,从子午谷和箕谷出兵,分两路攻占了汉中。姜维的反应自然是迅速回军救援汉中,准备再重新夺回汉中——没有汉中,四川就完于军事被动状态,只能挨打的份。到这时,后主才想起来姜维的建议,派廖化率军去做姜维军后援,让张翼、董厥率军去守阳安关。但是,还没等廖、张两军到达计划位置,魏军已经先行击败了姜维,并占领了汉、乐二城。二将只好合兵一处,准备去为姜维解围,然后一起回军重夺汉中。

  应该说,姜维还是很厉害的,能够突破魏军的重重包围,诸葛绪虽然一直跟着姜维,但姜维仍然率领部队主力退回到了剑阁,与后来派来的张翼、廖化两军汇合,准备与魏军相持不战,等魏军粮尽自退。魏军邓艾军、钟会军两军虽然对姜维军形成了夹击之势,但姜维坚守不战,魏军也没有办法。也就是在这时,邓艾提出了偷渡阴平的计划。他曾计划夺取诸葛绪的兵权,但是诸葛绪却不按邓艾的计划行事,在结束陇西战役之后就回自己的防区去了——不幸的是他刚出狼穴,又入虎口,被钟会撞上,钟会找了一个罪名将他解送洛阳,吞并了他的部队。偷渡阴平是一个大胆的军事计划,其冒险程度直逼魏延当年说的出子午谷直取长安。但是,他却获得了成功。他走的路上除了诸葛亮在世时曾设过的一个大营之外,没有碰到蜀国的防御部队,就到达了江油城下。江油是小城,没有守军,只有百姓,所以太守马邈直接投降了。

  这时,蜀国调动部队,做了投降前的最后一次反击,也就是派诸葛瞻去守的绵竹的战役。还是以全国总兵力11.2万为基数还分析此时蜀军的分布状况。姜维军有至少五万人,廖化、张翼军至少两万人,那么此时的蜀军总数就只有三万了。这三万人显然还不可能全部交给诸葛瞻去守绵竹,必须至少留五千人在成都做应急之用——比如说发生叛乱需要、吴国趁火打劫之类。如果考虑到在吴蜀边境上至少还需要一万人的防御部队,那么,此时诸葛瞻所带的部队全军就只有1.5万人,至多不会超过2万人。

  当然,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也不是无能之辈。他在战役初期击败了邓艾军的前锋邓忠、师纂。但是,当邓艾亲自去的时候,蜀军却败了。是不是蜀军和诸葛瞻的战术有问题呢?当然不是,因为诸葛瞻不知道魏军底细,所以在第一次战斗中摆出的就是全军,没有分出一部分兵力承担预备队任务。而邓艾军的前锋失败后,大部队却没有经过大战斗,仍然有力气继续拼命向前。所以,诸葛瞻被击败了。

  绵阳是成都的最后一道防线,距离成都不远,若蜀国尚有余军可用,当然会派上去援救诸葛瞻。但是蜀国却没有这么做,只能说明此时的成都已经无军可派了。当邓艾到达成都的时候,如果成都坚守,那么唯一的希望就是姜维放弃剑阁,率军迅速回援成都。而这样做,如果钟会尾随追击,姜维就很可能被邓艾与钟会前后夹击,不但救不了成都,反而有可能把自己也搭进去。

  姜维是很忠诚的。在得到诸葛瞻的死讯后,就赶紧率军回援。钟会当然也没闲着,就尾随跟进到了涪城。但是姜维才走到郪县,后主投降了的敕命已经下来了,于是他自己也宣布向钟会投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姜维的投降是真是假?姜维为何那么喜欢玩投降
俗语有云: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古代的英雄,最重的就是“气节”二字。明知大势已去,也要抗争到底,杀身成仁,是为大丈夫。三国时,有气节的男儿不少,比如陈宫,比如张任,比如庞德,比如神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比如刘备的五儿子北地王刘谌。两军交战,变节投降者,往往为君子所不齿。三国中最令人唾弃的投降者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投降关羽,成了于禁戎马一生再也抹不掉的污点,最终,于禁被曹丕羞臊死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投降者都像于禁这么倒霉。同样是投降,关羽、张辽、徐晃、黄忠、马超等,却成了后世所仰慕的英雄。他们和于禁最大的不同,就是即便投降,也没丢了男儿的气节。张辽、徐晃投降曹操,叫识时务者为俊杰;黄忠、马超投降刘备,叫弃暗投明;而关羽,也给自己投降曹操取了个响亮的名字,叫降汉不降曹。《三国演义》中,最喜欢玩投降的是蜀汉的大将姜维。姜维这一生,跟投降似乎结下了不解之缘。一部《三国演义》,至少写到了他三...
· 解密:三国名将姜维为何三次玩弄投降的手段?
俗语有云: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古代的英雄,最重的就是“气节”二字。明知大势已去,也要抗争到底,杀身成仁,是为大丈夫。三国时,有气节的男儿不少,比如陈宫,比如张任,比如庞德,比如神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比如刘备的五儿子北地王刘谌。两军交战,变节投降者,往往为君子所不齿。三国中最令人唾弃的投降者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投降关羽,成了于禁戎马一生再也抹不掉的污点,最终,于禁被曹丕羞臊死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投降者都像于禁这么倒霉。同样是投降,关羽、张辽、徐晃、黄忠、马超等,却成了后世所仰慕的英雄。他们和于禁最大的不同,就是即便投降,也没丢了男儿的气节。张辽、徐晃投降曹操,叫识时务者为俊杰;黄忠、马超投降刘备,叫弃暗投明;而关羽,也给自己投降曹操取了个响亮的名字,叫降汉不降曹。《三国演义》中,最喜欢玩投降的是蜀汉的大将姜维。姜维这一生,跟投降似乎结下了不解之缘。一部《三国演义》,至少写到了他三...
· 姜维投降魏国是真是假?他投降魏国是真的想再复兴蜀国吗
诸葛亮初次北伐失利于街亭,虽然是无功而返,但除了迁移西县千余家人口,还得到了一个“凉州上士”姜维,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人们认为姜维就是诸葛亮心目中的接班人。但姜维在剑阁抵御魏国大军时,接到了皇帝刘禅的投降命令,不顾士兵们的愤怒情绪,毫不犹豫地就投降了。人们不禁要问,诸葛亮看好的人,难道就是这番德性吗?后来发现了姜维给刘禅的密奏,说:“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以此可以证明,姜维投降是假的,至此诸葛亮可以瞑目了,因为他没有看错人。姜维的投降究竟是真是假?假若是真,他的这种行为可取吗?他对于蜀汉国能起到丝毫作用吗?换做是诸葛亮,他能够这样做,或者是他会支持这样做吗?姜维复蜀意图的大致原因是,魏国伐蜀的大军尽归钟会,钟会怀有野心,姜维看了出来。钟会也想借助姜维的力量在蜀地称王,因此两人“情好欢甚”。但是魏国将士并不支持他们,于是姜维劝钟会,让他把魏国的将军全部杀掉。...
· 揭秘三国姜维为什么那么喜欢玩投降?
俗语有云: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古代的英雄,最重的就是“气节”二字。明知大势已去,也要抗争到底,杀身成仁,是谓大丈夫。三国时,有气节的男儿不少,比如陈宫,比如张任,比如庞德,比如神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比如刘备的五儿子北地王刘谌。两军交战,变节投降者,往往为君子所不齿。三国中最令人唾弃的投降者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投降关羽,成了于禁戎马一生再也抹不掉的污点,最终,于禁被曹丕羞臊死了。网络配图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投降者都像于禁这么倒霉。同样是投降,关羽、张辽、徐晃、黄忠、马超等,却成了后世所仰慕的英雄。他们和于禁最大的不同,就是即便投降,也没丢了男儿的气节。张辽、徐晃投降曹操,叫识时务者为俊杰;黄忠、马超投降刘备,叫弃暗投明;而关羽,也给自己投降曹操取了个响亮的名字,叫降汉不降曹。《三国演义》中,最喜欢玩投降的是蜀汉的大将姜维。姜维这一生,跟投降似乎结下了不解之缘。一部《三国演义》,至少写...
· 投降
参阅无条件投降有条件投降战争法日内瓦公约日本投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