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曾国藩一代大臣!为何贫困到一件衣服穿三十年?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05
转发:0
评论:0
曾国藩一代大臣!为何贫困到一件衣服穿三十年?,曾国藩的起居日子十分俭朴。穿衣方面,曾国藩素常穿戴家人为其织的土布衣服,不着绸帛

曾国藩的起居日子十分俭朴。穿衣方面,曾国藩素常穿戴家人为其织的土布衣服,不着绸帛。一件天青缎马褂是曾国藩最佳的衣服。这件衣服只在新年和严重庆典时才拿出来用,素常便放在衣橱里,因而用了三十年仍然犹如新衣。旁人提及此事,曾国藩道:“古语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然吾观之,衣亦不如故也,试观今天衣料,有如当年之精者乎?”曾国藩升任总督后,其鞋袜仍由夫人及儿媳女儿制造。

每晚总督府内,曾国藩夜阅公务,全家长眷都在麻油灯下纺纱绩麻。这在其时的督抚大员中可说是绝无仅有。就餐上,曾国藩亦不考究,简略备至。通常他每顿饭只要一个菜,“决不多设,虽身为将相,而自奉之啬,无殊寒素”。时人以曾国藩就餐简略,每食仅菜一品,谐称之为“一品宰相”。为发起节俭,教育家人,曾国藩于大堂上亲书一联:“惜食惜衣,不唯惜时兼惜福;求名求利,但知求己不求人。”

从寓居方面看,曾国藩对立大兴土木,在家园建筑巨宅。曾氏湘乡旧宅已有百余年前史,曾门朋友兴隆后人丁日渐兴隆,亦经常有客人登门拜访,旧屋多少显得有些不合时宜。1865年,曾国荃出资七千串铜钱将旧宅改造一新。曾国藩得知后十分生气,认为九弟“奢侈若此”,新房入住则易,搬出却难,此种作法没有为后代后代做出好的典范,贻害无穷。“生当浊世,居家之道,不行有余财,多财则终为患害。又不能够过于安逸偷惰。如由新宅至老宅,必宜常常走路,不行坐轿骑马。又常常登山,亦可操练筋骸。仕宦之家,不积蓄银钱,使后辈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有饥寒之患,则后辈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一怒之下,他立誓绝不踏进新宅半步。曾国藩每次回乡都住旧宅,平生从未进过新屋。曾国藩还对立家中置办私田。他在日记中写道:“余生平以起屋买田为仕官恶习,誓不为之。”咸丰五年,欧阳夫人在衡阳娘家私自买田置地,曾国藩知晓后立行将土地转让出去,并在家信中表达了对立置田的情绪。

曾国藩日子俭朴,源于他出自亦耕亦读的农人家庭,深受良好家风的熏陶。曾国藩爸爸曾麟书有意效法林则徐之父,将林父家训中“粗衣淡饭好些茶,这个福老夫享了;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由儿任之”的名联略作改动,变为曾氏家训:“有后代有田园家风半耕半读,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漠不关心,且将艰巨付儿曹。”曾国藩成名后,承继爸爸的治家经历,亦将林则徐作为典范。他在写给曾国荃的信中道:“昔年林文忠公有三个儿子,分家时各人仅得钱六千串。林公身膺督抚要职二十余年,其家底清寒如此,高风劲节,实不行及。我辈朋友真实应向林公学习。”

曾国藩为官的过人之处一方面来自个人品高清凉,另一方面来自勤于任事。曾国藩中进士后任职京官七年,从未回过家园。他在“梦寐当中,不时牵挂堂上白叟”,“如堂上有望我回家之意,则弟信件于我,我概将家眷留在京师,我当即回家。如堂上白叟全没有希望我归省之意,则我亦不敢草率行事”。可见,曾国藩不回乡自有不得已的苦衷。曾国藩归结不能归省有“三难”:“现在京寓欠帐五百多金,欲归则无钱还帐,而交游途费亦须四百金,甚难措办,一难也;不带家眷而归,则恐我在家或有事留住,不能遽还京师,是两头牵扯,如带家眷,则途费更多,家中又无房子,二难也;我一人回家,轻身快马,不过半年能够还京。第开缺以后,下一年恐尚不能补缺,又须在京闲住一年,三难也。”

从中不难看出,曾国藩所谓“三难”,均与其经济窘迫有关。前两难发愁的是旅费无从筹集,后者则是若赋闲京师则失去经济来源。其时曾国藩已为翰林院侍讲学士,四个月后又升授礼部侍郎,可算居京官高位。然他连回家探亲的旅费都难以筹集,清凉程度可见一斑。清代官员俸禄十分菲薄,等第最高的正一品大学士年薪不过银一百八十两、米一百八十斛。如此低价的俸禄明显不能坚持官员的根本开销,贪婪之风天然蔓延。雍正、乾隆两帝努力惩贪,推出当地官“养廉银”和京官“恩俸”、“双俸”制度。“养廉银”制即“耗羡归公”,此项数目巨大,可谓开高薪养廉之滥觞,通常来讲,督抚一级的当地最高长官养廉银超出正俸近一百倍,最低一级的知县亦超出正俸几十倍。

相比之下,京官则要低很多。“恩俸”只发给“六部堂官”,即各部尚书和侍郎。“双俸”发给大学士、“六部堂官”双俸双米,其他京官双俸单米。“正俸”、“双俸”以外,京官的合法收入还有差事和科考、捐纳的“印结费”。然京官若想过充足日子,便得索收当地官的礼品银钱,如冬季的“炭敬”、夏天的“冰敬”等。可见,清代官员想要坚持清凉的操行着实不易。

曾国藩为改变官场根深蒂固的贪婪纳贿之风,曾在三十岁时立誓,终身坚持清凉之身。他誓云:“以当官发财为羞耻,以宦囊积金后代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当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予不食言。”曾国藩临终前仍不忘此誓,留下遗言:“余若长逝,灵枢自以由运河搬运回江南归湘为便。沿途谢绝全部,概不收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一件衣服穿了三十年权臣曾国藩为何如此贫困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清季官场的真实写照。曾国藩身逢残败末世,位居一品,却能在腐败丑恶的官场中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殊为不易,可谓实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之志。曾国藩的起居生活非常俭朴。穿衣方面,曾国藩平素穿着家人为其织的土布衣服,不着绸帛。一件天青缎马褂是曾国藩最好的衣服。这件衣服只在新年和重大庆典时才拿出来用,平素便放在衣橱里,因此用了三十年依然犹如新衣。旁人提及此事,曾国藩道:“古语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然吾观之,衣亦不如故也,试观今日衣料,有如当年之精者乎?”曾国藩升任总督后,其鞋袜仍由夫人及儿媳女儿制作。每晚总督府内,曾国藩夜阅公事,全家长眷都在麻油灯下纺纱绩麻。这在当时的督抚大员中可说是绝无仅有。吃饭上,曾国藩亦不讲究,简单至极。通常他每顿饭只有一个菜,“决不多设,虽身为将相,而自奉之啬,无殊寒素”。时人以曾国藩吃饭简单,每食仅菜一品,谐称之为“一品宰相”。为提倡节俭...
· 祭祖时候穿什么衣服好?
在参与祭祖,或者是去庙宇祈福拜佛,对于所穿的衣服,有一定的讲究。虽然现在人不是非常注重这个,然而若是穿的太过于花枝招展,坦胸露肉则是对祖先的不敬。上坟或祭祀的时候时,穿的衣服也要略微的选择一二,表达庄重、肃穆。下面是阿族对祭祖穿衣的建议:1,祭祖时,一般挑选素净、纯色的衣物,如黑、灰,白或深色素面布料。尤其是黑色和白色最庄重。而红色,粉色衣物,不太适合。2,祭祖时的衣物款式应以简约、整洁为主,无需过于注重款式和品牌。例如棉布,麻布的传统服装,不要穿破洞,太旧的衣物。也不要穿着过于暴露或紧身的,会表现的不够庄重,若是遇到年纪大的长辈,可能会遭到训斥。棉、麻这些传统的面料,透气性好,也可以适配祭祖时的氛围。3,在潮汕或者少数民族地区,会有特定的祭祀穿衣习俗。这个时候,需要入乡随俗,穿着符合规定的衣物。如潮汕英歌舞的时候,就会要求穿整齐划一的服饰。祭祖时,不要穿奇装异服,漏胸漏大腿的,会让人看起...
· 一件衣服穿十年最抠门的皇帝非他莫属
皇帝,这个具有特殊身份的群体,坐拥世间荣华富贵,纵横捭阖普天皇土,高傲俯视芸芸众生。但偏偏有这样一位皇帝,崇尚节俭,身体力行,毕其一生。他就是在其位30年的道光。道光皇帝是个平庸守旧的皇帝,想要禁烟结果却导致了鸦片战争,不敢对付英国人又搞得中国很丢人,实在是弄得他很无奈,也弄得大清国很无奈。网络配图毋庸置疑,在清朝的12位皇帝中,道光皇帝最为节俭。即使放眼历史上古今中外的皇帝,他的节俭意识也是最强的。但是,因为他所处的位置高高在上,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腐化奢靡,所运行的国库空虚羸弱,对所展现的国情民意并不知晓,他所倡行的节俭,也就成为了历史的笑谈。那么,他到底有多节俭?和一些只是表面讲大道理、宣传出来的节俭皇帝不同,道光皇帝是真心的推行节俭。据说,身上穿的衣服要不是洗过三次,不会换下来。道光穿衣,不仅不追求华美,甚至倡导破衣缝补后继续穿用。他要求后宫和前朝一样,穿旧衣服,自己的龙袍都满是补丁...
· 一件衣服居然穿十年:还有比他更为节俭的人吗?
和一些只是表面讲大道理、宣传出来的节俭皇帝不同,道光皇帝是真心的推行节俭。道光帝是主张生活节俭的人,一向反对奢靡浪费,而且注意从自己做起。据说,身上穿的衣食要不是洗过三次,不会换下来。道光穿衣,不仅不追求华美,甚至倡导破衣缝补后继续穿用。道光的套裤因长期穿用,膝盖处破了一个洞,道光没有将其扔掉,而是命有关司事人员用一块绸布补上,继续穿用。朝臣见皇上如此,也纷纷仿效,在自己的膝盖处补上一块绸布,其实并不是所有大臣的套裤都已穿破,不过是让皇上开心而已。但是,道光倡导节俭,却是真心实意的。一次,道光召见军机大臣,正好军机大臣曹振镛靠近皇帝御座,道光一眼看到曹振镛套裤上有补缀的痕迹,就问道:“你的套裤也打补丁吗?”曹振镛回答说:“换一件新的,要花不少钱,所以,订了一块补丁。”道光听了,自然十分高兴,一时兴致来了,又问道:“你打一块补丁需要多少银子?”曹振镛没有料到皇上会问起这等细节小事,愣了半天才...
· 辽国宰相张俭:一件皮袍穿三十年勤感动皇帝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这是大诗人陆游的金玉良言。曾国藩曾说过“勤俭自持,可以处乐,可以俭约”,“无论是大家还是小家,士农工商,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翻开厚重的中华历史,勤俭的事例不胜枚举,其中辽国宰相张俭的事例让人很感动。辽国宰相张俭,很有才华,公元996年,考取状元,在地方为官,得到辽圣宗器重,一路上升到相国的位置。张俭不只是有能力,为人正直,而且生活极其节俭,人们尊称他为“贤相”。那时,辽国的冬天异常寒冷。当时不要说王公大臣,就是小官吏,每人少说也要准备三五件皮袍,质量和样式也都非常讲究。可张俭却只有一件皮袍,而且已经褪了色,连里子都破得不能再补了。宰相老是穿得这样破旧,自然引起了大臣们的注意,一些正直的官吏见宰相如此节俭,都自觉惭愧,渐渐地在穿着方面也稍稍收敛了一些。可也有一些官员奢靡成风,不但不知羞愧,反而在私下里悄悄议论张俭,说他不合时宜。一天,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