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陶渊明质性自然 因强烈的道德感被体制所“淘汰”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49
转发:0
评论:0
陶渊明质性自然因强烈的道德感被体制所“淘汰”,陶渊明的曾祖陶侃,为东晋重臣,官至大司马,封长沙公。祖父陶茂,为武昌太守。外

  陶渊明的曾祖陶侃,为东晋重臣,官至大司马,封长沙公。祖父陶茂,为武昌太守。外祖父孟嘉,乃东晋名士。然至渊明父辈,家道逐渐衰落。渊明幼年仍受到良好的教育,“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并受到那个时代玄风的影响,而“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晋书》)。

  渊明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年轻时即“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此时家贫,“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内心却觉得很平常,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时人谓之实录。

  到28岁时,陶渊明却不得不为养家糊口而出来做官。因为不是可以获得世袭官位的世家子弟,渊明只能做点小官。出生于军功卓著家族,渊明本有些救世的抱负,却被一点点磨去。 世俗社会的人“矫厉才智,竞逐纵横”,现实世界充满了“欺诈”,毫无是非价值可言。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对少年即好读《六经》的陶渊明来说,是不能接受的。无论如何,绝不混迹于肮脏世俗,始终保持质性自然,是渊明的人生底线。

  而“鸟尽废良弓”(《饮酒》)是政治生活的常态,为何不避开呢?出身名门的西晋文人陆机,隐居十年后,冲动赴洛,最后卷入,不幸死于非命。渊明不甘愿做的炮灰,“觉悟当念还”。而渊明性刚,又岂肯“为五斗米折腰”,在权力面前卑躬屈膝,“心为形役” (《归去来兮辞》),牺牲自由,耗费生命?质性自然与强烈的道德感,决定渊明迟早要被体制所“淘汰”。

121057996_meitu_52.jpg

  在陶渊明眼里,孔子是一位保持了真与淳的先贤。然他又不同于孔子,不以务农为耻,而以耕种为乐。他尽情享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的轻松快乐。“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田园生活,随意自在,充满诗情画意。

  然而退出体制,实乃不得已而为之。快乐自在,有时,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陶渊明仿效董仲舒、司马迁,作《感士不遇赋》,逆淘汰的社会现实:“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谢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于当年;洁己清操之人,或没世以徒勤。”对自己的选择给家人带来困境,渊明亦深感愧疚。在《与子俨等疏》中,他两次表达自己对儿子们的愧疚。坦言自己性情刚烈,才能拙劣,待人接物多有违逆,当时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便决意辞官归隐,结果使孩子们“幼而饥寒”。

  不过,渊明“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既轩冕之非荣,岂缊袍之为耻”,宁可守拙归隐于田园,亦不愿待价而沽于朝市,始终未接受朝廷的征召。

  其实,渊明晚年并不强以出世为高,亦不以入世为卑。虽不做官,亦未必非要毫不关心世事,断绝与所有官员的来往。移居城郊,与朋友无间,并非可以说明他志向的改变。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咏贫士》),安贫乐道、顺应自然与心怀仁义并行不悖,渊明思想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现实污浊,可以逃至田园,死亡之运,何处可逃?有人说,渊明一生都没有真正超脱生死。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对死亡的忧惧,的确始终频繁地刺激着他。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九日闲居》);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生。”(《杂诗》),即便充满喜悦的《归园田居》也抹上了“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的悲观情绪。尽管“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渊明最后提出更具超越性的解决方式:“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委运顺化,顺应生死之自然规律。

  理性上悟透生死,并不代表经验中完全不怀有对死亡的恐惧。他饮酒忘忧,吃菊养寿,“酒能去百虑,菊解制颓龄”(《九日闲居》);“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游斜川》);“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挽歌诗》),流露出纵情行乐的思想。

  逃避死亡意识最佳的方式,是与自然合一。春天来了,渊明穿上春服,来到东郊,感受“山滌馀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的生命气息(《时运》)。清晨,他休憩于屋,“花药分列,林竹茂密。清琴横床,浊酒半壶”(《时运》)。清新的田园,静谧的山水,音乐、酒与诗歌,始终给予渊明极大的温暖与安慰。

  田园其实也是人生逆旅,死亡是人的最后归宿。刘宋政权建立后的元嘉四年(427年),陶渊明离世。临终前夕,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南征,草木黄落。他看众人脸色渐趋暗淡,听周围声音愈加遥远,知大限将至,乃作《自祭文》一篇。渊明言己虽逢运贫,还是快乐地耕种,读书,弹琴与酣饮;乐天知命,内心闲静;并非以获得权贵的恩宠为荣,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了自己的纯净;过着隐士的生活,从老而终,至此,也没有什么值得眷恋的,可以没有遗憾地死去了。他想象亲戚良友为自己奔丧的情景,葬之原野,以安己魂。墓地不奢华,不起高坟,不栽墓树。至此,生前赞誉已不重要,死后赞扬更无意义。渊明问,人活着很难,死去会不会比活着更好?表达与人生的诀别。不过,对于自己将死,渊明并未如庄子所描述的鼓盆而歌,而是以极度悲哀之感慨结束祭文。渊明一生纠结于不遇的愤懑,死亡的恐惧,这一切,最终在他直面死亡之际,得到消解。据颜延之所述,渊明离世时,“视死如归,临凶若吉,怀和长毕”。

  陶渊明不是一位完全超脱生死、完全放弃名利的人,他只是一位“悲欢忧喜,出于自然”的旷达之人。他的伟大在于,通过“导发意气”的诗文,展现了人生的矛盾与痛苦,以及暂时解决矛盾与痛苦的路径,从而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与心灵的安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人生体味,是渊明为后人贡献的巨大精神财富。而这一切,均源自于他对自然人生的不懈追求。

  不久前,火车上,见一位青年在读书,问他读什么,他把书的封面朝向我,是本《陶渊明集校笺》。渊明逝去1600年了,今天的青年还在读他的诗文。不知青年看到的是怎样的渊明,是为修复心灵的痛苦而读陶,或是暗恋渊明笔下“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还是在渊明的文字里寻找理想的自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讲历史——陶渊明的自然观
?陶渊明写出了什么样的新内容呢?首先是他的诗中带有一种“闲适”“自在”的情趣。“闲适”“自在”在六朝不是新鲜事,六朝大为流行的《庄子》一书就教导人活着最好的方式是让自我与环境以轻松、舒适、不勉强的姿态相处。魏晋以降,名士们对“闲适”“自在”说了好多,但基本上都是落在道理上。在行为上,名士表现的却是刻意反抗既有规范,形成了一种惊世骇俗的反传统风格。陶渊明在诗中写出了“闲适”“自在”的体验和感受,而且是用那样简白素朴的语言,让读者容易被说服,相信必须真有那样“闲适”“自在”的生活,才写得出这样的诗。因此,读者也就被诗中的情境和心境感染,生发出对“闲适”“自在”的体会和向往。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为什么那么有名呢?看看这首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诗的结尾点出了吊诡的意...
· 鸵鸟的自然属性
鸵鸟原产非洲和阿拉伯沙漠温差较大的地区,在-30℃至45℃的条件下可以生长繁殖。鸵鸟喜欢气候干燥,昼夜温差较大的环境条件。鸵鸟具有超常的免疫力,抗病力很强,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有关鸵鸟患传染病的报道。除雏鸵鸟需要一定的保温外,成年鸵鸟适应性广,能从德国雪地到澳大利亚沙漠这样的环境中养殖,能适应各种恶劣的天气,严寒、酷暑、刮风、下雪对露天生活的鸵鸟均无不良影响。成年鸵鸟身高2~2.3米,体重可达150~200公斤,人工饲养的雌鸵鸟平均年产蛋80~120枚,每枚蛋重约1500克,鸵鸟蛋的孵化期42天,出壳雏鸵鸟约重1000克,三月龄鸵鸟尤其是重30公斤,比初生重增加30倍,10~12月龄鸵鸟约重100公斤,比初生重增加100倍,鸵鸟2岁性成熟,开始产蛋。一只雌鸵鸟一年可繁殖后代50~60只,可产合格种用蛋30~40枚,鸵鸟的平均寿命为70年,产蛋期为50年。鸵鸟具有庞大的前胃、肌胃和很长的消化道...
· 水的性质
水的形态水以多种形态存在,固态的水即我们熟知的冰,气态的水即我们所说的水蒸气(无色,我们看到的白色水气是水蒸气冷凝后的液态小水滴),而一般只有液态的水才被视为水。在其临界温度及压力(647K及22.064MPa)时,水分子会变为一种“超临界”状态,液态般的水滴漂浮于气态之中。重水是普通水的氢原子被它更重的同位素氘所取代而形成的。其化学性质和普通水基本一致,常用在核反应堆中减速中子。在宇宙中在银河系星云中被探明存在水,由于氢和氧是构成宇宙的主要元素,科学家认为其他星系中依然存在大量水。由于星云尘埃的凝聚,形成各种彗星、行星、矮行星及其卫星,水也会存在于这些天体上。在太阳系中,水以固体形式存在于以下天体:月球水星、火星、海王星冥王星天然卫星、如海卫一、木卫二目前尚只在地球上发现液态形式的水。科学家预测液态水也极有可能存在于土卫二的表面。在地球上水以水循环为载体存在于地球上,包括大气层、土壤含水...
· 强度性质和广延性质
强度性质强度性质是不随物质多少或系统大小而改变的物理性质。例如一个热平衡的系统,其温度为一定值,若将此系统分割为二个子系统,子系统的温度也会和原系统的温度相同。一个均质系统的密度也有相同的特性,若将系统分割为二半,其质量及体积都会变化,但其密度不变。根据状态原则,一个相当简单的系统只需要二个独立的强度性质就可以完整描述其状态,其他的强度性质可以由这二种强度性质衍生而来。有些强度性质(例如粘度)是宏观的物理量,不适用在一些特别小的系统中。举例以下列出一些强度性质:温度化学势密度或比重黏度速度电阻率比能比热容硬度熔点及沸点压力延展性弹性磁化强度浓度广延性质依IUPAC绿皮书(英语:IUPACGreenBook)的定义,广延性质是一种物理性质,系统中此性质的量可由组成此系统所有子系统中对应性质的量相加而得。广延性质具有可加成性,往往也和物质的量或系统的大小有关。将二个广延性质相除常会得到另一个强...
· 此国因不尊重中国使者,后被中国所灭
这个国家就是印度,那个时候的印度不叫印度,当然也不叫啊三,他叫天竺。那时候的印度分裂成五大块,姑且分别叫东、西、南、北、中印度吧。唐朝刚刚建立的时候,中印度统一了印度半岛,建立了摩揭陀帝国。并派使者出使唐朝,想要加唐朝为好友,唐朝接受了他的请求。公元647年,唐太宗派一使者王玄策出使西域,这其中就包括出使印度。但是此时的印度发生了政变,纂位的新王是阿罗顺。而那时候的通讯可没现在这么发达,谁也不知道印度友人的微信被盗了啊。使者照常上路,前往印度出使。但是新上任的国王做贼心虚,竟派了几千人去杀唐朝的使团。结果使团大部分人被杀,只有王玄策逃了出来。逃出生天的王玄策发誓要灭了阿罗顺,于是跑到了尼泊尔借兵,并要求周围的大唐藩属国出兵支援,可见当时的唐朝是多么的强大,大概集结了一万多人左右,便前去攻打印度。王玄策带领这万余兵马横扫印度,从北印度打到中印度,从中印度打到东印度,并活捉了阿罗顺,最后东印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